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第四

抉擇分中諦品第一之二

云何集諦。謂諸煩惱及煩惱增上所生諸業。俱說名集諦。然薄伽梵隨最勝說。若愛若後有愛。若喜貪俱行愛。若彼彼喜樂愛。是名集諦。言最勝者是遍行義。由愛具有六遍行義。是故最勝。何等為六。一事遍行。二位遍行。三世遍行。四界遍行。五求遍行。六種遍行。

云何煩惱。謂由數故相故緣起故境界故相應故差別故邪行故界故眾故斷故。觀諸煩惱。

何等數故。謂或六或十六。謂貪瞋慢無明疑。見十謂前五見又分五。謂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見取戒禁取。

何等相故。謂若法生時相不寂靜。由此生故身心相續不寂靜轉。是煩惱相。

何等緣起故。謂煩惱隨眠未永斷故。順煩惱法現在前故。不正思惟現前起故。如是煩惱方乃得生。是名緣起。

何等境界故。謂一切煩惱還用一切煩惱為所緣境。及緣諸煩惱事。又欲界煩惱除無明見疑。餘不能緣上地為境。上地諸煩惱不能緣下地為境。已離彼地欲故。又緣滅道諦諸煩惱。不能親緣滅道為境。唯由依彼妄起分別說為所緣。又煩惱有二種。謂緣無事及緣有事。緣無事者。謂見及見相應法。所餘煩惱名緣有事。

何等相應故。謂貪不與瞋相應。如瞋疑亦爾。餘皆得相應。如貪瞋亦爾。謂瞋不與貪慢見相應。慢不與瞋疑相應。無明有二種。一一切煩惱相應無明。二不共無明。不共無明者。謂於諦無智。見不與瞋疑相應。疑不與貪慢見相應。忿等隨煩惱更互不相應。無慚無愧於一切不善品中恆共相應。惛沉掉舉不信懈怠放逸。於一切染污品中恆共相應。

何等差別故。謂諸煩惱依種種義立種種門差別。所謂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暴流軛取系蓋株杌垢燒害箭所有惡行漏匱熱惱諍熾然稠林拘礙等。

結有幾種。云何結。何處結耶。結有九種。謂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見結取結疑結嫉結慳結。

愛結者。謂三界貪愛結所繫故不厭三界。由不厭故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恚結者。謂於有情苦及順苦法心有損害。恚結所繫故。於恚境相心不棄捨。不棄捨故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慢結者。即七慢。謂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下劣慢邪慢。慢者。謂於下劣計己為勝。或於不相似計己相似。心舉為性。過慢者。謂於相似計己為勝。或復於勝計己相似。心舉為性。慢過慢者。謂於勝己計己為勝。心舉為性。我慢者。謂於五取蘊觀我我所。心舉為性。增上慢者。謂於未得上勝證法。計己已得上勝證法。心舉為性。下劣慢者。謂於多分勝計己少分劣。心舉為性。邪慢者。謂實無德計己有德。心舉為性。慢結所繫故。於我我所不能了。知不了知故執我我所。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無明結者。謂三界無智無明結所繫故。於苦法集法不能解了。不解了故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見結者。即三見。謂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見結所繫故。於邪出離妄計追求妄興執著。於邪出離妄執著已。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取結者。謂見取戒禁取。取結所繫故。於邪出離方便妄計執著。以妄執著邪出離方便故。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疑結者。謂於諦猶豫。疑結所繫故。於佛法僧寶妄生疑惑。以疑惑故於三寶所不修正行。以於三寶所不修正行故。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嫉結者。謂耽著利養不耐他榮發起心妬。嫉結所繫故。愛重利養不尊敬法。重利養故。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慳結者。謂耽著利養於資生具其心悋惜。慳結所繫故。愛重畜積不尊遠離重畜積故。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縛有三種。謂貪縛瞋縛癡縛。由貪縛故縛諸有情令處壞苦。由瞋縛故縛諸有情令處苦苦。由癡縛故縛諸有情令處行苦。又依貪瞋癡故。於善加行不得自在。故名為縛。

