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龍樹菩薩傳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龍樹菩薩傳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龍樹菩薩者。出南天竺梵志種也。天聰奇悟事不再告。在乳餔之中。聞諸梵志誦四圍陀典各四萬偈。偈有三十二字。皆諷其文而領其義。弱冠馳名獨步諸國。天文地理圖緯秘讖。及諸道術無不悉綜。契友三人亦是一時之傑。相與議曰。天下理義可以開神明悟幽旨者。吾等盡之矣。復欲何以自娛。騁情極欲最是一生之樂。然諸梵志道士勢。非王公何由得之。唯有隱身之術斯樂可辦。四人相視莫逆於心。俱至術家求隱身法。術師念曰。此四梵志擅名一世草芥群生。今以術故屈辱就我。此諸梵志才明絕世。所不知者唯此賤法。我若授之。得必棄我不可復屈。且與其藥使用。而不知藥盡必來永當師我。各與青藥一丸告之曰。汝在靜處以水磨之。用塗眼瞼汝形當隱。無人見者。龍樹磨此藥時聞其氣即皆識之。分數多少錙銖無失。還告藥師向所得藥有七十種分數。多少皆如其方。藥師問曰汝何由知之。答曰。藥自有氣何以不知。師即嘆伏。若斯人者聞之猶難。而況相遇。我之賤術何足惜耶。即具授之。四人得術縱意自在。常入王宮。宮中美人皆被侵凌。百餘日後宮中人有懷姙者。懅以白王庶免罪咎。王大不悅。此何不祥為怪乃爾。召諸智臣以謀此事。有舊老者言。凡如此事應有二種。或是鬼魅或是方術。可以細土置諸門中。令有司守之斷諸行者。若是術人其跡自現。可以兵除。若是鬼魅入而無跡。可以術滅。即勅門者備法試之。見四人跡驟以聞王。王將力士數百人入宮。悉閉諸門。令諸力士揮刀空斬三人即死。唯有龍樹斂身屏氣依王頭側。王頭側七尺刀所不至。是時始悟欲為苦本眾禍之根。敗德危身皆由此起。即自誓曰。我若得脫當詣沙門受出家法。既出入山詣一佛塔出家受戒。九十日中誦三藏盡。更求異經都無得處。遂入雪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摩訶衍經典與之。誦受愛樂雖知實義未得通利。周遊諸國更求餘經。於閻浮提中遍求不得。外道論師沙門義宗咸皆摧伏。外道弟子白之言。師為一切智人。今為佛弟子。弟子之道諮承不足將未足耶。未足一事非一切智也。辭窮情屈即起邪慢心。自念言。世界法中津塗甚多。佛經雖妙以理推之故有未盡。未盡之中可推而演之。以悟後學於理不違。於事無失斯有何咎。思此事已即欲行之。立師教戒更造衣服。令附佛法而有小異。欲以除眾人情示不受學擇日選時當與。謂弟子受新戒著新衣。獨在靜處水精房中。大龍菩薩見其如是惜而愍之。即接之入海。於宮殿中開七寶藏。發七寶華函。以諸方等深奧經典無量妙法授之。龍樹受讀九十日中通解甚多。其心深入體得寶利。龍知其心而問之曰。看經遍未。答言。汝諸函中經多無量不可盡也。我可讀者已十倍閻浮提。龍言。如我宮中所有經典。諸處此比復不可數。龍樹既得諸經一相深入無生二忍具足。龍還送出於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廣明摩訶衍作優波提舍十萬偈。又作莊嚴佛道論五千偈。大慈方便論五千偈。中論五百偈。令摩訶衍教大行於天竺。又造無畏論十萬偈。中論出其中。時有婆羅門。善知咒術欲以所能與龍樹諍勝。告天竺國王。我能伏此比丘。王當驗之。王言。汝大愚癡。此菩薩者。明與日月爭光智與聖心並照。汝何不遜敢不宗敬。婆羅門言。王為智人何不以理驗之。而見抑挫。王見其言至為請龍樹。清旦共坐政聽殿上。婆羅門後至。便於殿前咒作大池廣長清淨。中有千葉蓮華。自坐其上而誇龍樹。汝在地坐與畜生無異。而欲與我清淨華上大德智人抗言論議。爾時龍樹亦用咒術化作六牙白象。行池水上趣其華座。以鼻絞拔高舉擲地。婆羅門傷腰。委頓歸命龍樹。我不自量毀辱大師。願哀受我啟其愚蒙。又南天竺王總御諸國信用邪道。沙門釋子一不得見。國人遠近皆化其道。龍樹念曰。樹不伐本則條不傾。人主不化則道不行。其國政法王家出錢僱人宿衛。龍樹乃應募為其將。荷戟前驅整行伍勒部曲威不嚴而令行。法不彰而物隨。王甚嘉之。問是何人。侍者答言。此人應募既不食廩又不取錢。而在事恭謹閑習如此。不知其意何求何欲。王召問之。汝是何人。答言。我是一切智人。王大驚愕而問言。一切智人曠代一有。汝自言是何以驗之。答言。欲知智在說王當見問。王即自念。我為智主大論議師問之能屈。猶不是名一旦不如此非小事。若其不問便是一屈。遲疑良久不得已而問之。天今何為耶。龍樹言。天今與阿修羅戰。王聞此言。譬如人噎既不得吐。又不得咽。欲非其言復無以證之。欲是其事無事可明。未言之間。龍樹復言。此非虛論求勝之談。王小待之。須臾有驗言訖。空中便有干戈兵器相係而落。王言。干戈矛戟雖是戰器。汝何必知是天與阿修羅戰。龍樹言。搆之虛言不如校以實事。言已阿修羅手足指。及其耳鼻從空而下。又令王及臣民婆羅門眾見空中清除兩陣相對。王乃稽首伏其法化。殿上有萬婆羅門。皆棄束髮受成就戒。是時有一小乘法師。常懷忿疾。龍樹將去此世。而問之曰。汝樂我久住此世不。答言。實所不願也。退入閑室經日不出。弟子破戶看之。遂蟬蛻而去。去此世已來至今。始過百歲。南天竺諸國為其立廟敬奉如佛。其母樹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樹名也。以龍成其道。故以龍配字。號曰龍樹也(依付法藏傳。即第十三祖師也。假餌仙藥現住長壽二百餘年。住持佛法。其所度人不可稱數。如法藏說)。

