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濟群法師:如何拜佛

濟群法師  2011/07/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有人可能會問:這麼多的佛我應該怎樣去拜?這麼多的佛陀我怎麼拜得過來呢?「我以普賢行願力故」,現在我們要用普賢菩薩的思想境界去拜,拜的時候「深心信解,如對目前」,相信十方世界都有佛的存在,假如信心不足,那是不行的。在相信、理解、接受十方諸佛存在的同時,還要觀想十方諸佛都在我的面前。

「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悉,是完全的意思。我們面對無窮無盡、無法用數目可以計算的諸佛,身體拜佛、口念佛、意念想著佛,完全用一片恭敬虔誠的心去禮拜。拜佛的時候,心裡不存絲毫的私心雜念,當我們沒有任何妄想的時候,心才能清淨。所以,要以清淨的身口意三業,常常修禮敬諸佛的大願。為什麼有的人拜佛能得到感應,有人卻不能呢?這跟你的心清淨不清淨、虔誠不虔誠有關係。因為佛陀不是有意要在你心中顯現出來,佛也不是因為要你去拜他,才跑到你心裡。假如這個人拜佛,佛跑到這個人心裡;另一個人拜佛,佛又跑到他那裡。假如同時有幾千萬個地方的人都在拜佛,佛肯定會忙得暈頭轉向,肯定會累壞。

佛不是有心示現,他完全是無心的。佛隨著他的願力,千處有求千處應,就像天上的月亮。月亮一直掛在天上,什麼地方有水,什麼地方就有月亮。不過,有的地方雖然有水,為什麼卻見不到月亮呢?因為水只有清淨如鏡的時候,月亮才能在水中映出來;如果水是渾濁的,月亮還能顯現嗎?每一個人也像一潭水,一般人總處在妄想狀態中,這就猶如一潭濁水,佛陀自然不能顯現在我們心中。一個人通過修行,以清淨三業拜佛,猶如一潭清水,那麼,佛、菩薩就能顯現,這就是佛教中所說的感應道交。

有這樣一句話:「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什麼地方有水,什麼地方就有月亮;天上什麼時候沒有烏雲,什麼時候就有太陽。同樣的,什麼地方有一片虔誠、清淨的心,那麼,什麼地方就有佛、菩薩顯現。佛、菩薩可以說成是佛陀、觀音菩薩;也可以說是我們自心的佛性。

假如我們離開了自己清淨的心,也就離開了諸佛菩薩。如果我們隨時都能把握自己,讓我們的心,隨時處於一種清清淨淨的狀態。那麼,我們隨時都與諸佛菩薩在一起。所以,修學佛法不能離開自己清淨的心,到外面去尋找佛、菩薩,如果是這樣的話,離佛道就會越來越遠。

「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以致用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有微塵那麼多的佛陀,在十方世界裡。你說:我只有一個身子,這麼一來比例失調,一個人拜這麼多的佛,我拜不過來怎麼辦?那麼,就要借助觀想的力量,觀想宇宙中有微塵數的佛陀。我呢?也不是一個我,我要顯出微塵數的身。有多少個佛,就有多少個我。我有千百億個化身,想像著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一個我。

打個比方:我們在拜佛的時候,「我」 的面前有一個佛,佛的面前有一個「我」。如果前後左右上下都裝有鏡子的話,就會出現每一個鏡子裡都有一尊佛,同時每一個鏡子裡也都有一個「我」。 「我」在拜每一尊佛,同時每一尊佛都在接受「我」的禮拜。這時候,你就不只一個身,而是有無數多的身。以無數多的身去拜無數多的佛,這樣就能拜得過來了。如果用這種觀想的方法和力量去拜佛的話,功德就能無量無邊!這種功德就像虛空一樣大。所以,雖然你現在是禮一拜佛,卻比起別人拜幾十生幾十輩子的功德,不知要大多少倍!

