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念佛法門以決志求生淨土為根本

大安法師  2011/12/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凡是修念佛法門的,一定要以決志求生淨土為根本。念佛不能去求得開悟、得神通、得人天福報,甚至到陰間多塊元寶,這些都搞錯了。很多人念佛求開悟,或者求功夫成片,求一心不亂,這些都不正確。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去年有幾個閉關的比丘尼,她們聽說念佛一定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於是她們幾個人就發心閉關三年,一定要功夫成片。這些比丘尼道心非常堅固,也能吃苦。大概是念了一年多,每天煩煩惱惱,妄念不斷,每天在恐懼當中度過。「哎呀,你看我怎麼越念越多的妄念呢?越念越不安呢?功夫成片在哪裡呀?什麼時候才能得功夫成片啊?」煩惱得不得了。其中有一個比丘尼,由於一心不亂遙遙無期,她都絕望了,準備摸電門自殺。她們來東林寺請我開示,能不能救救她們,真是太苦了。這就是知見沒有過關!淨土五經沒有深入,祖師的著作沒有去看,隨便聽了句話就作為最高原則。

只要具足信願持名,不管有沒有功夫成片,都能往生,散亂心念佛也能往生。以決志求生淨土為根本,這才是最直捷、最精確、最純粹的發願目標,不需要設定任何的中間環節。在這個基礎之上,自念自聽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念念都是願力的相續,念念都是往生的正因,念念都是萬德的接納。時間久了,罪業自然而然就消減了,功夫自然而然就漸成片段了,心地自然而然就愈加清淨了。這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啊。但大家也不要理解成要反對功夫成片。具足信願持名,而後功夫成片,是值得讚歎的。

所以一定要注意,這些都是現實修行當中出現的問題。我在新加坡居士林第一次講《淨土資糧——信願行》的時候,特別點出念佛以求往生為根本,不是求開悟的,不是求清淨心的。當時有很多人聽了都很吃驚,實際上這都是祖師說過的話,不是我的創造,我只是述而不作,把佛言祖語如實表述出來而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念佛時有佛的形象出現,你先不要太高興

作順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愛...

這個佛七改變了我

我叫淨玉,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東林寺打佛七,這個佛七讓...

念佛方法與具體行持

淨宗念佛方法簡便易行,而執持名號,持之以恆,達到感...

淨界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7講 第8講 第...

念佛人如何才能坦然面對死亡

問: 人要想往生,首先得要不怕死,請開示如何才能坦然...

這樣的罪惡凡夫,還在彌陀救度範圍中嗎

問: 末法時期眾生的根基很低劣,尤其是我們這些上班...

淨土宗怎樣才能做到隨念往生

隨念往生這是我們淨土宗最期待的,就是說,我們今生造...

所有一絲一毫之善,皆悉以此迴向往生

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四十八大願——(第19願)勤修我皆接引

意謂:我成佛時,十方眾生髮起成佛度眾生的菩提心,修...

如何念佛才能算深信切願

問: 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和種種牽掛的影響下,我...

真實無偽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問: 真實無偽的慈悲心如何生起?因為什麼而生起? 大...

神通為何不能保人平安

有一信眾問我:聽說佛陀的弟子大目犍連是被外道殺害的...

聖嚴法師:慾望得失

諸欲求時苦,得之多怖畏,失時懷熱惱,一切無樂時。─...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

《普賢菩薩警眾偈》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真行善不可為名,有發心才有功德

行善不以名,而名從之; 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 利不...

當願眾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們學習《淨行品》偈頌的第一〇七願: 入其家已 ...

宏海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第一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

「常住物」有四種分類

常住物有四種: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現...

為什麼人的福報享用有這麼多的差別相

人的福報享用有兩種情況,一個叫有果無用,一個叫無果...

往生的護照--淨土三資糧

學生們出國留學時要申請留學生護照;商人們出國考察時...

如何掌握給亡者助念和開示的時間

問: 法師說,給亡者開示時,不要死板地每隔兩個小時...

出家人可以贍養和照顧父母嗎

經常有人會問,出家人可不可以贍養在家的父母?尤其是...

太虛大師:夢的五種來源

睡眠不定就成為夢。佛典善見律說夢的來源有四種,大智...

阿賴耶識把種子轉成果報時,有哪三種差異

前面的一科是講到阿賴耶識的因相。阿賴耶識的因地,主...

【佛教詞典】諫惡性法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諫惡性者,中人已上,可以語上...

【佛教詞典】僧迦僧泥

為十二頭陀行之一。即一日一食。系伊迦僧泥(梵 aikā...

【視頻】懺雲法師《四諦十二因緣》

懺雲法師《四諦十二因緣》

【視頻】淨慧法師《三寶是佛教信仰的核心》

淨慧法師《三寶是佛教信仰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