隨眠有七。謂欲愛隨眠瞋恚隨眠有愛隨眠慢隨眠無明隨眠見隨眠疑隨眠。欲愛隨眠者。謂欲貪品麁重。瞋恚隨眠者。謂瞋恚品麁重。有愛隨眠者。謂色無色貪品麁重。慢隨眠者。謂慢品麁重。無明隨眠者。謂無明品麁重。見隨眠者。謂見品麁重。疑隨眠者。謂疑品麁重。若未離欲求者。由欲愛瞋恚隨眠之所隨增。未離有求者。由有愛隨眠之所隨增。未離邪梵行求者。由慢無明見。疑隨眠之所隨增。由彼眾生得少對治便生憍慢。愚於聖諦。虛妄計度外邪解脫解脫方便。於佛聖教正法毘柰耶中。猶豫疑惑。

隨煩惱者。謂所有諸煩惱皆是隨煩惱。有隨煩惱非煩惱。謂除煩惱。所餘染污行蘊所攝一切心所法。此復云何。謂除貪等六煩惱。所餘染污行蘊所攝忿等諸心所法。又貪瞋癡名隨煩惱。心所法由此隨煩惱隨惱於心。令不離染。令不解脫。令不斷障。故名隨煩惱。如世尊說。汝等長夜為貪瞋癡隨所惱亂心恆染污。

纏有八種。謂惛沉睡眠掉舉惡作嫉慳無慚無愧。數數增盛纏繞於心故名為纏。謂隨修習止舉捨相。及彼所依梵行等所攝淨尸羅時。纏繞於心。

暴流有四。謂欲暴流有暴流見暴流無明暴流。隨流漂鼓是暴流義。隨順雜染故。初是習欲求者。第二是習有求者。後二是習邪梵行求者。能依所依相應道理故。

軛有四種。謂欲軛有軛見軛無明軛。障礙離系是軛義。違背清淨故。此亦隨其次第習三求者相應現行。

取有四種。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執取諍根執取後有。是取義所以者何。由貪著欲繫縛耽染為因。諸在家者更相鬪諍。此諍根本是第一取。由貪著見繫縛耽染為因。諸出家者更相鬪諍。此諍根本是後三取。六十二見趣。是見取。各別禁戒多分苦行。是戒禁取。彼所依止薩迦耶見。是我語取。由見取戒禁取。諸外道輩更相諍論。由我語取諸外道輩互無諍論。與正法者互有諍論。如是執著諍論根本。復能引取。後有苦異熟。故名為取。

係有四種。謂貪慾身系。瞋恚身系戒禁取身系。此實執取身系。以能障礙定意性身故名為系。所以者何。能為四種心亂因故。謂由貪愛財物等因令心散亂。於鬪諍事不正行為因令心散亂。於難行戒禁苦惱為因令心散亂。不如正理推求境界為因令心散亂。

蓋有五種。謂貪慾蓋。瞋恚蓋。惛沉睡眠蓋。掉舉惡作蓋。疑蓋。能令善品不得顯了。是蓋義。謂於樂出家位覺邪行位止舉捨位。

株杌有三。謂貪株杌瞋株杌癡株杌。由依止貪瞋癡。先所串習為方便故。成貪等行心不調順。無所堪能難可解脫。令諸有情難斷此行。故名株杌。

垢有三種。謂貪垢瞋垢癡垢由依止貪瞋癡故。毀犯如是尸羅學處。由此有智同梵行者。或於聚落或閑靜處。見已作如是言。此長老作如是事行如是行。為聚落刺點染不淨。說名為垢。

燒害有三。謂貪燒害瞋燒害癡燒害。由依止貪瞋癡故。長時數受生死燒惱。故名燒害。

箭有三種。謂貪箭瞋箭癡箭。由依止貪瞋癡故。於有有具深起追求相續不絕。於佛法僧苦集滅道常生疑惑。故名為箭。

所有有三。謂貪所有瞋所有癡所有。由依止貪瞋癡故。積畜財物有怖有怨多住散亂。故名所有。

惡行有三。謂貪惡行瞋惡行癡惡行。由依止貪瞋癡故。恆行身語意惡行。故名惡行。又即依此貪瞋癡門。廣生無量惡不善行故。建立三不善根。所以者何。以諸有情愛味世間所有為因行諸惡行。分別世間怨相為因行諸惡行。執著世間邪法為因行諸惡行。是故此貪瞋癡。亦名惡行。亦名不善根。

