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安法師2024年正月初三開示|一念與十界

大安法師  2024/02/13  大字體  護眼色

大安法師2024年正月初三開示|一念與十界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徹悟禪師語錄》,大家看這個文句:

吾人現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不變,終日隨緣。夫不隨佛界之緣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

先看這段。徹悟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出生在清朝的乾隆年間。他早年是參禪的,在宗門下是悟明心地的,學教理也非常通達,可以說他是一位通宗通教的大祖師。他在47歲那一年由於生病的因緣,就正式的終止參禪,專一念佛。以後就每天持念佛號,那些早年跟他一起參禪的人——禪和子,也隨他而轉,都來一心念佛了。徹悟大師念佛很有宗教體驗,臨命終時能夠見到文殊、普賢、觀音,預知時至往生的。

那這個《徹悟禪師語錄》是他在紅螺山——懷柔紅螺那個寺院給大眾師開示的法語,這個法語一共有四十一段,現在我們念的是第二段。大家也可以看看傳老對這個《徹悟禪師語錄》作了全部的書寫,而且做了標題。這個標題就是「一念與十界」,來討論我等眾生現前一念與十法界的關係。這段法語包含著大乘佛法甚深的法義,我們不能草草看過,隨便泛泛讀過,還真的不一定理解其中的奧義。

那我們來看,「吾人」,就包括一切的業力凡夫,「現前一念之心」,從修行佛法來說:有眾生法,有佛法,有現前一念的心法。天台家也都會說佛法太高,眾生法太廣,可能比較親切能夠入手的就是現前一念的心性。那現前一念的心性,我們常常會遺忘掉,因為心都在往外奔逸,對現前一念的心性的本質特點,大部分人是不了解的。所以,大乘經典就在我等眾生現前一念心性來點撥,來點化,來呈現現前一念的真實的相狀。

這真實相狀就體現在這四句話:「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不變,終日隨緣。」就是現前一念有真,就是真如妙心,性淨明體,全體的有真如法性,但是全體的真如法性怎麼成了妄呢?妄就是妄心,我們八識的心,業識的心。這就要了解一心二門,真如心就是法界的心,這個心又呈現出真妄二門,那真妄二心各有它的體、相、用。眾生本有的心性,真如妙心是不生不滅的、不垢不淨的、不增不減的,是我們一切眾生的本地風光、本來面目、如來藏性。但怎麼成了妄心?

這就是講「一念不覺生三細」,就是忽然動了一念,產生了一個能所的對待,那就是全體的真如自性就變成無明的心。這個無明開始有三種細相:無明業相、無明轉相、無明境界相。由這個境界相又生起了六種粗的相,顯現我們的山河大地等等這些。當這些妄心和妄境全體呈現的時候,我們的真如自性就隱下去了,所以我們只認這個妄心妄境,就迷失了本有的真心,這是「全真成妄」。

那八識裡面都有見分和相分,所以我們的身體、五蘊,包括由這個妄心所呈現的山河大地,一切依報器界,都是我們八識的心變現出來的,唯識所現。那這個能變的心就是虛妄的,所變的境界更是虛妄的,但我們的迷惑顛倒,把這虛妄的東西認為是真實的,就把我們本有的真實的東西給遺忘掉了,「全真成妄」。

那當下「全妄即真」,要知道我們的能現的妄心和所現的妄境,它全體是從哪裡來的呢?它是從真如自性裡面顯現出來的。那你了解妄心妄境自性本空,當下就是真如自性。所以妄心妄境,沒有其它的體性,妄心妄境就是以真如作為體性。這在大乘經典常常會有一些比喻,比如水,由於有寒氣就變成了冰。變成冰了,於是就沒有水的流動性,也沒有水的作用,它能夠滋潤萬物的作用也沒有了。於是你就認這個冰是真實的,於是你就不認為這個冰可以融化為水,甚至完全的不認為這個冰具有濕性。這個濕性就是代表佛性,雖然變成一塊冰,但是濕性沒有減少,也沒有遺失。

所以這個真如自性在我們輪轉的過程當中,它沒有變化,在佛不增,在凡不減的。所以,全妄即真就是要有個始覺的智慧來觀照,才能回歸到那個真如自性。因為本覺本有,一定要通過始覺回歸本覺,但我們眾生的顛倒,全體把妄心、妄境認為是真實,他就沒有一念的始覺的智慧。這是了解「全真成妄,全妄即真。」

