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廣弘明集卷第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廣弘明集卷第七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辯惑篇第二之三

敘列代王臣滯惑解下

    梁荀濟
    齊章仇子陀
    周衛元嵩
    宋劉慧琳
    齊顧歡
    魏邢子才
    涼高道讓
    齊李公緒
    隋盧思道
    唐傅奕

十五荀濟

頴川人。後居江左。博涉眾書志調矯俗。初與梁武布衣相知。及帝登位。仕不及之。濟負氣曰。會眉鼻上磨墨作檄耳。帝深不平之。梁州刺史陰子春左遷。濟作大詩贈之。文傳時俗。或稱於帝者。帝曰。箇人雖有才。亂俗好反不可用。濟以不得志。常懷悒怏二十餘載。見帝信重釋門寺像崇盛。便於時上書論佛教貪淫奢侈妖妄。又譏造同泰寺營費太甚必為災患。其表略。以三墳五典帝皇之稱首。四維六紀終古之規模。及漢武祀金人。黃新以建國。桓靈祀浮圖。閹竪以控權。三國由茲鼎峙。五湖仍其薦食。衣冠奔於江東。戎教興於中壤。使父子之親隔。君臣之義乖。夫婦之和曠。友朋之信絕海內散亂三百年矣。濟所控詞述於僻者。至於貞槩絕俗。固莫敘之。斯偏黨也。述金人之初降致黃新之篡等。並安擬也。至如周斬紂首豈見佛經。秦抗儒士非關釋化。禮崩樂壞未覩浮圖。戰國無主何關僧偽。乃雲綱紀之亂。何能亂之。夫婦父子何人不是。但妄言耳。不足述之。然濟極言惘僧深訾佛者。統知上書必不會旨。亦知不能排除佛法。直是恨帝不拔於微流無榮宦於朝廷也。所以鄙詞罵僧深文毀佛。其實奇意詈於上帝也。後之丑詞並擬斯矣。

濟表雲。稽古之詔。未聞崇邪之命重沓。歲時禘祫未嘗親享。竹脯麪牲[夌*欠]誣宗廟。違黃屋之尊。就蒼頭之役。朝夕敬妖怪之胡鬼。曲躬供貪淫之賊禿。耽信邪胡諂祭淫祀。恐非聰明正直而可以福祐陛下者也。濟吐斯言。故動怒也。梁祖享祀於晦朔。四時交易於溫清。流涕動於臣下。興言賦於孝思。故景陽台至敬殿。咸陳文祖獻後之奠。何得言未嘗親享。故反前事肆情罵之。竹脯麪牲用替犧栗。蘋藻礿祭豈惟有梁之時。屈尊就卑乃萬代之希有。遺若脫屣豈百王之虛構哉。自非行總八恆位隣上忍。安能行慈絕欲於盛年。長齋竭誠於終事哉。

又曰。臣請言得失推校是非。桉釋氏源流本中國所斥。投之荒裔以御魑魅者也。乃至舜時竄檮機於三危。左傳允(音捐)姓之姦居於瓜州是也。杜預以允姓陰戎之別祖。與三苗俱放於三危。漢書西域傳。塞種本允姓之戎。世居燉煌。為月氏迫逐。遂住蔥嶺南奔。又謂懸度賢豆身毒天毒。仍訛轉以塞種為釋種。其實一也。允姓與三苗比居教跡和洽。其釋種不行忠孝仁義。貪詐甚者號之為佛。佛者戾也。或名為勃。勃者亂也。而陛下以中華之盛胄。方尊姚石羌胡之軌躅。竊不取一也。桉允姓之居燉煌西戎也。懸度賢豆等南梵也。西戎即敘禹貢所傳。懸度已下荀濟加謗。不讀三史奚以定之。尋夫懸度乃北天之險地。乘索而度也。賢豆天竺仁風所行。四時和於玉燭土絕流霜。七眾照於金鏡神機勐利。人傳天語字出天文。終古至今無相篡奪。斯是地心號中國也。人行忠孝何謂無之。濟之所言。同田巴罪三皇非五帝者。詎可聞哉。

又桉釋迦出戎剖脇而誕。摩耶遂殂。事符梟鏡。年長爭立。內不自安。背父叛君逆節彌甚。達多投石難陀引弓。變革常道自餓形骸。安能濟物。聚合兇徒易衣削髮。設言虛詐不足承稟。九十六道此道最貪。葉彼淫愚眾多崇信。至如瑠璃誅釋。瞿曇路左視之。在生親尚不存。既歿疎何能救。斯即不行忠孝。若天下習之。陛下則無以自處。不取者二也。尋經剖腋而誕。義出前經。以懷天師功德大故。非諸人供可以奉之。又知母人。命將終。故生七日已。上報天中。然則脇誕背割此亦有之。不同梟鏡。如何濫委引弓投石事出權行。叛君逆節一何誣謗。自餓以化外道。變俗以靜貪門。而雲諸道佛道最貪。全成毀訾。誅國而不護國。示業難亡。群典廣之。理路無沒。濟巧於合會。補貼成文。斯曰有才不妨無狀。

