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法中常見的幾種錯誤

元音老人  2016/04/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修法中常見的幾種錯誤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先談談在修法中常見的幾種錯誤:

一、很多人誤會了佛經上所說的功德相。

誦這個經有什麼功德,誦那個經有什麼功德。大家聽到或看到後,著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過來,這個經誦誦,那個經念念。因為趕任務,誦經的時候誦得快,很傷氣。結果,修行沒有修好,毛病倒弄出來了,身體搞壞了。這是誤解了功德之故。功德不在白紙黑字的經文上,而在我們的心中。我們誦經明白了佛所說的義理,明白了修行的方法,然後,我們就照著這個義理和方法去實行,才能從凡夫而跨入佛境。這才是大功德!假如我們光是念、光是誦,而不知佛經的義理,不明白怎麼修法,仍舊在凡夫位踏步不前,那功德從何而來呢?

還有的人雖然懂得了一些義理,卻不肯去實行,不肯去修,只當學問來研究,也是毫無用處的。王陽明先生說:‘知而不行,是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致知。’可見行的重要。只鑽研或唱念經文而不事修持,是毫無功德可言的。其次,對於‘功德’二字,須有正確的理解。所謂功者是事功,是一種力量,完成一種事業的力量。我們中國人造字是很有講究的。功德的‘功’,是工作的‘工’加一個力量的‘力’,就是我們行事的力量、完成事業的力量。我們由凡夫圓成佛果,不是一個偉大事業的告成嗎?不是一種豐碩事功的完備嗎?如果光是念念誦誦,幾時能成佛呢?功德的‘德’,是德被大千。譬如,一句罵人話,說你這個人缺德,就是指你做了損人利己的壞事。我們要度眾生,有益於眾生,為人類造福,這就是大德。但是,如果我們沒有修成佛果,怎麼去度眾生呢?怎麼能夠利益眾生呢?譬如:一個人掉到江裡快淹死了,而你又不會游泳,也不懂救生術,你怎麼下去救他呢?你不能救他,那麼你的德又在什麼地方呢?所以我們必須照佛經所說的義理去實行,勇猛精進,才能成就佛果,才能度眾生。先自救後救人,先自度後度他。只有自己得度、得救了,才能談得上救他人、度他人。

前面我們已講了,經文是治病的藥,所以,千萬不要執著在念誦經文的功德相上。更不要把經念一遍,點個紅點點,念滿多少遍,點滿多少紅點,最後把紙燒了,記個什麼功德。不要把念誦的經文作為存單寄庫。我們學佛是為了了生死,而不是談什麼功德的。一著功德相,即成窠臼,生死不能了了。

二、還有人認為:既然佛法講一切都是空,一切都不要執著,一切都要放下,那麼就什麼也不要做了。把佛法看成是消極的。

錯了!佛法是積極的,是無為而無所不為的。

所謂空者,就是把你的妄心空掉,把你的貪取心空掉,把你的自私心滅掉。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妄想執著,顛倒迷癡而不自知,貪和嗔都是因癡而來的。沒有智慧叫癡。因沒有智慧之故,就不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往往是認妄為真,把假相當作實有,猶如烏雲遮日,光明被覆蓋了,於是貪得無厭,追逐外境,造業受報,冤冤枉枉地受生死輪迴之苦。更有甚者,妄動胡為,造殺、盜、淫種種黑業,而感得地獄、餓鬼、畜生的惡果。佛法能度我們出離生死苦海,得大自在。我們就要按照佛經所指導的真理去修行,把我們的迷癡、妄想、無明都去掉,恢複本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真心。

何為真呢?其實妄即是真。因妄以真起,有真才有妄,如果沒有真,怎麼能起妄呢?譬如,必須有水,風一吹才起波浪。假如沒有水,風再吹,波浪從何而起呢?這個真不在別處,就在妄處!真和妄是一個東西,正如波浪仍是水一樣。因此,我們只要一轉念,不著相,妄就變成真了。因為我們不識真性,所以才被迷妄所遮,妄動不停。一旦明悟一心,息下狂心,就是菩提。心本無所生。既無所生,何有真、妄之分呢?就因為我們執著了法相,認為世間一切相,形形色色都是有,才分別這好那丑、這真那假。假如你知道一切相都空無自性,宛如空花水月,不是真實的,無可執取而徹底放捨,你就於離念處薦取真心,就路回家,不復有真、妄之分了。所以真和妄,不過是一時相對的權說,不要認為一定實有。真尚沒有,哪裡有妄呢?佛經在講到這個真心和妄心的時候,有許多人就搞不清楚。

