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將往生滲透到夢中最深層的心意識

大安法師  2017/02/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問:我要怎樣做,才能盡可能地把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夫、期待往生極樂淨土的願滲透到夢中,滲透到最深層的心意識裡?請法師慈悲教授此訣竅心要。

大安法師答:夢中念佛功夫要相續,跟你平日的功夫有直接關係。實際上我們現在也是在夢中,你先把你現在念佛的功夫做到相續。

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憶佛念佛的功夫都是很有問題的,很生疏的,完全是被境界所區隔的。一個好的境界來了,很高興,高興得都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一個逆境來了,瞋恨心又把自己給佔據了。這時反觀,你憶佛念佛的心到哪去了?真正憶佛念佛的功夫得力,就會寵辱不驚,就會有一顆平常心。

有的人一念佛就談境界、說玄妙,實際上念佛的功夫就看你的心態是不是平和了,是不是平淡、平實了。先做這個功夫,要平淡下來,不要好奇騖怪。好奇騖怪就是你的虛榮心、躁妄心在作怪。若平時功夫得力,自然在夢中也能念佛相續。但一般我們在夢中不大容易能提得起佛號。尤其在做一個好夢、歡喜的夢時,更是把佛號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因為「好夢」留人睡啊!

反而往往在做噩夢時,比如在夢中被一個冤家對頭拿著刀砍,這時候嚇壞了,說不準還能念出「阿彌陀佛」來。

從這個情況來看,日常生活碰到順境你都要注意。古人常常說,要把別人的讚歎、順境看成是毒藥,把誹謗、逆境看成是甘露。你要有這種認知——逆境才能提醒我們念佛的心。

如果今天一體檢,是癌症晚期,若你真的對念佛法門有信心的話,求往生之心馬上就會調動起來,就只有一個念頭——求往生!如果你身體還很健康,就會覺得往生還是未來的事情,就會想我還很年輕,未來的日子還很漫長,未來的生活還很精彩,我還有很多事業要幹。就是「有很多事業要幹」這一念心,把太多人害苦了。有一位佛門的大德,我也不說他的名字了,臨終之時,另一位大德勸他趕緊念佛,他說:「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啊……」

所以古人常常講:「舉世盡從忙裡老,幾人肯向死前休!」死到臨頭他都休止不下來,我們眾生多麼可悲啊!所以平時的功夫你就要抓緊,我們百千萬億的念頭就是為了成就臨命終時的那一念,你得要做鈍功夫,每天要有幾萬佛號的持念。

談念佛功夫就像農民耕地一樣,那真的是你在這塊土地上花費了時間,揮灑了汗水,深耕細作,老實、誠懇地面對這塊土地,到秋天才有收穫啊!這不是能忽悠得出來的。所以,你不要去想怎麼盡可能地走一個捷徑,搞一個速成班、速成口訣,能讓你很快在夢裡都能提起佛號。這念佛功夫是一句一句念出來的,是水滴石穿的!

夢裡是有可能出現佛號的,但我們往往是功夫不到。我們的夢都是亂七八糟的內容,都是阿賴耶識的業力種子在那裡翻滾。有的夢很快就忘了,有的夢記得很清楚。你說說你的夢境有幾個是清淨的?可能大多數都是亂七八糟的夢,都很讓人慚愧。我們的內心太污濁了。所以佛經為什麼稱眾生的心為「煩惱稠林」?因為眾生的心就像是稠密的森林,有很多的雜草、荊棘與污穢。

我們平時不能反照,若反照我們的內心世界,你真的會嚇一跳!能發現我們內心太黑暗,這個慚愧心就會馬上起來,這時你還敢說大話嗎?

只有念佛法門能讓我們帶業往生!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多麼光明的坦道!若沒有這條坦道,我們怎麼出去?所以才「往聖前賢,人人趨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83歲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幫她進入信願念佛的正軌

問: 我母親八十三歲了,精神不是很好,時而抑鬱,時而...

在家佛子應如何孝順父母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們應怎樣做才能算是孝順呢...

【推薦】看看這個苦難的人生,都覺悟念佛回歸極樂吧

最近才慢慢的又體會到《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頭所...

一生所繫惟念西方,佛聲浩瀚仙樂滿耳

智仙,俗姓李,仙居人(浙江永安縣)。從小就不好樂於...

把這十種障礙轉成助道因緣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無病,二處世不求無難,三究心不...

大安法師:心情浮躁時如何通過念佛求得安寧

問: 我自己的一個問題,我心非常浮躁,怎麼都靜不下...

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

信願持名,就是我們這一部經典乃至淨土法門的正宗,最...

死後的去向與臨終處理的關係極大

實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電話來要我去助念。我進門之後...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在家居士能做幽冥界皈依嗎

問: 弟子最近在網上看到,有在家居士做幽冥界皈依,...

如何正確地理解持戒和念佛的關係

問: 現在修淨土宗的人,對持戒念佛的理解總有偏頗,...

彌陀光明沒有障礙,為何我們感知不到

我們這些業力凡夫,好像感知不到彌陀的光明,所以無礙...

菩薩戒是盡未來際永為道種

盡未來際,不是盡形壽。盡形壽是指聲聞戒。 盡未來際,...

如果有人跟你爭執,你就讓他贏

性如體,識如用,性是我們的本體,意識就是我們產生出...

念往生咒可以往生嗎

問: 念佛沒感應,念往生咒有感應,也念慣了,雜念少,...

聖嚴法師《隨時轉換主觀的感受》

我們的身心是五蘊和合而成的,所以如果沒有五蘊皆空的...

要包容不要包庇

包容別人不容易,需要有耐心,因為當我們受到打擊或是...

斷除生命的相續——自我意識

在唯識學的相續,它提出兩塊:一個是雜染的相續;一個...

將「自我」減輕消滅

懂得修行的人,只是將自我逐步的減輕、消滅。相反的,...

感恩無需等待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古話漸漸成了時...

副經中的副經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在講淨土法門的部類門,也就...

佛陀證得的四種無畏

四種無畏, 第一是一切智無畏。 一切智就是不是那個聲...

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

【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勝...

須菩提觀空息病緣

過去佛在羅閱城耆闍崛山時,有五百位大比丘隨佛一同住...

菩薩布施,等念怨親

菩薩知道貧窮之人就心懷多怨,所以首先要行財布施,把...

【佛教詞典】延曆僧錄

凡十卷。唐代僧思托著。日本天平勝寶六年(754),思托...

【佛教詞典】本瑞

明代臨濟宗僧。生卒年不詳。南昌府(江西)鐘陵人,俗...

【視頻】聖嚴法師《心靈環保》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

【視頻】《佛說護淨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護淨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