漏有三種。謂欲漏有漏無明漏。令心連注流散不絕。故名為漏。此復云何。依外門流注故立欲漏。依內門流注故立有漏。依彼二所依門流注故立無明漏。

匱有三種。謂貪匱瞋匱癡匱。由依止貪瞋癡故。於有及資生具恆起追求無有厭足。常為貧乏眾苦所惱。是故名匱。

熱有三種。謂貪熱瞋熱癡熱。由依止貪瞋癡故。不如正理執著諸相執著隨好。由執著相及隨好故燒惱身心。故名為熱。

惱有三種。謂貪惱瞋惱癡惱。由依止貪瞋癡故。隨彼彼處愛樂耽著。彼若變壞便增愁嘆。種種憂苦熱惱所觸。故名為惱。

諍有三種。謂貪諍瞋諍癡諍。由依止貪瞋癡故。執持刀杖興諸戰諍種種鬪訟。是故貪等說名為諍。

熾然有三。謂貪熾然瞋熾然癡熾然。由依止貪瞋癡故。為非法貪大火所燒。不平等貪大火所燒。及為邪法大火所燒。故名熾然。

稠林有三。謂貪稠林瞋稠林癡稠林。由依止貪瞋癡故。於諸生死根本行中廣興染著。令諸有情感種種身流轉五趣。是故貪等說名稠林。

拘礙有三。謂貪拘礙瞋拘礙癡拘礙。由依止貪瞋癡故。顧戀身財無所覺了樂處憒閙。得少善法便生厭足。由此不能修諸善法。故名拘礙。

諸如是等煩惱義門差別無量。

何等邪行故。謂貪瞋二煩惱。迷境界及見起邪行慢。迷有情及見。起邪行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迷所知境起邪行見取戒禁取。迷諸見起邪行疑。迷對治起邪行無明。迷一切起邪行。又十煩惱皆迷苦集起諸邪行。是彼因緣所依處故。又十煩惱皆迷滅道起諸邪行。由此能生彼怖畏故。

何等界故。謂除瞋餘一切通三界系。瞋唯欲界系。

又貪於欲界與樂喜捨相應。如於欲界於初二靜慮亦爾。於第三靜慮與樂捨相應。已上唯與捨相應。瞋與苦憂捨相應。慢於欲界與喜捨相應。於初二靜慮與樂喜捨相應。於第三靜慮與樂捨相應。已上唯捨相應。如慢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戒禁取亦爾。邪見於欲界與憂喜捨相應。於色無色界隨所有受皆與相應。疑於欲界與憂捨相應。於色無色界隨所有受皆與相應。無明有二種。謂相應不共。相應無明。一切煩惱相應故。若於是處隨所有受皆得相應。不共無明。於欲界與憂捨相應。於上界隨所有受皆得相應。何故諸煩惱皆與捨相應。以一切煩惱墮中庸位方息沒故。又貪於欲界在六識身。如貪瞋無明亦爾。貪於色界在四識身。於無色界在意識身。如貪無明亦爾。慢見疑於一切處在意識身。又貪瞋慢於欲界緣一分事轉。如於欲界於色無色界亦爾。所餘煩惱於一切處遍緣一切事轉。

何等眾故。謂二眾煩惱。一見所斷眾。二修所斷眾。見所斷眾復有四種。一見苦所斷眾。二見集所斷眾。三見滅所斷眾。四見道所斷眾。欲界見苦所斷具十煩惱。如見苦所斷見集滅道所斷亦爾。色界見苦等四種所斷。各九煩惱除瞋。如色界無色界亦爾。如是見所斷煩惱眾。總有一百一十二煩惱。欲界修所斷有六煩惱。謂俱生薩迦耶見邊執見。及貪瞋慢無明。色界修所斷有五煩惱除瞋。如色界無色界亦爾。如是修所斷煩惱眾。總有十六煩惱。

