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達照法師:超越生死的眼光

達照法師  2011/08/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了斷這個理上的生死,接下來我們的眼光不在生死當中,但是,我們的手腳、我們的習氣還在生死當中,所以還有種種習氣煩惱幹擾自己。但只要你的眼光不在三界以內,一切習氣煩惱到你身上,都會成為你修行的機會。遇到任何情景,都是我們過去舊習的反應。你的煩惱生起來了,你遇到好人或者壞人了,這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影。逆來順受,順來也順受,不捨棄任何一法。越是你不喜歡的現前了,越說明你的用功得力了。會有一段時間感覺身心非常安寧,但是生活又亂七八糟,問題又解決不了,這種矛盾在心裡。內心安寧是你明白了理,真正確定了這個理的無生;而生活亂七八糟呢,只是你功夫不夠,不能對境練心。所以只要這個理,無生的道理你看到了,整個生命的指向、歸宿就非常明確。了斷生死以後,對我們大家來說,現在機會最大的就是理上你先透過去,你就細細觀察自己的一切情緒,一切所求,一切價值標準,都是世間輪迴的法,一點一點,給他捨棄掉。

有人曾經問我,你打坐用功這麼多年,有沒有見到光?我說沒有;有沒有見到佛?我說也沒有;有沒有見到祖師大德?我也沒有。他說那你什麼都沒見到,你修行還有什麼好處?我說沒什麼好處。他說那我能看到佛哎,說明什麼問題哦?我說那說明你眼睛沒瞎唄,還能說明什麼問題呀!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所以有時候我們在修道過程中,總是先設立一個修行是否得道的標準。那個標準完全是自己設立起來的。這些標準是你現在想像的,我們會想像一個開悟的人可能會是什麼樣,可能會是什麼樣。但所有的可能都不能代表開悟的人的樣子。如果都能代表了,那你就是開悟的人。

所以我們認識不到了斷生死的境界,但是我們起碼可以認識到生死的境界;我們認識不到無相,你起碼可以認識到這個相的生滅、現相、無常。不管你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有受皆苦,有相皆妄。所有的感受,落在六根上的,全部都是苦的根源。一切苦,都是從受而生;不受,即無苦可得。所以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把受捨棄掉,一切痛苦即不復存在。五蘊都捨棄,佛經講,皆空;也講不生不滅;也講無眼、耳、鼻、舌、身、意。不,無,空,這同樣都在解釋了生死的境況。

所以了生死,從第一步了解生死到第二步了斷生死,這有一個方向性的改變。了解生死,我們是以世間法作為觀察的對像;了斷生死,卻把方向指到了三界之外。

了斷生死在理上,也是要我們自己去了的,就用我們自己的妄想,第六意識思維,我們一點點地捨棄,捨棄到最後,連自己這個感覺有我也給他捨棄掉。就是在理上一點一點地自己去了斷。你在理上能夠明白,三界之中無一法可求,求來的都是苦的;明白到無一法可求,你在這個世界上所求的一切三界之苦,就被你了斷了。功夫進展快一點,在事相上也表現出跟理上一樣,也是以無所求作為我們生活的全部內容。

諸位用功千萬不要想坐在那裡修行以後,我的臉色會改變,就會好看起來;耳朵會伸長,像雙耳垂肩一樣;腦袋又長一個肉包出來,像個肉髻……妄想顛倒啊。甚至有些人還想坐在那裡會放光,晚上最好不要帶手電筒……你這些妄想全是錯的;但實際上這些能力都有。你想要的全部是三界內有相的,你怎麼可能了生死呢?因為你想要的那個就是生死的東西呀,就是有相的東西呀,有所得的必有所失呀。所以當你在事相上也一無所求了,於是在你的心中呈現出來三界之中,無有一法是你所求;也無有一法能幹擾得了你。你就於三界生死來去自在,沒有障礙。就是永嘉大師說的:

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

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

你看我們生死悠悠沒有停過,沒有定下來過,沒有停止過。你如果能夠頓悟,理事兩樣全部捨棄,道理上你知道三界以內是生死法,不需要,在事相上你也確定,你當下就可以確定,有膽量我們現在就不要這個世界。敢不敢?怕死了吧?不怕死?不怕死你就不怕生,你就會生得比誰都好;怕死的人是活不好的,活在擔驚受怕當中。遇到魔境啦,遇到種種情景啦,生怕這個老蛇會把我咬掉,生怕那個魔鬼會把我捆去……怕死的人,是活不成的,是活不好的。只有看到三界一切無論生死什麼法,我從此再也沒有興趣。因為知道這一切相背後全是無生。

