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苦難當中,至誠心容易生起;一旦安逸了,虔敬心也就跑遠了。求身體好一點,身體真的健康一些了,就忘了菩薩三寶,忘記生死無常又去放逸了,這種問題每個人身上都存在,這是必然的。
除非修定成功得到禪悅法喜,身心真正受到佛法滋養,「信心」才會不退!否則,一切眾生都一樣會隨習氣業力退轉。
「正語」,以無漏的智慧收攝你的口業。惡口一般不會犯,兩舌就不一定了。高興的你說他好,不高興的或傷害你的就說他不好;當張三說李四,當李四說張三。沒意義的散心雜話,一見面就聊得沒完沒了,這叫綺語。還有虛妄不實的言語都不要說,當善護口言。
一個窮人想發財,偷了隔壁家一枚雞蛋。他琢磨著雞生蛋,蛋又生雞,可以蓋房子置地安家,一高興卻把雞蛋踩破了。我們的妄想也如是,做夢想發財,醒了什麼都沒有。
那什麼才是真實呢?觀察你的心,一念不生之時什麼樣子?修定修慧,達到深般若!把你的執著心去掉,就是般若心。降伏了妄想、分別、執著、顛倒,就合乎般若意了!
每一部經論都告訴我們修行方法。你念《金剛經》,有沒有想《金剛經》說什麼?怎樣依此修行?如果不注意這些而只念文字,念幾年還如是,一點轉變也沒有。學佛法要用到心上,轉化心,轉變態度,你對佛法不再懷疑。如此清淨信心,那你再用起功來,會事半功倍。
心量大,處處包容別人,什麼事都不固執己見,隨順人家的看法,你會過得很愉快。
讓人家都聽你的這不可能,即使是你的兒孫也不會都聽你的。人與人之間看不破、放不下,還談什麼修行?一個家庭如是,乃至國與國之間都如是。
法由心生,相隨心轉,一切相都是從心轉變的。為何修道者多,成就者少?「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你內心的嗔恨之火,貪慾之火,能把你修行多年的功德法財燒得乾乾淨淨。
以慈悲心,摧伏魔軍。每個人都會遇到對自己不高興的、有意見的人。要以你的慈悲心,慈悲的言語和行為,念念把無量劫來的「冤敵」變成你的「法眷屬」。讓他們都能修習佛法,冤敵不就沒有了嘛!
「若見直路,當願眾生,其心正直,無諂無誑」。諂是諂媚,狂妄虛假,你做任何事、說任何話,不假欺騙,入理、真實、正直。對有地位的人不要過分謙卑諂媚;對貧窮痛苦的人,要有慈悲心,不要輕賤。學道的人,心要正直平等。對有錢有地位的,要尊敬他過去的福德;對貧窮痛苦的人,可憐他過去造的業,今生才感這個果報。菩薩走在直路上,想到這些問題,「直路」正直無私。
菩薩應如說修行。說到做到,信解行證,願即是行,行即是願。咱們是說到做不到,行的功夫跟不上,解不深入,為什麼?信沒有根,行起來就很困難。如果聽到了不去做,等於沒聽到,不能成就佛果,跟佛的距離很遠。
「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不受福德就是不執著福德。通達一切法,沒有能得所得。"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幸福"。菩薩的意義就是覺悟有情利益眾生,把福德都佈施給眾生,因而說不受福德。
「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佛每一座說法都有好多證果的、成道的,就因為諦聽,如理思惟故。佛教導弟子諦聽,諦實審視,如理觀察意會,不要在事相上執著,諦聽的涵義非常深。
我們都想多求多得,得不到煩惱,得到了怕失掉更加煩惱,這些事牽扯著你,心不安定,還能修道嗎?以貪求故廢修道業,退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