何等斷故。謂如此差別斷由此作意斷從此而得斷。如此差別斷者謂遍智故遠離故得對治故。遍智者。謂彼因緣事遍智自體遍智過患遍智。遠離者。雖彼暫生而不堅執。得對治者。謂未生者令不生故。已生者令斷故。得對治道。由此作意斷者。何等作意能斷耶。總緣作意觀一切法皆無我性。能斷煩惱無常等行。但為修治無我行故。從此而得斷者。從何而得斷耶。不從過去已滅故。不從未來未生故。不從現在道不俱故。然從諸煩惱麁重而得斷為斷。如是如是品麁重生。如是如是品對治若此品對治生。即此品麁重滅。平等平等。猶如世間明生暗滅。由此品離系故。令未來煩惱住不生法中。是名為斷。

云何煩惱增上所生諸業。謂若思業若思已業。總名業相。又有五種業。一取受業。二作用業。三加行業。四轉變業。五證得業。今此義中意多分別加行業。

何等思業。謂福業非福業不動業。

何等思已業。謂身業語業意業。

又此身語意三業。或善或不善。不善者即十不善業道。謂殺生不與取欲邪行虛誑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貪慾瞋恚邪見。善者即十善業道。謂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無貪無瞋正見。

又殺生等應以五門分別其相。謂事故意樂故方便故煩惱故究竟故。

如契經言故思造業。云何名為故思造業。謂他所教勅故思造業。他所勸請故思造業。無所了知故思造業。根本執著故思造業。顛倒分別故思造業。此中根本執著故思造業。顛倒分別故思造業。若作若增長非不受異熟。作者。謂起造諸業令其現行。增長者。謂令習氣增益。

如契經言決定受業。云何名為決定受業。謂作業決定。受異熟決定分位決定。

十不善業道異熟果者。於三惡趣中隨下中上品。受傍生餓鬼那落迦異熟。等流果者。各隨其相於人趣中感得自身眾具衰損增上果者。各隨其相感得所有外事衰損。廣說如經。

十善業道異熟果者。於人天趣中受人天異熟。等流果者。即於彼處各隨其相。感得自身眾具興盛。增上果者。即於彼處各隨其相。感得所有外事興盛。

善不善業。於善趣惡趣中感生異熟時。有招引業圓滿業。招引業者。謂由此業能感異熟果。圓滿業者。謂由此業生已領受愛不愛果。或有業由一業力牽得一身。或有業由一業力牽得多身。或有業由多業力牽得一身。或有業由多業力牽得多身。若一有情成就多業。云何次第受異熟果。於彼身中重者先熟。或將死時現在前者。或先所數習者。或最初所行者。彼異熟先熟。

如契經言。有三種業。謂福業非福業不動業。何等福業。謂欲界系善業。何等非福業。謂不善業。何等不動業謂色無色界系善業。

如契經說。無明緣行。若福非福及與不動。云何福及不動行緣無明生。有二種愚。一異熟果愚。二真實義愚。由異熟果愚故發非福行。由真實義愚故發福及不動行。

殺生業道貪瞋癡為方便。由瞋究竟。如殺生麁惡語瞋恚業道亦爾。不與取業道貪瞋癡為方便。由貪究竟。如不與取欲邪行貪慾業道亦爾。虛誑語業道貪瞋癡為方便。於三種中隨由一究竟。如虛誑語離間語雜穢語業道亦爾。邪見業道貪瞋癡為方便。由癡究竟。

