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濟群法師《放棄我執》

濟群法師  2010/08/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我們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雖然我們生活在同樣的天空下。

但各人心中的世界卻如天地懸隔。

如能突破我執,放棄對這片雲彩的執著,凡夫心就失去了立足點。

一切執著的根本是我執,即執著有個自我。因為我執,就和眾生有了自、他的對立,由此帶來新的痛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那些特別在乎自己的人,煩惱往往也特別多;反之,無私的人卻更容易快樂、自在。

「我」是什麼?其實只是一種感覺。比如一本書,本身並不存在你、我的差別。但我們將這本書買來之後,就會在其上附加「我」的標籤。一旦確定這種感覺,這本書的損壞或丟失就會影響到我們。而在此之前,無論它發生什麼變故,都不會對我們構成傷害。再如我們去購房,未買下之前,房子出現什麼問題都無足輕重,因為它還未和我們發生關係。可買下之後,它的任何變化都會牽動我們的心。這種難過,正是由於那些附加的「我」的感覺所致。

為什麼我們會為這瑣事煩惱,而非其它更重要的事情呢?世間每天有很多災難,有很多人遭遇挫折或離開人世,但我們只是感嘆一下,不會有多少切身感受,更不會因此寢食難安。這是因為其中還未粘上「我」的標籤,一旦發生的事情中介入「我」,感覺立刻就不同了。如果那個遭遇挫折的是「我」,那個離開人世的是「我」的親人,一場普通的人間悲劇便頓時上升為頭等大事。是呵,在我們的世界中,還有什麼比「我」受到傷害更嚴重的事件呢?當一個不相干的人去世了,我們會覺得人皆有一死,未足為奇;可當親人或我們自己面臨死亡時,就不會如此坦然面對了,不是抱怨上天不公,便是哀嘆自己薄命。

可見,一切煩惱皆圍繞「我」展開。我們將緣起的念頭和想法當作是「我」,將種種不是我的當作是「我」。若不是受這種錯覺的影響,那些來來去去的念頭又如何能在心中生根,進而傷害我們呢?如果沒有「我」的干擾,世間的無常變化就是我們能夠接受的客觀規律,就如我們能夠接受四季更替和草木枯榮那樣。

那麼,色身總該屬於「我」的吧?其實不然,色身亦是因緣的產物,由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構成,前者是父母的遺傳基因,後者是蘊藏無量種子的阿賴耶識,其中並無「我」的屬性。當阿賴耶識最初投胎時,將父母的基因執以為我,賦予「我」的感覺,從此難棄難捨。因為執著時間太久,故對我們的影響也特別大。其實,色身從成長到衰老始終處於新陳代謝的過程中。現如今,醫學更發達到可以替換人體器官,可以更換「我」的組裝零件。其中,又有哪一部分是固定不變的「我」呢?至於我們的想法,一生中也在不斷變化,青年不同於中年,中年不同於老年。而感情就更是無常,親人可能反目為仇,仇人也許握手言歡。在人間這個大舞台上,這樣的情節時時都在上演。

身內之物尚且如此,更何況汽車、房子等身外之物呢?所有這些,我們只有暫時的使用權,都不能代表我們自己。一件無主的物品只因附加了「我」的感覺,卻成了能夠傷害我們的武器,越是在乎,殺傷力就越大。那愛錢如命的人,一旦失去財產,就如遭受滅頂之災,甚至喪失活著的勇氣。造成痛苦的根源並不是金錢本身,而是人們對金錢的執著。我們每做一件事,也會介入我執,成功了,覺得「我很成功,很有面子」;失敗了,覺得「我很失敗,屢受挫折」。事實上,事業並不能代表我們自己。如果兩者是一體,事業失去時,「我」是否也會隨之失去呢?感情、家庭也是同樣,各人在乎的對像不同,煩惱的重心也不盡相同。因為感覺的力量也是緣起的,取決於我們的培養。

