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了生脫死的人一定要有與眾不同的氣魄

大安法師  2014/10/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了生脫死的人一定要有與眾不同的氣魄

「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佛說無量壽經》)

這種生命的價值怎麼去定位?這是一樁非常嚴肅的、重大的問題,但也是我們很難去進行定位的事情。因為我們凡夫的知見太狹劣,我們看不清楚。我們把假的當真的,我們把真的不放在心上,認為是假的。極樂世界這麼真實,我們一聽好像虛無縹渺、烏托邦似的;五欲六塵是這麼虛假,我們一天到晚就是津津樂道,整個的顛倒。但這個顛倒,由於顛倒久了,也被這個顛倒所迷惑。你說大家都把五欲六塵、世間事業看得很真實的時候,我們跟他去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感覺到自己是不是有問題了。就好像這個地方大家都得了精神病,唯有一個正常的人。

原來就有個公案,說一個國家有一個泉水,喝了那個泉水就會得精神病。這個國王就存了一個心眼,這些人都讓他們得精神病,就讓他國人去喝,唯有他自己不喝。等到大家都得精神病的時候,大家就把大家共有的行為認為是正常,大家一致覺得這個國王太不正常了,搞得這個國王都快統治不下去了。大家都認為他不正常,所以他也沒有辦法,「乾脆我也喝吧。」也變成跟他們一樣,他也正常了。大家都追求五欲六塵,你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另類,是不是你大腦有問題,大腦進水了?搞得你少數派。所以,這時候信心是很重要的。印光大師說,相信淨土法門,也不要去問別人:你相信不相信?不要去問。哪怕全世界沒有一個人相信,你也得相信!要有這種精神。

佛說:「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 。如果你有這種信心,為什麼不把世間的事務放下,五欲六塵的追逐之心放下,來轉自己的心力在道德上。「道」和「德」 分開來講,「道」就是正法,就是彌陀的名號,就是「念道之自然」 。「德」就是不失去的意思。如果這個「道」是體的話,「德」就是用,由體起用,你就能得到往生成佛的利益,「德」就體現你的道德。所以我們求這個道德要精勤努力地、盡形壽地、念茲在茲地去求,這才是你深信切願的一個表達。你只要這樣去做就得到極長生,「可得極長生」 就是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長生」 這是一切宗教追求的目標,或者叫永生。淨土法門是另外一個表達,是無量壽,用極長生。有長生還有一個短壽、不長生來和它對待,超越長生和短生的對待,用極,這種不二的境界,就是契入到我們自性的寂定,不生不滅。有生就有滅,有生滅就有壽命,只不過是壽命長短而已,再長也是生滅法。所以佛法的修行是離開生滅法,離開長短的壽命,無生就沒有滅,無生法忍。所以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無為大道、涅槃大道就是無量壽。

一切菩薩示現成佛,絕對不是以國王的身份示現成佛的,一定要示現比丘的身份,捨家棄欲,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提示。我們修行人對於世間的事情一定要有放捨的心,這個恰好就很難。常常有居士來問:「哎呀,我現在事業很多,是完全去忙於事業呢,還有留一點時間精力來修行佛法?」 我們從一般意義上來說,是鼓勵如果你的基本生存解決,你就一心一意來修行佛法,但實際上很難做得到。這個時代的價值觀都是誰事業做得好,誰天天很忙,就是最有價值。忽然你什麼事不幹,成了閑人,別人都看不下去,家裡都看不下去,得不到大家承認。他內心也就恐慌,他也站不住腳跟。於是在這種情況下那就隨順,還是幹點事業吧。不幹沒有辦法,這是共業所感。不像傳統社會,閑人是貴人。現在人沒有這個觀念,越忙越好。

所以「棄世事」 ,這是我們重大的科目,要把世間的事情放棄,把全副的精力用在念佛求往生上,這是無量劫以來的一件大事。無量劫以來我們都是由於放不下這個世間的事情,懈怠、放逸,雖然遇到淨土法門,但信願還是建立不起來,「自求之」還有距離,於是還在這裡滯留。所以真正要了生脫死的人,他一定要有與眾不同的那樣的氣魄,特立獨行,不怕別人的諷刺、冷嘲熱諷、輕慢。我是求往生的人,我自己甘心把自己邊緣化,我自己把自己淘汰出局。你有不有這種氣概?而且是在你世間事業做得最輝煌的時候,你急流勇退,平淡下來,好好念佛。

這個時代你要看到這個共業這麼厲害的時候,你還幹什麼?!除非你生存有點問題,如果你生存基本上能夠保持基本的溫飽,我是覺得你要全心全意去念佛,還沒有玩夠嗎?酸甜苦辣還沒有做夠嗎?多少年老的人這一輩子過得很苦,你一生的痛苦,你的苦難要有回報,要用你的痛苦凝注一個非常巨大的求往生心。不要再因循了,也不要在這個世間做任何幻想。它是五濁惡世,一世不如一世,一年不如一年。那些還在這裡宣揚要在人間建立一個淨土的人,不要自欺欺人了,你只要看到普遍的人心是什麼樣子,土是心變現出來了,你先反照自己是什麼心呢?你還能去講大話嗎?