玄沙禪師是宗下的大德。他作了一個偈子:‘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這個偈子一出,大家都慌了。識神是我們所說的魂靈,是假的、是妄心。真如是佛性,是真實不動的。所以不能把識神當作真如,你必須分別清楚,弄錯了,就生死不了。於是,大家就起了紛爭,識神和真如究竟相差多少?一般人至此都不敢問津了。真如和識神相差太遠了,真如是佛性,是不生不滅的;識神是假的,是生生滅滅的。二者怎能相提並論呢?真實講來,識神就是真如,真如就是識神。正像前面已經講過的,水就是波,水被風吹了,或被什麼東西鼓蕩就成了波,而波浪本身就是水。沒有水,波怎麼會起呢?離開了水,波也就沒有了。這波浪就比方為識神,是動的,一時生起,一時滅掉,是有生滅的,以動為相。水比方為佛性,始終是平靜的,不是動相,而是靜相。二者看起來是兩回事,其實是一回事,因為二者皆以濕為體。

既然我們曉得了佛性和識神、真心和妄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那麼,我們何妨利用識神、妄心,處處起用呢?假如我們像泥塑木雕一樣坐在那裡一直不動,又有什麼用處呢?這沒有得自在受用呀!我們最終目的是要成自在無礙、妙用無邊、廣度眾生的活佛,不是死在那裡不動的。假如一點妙用不起,佛法還有什麼價值呢?所以,修行人不要誤認為,死坐在那裡不動就為好。有些人說這個人功夫真好,坐了七天七夜,十天十夜,或者幾年,幾十年,幾百年……這不是真正的佛法,這是枯木禪,死掉了,變成土、木、金、石了。

《楞嚴經》裡講了十二類生,其中一類生就是土木金石,像爛泥、木頭、石頭、五金礦藏等等。這就是修法時,不知怎麼修而誤入了歧途之故。所以修道須先明因地,因地不正,果遭迂曲。開始用功,最忌壓制念頭,強制念頭不起。切勿認為一念不生就是壓念不起。壓成土木金石,就由有情變為無情了。須知所謂一念不生,並不是一個念頭都沒有,而是念起不隨,生而無住也。《金剛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生一個無所住心,要生一個玲瓏活潑心,要生一個不取不捨心。不是不生其心。不生心,如何起妙用呢?不起妙用,哪還有現在的世界?哪還有什麼淨土佛界?譬如,《彌陀經》講的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莊嚴、種種美好的境界亦是阿彌陀佛的真心所顯現的。佛在說法時,也不是不生心。所以,我們不能說入滅盡定是正定,那不是正定,那是錯誤的。

真正的佛法是積極的,要起大機大用。佛經上講的道理都是很正確的,是人生宇宙的真理,是科學,是人生哲學,都是教導我們積極向上,教我們‘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教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世等等。這些對當今社會的發展都是有積極作用的。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說佛法不離世間法,世法也就是佛法。所以,修行不是脫離現實,而是要在世間對境練心,做心地功夫。世法不通達,做得不圓融,怎麼能夠成佛呢?因此,要修道成佛,做人的道理必須要首先弄清楚,倘若做人的道理都弄不清楚,人格都不夠,怎麼能夠佛格呢?所以說佛法並非是消極的。

