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省庵大師的淨土情懷

大安法師  2021/02/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省庵大師的淨土情懷

每年的農曆四月十四日是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的往生日。與諸位淨土祖師相比,省祖的住世時間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臨終給我們留下了「身在華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來中事宛然」的偈子,並悲心切切地勸勉弟子「我去即來。生死事大,各自淨心念佛。」

大凡生存於斯世,每個人帶著宿世的業力或願力,在其人格傾向與個性特質上均會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或有天生好樂權力,氣勢恢宏、指點江山、招賢納士者,且稱為政治人;或有生來執著於財富,沖風冒雪、奔波貿易、善能聚財者,且稱為商人;或有對藝術審美有天賦,吟詩賦曲、抱琴待月、揮毫臨畫者,且稱為藝術人;或有生來便懷有形而上的終極關懷,好樂解脫之道者,且稱為宗教人。然宗教流派甚多,具體到佛教念佛法門,凡是生死心切、篤信淨土、一心持名、矢志安養者,可稱為念佛人。

釋尊金口讚譽: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善導大師將此句經文延展為五種嘉譽:「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勝人也。」證知於此五濁惡世,真念佛人甚為稀有尊貴。

然具備何種特質才當得起念佛人的稱謂呢?省庵大師(以下簡稱省祖)一生的淨業修為,正是對念佛人特質的精確詮釋。總觀省祖一生踐行的淨土情懷,可概述為五種心態:一者生死心,二者厭離心,三者欣慕心,四者精進心,五者感恩心。茲分述如下:

一者生死心

念佛人首先得要具備真為生死之心。省祖少年時便已萌生這種生命的覺悟,深知生死輪迴之苦痛,觀照到:「我與眾生,從曠劫來,常在生死,未得解脫。人間天上,此界他方,出沒萬端……大千塵點,難窮往返之身;四海波濤,孰計別離之淚?峨峨積骨,過彼崇山,莽莽橫尸,多於大地……是故宜應斷生死流,出愛慾海,自他兼濟,彼岸同登。」

而對曠大劫來無盡的生命輪轉,生髮深沉浩嘆:今生幸得人身,得聞淨土妙法,亟須以「求生淨土、橫超三界」為此生修道的最高目的。「何似華開親見佛,無生無滅壽難量。」省祖這種深刻的了生死的道心,極為堅固,貫徹其一生,無時懈退。

二者厭離心

求生淨土的終極目標是以厭離娑婆穢土為前提的。為何要厭離此土?乃是於此穢土修道,障難甚多,菩提路遠,愛根難斷,習氣厚重。故宜對此身心世界,深生厭捨。

「一自娑婆系業因,多生流轉實酸辛」,「客路竛竮久漂泊,苦求佛力早還鄉」,這種厭離娑婆之心,在世人看來,似乎屬於悲觀厭世的負面情緒。此亦戀著世間五欲六塵、家親眷屬之俗人本然的價值評價。即宗門教下,推崇無取無捨、執理廢事之行人,亦對厭離娑婆的心態多有微辭。

世人並不了解念佛人之厭離心乃是般若智慧的昇華,是達致涅槃寂靜常樂之必具情懷。誠如省祖詩曰:「盡說厭欣為障道,誰知淨業善資成。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何處安居能徙宅,誰人無事肯登程。鐵圍山外蓮華國,掣斷情韁始放行。」經由厭欣取捨,到達極樂淨土,方可契證無取無捨之真如法性。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甚可怖畏。智慧觀照,實在不容一刻之停留。於此末法季秋,判斷佛教行人,有否道心,根本上即體現為是否有了生死之心;而對於淨業行人來說,是否有了生死之心,便直接體現為是否有厭捨娑婆穢土之心。這是確然明晰並可把握的標準。省祖以此身體力行,並以此教化他人。譬如,遇到好樂世間詩文者,省祖痛戒曰:「 人命在呼吸間,哪有閑工夫學世諦文字?稍一錯過,便成他世,慾望出離難矣哉!」懇切護念之悲心,溢於言表。

三者欣慕心

又如省祖有一大護法茅靜遠居士,乃杭州名紳士,修橋鋪路,樂善好施,護持三寶,種種善舉,似宜褒獎。而省祖對其卻有一番迥異常情的開示:

「然居士之心,好善無倦,一善甫完,復作一善,美則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為急,而孜孜為善,所作善事如須彌山,皆生死業緣,有何了日?善事彌多,生死彌廣,一念愛心,萬劫纏縛,可不懼耶……居士今日要務,唯當謝絕人事,一心念佛,加以'齋戒'二字,尤為盡美。大抵西方佛國,非悠悠散善所能致,萬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脫,無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為之早辦耶!」

非具同體悲心,何能說出如此披肝瀝膽的規勸。末法檀越居士還能聽聞到大善知識如是婆心苦語,當生稀有難遭之想,切莫錯會!

四者精進心

與厭離娑婆相對應的,是對極樂淨土全生命的欣慕嚮往。極樂世界對我等娑婆眾生來說,甚為遙遠,極為生疏,要將彼土作為今世生命的唯一歸投之所,這沒有宿世深厚的淨土善根,現世深邃的般若觀照,是難以做到的。省祖卻將此難中之難的事情,順乎天性地、自然而然地做到了。

首先,他從法門的抉擇上,深知此土修道證果難,彼土往生成佛易。「易故一生可致,難故累劫未成。是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末世修行,無越於此。」建立這個確然不拔的見地後,省祖將此知見付諸一生的修行實踐,滿懷深情地仰慕淨土,一意西馳,萬牛莫挽。

這種超越的情懷和彼岸的意識,構成了省祖特有的淨土情操。他深情慨嘆滯留娑婆之苦,由衷傾慕往生淨土之樂。「易往無人真可惜,不知何事戀樊籠」,「娑婆魔外事縱橫,寂滅無如安養城」,「早晚相從裹糧去,此生終不負慈尊」,「但將三事(信願行)為符契,攜手同登九品蓮」,「嬰兒墮水頻呼母,蕩子還家始見親」,「淚因憶佛渾難制,愁為思鄉不易消」,「每登山頂瞻鄉國,卻上樓頭望故家」,「濁惡娑婆難久住,早同善友賦歸來。」這些詩文所流露的浪子思歸故園之情,深深地震撼著眾生沉潛的淨土情結,激活起吾人高遠的超越意向。

念佛人在此穢土,古佛青燈,喃喃念佛,看似孤獨,實則與法界淨業行人,交融互攝。「 同一念佛,無別道故。遠通夫四海之內,皆為兄弟也。」但憑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便能於法界無量剎土,結交無數同願同行者。

五者感恩心

出世間的目標確立之後,要以大強勇猛精進心,修行無上妙法。否則因循懈怠,終將敗墮。省祖於此末法季秋,建精進幢,研習毗尼,不離衣缽,日止一食,脅不帖席。念佛精進,如救頭燃,如喪考妣。閉關梵天寺西院時,額其室名曰「寸香齋」,尊客相見,略敘道話數語,寸香之外,念佛而已。省祖深知,修行淨業,貴在一門深入,其詩曰:「欲得工夫無間斷,直須精進始相應。暫時失念雲霾日,瞥爾生心蛾掩燈。小水長流終貫石,沸湯停火亦成冰。往生成佛渾閑事,只在當人念力能。」

由是,省祖的修行生涯,明晰而專一,只以念佛往生為鵠的,餘者悉皆摒棄。其詩曰:「百八輪珠六字經,消磨歲月度光陰。平生只有西歸願,肯為他緣負此心?」以全生命踐行往生淨土一事,對末世行人「這山望著那山高」的陋習,不啻當頭棒喝。

或有人質疑:省祖不是勸勉大眾發菩提心嗎?為何不在此土廣行菩薩道,普度眾生,而唯汲汲於往生淨土,求一己之安樂呢?對此,蓮宗有其獨特的詮釋,正是由於實踐菩提心,圓滿菩薩行,才孜孜於先求生淨土,待到彼土華開見佛,悟證無生法忍後,方可來此煩惱稠林、 生死苦海度眾生。

省祖詩云:「破舟救溺理無由,抵死須撐到岸頭。等得蒿師登陸後,更移新棹入中流。」(「 破舟 」喻指業力凡夫;「溺」喻指沉淪苦海的眾生;「 岸頭」指極樂淨土;「新棹」喻指得無生忍,倒駕慈航;「中流」喻指生死苦海。)這與龍樹菩薩所述的「未得無生法忍,欲於此穢土度眾生,無有是處」 的知見,千里同風,同一鼻孔出氣。