學佛人一定要嚴峻地面對自己、解剖自己,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如果說這個世界還能建立淨土的話,那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可以不存在,阿彌陀佛也不需要那樣地精勤努力地變成阿彌陀佛。就是由於我們這個三界成不了淨土,極樂淨土對我們才有意義。就是我們自己業力太重,自己解決不了問題,阿彌陀佛的佛力的加持才對我們很重要,對這一點一定要搞明白。所以釋迦牟尼佛再三慇勤地勸勉,就是要讓我們把這個五濁惡世的世間放下,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人中分陀利華,這就是諸佛歡喜、天龍護念、人天恭敬的事情,就能得到「壽樂無有極」的勝妙的果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大安法師:明瞭因果和輪迴的真理就能改命

明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為什麼能夠救人?下面提出五個重...

生命入胎疑

男女未會以前,從無產乳之事。一經配合,便有子女。試...

習慣成自然

有這麼一個笑話:說有一位技藝很好的廚師,經常被人請...

六大根本煩惱牽引著我們輪迴

我們講業障通常包括了三大類,哪三大類?就是煩惱障、...

慧律法師《解脫後的心靈》

執著帶給人束縛,使我們不得自在。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

阿那律與跋提的出家緣記

三千年前的佛陀時代,釋迦王族有二位王子,一位是摩訶...

十二因緣--輪迴中的連環鉤鎖

什麼叫做十二因緣呢?一、無明,二、行,三、識,四、...

怎樣檢驗出離心及出離三界火宅

檢驗出離心 佛說死無常,死來無定期。若已經得到人身,...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共10卷)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出家人給眾生治病收費是否合適

問: 法師給眾生治病收費是否合適? 大安法師答: 一個...

阿彌陀佛為什麼不示現,讓大家生起信心呢

問: 我學淨土法門,也念佛。我覺得如果阿彌陀佛能經常...

挖空心思勉強得到,實際上不是好事

如果命中沒有,而挖空心思勉強得到的東西,實際上不是...

大安法師:能用念佛機代替助念嗎

問: 弟子所在的縣,既無寺院又無居士團體,親人去世...

學《金剛經》有何用途

●金剛經教人修福修慧消業,是一部各方面都顧到的完善...

聖嚴法師《如何改掉壞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從知道什麼是好習慣、什麼是壞習慣...

【推薦】觀音菩薩在哪裡呢

在各大寺禮拜佛菩薩的時候,經常聽到有人說:普陀山的...

裝死的野狐狸

佛經裡面有一個比喻,很貼切野狐狸的比喻。說有一隻野...

在生活中磨練自己,在違緣中堅定自我

什麼是違緣?違緣就是我們生活、修行等方面所遇到不如...

通過六個因素來理解煩惱的起源

通過六個因素來理解煩惱的起源:一、業的習氣,二、外...

迦葉尊者的涅槃因緣

摩訶迦葉尊者承佛囑咐,令正法住世,勿令失傳。於是召...

極樂世界解脫的功德

佛陀在《阿彌陀經》裡面明顯提出來:我們怎麼去觀察極...

文殊菩薩度眾的智慧

清晨,佛陀率領著五百僧侶,由舍衛城緩緩的往摩竭國邁...

讓反思成為成功的加速器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缺點,但不是所...

在家人從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貴恆常 很多初發心的人來問:老和尚!弟...

不必計較以往的得失,但種未來的福田

佛說:一切世間人們為善作惡所得的因果報應,就像影隨...

【佛教詞典】精進心所

【精進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十一善心所之。此又名勤...

【佛教詞典】攝衣界

亦名:衣界、不失衣界 資持記·釋結界篇:「衣界者,攝...

【視頻】惠空法師《兩位祖師參話頭的對比》

惠空法師《兩位祖師參話頭的對比》

【視頻】宏覺法師《占察善惡業報經暨行法修學》

宏覺法師《占察善惡業報經暨行法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