所以「自從頓悟了無生」,了了生死你就見到了無生,非常清楚。平常我們的生活習慣,如果一個小偷看到你手上拿著錢,哪怕搶你一塊錢,你肯定是不願意,你會罵他這個人太缺德,居然搶我的錢。讓你給他,可能你給十塊錢也沒關係。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其實是生活在很不講道理的思想觀念當中。我們會有很多的標準、繩索把自己捆起來。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有個人問,你會做什麼?他說我什麼都會,但就兩樣不會。你猜哪兩樣?他說我這也不會,那也不會,就這兩樣不會。是不是啊?你真能夠把三界生死一切法看到,這你也不會,那你也不會,那你就不會輪迴了,也不會隨著它生死了。

所以禪宗祖師才有那麼大的氣魄,在懸崖頂上能夠把自己抓住的這根救命稻草也捨棄掉。懸崖撒手,粉身碎骨。我們大家問問自己,你心中最重視的是什麼?你最看好的、最捨不得放下的是什麼?情感,是大部分人不願意捨棄的;錢財,名利,地位,享受,身體,思想,甚至自己的信仰,都不願意捨棄,哪一樣都要抓得牢牢的,越多越好,越多越好。結果,你抓得自己遍體鱗傷,抓得自己有氣無力,抓得自己死去活來,苦惱不堪。如果真有這種膽量,你在內心中悄悄安裝進去一個軟件,就是讓自己三界之內一切法從此再也不要。你看看,只要啟動了這個軟件,你馬上就會發現了,三界以內確實無有一法可以障礙你。任何一種表現----只要有所表現,就是生滅法;我們這顆心啊,就在無明的這個當下。你如果能夠站在無明的狀況,站在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這個當下,你就能看到一切生死現象;不貪著生死法,你就能看到涅槃的景象。就在一念之差,有一個了了分明的我停在這裡,如果我要怎麼展現,就是生滅的現象;當一念都沒有,連我也沒有,這就是涅槃的景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達照法師文章列表

這樣念佛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以入道,念阿彌陀佛當然可以往生...

現前見聞知覺,全是妄想用事,總非真心

出家人,先須要知,出家割愛辭親,本為求出生死。若為...

善導大師《答往生念佛文》

善導大師的重要著作《答往生念佛文》開示了念佛人如何...

忘失眼前生死大事的設想

【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時,語子孫曰:舊聞地...

這只野狐到底聰明在哪裡

原文: 野狐黑夜入廚房,飽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竄,乃佯...

不要以為有了這張紙,你就有資本了

今天下午,幾個老沙彌、沙彌尼,來求戒。都六七十歲了...

在家居士修什麼法門最契機

問: 在家居士修什麼法門最契機?能夠盡快了生死? 慧...

古德參究機緣頗多,唯有「念佛是誰」最易得力

出家本為生死大事。今出家兒,不知生死為何物,但知隨...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觀身五境,禪修淨心

觀身如身,就是四念處觀的第一個觀法,也是最直接了解...

四心念佛

平常我們都說要一心念佛,而徹悟禪師淨宗十二祖卻告訴...

說話不著邊際的吹牛者

經云:昔時有人,於眾人中嘆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

達照法師:念心

新生菩薩動腦筋,總是想要覓真心; 尋遍人天無落處,...

可怕的是死亡之後事情還沒解決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

能做到這五件事,病人便能早日痊癒

往昔,佛陀行化於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日,世尊...

天乘十善業之口業

我們看天人的口業有四種。 第四、妄語戒。 在天人因地...

人生的五種忍耐

1 、 耐冷: 事態炎涼,要隨遇而安,坦然處之。 2、耐...

不要羨慕神通和發財的事情

又問:欲度眾生,當何所除? 答曰:欲度眾生,除其煩惱...

方寸心間的抉擇

三國時代,東吳的孫權對佛教素無信仰,有一位印度的出...

為什麼要多念觀音地藏兩位菩薩的聖號

為什麼在我們這個世間要多念觀世音菩薩、念地藏王菩薩...

淨界法師:寧可在山中睡覺,也不要在都市辦道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小國家,這個小國家有一個獵人,他...

道鏡、善道《念佛十勸》

勸君一 長時念佛須真實 歸依佛語莫生疑 制護心猿無放逸...

淨界法師:十念必生願

我們看第十八願的:十念必生。前面的消除災障、增長福...

尊重,從記住名字開始

面對一大堆人名,人們最關係、最感興趣的,仍然是他自...

是不是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問: 是不是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號? 夢參老和...

【佛教詞典】月輦

(雜名)月天子之輦也。起世經曰:彼月天子,身份光明...

【佛教詞典】歸敬序

(雜語)於所信之如來,表歸命敬禮之序文也。謂經論釋...

【視頻】淨旻法師開示之簡易早晚課

淨旻法師開示之簡易早晚課

【視頻】界詮法師《修道不還鄉,還鄉道不香》

界詮法師《修道不還鄉,還鄉道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