那這個現前一念的心性,具有著真如自性,又有著八識的妄心,所以就「終日不變,終日隨緣。」終日就是一天從早到晚,乃至於我們一生從生到死全過程。這個妙真如性,不變就是不生不滅。雖然我們都在生滅法裡面,我們的心很動盪。我們一切行為造作,都是有為的、有漏的、動盪的。但是當下卻有不生不滅的真如自性,沒有遺失,所以要體認終日不變。

那終日隨緣呢,就是真如不守自性了,它就妄動,它往外跑嘛!它又終日隨緣。這個隨緣,隨就是能緣的心;第二個緣,就是所緣之境。能緣之心和所緣之境就呈現出來了。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往往就是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比如法相宗講三性,遍計所執性。遍計所執性,你遍一切法執著它,給它安一個名相,然後產生一種情緒反應。就好像你看到一根繩子,你一看沒有認清它的真相,把它認為是一條蛇了。馬上你就很害怕了,實際上就是一根繩子。那把繩子看成蛇,是遍計所執性。

但這個繩子也是個假相,繩子是由麻搓成的,也是依他起性。但是這個繩子的相出來,你就會遺失那個麻的真相的認知。所以你要把繩子也認為它是假相,回到麻。這就開始由依他起性,回到圓成實性,知道它的本來的狀態。所以我們現在這個心都有念頭,都在隨緣——用一個更確切的話,就是攀緣,念念都在攀緣。這裡的攀緣,攀緣什麼呢?那我們現前一念心性具足十法界,十法界從六凡法界,就是六道的法界,到聲聞、緣覺、菩薩和佛的法界,這叫四聖法界。聖凡結合就是形成十法界,這個十法界就在我們的現前一念當中本自具足。那本自具足這就有一個隱顯的關係了,當我們現前一念的心,你系緣在哪個,你攀緣哪個法界,哪個法界就呈現出來。十法界只有一個法界顯出來,九法界就會隱下去,不可能兩個或多個法界同時呈現,只呈現一個法界。

於是在十法界當中最好的法界是佛法界。但如果你不去隨佛界之緣而念佛界。那佛法界的條件是什麼呢?是清淨、平等、大慈、大悲。當我們的心是隨著大慈大悲的心,清淨是指空性,平等是一種無分別的狀態,我們當下的念頭是清淨平等,大慈大悲。這就是隨佛界之緣,當下我們的念頭就安立在佛法界。如果具體到淨土法門,你信願持名,你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當下,你就在念佛法界。因為阿彌陀佛的這個六字洪名,以及六字洪名所包含的全體的功德,都是佛法界的特質,大涅槃的常樂我淨。那現前一念,如果你不去念佛法界,那自然就會流向其他的九法界。

那這個九法界,其中也有聖凡的差異。「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三乘是菩薩、緣覺、聲聞。你看,那你念菩薩法界就得要發菩提心,修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以及由六度展開的萬行。當下你是隨這個緣,菩薩法界就呈現出來,菩薩法界呈現出來,如果在四土當中屬於實報莊嚴土;如果你以無我的心,修十二因緣法,那麼緣覺的法界會呈現出來;以解脫無我心去修四聖諦、苦集滅道,聲聞的法界呈現出來。所以你當下這個念在系緣什麼,哪個法界相應地就呈現出來。這就是你如果不念三乘的聖法,就會念六凡,六凡就是輪迴三界的六種法界,這六種法界也有相應的隨緣的內涵。

請看下面:

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獄。以凡在有心,不能無念,以無念心體,唯佛獨證。自等覺已還,皆悉有念。

那看我們當下現前一念,志於道是向上走的,向上走的,最高的是要系緣佛法界,你沒有這種心力和善根的話,那就會降低到三乘的法界,聲聞、緣覺和權教的菩薩。那這個三乘也是要發大心了,有出離的、解脫的這樣的一個念想,才會去念,才去會修。如果三乘你達不到,就會在六凡的法界當中,六凡法界當中也有善惡的差別,那三善道,首先念天法界,天法界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天法界也得要修十善法,十善業道,進而你要到色界天要修四禪,到無色界天要修八定,這樣你以上品的十善業再配合四禪八定,就是你在念天法界;那人法界,做人要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相當於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這是做人的資格。