大乘佛法是積極的,是無為的,一切有為法都虛幻不可得。《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既然都是夢幻泡影不可得,你還執著地追求什麼呢?現在世人大都貪得無厭,爭權勢地位,爭名譽財物,無休止地索求,無止境地佔有,甚至為達到私人目的,不擇手段,幹出傷天害理的勾當。其實任你費盡畢生精力,要這要那,爭這爭那,到頭來還不是兩手空空而去,一樣東西都帶不走。反而因造業而受報,在六道輪迴中受苦。有些學佛人,對佛法的真諦不了解,只是燒香拜佛,求人天福報。求佛、菩薩保佑他陞官發財、健康長壽,為他消災免難、子孫平安等等,甚至把民間的求神占卜,玩弄法術、巫術等封建迷信、烏七八糟的東西都塗到佛法上去,玷污了佛法。

真正的佛法是無我!改造人們‘為我’的私心,以貢獻一己的能力為眾生服務,為大眾謀福利,為人類多做有益的善事。佛法教導我們做一切事,須心空無住、任運隨緣,在待人接物、說話辦事、做工作、處理問題時,皆須不為境所轉,不往心裡去,就像別人在做一樣。事情做過以後,事過境遷,心裡空淨淨的,一點東西都沒有,如鳥飛過天空一樣,了無痕跡。而不可一念不起,像石頭那樣,死在那裡不動。如此自在無礙地做事情,方才是佛教無為而無所不為的真諦。中外佛教史上,一些古來大德,就是集科學家、醫學家、文學家、哲學家等等於一身的。佛法博大精深,它不僅闡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同時也講‘醫方明’,‘工巧明’等。醫方明,就是醫藥發達,以提高我們人類的健康水平。工巧明,就是科學技術發達,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所以說,佛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自身素質的提高,都起著積極的作用。正因為如此,歐美髮達國家、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的有識之士,都省悟到了這一點,在佛教、東方傳統文化中尋求解決當前社會上各種棘手問題的答案。所以說,佛法並不消極,而是積極的。

三、修法用功有個嚴重的錯誤傾向,就是求神通。

現在一百個修道人就幾乎有五十雙要求發神通,以此來炫耀自己,而滿足名聞利養的要求,或以為不發神通不算成道。不少人把明心見性和發神通聯繫到一起,以發神通為明心見性的標準。認為如果是明心見性了,就應該發神通,如果沒有發大神通,那就沒有明心見性。可見,他們並不知道什麼叫明心見性,怎麼會發神通呢?這二者之間的關係又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些問題必須要搞清楚。倘若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將會成為修道的一個大障礙。非但修道不成,而且入魔有份。所以,今天要著重講一講這個問題。

從前,異見王(印度的一個皇帝)問婆羅提尊者(成道的菩薩):‘何者是佛?’尊者說:‘見性是佛。’異見王問:‘師見性否?’尊者說:‘我見佛性。’王又問:‘性在何處?’尊者說:‘性在作用。’王問:‘是何作用,我今不見?’尊者說:‘今現作用,王自不見。’王問:‘於我有否?’尊者說:‘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王又問:‘若當用時,幾處出現?’尊者說:‘若出現時,當有其八。’王說:‘其八出現,當為我說。’

尊者說偈曰:‘在胎為身(就是十月懷胎,有身體形成了),出世為人(出生以後,就成為人了),在眼曰見(人生出來,小孩落地了,要睜開眼睛看東西。大家都以為能看東西,是眼睛的作用。即眼球為物鏡,根據光學原理,能看到東西。豈不知,能看東西的實在不是眼球——眼根,而是我們的能見之性。假如這眼睛能看東西,那麼,我們一口氣上不來了、死了,但眼睛還在,怎麼就不能看了呢?所以說,這眼睛能見的視覺作用,就是性的作用),在耳曰聞(耳朵能聽到聲音,也不是耳根的作用,而是聞性的作用),在鼻辨香(鼻子能嗅味,香味、臭味等,是嗅性作用),在舌談論(一切語言談論,都是佛性的作用),在手執提(我們手拿東西,做工作等,也都是佛性的作用),在足運奔(兩隻腳走路,也是我們佛性的作用)。’總之,時時處處無不都是性的作用。