如契經言。有共業。有不共業。有強力業。有劣力業。云何共業。若業能令諸器世間種種差別。云何不共業。若業能令有情世間種種差別。或復有業。令諸有情展轉增上。由此業力說諸有情更互相望為增上緣。以彼互有增上力故。亦名共業。是故經言。如是有情與餘有情互相見等。而不受用不易可得。云何強力業。謂對治力強補特伽羅故。思所造諸不善業。由對治力所攝伏故。令當受那落迦業轉成現法受。應現法受業轉令不受。所以此業名強力者。由能對治業力強故。又故思所造一切善業皆名強力。依此業故薄伽梵說。我聖弟子能以無量廣大之業善熏其心。諸所造作有量之業。不能牽引不能留住。亦不能令墮在彼數。又對治力劣補特伽羅故。思所造諸不善業。望諸善業皆名強力。又故思造業異熟決定不斷不知。名強力業。此中意說。一切善不善業異熟決定。聖道力不斷者。皆名強力業。又欲界系諸不善業性皆是強力。又先所串習名強力業。又依強位名強力業。又不可治者。所造諸業名強力業。無涅槃法故。又由田故發強力業又由心加行故發強力業。又由九種因發強力業。謂由田故事故自體故所依故作意故意樂故助伴故多修習故與多眾生共所行故。與此相違是劣力。業如世尊說。若有說言。彼彼丈夫補特伽羅。隨如是如是業。若作若增長還受如是如是異熟。若有是事便不應修清淨梵行。亦不可知正盡諸苦作苦邊際。若有說言。彼彼丈夫補特伽羅。隨如是如是順所受業。若作若增長。還受如是如是順所受異熟。若有是事便應修習清淨梵行。又亦可知正盡諸苦作苦邊際。如是經言有何密意。此中佛意為欲遮止如是邪說。謂樂俱行業。還能感得樂俱行異熟。苦俱行業。還能感得苦俱行異熟。不苦不樂俱行業。還能感得不苦不樂俱行異熟。故作是說。又為開許如是正說。謂樂俱行業順樂受者。還受樂異熟。順苦受者。還受苦異熟。順不苦不樂受者。還受不苦不樂異熟。苦俱行業順樂受者。還受樂異熟。順苦受者。還受苦異熟。順不苦不樂受者。還受不苦不樂異熟。不苦不樂俱行業順樂受者。還受樂異熟。順苦受者。還受苦異熟。順不苦不樂受者。還受不苦不樂異熟。如是名為此經密意。又業差別有三種。謂律儀業。不律儀業。非律儀非不律儀業。

云何律儀業。謂別解脫律儀所攝業。靜慮律儀所攝業。無漏律儀所攝業。別解脫律儀所攝業者。即是七眾所受律儀。謂苾芻律儀。苾芻尼律儀。式叉摩那律儀。勤策律儀。勤策女律儀。鄔波索迦律儀。鄔波斯迦律儀。及近住律儀。依止何等補特伽羅建立出家律儀。依能修行遠離惡行。遠離欲行補特伽羅。依止何等補特伽羅建立鄔波索迦律儀鄔波斯迦律儀。依能盡受遠離惡行。不遠離欲行補特伽羅。依止何等補特伽羅建立近住律儀。依止不能遠離惡行。及不能遠離欲行補特伽羅。若唯修學鄔波索迦一分學處為說成就。鄔波索迦律儀為說不成就。應說成就而名犯戒。扇搋半擇迦等。為遮彼受鄔波索迦律儀不耶。不遮彼受鄔波索迦律儀。然遮彼鄔波索迦性。不堪親近承事苾芻苾芻尼等二出家眾故。又半擇迦有五種。謂生便半擇迦。嫉妬半擇迦。半月半擇迦灌灑半擇迦。除去半擇迦。

靜慮律儀所攝業者。謂能損伏發起犯戒煩惱種子。離欲界欲者所有遠離。離初靜慮欲者所有遠離。離第二靜慮欲者所有遠離。離第三靜慮欲者所有遠離。是名靜慮律儀所攝身語業。

無漏律儀所攝業者。謂以見諦者由無漏作意力。所得無漏遠離戒性。是名無漏律儀所攝業。

云何不律儀業。謂諸不律儀者。或由生彼種姓中故。或由受持彼事業故。所期現行彼業決定。何等名為不律儀者。所謂屠羊養雞養豬捕鳥捕魚獵鹿罝兔劫賊魁膾控牛縛象立壇咒龍守獄讒搆好為損等。