濟又云。今僧尼不耕不偶。俱斷生育傲君陵親。違禮損化。一不經也。觀濟此旨。專擬帝躬深知僧尼絕欲用則超生。斯義可從。固所不逆。然不偶斷育斥帝行之。無容顯論寄僧罵上也。又云。凡在生靈夫婦配合產育男女。胡法反之。多營泥木專求佈施。寧非臣戾。二不經也。濟之不經。斯事顯也。胡法不淫。胡從何有泥木佈施舉事見譏。然佛之非胡。乃為天種。胡乃戎類本異梵鄉。猶言神州號為漢地。今檢漢者止可方於梁。漢雖曰初封帝都在於京洛。自餘吳楚未曰中華。陸渾觀戎。又戎變夏矣。惟佛一法教絕色心。胡梵二種生生常習。

濟雲。姦胡矯詐自稱大覺。而比丘徒黨行淫殺子。僧尼悉然。害螻蟻而起浮圖。費財力而搆堂宇。若牟尼能照而故縱淫殺。便是詐稱慈悲。徒能照而不能救。又是大覺於群生無益。而天下不覺。三不經也。斯又巨謗之大怪。通人達士豈其言哉。猥曲丑事豈照此矣。然大盜取國。天下之罪人。行淫殺子。自是佛法之賊。濁現則擯於四國。將來則沉於三途而謂僧尼悉然。加誣之太甚也。又(雲大覺無慈。又云)於生無益。斯並以愚量智以聖濟凡。抗大覺之成化。失淳人之弘善。可謂螗蜋有拒輪之勇。井蛙滯坎穽之心哉。

濟雲。胡法慳貪惟財是與。直是行三毒而害萬方。未見修六度而隆三寶。四不經也。且財食厚生貪夫之所沒。積而能散廉士之恆情。六度檀捨為初。惟佛宗而立位三寶。佛為教主。乃正覺之流慈。無佛法安知六度之功。絕慈風豈識三寶為正化。濟以不得其志。沒齒陷之。但增貪競以咎人。未顯厭身以祛滯。俗中恆士尚不虛言。濟寔鄙夫。輕馳才筆。獨不聞顧雍拜萬戶封家人不知。葛亮受三郡賞庫無尺絹。謝安平百萬賊愀然改容。能仁捨四有諦遺如涕唾。斯實錄也。況復捨身受身。觀三界如牢獄。惟財惟食。誠八徵之毒蛇。衣缽自隨。若鳥之遊空府。去留無滯。類鳧之泛長川。此等之徒名沙門也。故經云。僧無犯戒不清淨者。若反於此不名為僧。豈得以賊臣虐主等稷偰與唐虞。稊莠荊棘比嘉苗及美木。夫立言設諫清濁兩分。全惘以昏凶。都掩諸髦彥。理不可也。於時有梁之為政也。仁育為初。帝則絕慾蔬食。僧則祠林義窟。冐行蠅點足可投卑豺虎矣。通人為論理。則統之去瑕掩過。士之恆務。故魯之儒行惟孔一人。濫吹竊服時惟傾國。僧之真偽權實難分。惟佛得知。餘存視聽。故濟不達無足煩論。恨其早被火灰面陳。豈不知返。

濟雲。佛家遺教。不耕墾田。不貯財穀。乞食納衣頭陀為務。今則不然。數十萬眾無心蘭若。從教不耕者眾。天下有饑乏之憂。違教設法。不行何須此法。進退未為盡理。五不經也。然濟知有遺教。則知有蘭若之徒。未知教有張弛。豈委三寶基業。但佛德宏大。天供尚自下臨僧田。福廣神壤義當上踴。教有開合隨根制宜。不可局以糧粒用道。以通利物。故經云。若我弟子如法修行。如來白毫相中無量功德百千萬分取一分。供我弟子受用無盡。故知為道出家。為道興供。為道而受。為道弘福。道本虛通非俗籌議。故受四事還宗佛德。經云。如法受施千金納之。必乖佛化杯水不許。何得妄言惟貪財食。又經云。住我施受入闇無見。反此而行如空無盡者是也。是知心外無境見境是心。故使供施隨。心積散非外。經云。六度在心不在事。斯正言也。引證可知。

濟雲。涅槃發問。世尊滅後。經教若為得與波旬經別。觀此發問則瞿曇存日。門徒不能分辯真偽。況中華避役姦詐之侶焉不迷惑者。尋濟此言。全非有識文明滅度。魔佛難分。豈述佛世。門人不識經中三種四依。考定魔佛邪正。非濟所知。彼亦不述。又云。中華避役姦侶焉不迷惑者。斯是讜言。誠非所解。非避役者堪能辯之。爾何不論掩善揚惡專為務也。涅槃經云。避役出家無心志道。我當罷令還俗為王策使。斯正言也。如何不錄以上之。