由此可見,「自我」只是虛張聲勢的皮包公司,並無實際內容。凡夫因無明所致,將擁有的一切賦予「我」的錯覺,進而執著它。其實,被執以為「我」的一切,只是出自我們的設定而非事實本身。我執是流轉生死的根源,唯有從根本上捨棄它,我們才能超越三界和輪迴。否則,學佛只是隔靴搔癢,或充實一下業餘生活,對於改善生命並無真實力用。

我們的心,本像虛空那麼空明浩瀚,那才是心靈的真相。情緒只是虛空漂浮的雲彩,是生命延續過程中積累的渣滓。而凡夫因看不清事實真相,始終糾纏在雲彩中,將之作為虛空,作為心的本質。我們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雖然我們生活在同樣的天空下。但各人心中的世界卻如天地懸隔。如能突破我執,放棄對這片雲彩的執著,凡夫心就失去了立足點。就能驅散遮蔽虛空的浮雲。使生命回復清淨無染的本來面目。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五點計數念佛法的實際操作

有一個老和尚說,他講一個譬喻很好,他說,出聲念就是...

決定一個法門盡未來際行去

得有個信心,有個長遠心,有個堅固心,自己選擇一個法...

【推薦】如何將往生滲透到夢中最深層的心意識

問: 我要怎樣做,才能盡可能地把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夫...

修行猶如洗廁所

每次佛學講座或法會完後,待信眾們差不多全部離開了,...

念佛宜修易行之行

原文: 切不可謂持名一法淺近,捨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

聖嚴法師《因為柔軟,所以堅強》

柔軟與堅強,兩者看起來雖然像是對立的,但卻可以同時...

將慾望轉化為修行的助緣

慾望,是世界上所有動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種本能。人...

十念念佛以及迴向之法

念佛的方法,比較常用的有觀像念佛和持名念佛,觀像念...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佛與眾生的根本差別在哪裡

問: 佛與眾生的根本差別在哪裡?如何跨越? 濟群法師...

濟群法師:從麻木中甦醒

所謂出離,就是願離娑婆。它的心行標準,是對輪迴的盛...

濟群法師:四觀化解嗔恨心

平時遇到事情時要勤修以下四觀(不必全觀,觀其中之一...

濟群法師:遭受欠錢不還、誹謗等傷害,是否不計較

問: 對於欠錢不還、冤枉誹謗等傷害,是否不該計較?...

福業與波羅密有什麼差別

問: 請問尊者,什麼是福業?什麼是波羅密?它們兩者...

了脫生死超凡入聖才是真命好

那天,和信法師獨對坐談說道,信法師談到世間一切福澤...

少許奉養父母就能得到大福報

《雜寶藏經》裡有一個故事,在久遠世以前,古印度波羅...

看看您的六根是如何被欺騙

眼 我們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覺地注視著這個世界,有...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往生篇)

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提起佛號,你也提起佛號,他也提起...

九大素食功效超乎你想像

不論東西方都有藥補不如食補的觀念,飲食能影響健康,...

善導大師答往生念佛文

知歸子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來,便屬後世,...

聖嚴法師《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心?》

曾經有一位居士問我: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都很快,在日常...

研究生與研究死

有一次給成都理工大學的學生講課,我問同學們:研究生...

判斷眾生是否往生,唯一標準是頭頂熱嗎

問: 判斷眾生是否生西,唯一標準或標誌是頭頂熱對嗎?...

在家居士能做幽冥界皈依嗎

問: 弟子最近在網上看到,有在家居士做幽冥界皈依,...

【推薦】念佛時的妄念怎麼越控制反而越有

問: 我在念佛號時,總是有妄念進來。怎麼都控制不了...

【佛教詞典】合用

(雜語)可用者。禪門之語。敕修清規副寺曰:病僧合用...

【佛教詞典】三樂

一、天樂,修十善者,生於天上,享受種種之妙樂;   ...

【視頻】福慧淨土(道元法師與福慧寺)

福慧淨土(道元法師與福慧寺)

【視頻】什麼是禪宗參禪的破三關(來果老和尚)

什麼是禪宗參禪的破三關(來果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