云何非律儀非不律儀業。謂住非律儀非不律儀者。所有善不善業。

又業差別有三種。謂順樂受業。順苦受業。順不苦不樂受業。順樂受業者。謂從欲界乃至第三靜慮所有善業。順苦受業者。謂不善業。順不苦不樂受業者。謂第三靜慮已上所有善業。

又業差別有三種。謂順現法受業。順生受業。順後受業。順現法受業者。若業於現法中異熟成熟。謂從慈定起已。於彼造作若損若益必得現異熟。如從慈定起。從無諍定起。從滅定起。從預流果起。從阿羅漢果起亦爾。又於佛為上首僧中造善惡業必得現異熟。又有餘勐利意樂方便。所行善不善業亦得現異熟。順生受業者。若業於無間生中異熟成熟。謂五無間業。復有所餘善不善業。於無間生異熟熟者。一切皆名順生受業。順後受業者。若業於無間生。後異熟成熟。是名順後受業。又業差別有四種。謂黑黑異熟業。白白異熟業。黑白黑白異熟業。非黑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黑黑異熟業者。謂不善業。白白異熟業者。謂三界善業。黑白黑白異熟業者。謂欲界系雜業。或有業意樂故黑方便故白。或有業。方便故黑意樂故白。非黑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者。謂於加行無間道中諸無漏業。

總約一切無漏業。所有障礙隨順體性。如其次第建立。曲穢濁等諸染污業。淨牟尼等諸清淨業。

復有施等諸清淨業。云何施業。謂因緣故等起故處所故。自體故。分別施業。因緣者。謂無貪無瞋無癡善根。等起者。謂彼俱行思處所者。謂所施物自體者。謂正行施時身語意業。云何施圓滿。謂數數施故。無偏黨施故。隨其所欲圓滿施故。施得圓滿。又無所依施故廣清淨施故。極歡喜施故。數數施故田器施故。善分佈新舊施故。施得圓滿。

云何應知施物圓滿。謂所施財物非誑詐得故。所施財物非侵他得故。所施財物非穢離垢故。所施財物清淨故。所施財物如法所引故。如是應知施物圓滿。

如契經說。成就尸羅。善能防護別解脫律儀。軌則所行皆悉圓滿。見微細罪生大怖畏。於諸學處善能受學。云何成就尸羅。能受能護淨尸羅故。云何善能防護別解脫律儀。能善護持出離尸羅故。云何軌則所行皆悉圓滿。具淨尸羅難為毀責故。云何見微細罪生大怖畏。勇勐恭敬所學尸羅故。云何於諸學處善能受學圓滿。受學所學尸羅故。

從是已後依止尸羅。釋佛經中護身等義。云何名為防護身語。由彼正解所攝持故。云何身語具足圓滿。終不毀犯所毀犯故。云何身語清淨現行。由無悔等漸次修行。乃至得定為依止故。云何身語極善現行。染污尋思所不雜故。云何身語無罪現行。遠離邪願修梵行故。云何身語無害現行。不輕陵他易共住故。云何身語隨順現行。由能隨順涅槃得故。云何身語隨隱顯現行。隱善顯惡故。云何身語親善現行。同梵行者攝受尸羅故。云何身語應儀現行。於尊尊位離憍慢故。云何身語敬順現行。於尊教誨敬順受故。云何身語無熱現行。遠離苦行熱惱下劣欲解故。云何身語不惱現行。棄捨財業無悔惱故。云何身語無悔現行。雖得少分不以為喜而無悔恨故。如世尊說。如是有情皆由自業。業所乖諍。從業所生依業出離業能分別一切有情高下勝劣。云何有情皆由自業。由自造業而受異熟故。

云何業所乖諍。於受自業所得異熟時。善不善業互違諍故。云何從業所生。是諸有情遠離無因惡因。唯從業所生故。云何依業出離。依對治業解業縛故。云何由業有情高下。謂猶業故於善惡趣得自體差別。云何勝劣。謂諸有情成就功德過失差別。