齊又引涅槃。闍王害父耆婆敘狀。佛以理除令其迷解。俗惟事結惑網逾深。故以陰界入中求父不得本。惟妄想謂父。實人橫生圖害取其重位。若先達解知父本空。何必起逆。國亦非有。由佛開化達悟妄心。追悔慚謝獲無根信。濟不達此以事徵理。斥天子注經。譏臣下逆亂。謂佛說無父。無父須除。執跡毀教。不足怪其愚闇也。餘有瑣碎似像之事。比擬繁論固同此例。又引張融范縝三破之論。前集備詳。有抗融縝之詞。見於後述。乃雲。融縝立論無能破之。是虛言也。

濟雲。自古帝師諸侯賓友。千載一逢猶如旦暮。賢明希世宇宙獨立。今乃削髮。千群不臣萬眾稱為帝師。未之可也。姚石玉食三千佛寺。瓊宮八百供敬厚矣。終獲廣胤屠滅。宋齊已降莫懲前失。餘有罵僧丑詞。足可掩耳。畢寄詛帝之語。同莊蒙之寓言焉。又曰。僧出寒微規免租役。無期詣道志在貪淫。竊盜華典傾奪朝權。凡有十等。一曰。營繕廣廈。僭擬皇居也。二曰。興建大室莊飾胡像。僭比明堂宗祐也。三曰。廣譯妖言勸行流佈。轢帝王之詔勅也。四曰。交納泉布賣天堂五福之虛果。奪大君之德賞也。五曰。豫徵收贖免地獄六極之謬殃。奪人主之刑罰也。六曰。自稱三寶假託四依坐傲君王。此取威之術也。七曰。多建寺像廣度僧尼。此定覇之基也。八曰。三長六紀四大法集。此別行正朔密行徵發也。九曰。設樂以誘愚小。俳優以招遠會。陳佛土安樂。斥王化危苦。此變俗移風徵租稅也。十曰。法席聚會邪謀變通。稱意贈金毀破遭謗。此呂尚之六韜秘策也。凡此十事不容有一。萌兆微露即合誅夷。今乃恣意流行排我王化方。又擊鴻鐘於高台。期闕庭之箭漏。掛旛蓋於長剎。倣充庭之鹵簿。徵玉食以齋會。雜王公之享燕。唱高越之讚唄。象食舉之登歌。嘆功德則比陳詞之祝史。受儭施則等束帛之等差。設威儀則効旌旂之文物。凡諸舉措竊擬朝儀云云。陛下方更傾儲供寺。萬乘擬附庸之儀。肅拜僧尼。三事執陪臣之禮。寵既隆矣。侮亦劇矣。臣不取者四也。

觀濟所列十條。同歸一偽。牽引構合增動帝心。素達帝之機神。深銜帝之不齒。無何以通。蓄憤假謗以暢面譏。言雖若臣意寔輕侮。何者上列僧偽。無惡不揚。言帝重之明帝無識。斯則獨夫闇主。不言自形。飾詞覆詐。跡昌露矣。故曰。知人惟難。人實難知。知其難者千載惟一。梁祖深知濟情無堪蒞政。故曰。有才而好反。豈徒言哉。然則後之上事。皆則濟之才辯。相去懸矣。故呈拙矣。

濟雲。陛下以因果有必定之期。報應無遷延之業。故崇重像法供施彌隆。勞民伐木。燒掘螻蟻損傷和氣。豈顧大覺之慈悲乎。胡鬼堪能致福。可廢儒道。釋禿足能除禍。屏絕於戈。今乃重關以備不虞。擊柝以爭空地。殺螻蟻而營功德。既乖釋典崇妖邪而行諂祭。又虧名教。五尺牧竪猶知不疑。四海之尊義無二三其德。臣為陛下不取五也。

詳濟以事徵理。今則以理通事。夫因果報應事同影響。若不信因前果後。則不謂形動影隨。物理顯然。如何致惑。伐木掘地。天常之舊規。造寺興供。人倫之厚敬。勞民損蟻何帝無之。是以福不自資。四俗不辭勞役。罪不及他。百蟲死而非罪。謂正法為妖書。以潔齋為諂祭。斯並幽明之所切齒。賢聖之所哀矜。然濟不知岳瀆大神奉佛而祈福賜。天地靈聖拜首而請玄章。故能峙立宇宙之中獲四無畏。獨居空有之界具四辯才。非濟所知。或知而故謗以動帝情也。

濟曰。秦正受誑於三山。漢徹見欺於五利。信順妖訛。一至於此。不察情偽豈懲前失。又引五事明。宋齊兩代重佛敬僧。國移廟改者。但是佛妖僧偽。姦詐為心。墮胎殺子。昏淫亂道。故使宋齊磨滅。今宋齊。