所以你念跟五戒、五常相應,你就在念人法界;三善道裡面還有一個修羅法界,修羅法界也是修五戒、下品的十善等善法,但是他帶有嗔恨心、勝負心、傲慢心去修的,他可能就到了修羅法界,阿修羅。他有時候福報也很大,也很有力量,甚至可以跟忉利天去打仗的,但是他沒有天人的道德。所以在善惡當中,應該要念與三善道的內涵相應。如果你攀緣不到善,你就會念三途了,三途就是三惡道,三惡道比如畜生法界,他是比較愚癡了,他是怎麼來的?是修下品的十惡業感得畜生法界;餓鬼法界,是你吝嗇、以緩急相半的心修中品的十惡業,相應得到餓鬼法界;地獄法界,是最苦的一個地方。高端是佛法界,最下端的是地獄法界,地獄法界就是你用猛利的、熾盛的心去造上品的十惡業,就能感得地獄法界。那這個十法界是我等眾生內心本具的,現在就是理具事造,就看你在事相上,你以什麼樣的價值觀來念哪個法界,哪個法界就呈現出來,其他的法界就隱下去。

這就是「凡在有心」,我們業力凡夫都是有心,有心就是有念頭。有念,只要舉心動念有這個念想,都是跟法性不相應的,法性是無念的。所以《大乘起信論》說,你能夠觀無念就能趨向佛的智慧,凡夫都是有念的。這個有念就是有八識的心,他是像急流水,沒有一刻地停留。天人看我們的凡夫的念想有多少,都算不清楚。我們一天到晚打很多的妄想,就像空中的灰塵一樣,你數都數不清楚,有時候你還不感覺到自己在打妄想,這就是更昏昧了。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在打妄想,往往知道自己打妄想,你還要修行才會知道。所以我們念佛的時候,哦,妄想很多!殊不知你知道自己有妄想,還恰好是你在念佛時才知道了。空中有很多灰塵,恰好窗戶裡頭有一束陽光,透過陽光你才會知道有灰塵一樣的。

所以,業力凡夫都是有念想的。如果說無念、清淨、平等,離開能所,這就是不二的狀態,超越能所的對待,清淨本然、週遍法界,這種無念的心體,只有佛的境界才能夠證得到,唯佛獨證。這個基本的道理大家要明白,你不能以凡濫聖:我很清淨、我沒有念頭,你怎麼可能沒有念頭呢?可能粗的念頭通過修行還能夠變細的念頭,你只要還沒有破五蘊,特別在行蘊、識蘊裡面,那個念頭非常微細,甚至是如急流水,如急流水的念頭,但你遠處看,看不出它是急流水,看過去還很恬靜。所以說自己無念了,甚至連無念的念想都沒有了,一空到底了,空相也沒有了,生滅滅已、寂滅現前了,那時候才叫你到家了。這是唯佛與佛才能證到那個無念的。

「無念」換句話就是不生不滅的、不垢不淨的、不增不減的那個如來藏性、妙真如心、清淨明體,唯佛才能證得到。自佛以下,等覺菩薩以還,以還就是包括十地、十迴向、十行、十信這些菩薩,就是四十一位菩薩大士,他都有念、有念想。等覺菩薩還有最後一分生相無明,這些念,念都是無明之相。到了等覺菩薩可能是他把前面六種粗的相給破了,緊接著要破他的境界相、轉相和業相,那個業相就是微細的生相無明,還能生出相,還有無明,最後要由金剛智來斷最後的一品生相無明,你才稱為朗然大覺,到達妙覺位。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自等覺以還都有念想。我們別說等覺菩薩了,我們十信位都沒有到達,圓教的十信位都是很高的證位。善財童子首先在文殊師利菩薩座下,就是十信位,在十信位發菩提心。然後善財童子蒙文殊師利菩薩的教敕,南詢一百一十城,廣參善知識。最先參德雲比丘,蒙授念佛三昧,才得到圓教初住位。進而隨參一善知識隨證一位,那就從十住、十行、十迴向到十地,到等覺。那善財童子一生示現,當他參到了彌勒菩薩的時候,以及普賢菩薩的時候,他的位次已經是等覺菩薩了。在等覺菩薩的位次上,普賢菩薩還跟他傳授成佛的十大願王,以十大願王的功德導歸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善財童子一生成佛是在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才成佛的。

請看下面文句:

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無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無外故。每起一念,為一受生之緣。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自等覺菩薩以還都有念,而且這個念它是夾帶著真如法性的力量的,所以現前一念它也是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你只要這一念起來,它必定會落在十法界,就是你這一念自覺和不自覺地都會在念哪個法界。無明妄心,它是帶著煩惱的,貪瞋癡慢疑一切具足的,這時候你本能地會追逐五欲的享受。別人擋住了自己的慾望的滿足,馬上生瞋恨心,這個瞋恨心一來,你可不是地獄法界現前嘛。可能也有點因果觀念,想修點善,那你人法界、天法界就現前。所以你只要起一念,必定跟哪一個法界相應,哪個法界顯出來,其他法界就隱下去。這是我們生命的真相、奧秘。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十法界的依正莊嚴、森羅萬法都在我們現前一念當中完整具足,這就是天台家講的一念三千。就是十法界全體的法都不會在這個念想之外,也就是這個念想當中完全具足著十法界種種的法。

