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執持這句名號時,就在「無住」

大安法師  2025/07/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執持這句名號時,就在「無住」

問:眾生如何降伏其心,除念佛外還有其他嗎?

大安法師答:當然有啊!佛應眾生的根機,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降伏其心的方法。四念處,五停心觀,數息法,不淨觀……這些都是在降伏其心的。那包括《金剛經》說,須菩提問「菩薩如何降伏其心?」——那就是如何安住其心、如何降伏其心。佛在《金剛經》講了「無住生心」,你要發菩提心,你要度化一切眾生,而在度化一切眾生又無一眾生可度,無一眾生可度又熾然地去度眾生。在這個過程當中,你降伏其心。

大乘經典、小乘經典說了種種的降伏其心的方法,那我們淨土法門這句名號,就是最好的降伏其心的方法。何以故呢?《金剛般若》講「無住生心」,「無住」就是對一切幻相你不住。然而我們眾生都是住相的,看到比如金銀珠寶、五欲之相、六塵之相,馬上他就住在那裡,「住」就是貪戀、執著。一貪戀執著,你的心就被它黏住了,粘滯在那裡,你就「住」了,在住的過程當中你自己起惑造業。「無住」就是你知道它的空性,像行雲流水,你不貪戀,你不執著,它就是幻化的,這是無住,這是談空性的。

但空性你又不是斷滅空,又不是頑空,他還要生其心。這個「生其心」就是在空性當中生修一切善法的心,生菩提心,生六度萬行的心,這樣才能夠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契證到空性的體,由體起用,你就修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善法,你就在積累菩提的資糧。

那無住生心,這個原理放在念佛上是非常恰當的。比如我們執持這句名號的時候,就在「無住」,當下你住在名號上就不會住在五欲六塵上,你就離開了世間乃至出世間的所有的東西,我就住在名號上。但名號不給你分別的餘地,不給你……哦,這是什麼意思啊,是什麼味道啊……,他就是當體即空的,一種音聲,一種符號。不讓你去起妄念,這就「無住」。

名號當中的阿彌陀佛的無量壽的功德,就給我們無住的、這種空性的、一個深層的內涵。同時,這句名號你又作用於我們的耳根在聽,孤明歷歷,你這句佛號能夠念出來,念清楚、聽清楚,這就在「生其心」。無住生心,生心又無住,當體即空,這就是甚深般若波羅蜜。當下你這個心不會亂跑了,因為你這個心安住在佛號上,就安住在無上正等正覺上了。

那眾生的心都是彎曲的、分別的、貪戀的、執著的,我們的心是離不開貪瞋癡慢疑這些根本煩惱,以及隨行煩惱的。所以你讓眾生沒有這些分別執著是很難的。所以就像龍樹菩薩有個比喻,眾生的心就像這個蛇,蛇的本性就是要盤起來的。你天天指著它:你不能盤,蛇身要直,你讓它直,它直得起來嗎?它就是本能地就盤在那裡。凡夫眾生的心本能地就在那裡打妄想、分別。所以你得要有善巧方便,你要讓這個蛇把身子直起來,有一個方法,搞一個竹筒子。讓這個蛇鑽到竹筒子裡面。那這竹筒子是直的,蛇身進去了,它也不得不直。

眾生妄想分別彎曲的心,讓他(幹)什麼?給他一個名號。名號是清淨的,是正直的,這就是你去念這句名號的時候,就等於這條蛇鑽到了竹筒子裡面,不得不身子直了。這就是叫「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他也就慢慢地趨向於佛心那樣的清淨、正直、平等、慈悲、廣大、菩提、智慧。他是這麼一個——包括止觀,一般天台家說你不修止觀是很難踏上修證菩提大道的。但我們說你執持名號就包含著止觀。剛才講無住就是指止的方面,你生心就是觀的方面。

我們念佛的時候以無量壽的寂定就生起了一個止的功能,我們當下都攝六根,不就在止嗎?都攝六根,遠離世間的十八界,五欲六塵,這就是包括世間的一切境界之相,這都是修止的範圍。修觀的範圍一般是講觀這個因緣所生法,你能夠清清楚楚觀起來。那我們當下就是把這個佛號念清楚,聽清楚,這個觀就在裡面,那你的觀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呢?是建立在無量光的基礎上。正因為有無量光的妙用,這句名號,他才能生得起來,這句名號作用於我們耳根的這個聰力,他就能夠聽得清楚。你能夠念清楚,聽清楚,是建立在無量光的功能的這個範疇當中,無量光就建立了一個觀的一種內在的生命內涵。所以念佛,執持名號,你老老實實去念,確實是降伏我們的煩惱心、散亂心、貪慾心、嗔恨心、無明心的一個最好的善巧方便,這叫「方便中第一方便」。

