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化導二乘行人回小向大,發意往生

大安法師  2023/12/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化導二乘行人回小向大,發意往生

四、化導二乘執空不修淨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滯,聞說淨佛國土、教化眾生,心不喜樂,故令回小向大,發意往生。

此文句為「教起所因」第四科:教化引導二乘(聲聞乘與辟支佛乘)行人,回小乘取證心向大乘菩提道,信願念佛,求生極樂淨土。須知,諸佛出興於世一大事因緣,乃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諸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此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於無量剎土,示現八相成道之本懷。

茲由五濁惡世眾生障深慧淺,若聞說大乘不思議佛法,難生正信,抑或謗毀,是故釋尊以智慧方便,從一乘實法,開演三乘權法(聲聞乘、辟支佛乘、菩薩乘),所謂以三車誘引諸子出離三界火宅。若有眾生,從佛聞四聖諦法,信受奉行,慇勤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偏真涅槃,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如羊只顧自己速出,不顧後面群羊,是名聲聞乘。若有眾生,求自然慧,聞佛為說十二因緣法,聞法信受,慇勤精進,樂獨善寂,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於火宅,鹿不依人故。

此二乘行人有一共同特點:出離心猛利,觀三界如牢獄,視輪迴為怨家,修行精進,如救頭燃,斷見思惑,證人我空,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然只是偏真涅槃(三百由旬之化城),離大乘究竟涅槃(五百由旬之寶所),尚大懸遠。且二乘行人大多戀著於偏真涅槃之快樂,耽擱、滯留於此境界,得少為足,成就趣寂偏空及不發化以圓照之四果(不迴心鈍阿羅漢及辟支佛)。既除我執,未達法空,故為愚法聲聞教。

大乘佛法論「空」,有四個由淺入深之層次:一者人我空,二乘行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了達五蘊法(色、受、想、行、識)中無我,此是藏教聖者所證。二者法我空,不唯五蘊法中無我,即五蘊亦空,此是通教菩薩所證。三者空空,不住此空,空亦須空,此是別教菩薩所證。四者空空亦空,一空到底,無有空相,畢竟空,無所有,無所得,具顯為十八空(內空、外空、內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是為絕待不二之真空。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金剛經》),差別果位尚於世俗諦而言,若以勝義諦而論,無聖無凡,無縛無脫,畢竟無證,亦無證者。「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圓覺經》),是為甚深般若波羅蜜,此為圓教菩薩所證。

二乘行人,又稱自了漢。誠如《妙法蓮華經》中所述,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向佛反省稟白:「我等居僧之首,年並朽邁,自謂已得涅槃,無所堪任,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薩法,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此段表白,道出了二乘行人典型的羊鹿心態。若佛不予以應機性的教化引導,自然會取證偏真涅槃,成為鈍阿羅漢,味著偏空涅槃之樂,聞說菩薩廣修六度萬行,莊嚴淨土,饒益眾生,自然不生一念好樂之心。

站在大乘佛法立場來說,取證偏真涅槃的二乘行人被視為「焦芽敗種」,意謂菩提心芽焦枯,成佛的種子敗壞,自然永遠不得成佛。其嚴重後果,甚於下地獄的果報。是故,釋迦彌陀兩土世尊,本著平等普度九法界眾生的悲心,以種種善巧方便,隨宜說法,俾令二乘行人,回小乘心,信解大乘淨土圓頓法,孜孜念佛,一意西馳,圓成大乘佛果,可謂婆心切切。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一信之後,永不再疑

一信之後,更不再疑。為什麼要討論這個問題? 一信,在...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於一心,則念極而空...

今生得遇念佛法門是最大的幸運

眾生在學佛的過程當中,他面臨很多行法,所謂八萬四千...

學佛之前誹謗過淨土法門該怎麼辦

問: 若在學佛之前因不相信有這麼一個容易法門,而說了...

大安法師:哪些同修會生到邊地疑城

問: 《西方合論》的作者袁宏道生到西方邊地疑城,請...

為何有的念佛人臨終前先感恩釋迦佛

娑婆言釋迦,西方言彌陀。先釋迦者,教所由興也。孺子...

極樂國虛空舍宅之因

【原文】 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所居七寶舍宅,中...

什麼叫做念佛三昧

問: 什麼叫做念佛三昧? 慧律法師答: 念佛三昧就是理...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只要平時念過佛,今生一定就能往生嗎

問: 現在外面有些助念小組說:只要平時念過佛,就坐...

一日無常到,唯有業隨身

我們眾生現在夢中,在這裡造業,在這裡壽命短暫,在這...

佛陀世世生生隨逐於眾生心無暫捨

我造業時,佛則哀憐,方便教化,而我愚癡,不知信受。...

未成佛前,要先結人緣

佛能不能度眾生,眾生能不能被度,這其中的關鍵就是看...

各宗要略——唯識宗

學統 唯識宗,又稱法相宗。說明萬法唯識所顯及分析諸法...

「怨恨惱怒煩」是疾病來源

清末明初的一個老先生認為,一個人如果你在心性裡面若...

聖嚴法師《如何管理好情緒》

問:從醫學和心理學來看情緒,它是自然反應,那麼佛法...

我們的內心是怎樣創造十法界的

這個假觀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據《法華經》的...

滿山的石頭抵不上一顆鑽石

佛教的因緣觀,所謂諸法因緣生,那麼這個觀念如果是套...

獵狗的雕像

我在書上看到一則蘇格蘭的故事。書上說,當地有個墓園...

我們該怎樣熄滅貪瞋癡呢

問: 法師,都說習氣如瀑流半點兒不由人,那我們該怎樣...

禪宗五家七宗——臨濟宗

臨濟宗是繼溈仰宗之後而成立的一個宗派,由於此宗的開...

寬恕行忍的龍

大海中住著兩條龍,一個生性剛直,一個生性慈忍。一日...

佛學常見辭彙(八畫)

【法】 指一切的事物。一切的事物,不論大的小的,有...

【佛學漫畫】四重恩

能在無恩處,依然感受到生命恩典的人,無論遭受多大的...

這些名言都是有後半句的

1、父母在,不遠遊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游必...

【佛教詞典】別峰相見

禪宗公案名。出自善財童子與德雲比丘在別峰相見之因緣...

【佛教詞典】無學界

謂無學五蘊。是名無學界。...

【視頻】大安法師2020年新春開示(音頻)

大安法師2020年新春開示(音頻)

【視頻】淨界法師《不同的心態產生不同的結果》

淨界法師《不同的心態產生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