了解這個真相,所以我們只要生起了一念,我們不可能無念嘛,那肯定會有念想,你就是睡覺這個念都不停啊,為什麼會做夢?就是你有妄念,你有做夢的妄心才會顯現夢境。所以我們連睡覺都不老實,連睡覺都在起念,顯現夢境,從做夢到睜開眼睛,還是在做夢,本質上是一樣的。當你把昨晚上的夢境醒過來,知道它是假的,這樣的一個小覺覺小夢的話,那麼我們當下也要意識到我們還是在夢境,那就是中覺覺中夢,最後是大覺才覺大夢。

什麼是成佛?成佛是把無明大夢完全覺醒了,是醒過了的人,你就是佛了。只要有無明煩惱,我們都在夢中,在夢中就一定會有念想,每一個念都有受生之緣。受生之緣就是這一念當中具有著業識,這個業識就有受生之緣。你是一個善念,是受天、人的緣,你是惡念,就會受三惡道的緣,這個因果就更微細了。你舉心動念都有後果的,念念有識,念念可以有形——有形體,念念都在阿賴耶識裡面儲存著無量的要投生受胎的業緣,所以這一念可要高度的警覺啊!

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的生生死死,都是依一念而決定的,現前一念,念念受生之緣,念念在阿賴耶識播下了他的種子,種子成熟就是異熟果出來,那就是「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的這樣的一個生生不息的過程。只有大乘的佛經才會跟我們講明白這個道理,大家去讀《楞嚴經》,讀《大乘起信論》《楞伽經》都是談這個問題,現前一念的指點,現前一念的妄想是本空,妄心本空,妄想無性。妄心本空,真心本有。這真心就是無念的真如自性。那我們就路還家回歸本源,就是到達無念的大涅槃的境界。

這個道理明白了之後,你真的是明白了,也相信了——那你想十法界裡面趨樂避苦,最樂的就是佛法界啊!你不趨向佛法界,就一定到九法界,而且九法界你的念想越來越陋劣、越來越惡的話,那都是到六凡(法界),甚至到三惡道裡面去,甚至直接就到阿鼻地獄去。所以在這樣十法界當中,我們最智慧的選擇就是趨向佛法界,佛法界你怎麼去?就是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你想在十法界當中,我們現在屬於人法界,距離佛法界還有四個層次,包括天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四個法界。如果是一個樓梯一個樓梯爬,先到天法界,再去修聲聞道、修緣覺道、修菩薩道,那是動經無量劫。

念佛法門為什麼是出離生死、圓成佛果的捷徑呢?就是直接。你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頓然超越四個法界,直接到佛法界去,這叫「一超直入如來地」。那佛法界,西方極樂世界全體依正莊嚴就是佛法界、大涅槃的境界。如果按自力修行通途佛法,我等凡夫是沒有份的,因為你是見思惑具足的凡夫,你只能到凡聖同居的穢土去。方便有餘土你都沒有份,怎麼可能會到極樂世界常寂光土、實報莊嚴土那是沒份的。

但是阿彌陀佛施設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為了接引十方九法界眾生的,包括我等凡夫眾生,那怎麼去呢?他就是直接施設了一個通道,不需要你去走迂迴的道路,這個通道就是六字洪名。你透過六字洪名的執持,當然是用信願來莊嚴的六字洪名,直接就跟阿彌陀佛願力所成就的極樂世界產生了直接的關聯。

頻率相應,馬上接通,一個通道就架起來了,我們就從凡聖同居的穢土頓然地就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的淨土對接了。對接就好像在同一個樓層,從東邊的樓到了西邊那個樓,它不需要爬,直接通過去。從東邊到西邊去,都是凡聖同居土對接,但是我們東邊的凡聖同居穢土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是隔開了的,你是去不了的。但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凡聖同居土它跟上三土是在一起的。所以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就能見到聲聞,聲聞無量無邊,那就說明你見到阿羅漢,就等於你到了方便有餘土;你能見到觀音、勢至這些一生補處菩薩,說明你已經安住在實報莊嚴土;尤其奇妙的,你天天還能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身安立在常寂光土,也等於你當下就是常寂光土。