寺像見在。陛下承事。則宋齊之變不言而顯矣。今僧尼坐夏不殺螻蟻者。愛含生之命也。而傲君父忘仁於[蟲*蟲]蟲也。墮胎殺子反養於蚊虻也。夫易者君臣夫婦父子三綱六紀也。今釋氏君不君。乃至子不子。綱紀紊亂矣。濟引宋齊信佛而早亡。斯欺帝也何獨毀佛。亦毀神祇。夫運業廢興天之常數。禪讓放誅有國變通。前王自享於萬年。後帝無宜而取位。此乃交謝之恆理。生滅之大期。何得執一代之常存。而迷百王之革運。都不可也。齊宋諸帝所以重佛敬僧者。知帝位之有由。故銜恩而酬厚德也。又知帝位之無保。故行因而仰長果也。昔因既短。不可延以萬年。故有梁之受禪也。今因未就。不可即因而成果。故受報於未來也。是則業運相循四序無失。如何輕佛無報應乎。若輕無報應。則郊廟諸神昊天圓丘地祇方澤山川望秩一切須除。豈獨佛僧濫受誣惘。乃雲。墮胎殺子。令存好仇。爾亦好仇。何為幹政自不見也。

書奏。梁武大怒。集朝士將加顯戮。濟密逃於魏欲匡靜帝。事露為齊文襄燒殺之。年八十餘矣。濟所行非理。妄逞才術。幹政冐榮。負智自滅。古雲。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濟布衣之人。而謀廟堂之事濫矣。佛行仁化無損王臣。守戒潔心除邪滅惑。此佛教也。故三學八正以導出家。六度四弘用開士俗。其中通局適化隨緣悟達為宗。餘非佛意。而濟不談正行之士。專述亂業之夫。以偽排真以邪陵正。以寡伐眾以僻亂全。禍不謀身。密陳無上之典。餘殃不盡。終被焚身之酬。深可悲矣。

十六章仇子陀者

魏郡人。齊武平中為儒林學士。於時崇重佛法造制窮極。凡厥良沃悉為僧。有傾竭府藏充佛福田。俗士不及。子陀微宦固非所幸。乃上疏陳曰。帝王上事昊天下字黎庶。君臣夫婦綱紀有本。自魏晉已來胡妖亂華。背君叛父不妻不夫。而姦蕩奢侈控御威福。坐受加敬輕欺士俗。妃主晝入僧房。子弟夜宿尼室。又云。臣不惶不恐不避鼎鑊。輒沐浴輿襯奉表以聞。有十餘紙。書奏。帝震怒欲殺之。高那肱曰。此漢覓名欲得死。陛下若斫伊頭。落漢術內可長。禁令自死。從之。經二年周武平齋出之。隋初猶存。不測其終。今讀子陀錶奏。惟述僧之妖淫蓄積財事。更無別緻。吐言繁重隨事廣張。無識者謂上事極多。通贍者止惟二轍。謂財色也。大同荀濟之言。才理雲泥不及於時。魏齊兩代名僧若林。舉十統以綰之。立昭玄以司之。清眾暐如不可陷溺。子陀家素貧煎。投庇莫從。形骸所資惟衣與食。困此終窶長弊飢寒。嫉僧厚施致陳抗表。終被抑退不遂其心。可謂澹澹漢博士詞費而無鎔撿。傅奕又加粉墨。言轉浮碎。為下愚者所笑。何況上達者哉。

十七衛元嵩

本河東人。遠祖從宦遂家於蜀。梁末為僧陽狂浪宕。周氏平蜀。因爾入關。天和二年上書。略雲。唐虞之化。無浮圖以治國。而國得安。齊梁之時。有寺舍以化民。而民不立者未合道也。若言民壞不由寺舍。國治豈在浮圖。但教民心合道耳。民合道則安。道滋民則治立。是以齊梁競像法而起九級連雲。唐虞憂庶人而累土堦接地。然齊梁非無功於寺舍而詐不延。唐虞豈有業於浮圖。而治得久但利民益國則會佛心耳。夫佛心者以大慈為本。安樂含生終不苦役黎元。虔敬泥木損傷有識蔭益無情。而大周啟運繼歷膺圖總六合。在一心齊日月之雙照。養四生如厚地覆萬姓。同玄天實三皇之中興。嗟兆民之始遇。成五帝之新立。慶黎庶之逢時。豈不慕唐虞之勝風。遺齊梁之末法。嵩請造平延大寺。容貯四海萬姓。不勸立曲見伽藍。偏安二乘五部。夫平延寺者。無選道俗罔擇親疎。愛潤黎元等無持毀。以城隍為寺塔。即周主是如來。用郭邑作僧坊。和夫妻為聖眾。勤用蠶以充戶課。供政課以報國恩。推令德作三綱。遵耆老為上座。選仁智充執事。求勇略作法師。行十善以伏未寧。示無貪以斷偷劫。於是衣寒露養孤生匹鰥夫配寡婦。矜老病免貧窮。賞忠孝之門。伐凶逆之黨。進清簡之士。退諂侫之臣使。六合無怨紂之聲。八荒有歌周之詠。飛沉安其巢穴。水陸任其長生(云云)。嵩此上言。有所因也。曾讀智論。見天王佛之政令也。故立平延。然述佛大慈令生安樂。斯得理也。事則不爾。夫妻乃和未能絕慾。城隍充寺非是聖基。故不可也。即色為空。非正智莫曉。即凡為聖。豈凡下能通。故須兩諦雙行二輪齊運。以道通俗。出要可期。