所以一個念佛人,你念得跟名號相應,慢慢的我們的心就有點佛心的那個氣氛,你就可能身心比較柔軟了。就不像那個原來那麼剛暴了,碰到什麼事情,你可能會從自身找原因。看到窮苦無告的人,可能你的慈悲心也會上來了。對自己的行住坐臥的行為,反省力量上來,這個慚愧心能夠生得起來,這些都是接近佛心的一種——我們凡夫的那種粗糙的輪迴心在轉凡成聖的這麼一個過程。當我們念佛,能念的凡夫心和所念的彌陀名號的那個佛心高度耦合的時候,我們還真的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切念佛的眾生最終都能成為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曇鸞大師的往生故事

曇鸞大師,是魏朝時代雁門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曾上五...

在家居士不想過世俗的生活,該怎麼辦

問: 師父您好!我是一個在家居士,快三十了,沒有結...

拯救刀兵劫的萬德洪名

一個個人他不信因果、不信有報應,不信這個舉頭三尺有...

為什麼只靠佛號,就能把彌陀功德轉到我的功德

此則與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

信佛力的同時,也要注重信自力

前面從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闡述了信心的內涵及其功能作...

在活物上做活計,不要在死物上做活計

我們的屋宅、田園、牛羊、轎車、甚至桌椅、器皿、衣服...

人死後為何要為亡者做功德

問:人死了以後,家屬在七七四十九天內還要吃素念佛,...

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是最愚癡的行為

問: 人的容忍量有其極限,如果對方經過重複糾正還無法...

【大藏經】【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註音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在春節給父母磕個頭

孝道是我國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百善孝為先;天地之性...

【推薦】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怎樣才能達到這個要求

問: 什麼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具體落實在念佛的時候...

生命的顛倒與真實

厭離娑婆的心,和欣求淨土的心,可以是互動的,有時候...

真正的賢人君子,不設機心城府

真正的賢人君子一定會真誠待人,不用機心,不設城府。...

【推薦】歷代祖師大德放生開示

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相傳為釋迦牟尼佛乘願再來,隨陳時...

挫折與收穫

在古印度的時候,常常發生乾旱或是水災,因此,老百姓...

即使沒有錢,有智慧的人也能修到福德

一個有智慧的人,即便自己沒有財富,也能作福,修到福...

出家人,其實一點也不閑

《禪林寶訓》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衲子守心城,奉戒律。...

一門深入和廣學多聞兩不礙

許多學佛的人把一門深入和廣學多聞對立起來,認為一門...

修福從珍惜一粒米開始

一粒米在現代人眼中,談不上有什麼價值,但要知道需多...

為什麼睡著時念佛好像和白天念佛一樣

問: 請問法師:晚上睡著時有時候好像也在念佛,能把自...

既然諸法都空,為什麼還要去度眾生

有人問:既然般若系經典講諸法的空性,畢竟空、無所有...

「圓通」的解脫境界

下面我們再看一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什麼叫做...

祈求功德不如尋求斷惡之道

現在,人們四處求功德,似乎總是會於往返的路程間在巴...

惟覺老和尚:放縱慾念及嗔心的後果

佛法裡有句話: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說:火燒功...

每一項快樂都含帶著日後的痛苦

日常生活裡讓人不如意、不開心、痛苦、煩惱的因緣那樣...

【佛教詞典】淨生種法制意

亦名:淨法制意、淨果菜法制意 資持記釋云:「淨法中,...

【佛教詞典】王宮塔

位於韓國全羅北道益山郡金馬面。塔之詳細史實不詳,因...

【視頻】釋迦牟尼佛聖誕祝儀(志蓮淨苑)

釋迦牟尼佛聖誕祝儀(志蓮淨苑)

【視頻】釋迦牟尼佛心咒(女聲唱誦)

釋迦牟尼佛心咒(女聲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