《六祖壇經》云:‘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掄刀上陣,亦得見之。’上陣打仗,性命在呼吸之間,他還是了了分明見性的。因為一切作用都是性的作用。佛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見性了。什麼叫夜睹明星見性呢?星星離我們何止十萬八千里之遙,可是,這個能見的‘見性’呢,還是見得清清楚楚。這就顯示了性的作用是廣大無邊的,一切無不都包含在我們的性之中。‘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就是說世界上再沒有比性更大的東西了,大得無邊無際。世界上再也沒有比性更小的東西了,小得已沒有內部空間了。即所謂‘放之則彌於六合,收之則退藏於密’。佛性的作用就是這麼千變萬化,作用多端。你曉得世間的一切都是性的作用,就叫做見性。

所以,婆羅提尊者作了結語:‘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魂。’前句說的就是性的作用,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所不包。後句意思是:知道的人,曉得我們的一切作用都是性的作用,就是見性,就得真實受用;假如你不明白這就是見性,而住在事相上,你就蒙受精魂的迷誤,而淪為六道眾生!你把佛性認作精魂,就不免造業受報,生死輪迴,解脫不了了。異見王很有根基,聽了婆羅提尊者的開示,馬上就見性悟道了。

今天,大家聽了上述道理以後,如果能夠從這裡悟到本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就是開悟!這就是見性!你不要以為:‘哎呀!這並沒有什麼稀奇特別,沒有什麼玄奇奧妙,也沒發神通,恐怕不是的吧。’因而不敢承當。那麼,我們再來談談什麼是神通?所謂‘神’者,就是一切事物都是我們無所不能的佛性所起的妙用。所謂 ‘通’者,就是無阻無隔,暢通無礙。我們凡夫眾生,日常工作,穿衣吃飯,心中無所住著,就是神通。相反,一旦發生了什麼事情,就驚慌失措,患得患失,憂傷悲愁,痛苦難受,處處有阻礙,這就是不通。倘若我們知道一切都是空花水月不可得,不去追取,知道妙明真心乃是眾生人人都有的,只要隨緣起用,毫無罣礙,便得無窮受用,則不通而自通矣。

接下來我們講講明心見性和神通的關係。二者之間有根本和枝末的區別。在修法過程中,悟和通是有先後之分的。真正通曉佛法的修道人都以明心見性為先驅,而後才能開發神通。因為一切神通都是佛性本具有的,只因習染深厚,遮蓋了,而發不出來。就像陽光被烏雲所遮一樣,只要將烏雲驅散,陽光就會即時大放。要消除我們的習氣,只有明心見性之後,才有力量。因為這習氣是我們多生歷劫以來養成著相、逐境的習慣,又因我見之故,事事都要符合己見,所以人人都有貪、嗔、癡、慢、疑五大惡習,要一下改掉這多生歷劫養成的舊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在明心見性後,於事境中辛勤磨練,勤除習氣。一旦習氣除盡了,烏雲散了,光明自然大放,神通自然大發。所以,明心見性在先,發神通在後。明心見性是根本,神通是枝末。但得本,不愁末。真正見性了,根本具足了,培養它,自然會生起枝葉來,形成大用。這就叫做悟後真修,長養聖胎,這是古來用功的規範,我們一定要弄清楚。倘若修法不以明心見性為先,而妄求神通,則是本末倒置,修法不但不會究竟,還有著魔的危險。

佛在世時,五通仙人問佛:‘世尊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佛叫他的名字:‘五通仙人。’他答應了一聲。佛說:‘那一通,你問我。’這裡我們要講一講,五通仙人缺的究竟是哪一通呢?是漏盡通!什麼叫漏盡通呢?漏者,就像我們的鍋、碗、瓶子,一旦破了,裝東西就會漏掉的。世間法都是有漏法,都不是長久的,都是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生生滅滅不已的。所謂盡者,就是盡絕、沒有。在前面講有餘涅槃時已講過,我們有兩個大執著:一個是我執,執著有我這個人;另一個是法執,認為有法可得、有道可修、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證。由於有這二執,則有兩種生死。執了人我,有我這個人,就有分段生死。執了法我,有法可得,就有變易生死。如果二執都除盡了,煩惱就都沒了,兩種生死也都淨盡了,‘有漏’盡絕了,就叫做漏盡通。