嵩云不勸立曲見伽藍者。以損傷人畜故也。若作則乖諸佛大慈。昔育王造塔。一日而役萬神。今造浮圖。累年而損財命。況復和土作泥塼瓦成日。為草蟲而作火劫。助螻蟻而起水災。仰度仁慈未應垂許。斯誠誡也。故比丘造房先除妨難。有損命者必不得為。重物起慈即為仁塔。理極正矣。事罕行之。

又云。請有德貧人免丁輸課。無行富僧輸課免丁。富僧輸課免丁。則諸僧必望停課爭斷慳貪。貧人免丁則眾人必望免丁競修忠孝。此則興佛法而安國家。實非滅三寶而危百姓也。有十五條。總是事意。勸行平等非滅佛法。

勸不平等 是滅佛法 勸行大乘 勸念貧窮 勸捨慳貪 勸人發露 勸益國民 勸燎為民 勸人和合 勸恩愛會 勸立市利 勸行敬養 勸寺無軍人 勸立無貪三藏 勸少立三藏 勸立僧訓僧 勸敬大乘誡

上列事條。反則滅法。順則興教。並陳表狀及佛道二論。立主客論小大。嵩以理通我不事二家。惟事周祖。以二家空立其言。而周帝親行其事。故我事帝不事佛道。立詞煩廣。三十餘紙。大略以慈救為先。彈僧奢泰不崇法度。無言毀佛。有葉真道也。故唐吏部唐臨冥報記云云。

十八劉慧琳

秦郡人。出家住楊都治城寺。有才學。為宋廬陵王所知。著均善論(一雲白黑論)其論難窮通。後法義篇備之矣。大較雲。但知六度與五教並行。信順與慈悲齊立。殊塗同歸。不得守其發足之轍也。

十九范縝

南郡人少孤貧。學於沛國劉瓛而卓越不群。在門下積年。芒屩布衣徒行。而危言高論。盛稱無佛有於自然。其詞。亦備後法義篇。沉休文難之。故不煩載。

二十顧歡

吳郡人。以佛道二教互相非毀。歡著夷夏論以統之。略雲。在佛曰實相。在道曰玄牝。道之大象即佛之法身。佛則在夷。故為夷言。道既在華。故為華語。獨立不改絕學無憂。曠劫諸聖共遵斯一。老釋未始分。迷者分未合。億善遍修。修遍成聖。雖十號千稱。終不能盡。然其文中抑佛而揚道。斯門人也。不足評之。又張融門律意亦同歡。前集已詳。後更略引。亦備法義篇。且佛則金姿丈六。道則白首同凡。佛則捨王位。道則臣王者。佛化無國不有。道則不出神州。佛則塔遍閻浮。道則冡居槐裡。全不同也。何得輒引以擬倫乎。

二十一邢子才

何間人。仕魏著作郎遷中書黃門郎。以為姓人不可保。謂元景曰。卿何必姓王。元景變色。子才曰。我亦何必姓邢能保五世耶。然佛是西域聖人。尋已冥滅。使神更生。安能勞苦今世邢子才。為後身張阿得耶。亦有難解。如法義篇自尋之。

二十二高道讓者

涼書述雲。釋氏之化。聞其風而悅之。義生天地之外。詞出耳目之表。斯獎教之洪致。九流之一家。而好之既深則其術亦高。而圖寺極壯窮海陸之財。造者弗悋金碧。殫生民之力。豈大覺之意乎。然至敬無文至神不飾。未能盡天下之牲。故祭天以繭栗。未能極天下之文。故藉神以槀秸。苟有其誠。則蘋藻侔於百品。明德匪馨。則烹牛下於礿祭。而況鷲山之術彼岸之奇。而可以虛求乎。乃有浮游都鄙避苦逃劇。原其誠心百裁一焉。既朱紫一亂。城社狐鼠穢大法之精華。損農蠶之要務。執契者不以為患。當衡者不以為言。有國者宜鑒而節之。此則讓為護法之純臣矣。奕又何為裁之。可謂高識之人。而載於高識之傳者可也。