這就是《阿彌陀經》說,你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俱會一處」,處是一個處所、器界的概念,你所居住處。實際上這個處又跟心有關係,俱會一處就是俱會一心,俱會在哪一心呢?是阿彌陀佛的願心呈現出來的極樂世界的莊嚴。所以阿彌陀佛的願心是實相的心、是慈悲的心、是智慧的心,他是圓融無礙的。

所以了解這樣的道理,我們念佛,馬上這個深信切願就會起來,深信切願就要落實在懇切地去念,沒有一個比這更重要的。因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心具足十法界,也就是說當下你作什麼,什麼法界現前。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當我們現在一念心在作佛,就是在念佛的時候,那佛法界呈現——是心是佛。這個話也說明你是心不作佛,是心就不是佛;是心作九界,是心是九界;是心是人,是心作人,就是作五戒,是心是人;是心作畜生,是心是畜生;是心作地獄,是心也是地獄。因為這十法界都是你本具的,就看你作什麼。

所以我們知道十法界理具在我們現前一念當中,在事相上我們造作就要趨向佛法界,佛法界就是執持「南無阿彌陀佛」。那麼佛法界全體的莊嚴、全體的妙力、全體的功德、全體的智慧、全體的光明就完全呈現出來,那所呈現的無量光壽也是我等眾生本具的。但是要借托彌陀的名號,托彼名號顯我無量光壽的心。分兩步走,第一就是執持名號感通佛力,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得阿鞞跋致,很快證到一生補處,疾速地成就自心本具的無量光壽之心,人人都能成為阿彌陀佛。

好,謝謝大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破除滅結,圓破識陰

丑五、圓破識陰超命濁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

菩薩為何不應住色佈施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 為什麼講忍辱,一...

星雲大師2015年新春賀詞

2015年是羊年,過去中國都以三陽開泰來祝福大家這一年...

原來一切都在

過去有一個禪師,他參訪一個善知識。他到了那個地方就...

延一念為無量劫,促無量劫為一念

說這一部《法華經》,日月燈明佛說了多少時間呢?六十...

起心動念也能造業

佛在印度羅閱祗竹園中傳法時,有一位國王,名叫摩達王...

改形易道,這個是生命的真相

這個「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認知到...

平常起煩惱忘了佛號,臨終也自然會忘了

我們剛開始建立佛號時,是在沒有煩惱時建立佛號,你不...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安法師:內心有掛念,無法一心念佛怎麼辦

問: 我是一個初學佛的人,應該放下萬緣念佛,但總是...

遇到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病人該怎麼辦

有些人生病了,癱瘓在床上不得動彈,但又死不掉,求生...

官民關係、上下級關係怎麼處理較好

民眾就是老百姓,官員常常被稱為父母、父母官,這個稱...

出家人如何應對有邪念的女眾

前幾年,有一個比丘到我這兒來,他已經出家十多年了,...

讓我們輪轉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無量劫以來我們在五欲六塵打滾,你說對五欲六塵能夠通...

念佛是眾生出輪迴的捷徑

淨土行人要努力讓自己念出的這句阿彌陀佛,如沉舟溺子...

該做什麼還做什麼,但是心不要住在上面

先把心從外在的六塵帶回來!因為我們的心,雖然五陰都...

【推薦】怎樣把福報留住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福報的化現。福報可以化...

越追求物質享受,心就越散漫

現在高科技,電腦,尤其是手機,可以上網。我看到許多...

世界上最不值的交易

給你一元錢,然後你給我一百元可否?我相信古今恐怕無...

失意時要懂得心寬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難免,一向得意容易讓人忘形;為失...

供養地藏菩薩、誦地藏經就能獲得二十八種利益

地藏菩薩的威神力量實在不可思議,如果有按照上面所說...

不管修哪一個法門都要持戒

佛教在我們國家千百年來,隨著時代改變,唐宋年間的這...

心境轉了相貌自然會改變

佛陀時代,有一位波斯匿王,他的女兒們個個都很美麗,...

不要小看自己

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時,長者每日供佛、供僧;近五...

出家人用功辦道,越艱苦道心越堅固

當時,我們在雲居山,生活很清苦,工作勞動量很大。每...

【佛教詞典】應法澡罐

子題:澡罐 行事鈔·受戒緣集篇:「僧祇雲,受戒已,要...

【佛教詞典】溈山侍立百丈

(公案)溈山五峰雲岩,同侍立百丈。百丈問溈山:並卻...

【視頻】大安法師《佛教與心理調適》MP3

大安法師《佛教與心理調適》MP3

【視頻】慧律法師《僧璨大師最上乘(信心銘)》

慧律法師《僧璨大師最上乘(信心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