建立如是「疾速往生成佛、疾速度眾生」的淨土知見,自然不會以在此世間得長壽為貴, 而以能及早順利往生為慶幸。梵天寺有一位年僅三十六歲的聖眼上人往生,「人皆謂師年方強壯,有志未遂而死,莫不惜之。豈知一生淨土,無志不遂,無願不獲。非唯不應惜,實所當賀。嗚呼!賢矣哉。」

省祖這種認知與價值判斷,暗合蓮宗法義。亦與孔子「朝聞道,夕死可矣」同一意趣。然與世間人汲汲追求長壽、教內人以高壽為有修行的觀點大異其趣, 此或是為世人最不理解之處。

昔北周靜藹法師捨身求生淨土,發願云:「捨此穢形,願生淨土,一念華開,彌陀佛所……願捨此身已,早令身自在,法身自在已,在在諸趣中,隨有利益處,護法救眾生 」一般來說,佛教並不贊成捨壽取證的行為,靜藹法師是在北周武帝滅佛、自慚不能護法的特定境遇中,才作出此等超常行為。

證得佛法真實受用者,自然便有著「重法如山、輕身似塵」的灑脫,省祖亦復如是。但得淨業成熟,自然不會留戀此界,追求長壽,能早日脫離三界牢獄,以欣幸心,撩衣便行,早回故鄉。親見彌陀慈父,獲得如佛平等之無量壽,一生圓成佛果,何幸如之!

省祖這種迥超世表的出世品格,詮釋著念佛人特有的生死觀。省祖數月前便預知時至,往生日,眾弟子雪涕膜拜,懇切祈請:「願師住世度人。」省祖啟目對大眾曰:「我去即來,生死事大,各自淨心念佛。」言訖,合掌稱佛名而寂。臨終最後一著,瑞相分明。年僅四十九歲,乃蓮宗諸祖中,住壽最短的一位祖師。如此示現,振聾發聵,啟迪淨宗密義良深。冀諸同仁,善思念之!

末法眾生業障深重的表現之一,乃是不知恩、不報德。省祖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作略,亦體現在知恩報德上,為世人樹立起高潔的人格風範。首先在見地上,省祖深刻地闡述了知恩報德是發菩提心的重要因素。其發心之十種因緣中,前面五種悉皆涉及感恩主題 :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師長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眾生恩故。省祖將此感恩心付諸行為,主要在報佛恩與報父母恩這兩大科目上踐行,茲分述如下:

為深報佛恩,愍念出家僧眾,於佛涅日,莫知獻供、罔有悲哀之現狀,省祖啟建涅勝會,約期十年。於佛涅日,頂禮七日之懺摩,奉獻百味之飲食,講演《遺教》、《彌陀》二經。瞻禮釋迦如來真身舍利,先後五次燃指香供佛。有詩證曰:「 迦文滅度二千年,舍利於今尚燦然。自慶宿生何善利,得瞻光相塔門前。」省祖至誠禮懺,燃指供佛,感得舍利寶塔放光現瑞。無我至誠,顯感顯應,報恩妙德,不可思議。

省祖嚴父早歿,慈母知其夙具善根,命為釋氏子。母亡,省祖於佛前跪諷《報恩經》七七日,歲時伏臘,必設像修供。用答慎終追遠之忱,並以己出家修行功德,為父母迴向,導其神靈往生極樂世界。每常思惟父母恩重難報,「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眾生。則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俱蒙拔濟。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盡可超升。是為發菩提心第二因緣也。」由對今世父母的報恩,擴展到對生生世世父母恩德的報答,頗有地藏菩薩由孝道擴充至大菩提願的作略。

省祖慧觀深邃,悲心切切,故對佛恩、父母恩、師長恩、施主恩、眾生恩,常思報答。其報答方式亦不停留於世間法範圍,乃以發大菩提心、建立佛法、普度眾生為己任。欲令一切於己有恩德者,盡皆成佛。庶幾慰藉此報恩孝心於萬一。