二十三李公緒

趙郡人。通經史善陰陽。見有喪之家憂齋供福利。便曰。佛教者脫略父母遺蔑帝王。捐六親捨禮義。赭衣髡剔自比刑餘。妄說炫惑惟利是親。陰陽名墨。雖紕繆苛察。而四時節用有取。至如茲術則傷化託幽滋為鬼道。惜哉舉國皆迷。彼眾我寡。悲哉吾之死也。福事一切罷之。棄華即戎。有識不許。弟概字季節。屬文讀佛經。腳指夾之。斯北邊士俗自保專執之大魁者。惜哉生為徒生。無上善以資神。死為徒死。有下惡以沉報。冥冥隨業反本何期。來際莫知現在焉識。與夫群畜愚叟奚以異哉。

二十四盧思道

范陽人。仕齊為黃門郎。周武平齊詣京師。作西征記。略雲。姚興好佛法。羅什譯經論。佛圖遍海內。士女為僧尼者十六七。縻費公私歲以巨萬。帝獨運遠略罷之。強國富民之上策也。又作周齊興亡論。略雲。周祖始位。大冡宰宇文護。太祖之猶子也。負圖作宰。親受顧命。周祖高居深視。一朝折首凡厥黨與咸見夷戮。乃棄奢淫布公道。屏重肉躬大布。始自六宮被於九服。以為釋化立教。本貴清淨。近世已來縻費財力。遂下詔削除之。亦前王之所未得也。思道為論糺其縻費。罷之則謂強國富民之策。斯一代之小識。未遠大之弘略也。夫佛法之行化也。要在清神滅惑也。彼費財崇福者。知身命財終歸散滅。徒為保愛。此厚生守財之奴也。故俗雲。多藏厚亡積而能散。石崇以財色而受誅。殷辛亦同之而早戮。自古咸爾。溢於見聞而不能止者。乃貪惑使之然也。

昔漢武壽陵秦皇終隴。財寶充牣畢被侵開。何若捨貪積而興上福。以崇景仰之至。割形骸而從道化。以襲全正之極者可也。不然藏積空勞自他。形神校計晨夕無暇身死名滅卒從他手。今昔如此。習俗相仍。略舉近代。齊代之行福也。寺塔崇盛僧眾雜聚。不能節之以道。縱其淆亂。斬斛律明月虛聽讖詞。周軍聞便解甲。齊後斯闇主也。權守國資不能周給。宇文既破。帑藏充盈不解。身用銜紲而詣軍門。財寶並為周有。周祖既廢二教。自以為萬代之上策也。西平東討無往不剋。以為滅法之廟略也。固天宥之。統收齊餘泉貨鳩拾。素是貧國縑纊全希。一旦獲之。填胸滿目連手運帛。接軫長途。斯為大盜之滅國。乃以為興師之盛業也。生滅得失曾不籌之。惟擬目前快意莫慮於後。我既破他他亦破我。自古恆爾。無得不思。周祖謂以萬代常存與天地而齊壽也。窮討岩穴務存藏積。守儉保素剋己勵俗。亦萬代之一人也。當年崩背而其子用之。大張文物高陳聲勢。即開佛法。以從百姓之歡心。又顯勝相。用呈大國之威雄也。立四皇后表八柱國。前後鹵簿隊仗倍常。各二十四。自古皇王莫之比擬。立元宣政禪位小兒。時在襁褓王位斯及。自號天元皇帝也。春秋方富未許喪身。不盈一載又從萬古。兒小不立後父控衡。曆移運從隋高受禪。位及國財並為隋有。斯可師也。而不師之。隋雖重法廣陳寺塔。至於財事無足稱言。故使蓄積穀帛遍於國中。倉庫殷實不能散施。故福門雖開示存而已。及煬帝之末。天下沸騰郊壘風驚。畿甸霧結。初登位也。哥帝德而曰萬年。後陵遲也。咸面罵而揚諸咎。倉稟資於群盜縻爛者無窮。形骸執於賊臣。百辟困於黔首。舉斯以統無得守株。佛之誠言信而可驗。何以知其然耶。自古登臨無不高稱萬歲。歲之有萬斯即有期。況減於萬。何代不有。既前王不守於萬。固知後帝義不逾之。各取萬歲今何所在。五運相襲可不鏡諸。是以明後英賢。知五家之必散。上智高識。鑒三堅之可修。已用之財如影之相逐。未用之物不可賜及怨親。所以於國於家遺之如脫屣。若財若命棄之若游塵。莊嚴性識。使早備法身。成就善權。務津梁諸有。斯至教也。餘諸幻有知何所論。故經云。劫燒終訖。乾坤洞燃。須彌巨海。都為灰揚。天龍人鬼。於中凋喪。二儀尚殞。國有何常。如斯法句可以尋真。自外凡鄙固非其務。

