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門深入和廣學多聞兩不礙

仁炟法師  2012/08/21  大字體  護眼色

許多學佛的人把一門深入和廣學多聞對立起來,認為一門深入就不要廣學多聞,廣學多聞就不要一門深入,其時這是犯了一個邏輯學的錯誤,一門深入和廣學多聞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的兩個方面。也不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我理解一門深入是修行的法門問題,門者,法門是也,一門深入是修行的法門問題,廣學多聞是指誦經多少的問題。

把一門深入與廣學多聞對立起來互相爭論實在是在那裡浪費時間,根本就不是一個大概念。建議大家讀一讀《圓覺經》,佛在《圓覺經》中講了二十五種修行法門,佛指示修行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根器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法門修行,而不是規定每個人只能修行一個法門。

弘一大師雖主張只念佛名,但是他並不排斥經論。當有人問他:「當代弘揚淨土宗者,恆謂專持一句彌陀,不須復學經律論等,如是排斥教理,偏讚持名,豈非主張太過耶?」他回答說:「上根之人,雖有終身專持一句聖號者,而決不應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須於經律論等隨力兼學,豈可廢棄。且如靈芝疏主,雖撰義疏盛讚持名,然其自行亦復深研律藏,旁通天台法相等,其明證矣。」 這是說修習淨土宗的人專念佛號之外,不可偏廢經論,即持佛名念佛與學習經論是一體的。

印光大師開示:「譬如契飯,須有菜蔬佐助。亦如身體,必用衣冠莊嚴。何於長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門深入,而盡廢餘門也。一門深入盡廢餘門,唯打七時方可。平時若非菩薩再來,斷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則生厭故也。天之生物,必須晴雨調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實際。使常雨常睛,常寒常暑。則普天之下,了無一物矣。況吾儕心如猿猴,不以種種法對治。而欲彼安於一處,不妄奔馳者,甚難甚難。」就是說,只有打佛七的時候才可以這樣,平時斷斷不可。「

淨宗八祖蓮池大師,曾對執一經一法者提出忠告:」修淨土者,豈能執一經而廢盡三藏十二部!「又說:」執經之一義者誤慧命。「大師認為:各宗各派,相通一理,不能互相排斥,」須廣博週遍,方得融貫,不至偏執。「這與佛經教人」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相符。所以他老人家說:我一生勤勤懇懇念佛,亦極力勸人學教。大師提倡的是《華嚴經》,他說:」吾人真正善知識,《華嚴經》是也!「又說:一切經中,以《華嚴》為最究竟,無可駕其上者。駕淨土於《華嚴》之上,只顯其無知。對於過分強調一經,大師有這樣的批評:不通教理而拒絕諸經,是護短!

蓮宗九祖蕅益大師則說:必須真解、圓解,然後將此圓解,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大師的要求是對佛法達到真解、圓解,才能稱得上一個真正的念佛人。

弘一大師曾提倡,修淨土者必須兼修地藏法門。又提倡:」一切初學佛人,應從《華嚴》入手。「是有深意在的。

關於要否深入經藏的問題,本人前幾年曾經見過一個道場的規章制度,他們規定除他們規定的幾部經之外,其它的都不准帶入道場。我感到非常驚訝,辟如《法華經》和《華嚴經》是經中之王,被他們拒絕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三藏十二部的總持,被他們拒絕了。《楞嚴經》是佛教的重要經典,俗話說」破魔的楞嚴「,也被他們拒絕了。《地藏菩薩本願經》能讓人們明白因果報應的道理,也被他們拒之門外。這樣的道場的還算是佛教道場嗎?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如果用一部經可以取而代之的話,釋迦牟尼是不是在做無用功?何苦講那麼多的經呢?如果一部經可以代替三藏十二部的經典,我們還要大藏經幹什麼?釋迦牟尼佛是不是太笨了?

仁炟以為佛講的經典都是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疾病的,給人們指出了去煩惱,出六道,了生死的道路和方法。佛經是智慧的結晶,魯迅先生曾說過:」釋迦牟尼佛真是大哲,我們生活中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他早就給我們解答了。釋迦牟尼佛真是大哲!「我們每天早晚課都有三皈依,其中有: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讀佛經可以淨化我們心靈,啟迪我們的智慧,讓我們明白入世與出世的道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如何安心立命》

處在當前這個充滿聲色誘惑的世界裡,我們如何安心立命...

如何超度過去所造的殺業

如果以前有過殺業的話,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

佛前十不求

火線軍中一小卒,菩薩了脫不還俗。 菩提種子勤撒播,...

修行是注重形式還是不注重形式呢

問: 師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還是不注重形式重要...

修學淨土法門,解行都要一門深入

淨土法門的修學,起先絕對不能看太多太雜,解和行一定...

修行的三點開示

第一點,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

修行中斷的原因何在

一是環境關係中斷,假使這個地方打仗了,你要搬了;或...

修行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

修行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也不是修給佛菩薩看的。佛菩...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

念頭雖多不亂就好

有一回在廣濟寺,很多人圍繞在身邊,我提及照顧心念的...

品味智者的境界

一、最困難的事。 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你認為...

虛雲老和尚《佛教律學入門》

甲、敘言 戒的意義,就是止惡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惡五...

大安法師: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問: 近來,有些居士專弘淨土的音像與書籍在東北地區...

佛堂必須整潔,才會有功德

若見他人對佛經像有不恭敬者,宜於二人共坐時,細細以...

前來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嗎

問: 弟子所在的小城鎮念佛人極少,很難組建助念團,...

末法修行魔障多

末法時期修行對我們來說,具有著種種的魔障,如果在修...

晝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課不可不做

你每天如果沒有一定的功課,就是掛名的佛教徒。淨土行...

想要貴人相助,先學做別人的貴人

現在,大家都想要得到貴人相助。但是我們應該學會做別...

永遠不要用成見下結論

在別人的影子下活著,永遠只能做別人的影子。如果總是...

為靈魂沐浴

俗世喧囂,紅塵擾攘,我們在其中摸爬滾打,難免會讓靈...

淨慧長老追思荼毗法會在湖北黃梅四祖寺舉行

2013年4月25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

「痛」並不等於「苦」

一般人常把痛苦連在一起講,分不清痛與苦的區別,多半...

【佛教詞典】無緣乘

(術語)觀三界唯心無於心外緣法者,以行菩提之道也。...

【佛教詞典】鳧鈴

(物名)鳧氏所造之鈴也。...

【視頻】淨慧法師《人生有四件大事》

淨慧法師《人生有四件大事》

【視頻】大安法師《如何判斷自己的信心》

大安法師《如何判斷自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