那麼,為什麼外道得不到漏盡通呢?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是佛性,而執著法,認為有法可得,心外求法,所以叫外道。既然是心外求法,那就沒有漏盡,所以得不到漏盡通。又由於外道修法是壓制念頭,強制入定,認為只有入定以後才能得神通。他們的目的也就是如此。所以,他們可以修得五通(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但終因沒有漏盡通而不究竟。第一,因為這神通是克制得來的,當此生入滅之後,就有失去的危險。第二,因為著相的緣故,執著神通,更有著魔的危險。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要知道,佛和魔不是兩回事,是一物的兩面。所謂佛者,就是一絲不掛、一塵不染、絲毫不著、清淨無所得的覺者。

《心經》說:‘以無所得故。’所以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外道是有所得,要得神通。那麼,有所得就不免著相,故不是佛,而是魔。佛和魔是一回事。不是魔之外有佛,佛之外有魔,就在於你有無所求,有無所得。因此,我們修行一定不要著相,先了人我,後除法我,一切都不可得。這樣方能既了了分段生死,又了了變易生死。得了漏盡通,五通自然齊發。最後,就是發了大神通,也不見有神通可得,還是無所得。這才是真正證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蕅益大師開示學道要門

學道要門 學道之人,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

「一門專修」與「法門無量誓願學」是否矛盾

問: 佛針對不同根機的眾生講了八萬四千法門,現在都...

至簡至穩,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

多撿一些

鼎州禪師與沙彌在庭院裡經行,突然刮起一陣風,從樹上...

印光大師綜述念佛人的種種誤區

一、修淨土者應當修學的經典: 《印光大師文鈔》中摘...

用自己的力量來度過難關

遭遇困擾和不幸時,不要把原因推到別人身上,而不反省...

能在動中修,這更是功夫

昨天有一位出家人問我在忙什麼。我說這段時間,上午忙...

聖嚴法師《海面無風不起浪-心與事合一》

當我們用心用到心與事合而為一時,已經是心外無事,事...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一切諸相都從心所造,都是虛幻的

「一念」之道,就是佛經裡所說的:「心生種種法生,心...

怎麼才能達到與世無爭的境界呢

問: 很羨慕那些與世無爭的人,怎麼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道證法師最後的遺言: 我現在要講的話很重要,妳要記...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那麼這個地方的因緣觀強調對治,對治我們的愛取跟我見...

淨土得遇之難

佛化眾生,隨機所感,唯眾生善根深厚,方能感動佛陀誕...

輪迴真相與處理方法

眾生有兩種緣起。佛陀在大乘經典中,把我們生命的緣起...

有求皆是苦

有求皆苦,在這個充滿競爭與追求的社會裡,人們總是認...

曇鸞大師的往生故事

曇鸞大師,是魏朝時代雁門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曾上五...

學佛的好處與利益

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多達十餘億,而其教義...

怎樣得到觀音菩薩的感應,使事情能夠如願呢

端坐普陀常入禪,眾生有叩遍垂憐; 欲知感應玄妙義,試...

一休曬經

一休禪師在比叡山鄉下時,有一天看到一群群的信徒都朝...

珍惜每一秒,精進學佛法

生命活著是以付出生命為代價。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或...

謙卑的力量

謙卑的力量,不在於形體的大小、氣勢的強弱,而是用柔...

不要用修行來傷你的心

第一點,修行不應該有時間性。 不要把它當工作,有上...

【佛學漫畫】彌勒菩薩上生經

彌勒菩薩的故事——上生兜率天...

味精能挽劫運說

飲食於人,關係甚大。得之則生,弗得則死。故曰食為民...

【佛教詞典】一著

禪林用語。本為圍棋用語,引申為「一件事」之謂。又稱...

【佛教詞典】聖位

三乘聖果之位。華嚴經說:願一切眾生,速入聖位。...

【視頻】大安法師《淨土法門以「願」為首要一科》

大安法師《淨土法門以「願」為首要一科》

【視頻】慧律法師《佛說梵網經菩薩戒本講記》

慧律法師《佛說梵網經菩薩戒本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