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了解阿彌陀佛之前,先了解他的特色

淨界法師  2013/06/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了解阿彌陀佛之前,先了解他的特色

念佛法門,普遍在整個大眾當中,是很多人修學的。 但是我們仔細的去了解,在這麼多念佛人當中,真正對淨土的教義,有真實了解的人非常的少。 大部分的人雖然嘴巴念佛,但是對淨土的教義、對名號的功德,都只是片斷式的粗淺認識。 我們對於所歸依的境,就是你念佛,雖然你心中對佛號是真實的歸依,但是你對於所歸依的佛號了解得不夠透徹,這個時候,佛號在你心中運轉,產生調伏感應的力量,就相對的薄弱。

所以蕅益大師說:「信既不深,行亦無力,悠悠泛泛,一事無成。」就是說,我們雖然很認真的念佛,但是我們對於所歸依的佛號,它的真實相是什麼不了解,所以產生的力量就很薄弱了,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們的確有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終日悠悠,淨功莫克。

 

需要很認真的──我們不要作片斷的了解,我們要很真實的去探討淨土宗的教義到底是什麼?我們念阿彌陀佛的這句佛號,它代表的是什麼樣的真實義?我們應該好好的了解清楚。

這就是我們這三個月的時間,希望透過這樣的學習,了解什麼是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這個就是我們開「淨土學」的目的,就是讓你了解什麼是阿彌陀佛。 第二點,我們說明淨土宗在整個大乘佛教當中,它到底有什麼特色?身為一個有情眾生,我們內心的本性是想要離苦得樂。 雖然有時候我們顛倒,造了很多罪業讓自己痛苦,但是我們想要離苦得樂的本性是沒有改變的。

我們想離苦得樂,我們要知道一個生死的問題:因為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我們在三界當中受生,只要你三界的受生不停止,你的痛苦是不會停止的,因為你每一次的受生,都累積很多老病死折磨的痛苦。

所以,當我們開始思惟「生命的離苦得樂」,我們開始思惟三界的輪迴應該如何來出離? 出離三界,我們有二個選擇:一個是用聖道門,就是仰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靠你內心的戒定慧,來斷煩惱而出離三界。 但是這樣的方式,是要經過多生多劫的,所以古德說這是「難行道」。

另外一個,就是你仰仗佛力的加被而往生淨土,這個法門是一生可以成辦的,所以我們叫「易行道」。 這個意思就是說,在我們修行的過程當中,我們有很多的選擇:你可以持大悲咒、你可以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你可以念嗡瑪尼貝美吽,都可以。 在這麼多佛菩薩的法門當中,你念阿彌陀佛有什麼特色呢?

如果站在消業障、增福報的角度,阿彌陀佛是沒有特色的,是一樣的,如果你的目的只是要消業障、增福報,那你念觀世音菩薩、念阿彌陀佛都是完全一樣的。 但是,如果你是站在了生脫死、要出離三界的角度,阿彌陀佛的聖號就有不共的特色。

就是說,今天你對來生的抉擇是要遠離三界的話,這句佛號對你的意義就重大了,因為它提供你一個很特別的捷徑,是其他法門所沒有的──就是有彌陀本願的攝受。 所以我們在修這個法門之前,你要知道有什麼樣的特色? 它的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帶業往生,橫超三界」,這個是你在整個大乘佛法當中找不到的地方,這是它特別的地方。 所以我們在了解阿彌陀佛之前,先了解他的特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壞空

世間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眾生生滅心中,同業別...

大黑貓往生奇緣記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事情發...

最好的懺悔方法是至誠念佛

在懺悔法裡面它有作法懺,有取相懺,有實相懺。那麼最...

【佛學漫畫】無量壽

說到極樂淨土,很多人的理解是非常粗淺的,他們會說:極...

讓願力強過業力

神通力雖不敵業力,可是業力不敵願力,往生極樂的念佛...

真信願持佛名號能否避免困苦?

問: 真信願持佛名號能否避免困苦? 印光大師答: 須...

被「鬼壓身」該怎麼辦

問: 弟子現在每天都在念佛、誦經,但隔三岔五就會有...

佛號只是工具,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古人講,要往生必須感應道交。嘴巴念的佛號,是心在推...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淨土宗與諸宗所不共的特色

近代高僧說,身為有情眾生,每個人都想要離苦得樂。雖...

我們臨終的那一念,必須有三種憶念

佛教講到我們生命的現象界,主要是靠因緣的力量來創造...

佛法義理雖深妙,卻又在我們日用尋常之中

佛法的精義甚深難知,不是言語可以說出來的。但他的義...

感情重的人應該看哪部經

問: 師父好,剛才師父說,四諦、十二因緣是對重感情的...

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論語》中有君子使物,不為物使,這句話說的是我們不...

愛的細節

年底的時候,是遊子歸家的時候,更是父母期盼的時候。...

真參禪人,二六時中俱用持久之心

參禪人,工夫能做到不打失、不走作、不間斷,三能辦到...

橫截諸惡趣

帶業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橫截諸惡趣。這個橫,注...

不樂於五蘊則解脫

昔日,佛在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時,有四十位比丘住...

清淨本然的本體,怎麼會有染淨因果呢

先看第一科,約著迷真。眾生因為迷失了清淨的本性而生...

總是胡思亂想,心靜不下來怎麼辦

問: 我是一名學生,平時玩心比較重。心也總是靜不下...

印光大師《信願念佛百問》

念佛時心多散亂,或說是年齡關係,如年老心散,不能收...

如何判斷念佛人在平時或臨終是否具備信願

問: 我們通過什麼樣的現象,以什麼方式去判斷念佛人...

吃素放生的真義何在

吃素的真義何在? 就佛法而言,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人人...

念了《地藏經》怎麼還經常生病

有這麼一個人問我,他說:法師你說念了《地藏經》,一...

愛的分配法則

從前,戰亂頻仍,到處是難民。在長江中游北岸有一座安...

【佛教詞典】大圓覺

(術語)廣大圓滿之覺,言佛智也。圓覺經曰:一切眾生...

【佛教詞典】六欲天

指欲界之六天。即:(一)四大王天(梵 Cāturmahārāj...

【視頻】我們修持的這個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

我們修持的這個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

【視頻】了法大和尚《佛說八大人覺經》

了法大和尚《佛說八大人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