綜上所述,省祖以其短暫一生的淨業修行,所彰顯的五心(生死心、厭離心、欣慕心、精進心、感恩心)猶如從煩惱淤泥中盛開的蓮華,洋溢著佛性的芳香,此五心亦即是菩提心的本質內涵。對念佛與菩提心的關係,省祖精闢開示:「蓋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發,則雖念奚為?發心原為修行,淨土不生,則雖發易退。是則下菩提種,耕以念佛 之犁,道果自然增長;乘大願船,入於淨土之海,西方決定往生。」可見,菩提心在此土的成就,便是落實在當生得以往生淨土上。

正是由於省祖如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臨終感得西方三聖現前接引,得上品上生。其所書辭世偈云:「身在華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來中事宛然。」此乃省祖生命凱旋交響樂中最華彩的一章。來此娑婆一回,能得如是輝煌結局,亦足以慶快生平了!

值此省祖誕辰三百三十週年、往生二百八十一週年之吉祥日,謹以此一瓣心香、一紙拙文,敬獻於省祖靈前,感恩省祖為念佛人建立楷模,令吾輩淨業行人傚法有地。吾人當目擊道存,步武省祖,深懷五心,精勤念佛,厭捨娑婆,逕登安養。禮覲省庵大師,同證無量光壽。冀諸同仁,各自勉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不想念佛,煩躁不安該怎麼辦

問: 不想念佛,煩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

念佛能洗掉犯戒過失,是否就可以放心犯戒呢

有人認為:既然念阿彌陀佛就可以把以前所錄的犯戒的影...

淨土法門不可不修

【原文】 人初未嘗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體上得之。何...

淨土宗簡易而圓頓,如暗夜璀璨瑩徹的明珠

21世紀是科技與市場迅猛發展的世紀,也是人們對精神故...

為什麼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我們看丁七的普等三昧願。 這一段我們講到本尊的功德。...

中品往生的法持比丘

在我們這個世間,有很多比丘往生者是屬於中品往生的,...

希求往生極樂世界是一種貪心嗎

【原文】 客曰:弟子憶昔念佛,被人呵雲,修行之人,當...

曇鸞大師的往生故事

曇鸞大師,是魏朝時代雁門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曾上五...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是一樁大事,那完成它要有精進勇...

身雖不出家,但心要出家

出家裡面還有四種形態,一般我們會講:出家出家,就是...

吃動物的肉,遲早要還的

業障越來越重,智慧就越來越薄,福報就越來越淺。於是...

大安法師:為何富貴學道難

問: 《四十二章經》中佛說二十難中有富貴學道難。佛...

一生中這八種朋友是必不可少

有這樣一句歌詞:朋友多了路好走。於是,我們便急著把...

往生淨土是不是要念到清淨心才能往生

問: 請問法師,往生淨土是不是要念佛念到清淨心才能...

專注做事少成見

在修行中我們的智慧是因為我們的成見給障礙了。要想開...

宋代高僧遵式法師

幾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講到說他的弘化事業,能夠教化...

有因無緣苦果不生,帶業往生的最低標準

圓瑛老法師在十習因這段文,講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念佛是愚人所為嗎

【原文】 或問:妙喜雲愚人終日掐數珠求淨業,念佛果愚...

往生極樂的九字真言

我們要先聲明,這裡所說的真言,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

人生旅途要隨緣

生命是一個緣生的歷程。有過去的因,還得有現在的緣才...

商人聞法

佛陀從遠方的跋耆國遊行教化到毘舍離國,住在獼猴池旁...

寧可活得很快樂,不要贏得很痛苦

阿賴耶識就是三界九地、二十五有統統去過,哪一個人都...

【推薦】印祖力薦的治病救命妙方

備註:以下七則方均摘錄自印光法師文鈔,為印祖所認可...

大佛的鼻孔

有一位雕塑佛像的工匠,他的手藝遠近馳名。 當他為一...

【佛教詞典】命如風中燈

(譬喻)無常之人生,如風吹之燈火也。歸敬儀上曰:經...

【佛教詞典】寶松

(1892~1967)福建長樂人,俗姓陳。字聞照。二十七歲...

【視頻】普賢菩薩行願品偈頌

普賢菩薩行願品偈頌

【視頻】慧律法師《打破無明,降伏自我》

慧律法師《打破無明,降伏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