二十五傅奕

北地泥陽人。其本西涼。隨魏入代齊。平入周仕通道觀。隋開皇十三年。與中山李播請為道士。十七年事漢王。及諒反遷於岐州。皇運初授太史令。武德四年。上減省寺塔僧尼益國利民事十一條。高祖聞之竟不行下奕。乃多寫表狀遠近流佈。京師諸僧作破邪論以抗之。如後所列。奕表雲。一僧尼六十已下。簡令作民。則兵強農勸。易曰。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此則陰陽父子天地大象。不可乖也。今衛壯之僧。婉孌之尼。失禮不婚。夭胎殺子減損戶口。不亦傷乎。今佛家違天地之化。背陰陽之道。未之有也。請依前條尋。老子至聖尚謁帝王。孔丘聖人猶跪宰相。況道人無取德義未隆。下忽公卿抗衡天子。如臣愚見。請同老孔弟子之例拜謁王臣編於朝典者。奕奏如此。未足理論。出處殊途不可一述。易稱構精。佛則絕慾固知李氏道門相結伉儷。日夕共會順易陰陽。不順則與佛何殊。若順固其恆俗。何為學僧守靜絕慾無為。以事討論纏綿自顯。如上已述。迷者未尋。且李耳子孫遍於天下。張陵餘胤散列諸州。祖宗遺緒如何輒異。若異其先斯為絕嗣。三千之罪莫有高之。況復黃書服氣。三五七九之經。上下相和。四眼二舌之教。不可削也。佛教不爾。慾是過原。先必戒之方祛俗滯。此則佛道之分途也。高識者體之。

又云。請同孔老門人拜謁王臣者。不知奕出此語。何以自陳毀僧傲親抗君非為忠孝。固知道士常拜君親。如何目見道士從僧抗禮。不能自化其類。何用彈人實而言之。道士由來拜謁。竊形濫吹冒入出俗之儔。致有黃巾乃張角之風也。法儀抗禮。是緇徒之范也。至如李老之服本襲朝章。冠屨同蘭台太史。揖讓等大夫之儀也。如何門人高抗先師之位。仰則沙門之法。都不可也。會逢寬政置不繩之。以法懲劾於何逃責。但奕上事碎亂不經。或言胡佛邪教退還西域。或云。三萬戶州且存一寺。不足校也。

一奕雲。大唐丁壯僧尼二十萬眾。共結胡心。可不備預之哉。請一配之則年產十萬。此亦劉生之古計也。無用陳之。如前已顯。斯則女子帶甲鰥夫執戈。餌敵負國一何可笑。又大唐寺籍佛道二眾不滿七萬。如何面欺。

上帝二十萬眾乎。斯即自刑無勞他處。

二明寺作草堂土捨。則秦皇漢武為有德之君。良以佛縱奢侈。寺塔八萬四千。此國効之又增其倍。凡百士庶暗愁往罪虛規來福。浪說天堂地獄。詛我華人。至如秦皇阿閣漢武甘泉。古跡宮觀不過十數。史官書之號曰無道。曾不言佛無道過之。又引張融三破之言。廣如前集。今重顯之。佛之化也依樹為家。形骸有累權開小室。寺塔崇廣信心所營。請僧福用非僧課造。至如天堂地獄善惡之報殊焉。品類區分升沉之義天別。不知道經往往亦述地獄。須覈天堂有幾地獄何所云云。

故道步虛雲。天人同其願。飄颻入紫微。七祖生天堂。我身白日昇。如是非一。述天堂也。不許僧雲。是誰過乎。

三明請減寺塔。則民安國治者。由妖胡虛說造寺之福。庸人信之角營寺塔。小寺百僧。大寺二百。以兵率之五寺強成一旅。總計諸寺。兵多六軍。侵食生民國家大患。請三萬戶州且留一寺。又引自古已來僧反十餘。自餘凶黨至今猶在。請必除盪用消胡氣。浹旬之間宇宙廓清。奕奏如此。妄述兵多。於時二眾不滿七萬。半為尼女。豈等大國之六軍乎。又云。反僧凶黨猶在者。僧之從逆為俗所拘。一身獨立如何動眾。虛引飾詐亂俗惘君。天地不容。故早磨滅。又統詳之。賊臣酷吏何代不無。濁濫當官何時不有。堯放四凶非由事佛。舜既絕嗣豈是僧風。不可以一臣逆節舉朝同誅。一僧為過全宗族滅。奕奏狀日望即依行。明明作辟固絕其議。

四明僧尼衣布省齋。則貧人不飢蠶無橫死者。臣聞佛戒僧尼糞掃衣五綴缽望中一食。獨坐山中清居禪誦。此佛之章法也。若殺蠶作衣。佛戒不許。今則知佛理虛故生違犯(此是荀濟語)餘則鄙罵惡類廝下之言。不足聞也。

