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菩薩的神情

濟群法師  2011/11/12  大字體  護眼色

他是無限的安靜。這種安靜不是無聲的安靜,而是內在的安靜。彷彿靜靜的大山,靜到極致,卻像通天徹地的聲音,有著某種難以表述的震懾力。這就是三法印所說的涅槃寂靜,它來自所有躁動平息後的內心,來自宇宙人生的最高真實。這種寂靜不僅為佛菩薩自身受用,也會使周圍的人,甚至周圍環境得到淨化。

他是無限的空曠。凡夫心的最大特點,就是浮躁而動盪,在各種變幻的妄想中不停搖擺。想靜,靜不下來;想睡,睡不踏實;想思考,無法集中精力。為什麼?因為內心的垃圾太多,且從未清理。這使我們根本看不清生命的真正需要,只好用不停忙碌,用表面充實來掩蓋這種茫然。忙碌的結果,不過是繼續製造妄想,製造心靈垃圾。而佛菩薩因為體證空性,故能照見五蘊皆空,就像烏雲散盡的虛空,澄澈明淨,纖塵不染。

他是無限的喜悅。這種喜悅並非通常所說的快樂。因為快樂只是對痛苦的緩解,是建立在某種條件之上。當我們嘗到某種快樂並產生執著後,一旦條件改變,對快樂形成的依賴就會落空,轉而成為痛苦。所以,世間快樂都是短暫且有副作用的。而佛菩薩的喜悅是來自生命內在,是從全身瀰漫而出,這也就是佛經所說的「舉身微笑」。只有徹見無我的證悟者,才能使每個毛孔都洋溢著微笑,散發著喜悅。

所以說,生命美容的最高境界就是佛菩薩。學佛,就是以佛菩薩為榜樣,不斷去除現有的不良心行,開發潛在的高尚品質。當生命不再有任何瑕疵,我們也能像佛菩薩那樣,成為至純至真的人,成為至善至美的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心?》

曾經有一位居士問我: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都很快,在日常...

不喜不憂,善調自心至清涼

也許我是那種不是閑人閑不得的人。七月是最忙的時候,...

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具備一些條件

為什麼我們要打佛七? 因為要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具...

宣化上人:善惡不離一念心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佛教的...

大安法師:為什麼發不出厭離心

淨土三資糧信願行中,願的本質內涵就是厭離娑婆、欣求...

什麼是心地法門,該如何去修

問: 請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師開示,什麼是心地法門,怎...

怎樣能使心不要躁動

須菩提問佛說:一切發了菩提心的人,怎麼樣把他心住到...

擁有感恩的心

人生於天地之間,戴天地之大恩,時時保有一顆感恩的心...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發生不該發生的事是否命中注定

問: 為什麼會發生不該發生的事?是否命中注定? 濟群...

濟群法師:為什麼同時出生的人命運不同

佛教雖然承認命運有一定規律可循,但並不認為生辰決定...

戒律的十大利益

當比丘出現某種不如法行為,佛陀便會根據所犯製定戒條...

濟群法師《佛教的財富觀》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的發展造...

生死凡夫有資格學楞嚴經嗎

問: 我們生死凡夫有資格學《楞嚴》嗎? 淨界法師答:...

不要向鬼神外仙請教

因為我們本師已經入涅槃了,把三藏十二部教典留在世間...

慧律法師《不聽是非,不傳是非》

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業。 生活中說話的機會很多,但...

廣欽老和尚的念佛開示

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涼,傳某師請示師父有關帶業往...

馬祖道一勘驗大梅法常禪師的故事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古人有成就啊,就是...

肉食百害而無一益

1.動物被宰殺時,極端的恐懼、痛苦、憤恨、掙紮,使其...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百丈懷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長樂龍泉寺為其剃度出家...

度眾生現出家相最好

文中說到【以聲聞居首者。其故何也。一因聲聞。割愛辭...

為什麼原諒他人過失是善法

問: 為什麼原諒他人過失是善法呢。請一開示一下。 方...

為靈魂沐浴

俗世喧囂,紅塵擾攘,我們在其中摸爬滾打,難免會讓靈...

靜波法師:創造人間淨土,即是往生佛國淨土

感謝上淨下慧大和尚,感謝柏林寺常住,給了我一個鍛煉...

勤轉念,證菩提 -- 善於修這顆心

當我們不好的念生起來的時候,我們就煩惱了。貪慾煩惱...

【佛教詞典】受具戒前教授師出眾問遮難

亦名:受具戒前問遮難、出眾問緣、受具戒出眾問緣、教...

【佛教詞典】異執

指所執持之見解有悖於正理,稱為異執。如外道執著我身...

【視頻】舌尖上的素菜

舌尖上的素菜

【視頻】夢參老和尚《以雜亂垢心聞我名號,不名為聞》

夢參老和尚《以雜亂垢心聞我名號,不名為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