如世尊說有情業異熟不可思議。云何業異熟可思議。云何業異熟不可思議。謂諸善業於人天趣得可愛異熟。是可思議。諸不善業墮三惡趣得不愛異熟。是可思議。即由此業感諸有情自身異熟等種種差別。不可思議。又即善不善業。處差別事差別因差別異熟差別品類差別等。皆不可思議。復有種種外事差別。能感業用不可思議。又末尼珠藥草咒術相應業用不可思議。又諸觀行者威德業用不可思議。又諸菩薩自在業用不可思議。所謂命自在故。心自在故。財自在故。業自在故。生自在故。勝解自在故。願自在故。神通自在故。智自在故。法自在故。諸大菩薩由如是等自在力故。所作業用不可思議。又一切佛所作諸佛應所作事業用不可思議。如是集諦總有四種行相差別。謂因相集相生相緣相。云何因相。謂能引發復有習氣因。是名因相。云何集相。謂彼彼有情所集習氣。於彼彼有情類為等起因。是名集相。云何生相。謂各別內身無量品類差別生因。是名生相。云何緣相。謂諸有情別別得捨因。是名緣相。


上篇:大乘莊嚴經論

下篇: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瑜伽部目錄

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諸佛心陀羅尼經

諸佛心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出《瑜伽論.本事分》中菩薩地) 彌勒菩薩說...

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十八空論

十八空論(亦十六亦十八亦十四亦十七) 龍樹菩薩造 陳天...

菩薩地持經

菩薩地持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菩薩...

顯揚聖教論頌

顯揚聖教論頌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攝事...

大乘止觀法門

南嶽大乘止觀序 兩浙路勸農使兼提點刑獄公事朝奉大夫...

佛說大方等頂王經

佛說大方等頂王經(一名維摩詰子問)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

藥師佛聖誕祝聖儀軌

消災延壽藥師佛聖誕祝儀 (一)唱香讚 戒定真香 焚起...

佛說罵意經

佛說罵意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說罵意。十方蟲...

佛說佛大僧大經

佛說佛大僧大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佛在王捨國。國有富...

【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佛說十一想思念如來經

佛說十一想思念如來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佛說道神通足無極變化經

佛說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卷第一 西晉安息三藏安法欽譯 聞...

佛說太子刷護經

佛說太子刷護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

【佛教詞典】對大眾

大眾有四。一剎帝利眾。二婆羅門眾。三居士眾。四沙門...

【佛教詞典】無所著

為佛十號之一。異譯為應供(梵 arhat,巴 arahant,音...

古佛應世名震十方,尋聲救苦娑婆緣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眾生,耳根最利。維我觀音大...

南懷瑾開示准提法門修法

念准提咒,對於初學者,是否需要記數以及基本的遍數?...

古人的禍福觀:過分求福反得禍

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醇親王曾寫過一副對聯,禍福觀念非...

達妄本空,知真本有

為什麼我們讀經典?就是借教觀心!一個修行人,什麼叫...

把這十種障礙轉成助道因緣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無病,二處世不求無難,三究心不...

施比受更快樂

施比受更快樂!我們辦公室的龐老師說過不止一次,因為...

要選擇希望還是絕望

有兄弟倆,一起外出經商。然而,在半途遭遇了惡人,他...

在極樂世界,所有資生用具應念即至

在極樂世界,所有的資生用具應有盡有。不僅衣服應念而...

承事禮佛能得五種功德

【經典介紹】 《增一阿含經》,東晉僧伽提婆譯,51卷。...

憨山大師《觀音讚》

大悲觀音像讚 我聞大士本無住。但在眾生心想中。眾生既...

少欲知足,就少造了很多惡業

為什麼佛告訴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

心靈的四個品級

人們通常會用官銜和才能來衡量男人的品級,用相貌和氣...

【視頻】西方發願文(童聲念誦)

西方發願文(童聲念誦)

【視頻】華嚴字母(悟明)

華嚴字母(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