龍樹菩薩傳


上篇:馬鳴菩薩傳

下篇:提婆菩薩傳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史傳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四阿鋡暮抄解

四阿鋡暮抄序 阿鋡暮者,秦言趣無也。阿難既出十二部...

十住毗婆沙論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一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

佛說莊嚴菩提心經

佛說莊嚴菩提心經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中論

中論卷第一 釋僧睿序 中論有五百偈。龍樹菩薩之所造也...

唐大薦福寺故寺主翻經大德法藏和尚傳

新刊賢首國師碑傳敘 昔唐翰林梁肅銘乎天台而荊溪創建...

續傳燈錄

續傳燈錄卷第一目錄 大鑒下第十世 汝州首山念禪師法嗣...

金剛經感應分類輯要

金剛經感應分類輯要 蓬萊王澤泩巨川甫編集 子婿孫天錦...

道宣律師感通錄

道宣律師感通錄 麟德元年終南山釋道宣撰 宣律師感天侍...

勅修百丈清規

勅修百丈清規 禮部尚書臣胡濙等謹 題為重刊清規事禮科...

【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拾遺序 宋雲間沙門靈鑑述 宋天竺法師...

佛說蓱沙王五願經

佛說蓱沙王五願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金光明懺齋天法儀

金光明懺齋天法儀...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註音版】菩薩睒子經

菩薩睒子經...

【註音版】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佛教詞典】惡戒者

【惡戒者】 p1158 瑜伽五十三卷二頁云:由惡尸羅增上力...

【佛教詞典】圓空

日本臨濟宗僧。為著名之佛像雕刻家。江戶時代中期美濃...

想賺錢要靠努力與福報

世間的人之所以貪財,因為財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份、...

佛教之三種簡易修持法

今天承諸位善友請我演講。我以為談玄說妙雖然極為高尚...

不小心受傷,是否也屬於因果報應

問: 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假如說一個人不...

演培法師《弘一律師對地藏菩薩的禮讚》

每年中國夏曆七月到來,我國佛教徒不少發心讀誦地藏本...

三種層次的念佛人

我們可以這樣講,從一種願力來取代業力的角度,我們可...

各宗要略——律宗

傳流 從第一次結集,優波離尊者誦出律藏為最初律部。隨...

阿羅漢的三種義理

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阿羅漢是...

正法、像法、末法

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為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

什麼是三摩地、陀羅尼道、得泥洹道

問: 什麼是三摩地?什麼是陀羅尼道?什麼是得泥洹道?...

真正窮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能力付出

我的童年成長在擺路邊攤的流動攤販家庭,居無定所,很...

王陽明的五大處世之道

王陽明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

學佛什麼事能求什麼事不能求

問: 學佛什麼事能求什麼事不能求?請師父開示。 能弘...

【視頻】《四種清淨明誨》聆志居士讀誦

《四種清淨明誨》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心經》潮語讀誦

《心經》潮語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