佛弟子文庫

濟群法師《放棄我執》

濟群法師  2010/08/05  大字體  護眼色

我們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雖然我們生活在同樣的天空下。

但各人心中的世界卻如天地懸隔。

如能突破我執,放棄對這片雲彩的執著,凡夫心就失去了立足點。

一切執著的根本是我執,即執著有個自我。因為我執,就和眾生有了自、他的對立,由此帶來新的痛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那些特別在乎自己的人,煩惱往往也特別多;反之,無私的人卻更容易快樂、自在。

「我」是什麼?其實只是一種感覺。比如一本書,本身並不存在你、我的差別。但我們將這本書買來之後,就會在其上附加「我」的標籤。一旦確定這種感覺,這本書的損壞或丟失就會影響到我們。而在此之前,無論它發生什麼變故,都不會對我們構成傷害。再如我們去購房,未買下之前,房子出現什麼問題都無足輕重,因為它還未和我們發生關係。可買下之後,它的任何變化都會牽動我們的心。這種難過,正是由於那些附加的「我」的感覺所致。

為什麼我們會為這瑣事煩惱,而非其它更重要的事情呢?世間每天有很多災難,有很多人遭遇挫折或離開人世,但我們只是感嘆一下,不會有多少切身感受,更不會因此寢食難安。這是因為其中還未粘上「我」的標籤,一旦發生的事情中介入「我」,感覺立刻就不同了。如果那個遭遇挫折的是「我」,那個離開人世的是「我」的親人,一場普通的人間悲劇便頓時上升為頭等大事。是呵,在我們的世界中,還有什麼比「我」受到傷害更嚴重的事件呢?當一個不相干的人去世了,我們會覺得人皆有一死,未足為奇;可當親人或我們自己面臨死亡時,就不會如此坦然面對了,不是抱怨上天不公,便是哀嘆自己薄命。

可見,一切煩惱皆圍繞「我」展開。我們將緣起的念頭和想法當作是「我」,將種種不是我的當作是「我」。若不是受這種錯覺的影響,那些來來去去的念頭又如何能在心中生根,進而傷害我們呢?如果沒有「我」的干擾,世間的無常變化就是我們能夠接受的客觀規律,就如我們能夠接受四季更替和草木枯榮那樣。

那麼,色身總該屬於「我」的吧?其實不然,色身亦是因緣的產物,由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構成,前者是父母的遺傳基因,後者是蘊藏無量種子的阿賴耶識,其中並無「我」的屬性。當阿賴耶識最初投胎時,將父母的基因執以為我,賦予「我」的感覺,從此難棄難捨。因為執著時間太久,故對我們的影響也特別大。其實,色身從成長到衰老始終處於新陳代謝的過程中。現如今,醫學更發達到可以替換人體器官,可以更換「我」的組裝零件。其中,又有哪一部分是固定不變的「我」呢?至於我們的想法,一生中也在不斷變化,青年不同於中年,中年不同於老年。而感情就更是無常,親人可能反目為仇,仇人也許握手言歡。在人間這個大舞台上,這樣的情節時時都在上演。

身內之物尚且如此,更何況汽車、房子等身外之物呢?所有這些,我們只有暫時的使用權,都不能代表我們自己。一件無主的物品只因附加了「我」的感覺,卻成了能夠傷害我們的武器,越是在乎,殺傷力就越大。那愛錢如命的人,一旦失去財產,就如遭受滅頂之災,甚至喪失活著的勇氣。造成痛苦的根源並不是金錢本身,而是人們對金錢的執著。我們每做一件事,也會介入我執,成功了,覺得「我很成功,很有面子」;失敗了,覺得「我很失敗,屢受挫折」。事實上,事業並不能代表我們自己。如果兩者是一體,事業失去時,「我」是否也會隨之失去呢?感情、家庭也是同樣,各人在乎的對像不同,煩惱的重心也不盡相同。因為感覺的力量也是緣起的,取決於我們的培養。

由此可見,「自我」只是虛張聲勢的皮包公司,並無實際內容。凡夫因無明所致,將擁有的一切賦予「我」的錯覺,進而執著它。其實,被執以為「我」的一切,只是出自我們的設定而非事實本身。我執是流轉生死的根源,唯有從根本上捨棄它,我們才能超越三界和輪迴。否則,學佛只是隔靴搔癢,或充實一下業餘生活,對於改善生命並無真實力用。

我們的心,本像虛空那麼空明浩瀚,那才是心靈的真相。情緒只是虛空漂浮的雲彩,是生命延續過程中積累的渣滓。而凡夫因看不清事實真相,始終糾纏在雲彩中,將之作為虛空,作為心的本質。我們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雖然我們生活在同樣的天空下。但各人心中的世界卻如天地懸隔。如能突破我執,放棄對這片雲彩的執著,凡夫心就失去了立足點。就能驅散遮蔽虛空的浮雲。使生命回復清淨無染的本來面目。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當淫慾心在活動時,你要迴光返照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

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一、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印光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

達照法師:自己有沒有進步

你不是一直在修行嗎?朋友,為何你說自己都沒有進步?...

發心和正見是所有修證的基礎

我們把整個佛法分成四個主題: 發心,正見,修行,證果...

宣化上人:修道不要爭第一

現在參禪人,盡在皮毛上用功夫,把參禪當做比賽來爭第...

修行必須下苦功夫

若人發願往生他國淨土,應當隨著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

修行中的中斷障礙

不管是念佛法門也好,乃至讀誦大乘也好,禪定也好,隨...

蓮池大師論出家與在家

蓮池大師(1535-1615),字佛慧,自號蓮池。俗姓沈,浙江...

濟群法師:什麼是幸福,如何把握幸福

記者: 我們以前做過一個關於幸福感調查,在北京工作...

濟群法師:樂觀與悲觀

為什麼人們會認為佛教是悲觀的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生活優越為什麼仍會悲觀

問: 很多人生活優越,為什麼仍會悲觀? 濟群法師答:...

淨宗法門:一個特別的法門

佛法的方便之道,主要指淨土法門。此處所說的方便,是...

人生道路中的三個不怕

在身處逆境的時候,我常常用三個不怕幫助自己看破放下...

是你造作的,將來都要付出代價

人非聖賢,誰人無過呢?我們還沒有成聖成賢,那也就是...

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拈花一笑心自靜 只需拈花一笑,萬千心事盡在其中。往...

地藏菩薩能滿眾生一切所求,還能滅一切重罪

【 彼從十一劫來。莊嚴此世界成熟眾生。是故在斯會中。...

心力跟佛力之間的橋樑

觀世音菩薩的方便力特別殊勝。在《普門品》講到妙音觀...

從有形看到了無形

為什麼有的人不能容人呢?年輕人問。 因為有的人心太小...

教你如何甄別真假出家人

導讀:依據《宗教事務條例》,凡正式出家的僧尼都應持...

聖嚴法師:時時心有法喜

《法華經》中把凡夫世界形容為火宅,把佛法形容為出離...

淨土學人要做鈍功夫

對淨土經典的熏修如果沒有達到熟悉的程度,我們的舉心...

阻礙你們晉陞的人

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有一家大型公司。一天,員工們外...

【佛教詞典】瑞岩

唐代僧。為青原行思法系(南宗禪)下之第六世。閩越(...

【佛教詞典】色界等相

【色界等相】 p0568   雜集論一卷六頁云:問:色界何...

【視頻】孟庭葦《阿彌陀佛搖籃曲》

孟庭葦《阿彌陀佛搖籃曲》

【視頻】六字大明咒(女聲)

六字大明咒(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