五明斷僧尼居。積則百姓豐滿將士皆富。

六明帝王無佛則大治年長。有佛則虐政祚短者。

七明封周孔之教送與西域胡必不行者。

八明統論佛教虛多實少。

九明隱農安匠市廛處中國富民饒者。

十明帝王受命皆革前政者。

十一明直言忠諍古來出口禍及其身者。此之十一條。通釋甚眾。為存詞費約同諸異解奏之。高祖覽之大悅。詔癈諸州寺塔。至九年六月四日。後上謂曰。爾大直奏事怕殺人。今日後勿懼。貞觀六年又上書。令僧吹螺不合擊鐘。又言。佛法妖偽。勅示蕭瑀。瑀曰。傅奕非聖人者無法。奕駁曰。瑀先祖已來。不事宗廟專崇胡鬼。非孝者無親。因集佛教入中華已來。士人識見高遠有駁議其妖惑者。為高識傳雲。奕傳如此雲。高祖從其言而廢寺者。斯惘君也。豈有四年上事九年方廢省諸州寺塔乎。竟無此詔。如何信之。一條假誑萬途可悉。奕身死後出傳貨之。言雖矯詔無命可死。又云。上書不許擊鐘。斯妄作也。經云。擊皷戒兵鳴槌集眾。又云。撞擊佛鐘。斯非教耶。又述蕭瑀不事宗廟專事胡佛。斯面欺於宰伯也。梁典雲。高祖七廟每祭畢涕泗滂沱。是何言也。今京師東西兩第。俱有宗廟。四時饗祀相仍即目。義不濫聽弘為此傳。又可笑也。止可誑緣邊小識。未足以示中華。惜哉淨識一從污染頓爾沉滯。反本何期。上所列人。亦如前評興亡太半。隨類詳焉。

檢唐臨冥報記云云。太史令傅奕。自武德初至貞觀十四年。常誹毀佛僧。以其年秋暴病卒。初奕與道士傅仁鈞薛賾善。後傅薛俱受官。仁鈞先亡。賾夢見鈞曰。先所負錢可付泥人。賾問誰耶。曰即傅奕也。是夜少府憑長命夢又在一處。多見是先亡。命問。佛經罪福之事有實乎。曰皆定實也。又問。如傅奕生平不信佛。死受何報。答曰。傅奕已配越州作泥人矣。長命旦入殿庭。見薛賾說所夢。賾又說之。二夢符合。臨在其側同嗟嘆之。賾即送錢付奕。並說所夢。後數日而奕卒。桉泥人者謂泥犁中人也。泥犁即地獄之別名矣。八大地獄在於地下。餘諸雜獄散在山中海內而受苦也。深可痛哉。

廣弘明集卷第七

 

上篇:廣弘明集

下篇:集古今佛道論衡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史傳部目錄

【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折疑論

折疑論敘 鄉貢進士白水屈蟠撰 法師。名子成。字彥美。...

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傳

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傳 夫以諸佛興慈多諸方便。唯往生一...

釋門自鏡錄

釋門自鏡錄序 藍谷沙門懷信述 餘九歲出家。於今過六十...

馬鳴菩薩傳

馬鳴菩薩傳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有大師名馬鳴菩薩。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生經

生經卷第一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佛說那賴經第一 聞如是...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註音版】隨念三寶經

隨念三寶經...

阿彌陀佛說咒

阿彌陀佛說咒 那(上)謨菩(上)陀夜(藥可反,下同)那謨...

佛說法律三昧經

佛說法律三昧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奉 詔譯 聞如是:...

【註音版】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佛教詞典】善法堂

(堂塔)帝釋天講堂名。在須彌山頂喜見城外之西南角。...

【佛教詞典】順後受業

【順後受業】 p1107 瑜伽九卷八頁云:順後受業者:謂能...

佛教對心的五種描述

我們的所作所為,無不是由我們的心來指揮。我們的心性...

阿賴耶識淺說

一、阿賴耶定義 梵語阿賴耶,華譯為藏,有能藏、所藏...

真信切願並不容易

信願這兩個字,對於我們現在的眾生來說,也不是很容易...

獲得成功必不可少的13項美德

富蘭克林,美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偉人之一。年輕時他...

不遇明師總是閑,自作聰明空費力

從前有一個人,在某天夜晚對他的兒子說:明天一早,你...

每日的功課都應迴向法界眾生

【原文】 每日功課迴向,一一當與法界眾生。若此功課為...

不飲酒戒

酒會亂性,使人失去理智,不得清醒糊里糊塗,一旦酒精...

佛陀開示不能吃肉的原因

這時,大慧大士又問佛說:為什麼學大乘菩薩道的人不吃...

控制憤怒情緒的策略

大多數憤怒管理計劃都借助認知行為療法的一些技巧來幫...

念佛攝心的方法

原文: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

「忍」的重要性

從佛教的角度來講,忍是一種度化眾生的法門,具有深刻...

我為什麼要選擇淨土法門

末學學佛已有幾年,先是學禪宗,近來才開始修淨土。 末...

【視頻】心經(男聲演唱)

心經(男聲演唱)

【視頻】《禮佛發願文》旃檀居士念誦

《禮佛發願文》旃檀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