我們以一種極大廣闊的心境去拜佛,這個「我」就不是原來的「我」了。我們要想成佛,就要把佛、菩薩的境界,變成自己的境界,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佛陀、成為菩薩。我們拜佛也不是拜一天兩天,初一拜了十五再拜,而是「虛空界盡,我禮乃盡」。虛空有沒有盡的時候?虛空沒有窮盡,所以我的禮敬也沒有盡頭。學佛的思想境界能有這麼高,這樣學佛才有出息。

「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這段話裡有三個比喻:一是眾生界盡,二是眾生業盡,三是眾生煩惱盡。眾生有沒有盡的時候?眾生界沒有窮盡的時候。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的煩惱,都是沒有窮盡的。那麼,我此禮敬也沒有窮盡。這是一種反襯的方式,顯示我拜佛的這種願望和行為。「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我們拜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長時間的,相續不斷的,心要時常想著,念著,沒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你說這樣會很辛苦,休息幾天再拜吧?不是的,拜佛是沒有疲厭的。總之,禮敬諸佛是指禮敬已經成佛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從廣義的角度來說,也可以把一切眾生作為我們禮敬的對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靜坐的姿勢與數息觀

【禪修的方法】 靜坐的姿勢 初學靜坐者,即應養成正確...

念佛攝心的方法

原文: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

智者大師開示的十個懺法

智者大師在講這個修習止觀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

念《金剛經》,有沒有想《金剛經》說什麼

人在苦難當中,至誠心容易生起;一旦安逸了,虔敬心也...

拜佛時應如何觀想

問: 禮拜佛菩薩時應如何觀想? 濟群法師答: 我們在...

【推薦】11種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是中國佛教共同特色 大乘佛教,不論顯密,幾乎...

淫心乍起,當起四覺觀

凡夫起淫慾,世世常遷徙。宿生為女時,見男便喜歡。今...

懺雲法師《四念處的觀法》

天台宗藏教的析空觀,用四念處、五停心析空。把物質分...

【大藏經】【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大藏經】【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捨...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眾生心中本具般若之性

般若經典,總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是佛典中最大...

如何分辨和取捨究竟的佛法

佛陀設教,隨著眾生的根基不同,除了直暢本懷,顯諸法...

濟群法師:學佛的意義

學佛的人,不僅要對今世的生命負責,還要為未來的生命...

為利益而捨道德,人生必將埋下隱患

對大眾來說,遵循道德的利益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

惟賢長老《淨土教與莊嚴國土》

一、淨土教與淨土宗 淨土教的闡揚源自釋迦牟尼佛。根...

佛陀的十八種殊勝功德

在《大般若經》等大乘經典中,談到了佛的十八種殊勝功...

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

佛出世的因緣為的什麼?因為佛是覺的,人是迷的。人既...

佛為優陂夷說齋戒法

昔日,佛在舍衛國弘化。當時,城東有一位婦女的孩子名...

了解阿彌陀佛之前,先了解他的特色

念佛法門,普遍在整個大眾當中,是很多人修學的。 但是...

學法第一步要樹立正知正見

一、學法,第一步要樹立正知正見 聞慧,聞到了之後要去...

煩惱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我們看第三段的煩惱濁。煩惱濁是由想陰引生的。想的意...

真正的主人翁被遺忘了

形,就是我們的業報的身體。如果我們執著這個身體為真...

石頭與奶油

某天,有個年輕人哭泣不止地來到佛陀面前。佛陀問他:...

五乘法門的修行目標及相互關係

我們先看第一個,總標五乘的要義,先作一個總標。 我們...

不小心謗法還能往生嗎

問: 謗法的罪很重,我們都很害怕。我們是以好心來弘...

妙觀察 善分別

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波斯匿王前往頂禮佛陀...

【佛教詞典】堅攝

【堅攝】 p1028 瑜伽三卷四頁云:堅攝云何?謂彼種子。...

【佛教詞典】字相字義

為字相與字義之併稱。即指密教之行者於觀真言之字輪相...

【視頻】濟平長老追思及荼毗法會

濟平長老追思及荼毗法會

【視頻】《佛說寶生陀羅尼經》男聲讀誦

《佛說寶生陀羅尼經》男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