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惟賢長老《從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

惟賢法師  2011/08/03  大字體  護眼色

一、人間佛教思想的歷史沿革

(一)釋迦佛的應化示現是人間佛教的一種典型

釋迦佛下天、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轉法 輪、入涅槃,這八相成道,都在人間。成道以後說法,組織僧團,祇樹給孤獨園、竹園精舍、王舍城大講堂、靈鷲山等地,也都是在人間。這個僧團就不僅只有出家人了,出家在家都有,以此作為榜樣,推廣到社會,作為一種教育,目的也就是要淨化人間。所以古往今來,佛法重在人間。

《金剛經》上講:「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就充分說明釋迦佛在日常生活中,要乞食、募化、洗浴,和普通人一樣。因此,釋迦佛在生活中得到自在,佛法就在人間,就在生活間,而不是脫離生活的。釋迦佛在人間以身作則、體現佛教精神的這種人生,其實就是人間佛教的一種典型。

(二)歷代祖師均提倡做人是基礎

從佛教發展歷史及傳播情況來看,不管是在印度還是中國,不管是小乘佛教還是大乘佛教,其各個宗派、歷代祖師,首先就是講做人。人是最殊勝的,《阿含經》中講:一切眾生中,人為第一。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把修行的道路分為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下士道就是講做人,然後才有中士道、上士道,把人做好了,才能進一步修解脫行,修大士行。人是基礎,宗喀巴大師取名叫增上生,就是以做人為增上緣,可以逐步上升。六道中,天道太快樂,想不起來修行;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太苦,沒有辦法修行;只有人在苦樂之間,有苦又有樂,由於苦的關係知道上進,故叫增上生。上升下降,人是基礎,對於學佛來講,以人為上升的增上緣,作為人很難得,所以菩提道首先講,人身難得,要珍重人身。

中國唐代形成的八個宗派是各祖師根據佛經創立的,從不同角度各有發揮,成為代表中國特色的佛教,特別與中國的儒家相結合。儒家就是講如何做人,孝養父母、恭敬師長、尊老愛幼、憐貧惜苦,以實現淑世善民、淨化國土的目標。

綜上所述,歷代以來,從釋迦佛到印度、中國的各祖師們,所講的教理及闡發的妙義,最基本的都是從人身做起,盡管大小乘經典,妙義各有不同,各個宗派的思想各有側重,但在「做人」這一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做人是基礎,離不開人乘,這是各宗各派最基本的思想。

二、人生佛教提出的理論依據和歷史背景

近代佛門領袖太虛大師上世紀30年代在重慶北碚的縉雲山,首先明確提出人生佛教的思想。當時我只有十幾歲,正在漢藏教理院讀書,親耳聽他講過「人生佛教、真現實論、真菩薩行、菩薩學處」。這是太虛大師根據印度的佛法和中國傳統的佛教,對佛法進行融貫,並結合現代做出新的判攝後,提出的適應當代佛教的偉大思想,為當今學人明確指出了一條契機契理的修行之路。

(一)太虛大師對佛法的判攝

太虛大師判攝的內容為:教之佛本,三期三系;理之實際,三級三宗;行之當機,三依三趣。

1.教之佛本,三期三系

太虛大師認為:佛在世時,佛為法本,法以佛為主、以佛為歸,雖然應機說法差別無量,但並沒有分大乘小乘、頓教漸教,故佛為法本,法皆一味,佛怎麼說就怎麼說。雖聞法者以特殊的機緣關係,解有差殊,但不能以此別為大小,故也就不能分作任何的宗派了。因為佛是唯一的,所以佛所說的法,當然也就是一味了。佛滅度後,佛陀的教法,就不是那麼一味的了。依當時印度的法藏結集,和後來教法的流行演變,分作三期三系。

第一個時期,小行大隱時期。佛滅度後第一個五百年,小乘盛行,教典有《阿含經》等,大乘經隱沒不彰。現流行於世、保持原狀併發揚光大的是以斯里蘭卡為中心,流傳於緬甸、泰國及越南、馬來群島等地的巴利語系佛教。

第二個時期,大主小從時期。佛滅度後第二個五百年,大乘佛教盛行,包括般若、法相唯識,從馬鳴菩薩寫《起信論》,到龍樹菩薩弘揚般若,再到無著、世親菩薩弘揚法相唯識。現流行於世的是以中國為中心,由中國而流傳於朝鮮半島、日本及越南等地的漢語系佛教,也可稱為中國系佛教。實際上印度三期佛教,中國皆有,但主要以第二期為主。

第三個時期,密主顯從時期。佛滅度後第三個五百年,密宗盛行。密宗是佛教一種特殊的形式,講三密相應,灌頂、修供、念咒。形式上結合當時的印度教,內容上包括大乘中觀的思想。密又有東密、西密,西密就是指以中國西藏為中心,東密就是指日本真言宗,但日本的密教還是中國唐朝時傳過去的。現存於世的是以中國西藏為中心,由西藏而流傳於中國四川省、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及尼泊爾等國,為藏語系佛教。

2.理之實際,三級三宗

什麼叫理之實際呢?就是佛教的教理符合佛陀的本懷,也與客觀真理相合,所以就叫實際。

什麼叫三級呢?佛教分為五乘: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其中,又分為三級:

第一級,五乘共法。五乘共同的是要相信因果道理、因果事實,以及因緣生法的原理,這是基礎。

第二級,三乘共法。三乘就是指聲聞、緣覺、菩薩這三種出世的聖人。共法就是說這三乘雖有差殊,但要斷煩惱了生死,修解脫行,必須要通過四諦、三法印的修習,求證出世涅槃,所以叫三乘共法。

第三級,大乘特法。即緣起性空、唯識法相、真如法界,是菩薩所特有、不共於人天二乘的,也叫大乘不共法。

五乘共法的因緣生法,三乘共法的四諦三法印,大乘不共法的緣起性空、唯識法相、真如法界,為三級。大師又將此三級匯成三宗: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識宗、法界圓覺宗。這三宗就把中國大乘佛教的八個宗派全部融會起來了,八宗匯成三宗。法性空慧宗,講般若,為龍樹一系的中觀派;法相唯識宗,講唯識法相,是無著、世親一派;法界圓覺宗,根據《起信論》、《楞嚴經》、《圓覺經》,直講真心,回俗向真,轉妄成真,直指如來真心,叫法界圓覺宗。

3.行之當機,三依三趣

行就要隨機,必須要適應根機而弘法,這是從實踐方面來談。機是根據地點不同、人不同、時間不同來進行,即因地制宜、因機製宜、因時制宜。

(1)依聲聞乘行果,趣發大乘心。由佛住世時至正法的千年,是以小乘為主,先求解脫道,後來趨發大乘心,回小向大,大乘心一發,即知已入菩薩道,不難成佛,屬正法時期。

(2)依天乘行果,趣獲大乘果。天乘行果就是密宗講的天幻身,淨土講的天國土。密宗講以天人形象作本尊,先修成天色身的幻身成化身佛,做到三密相應,可以即身成佛。淨土如兜率淨土和彌陀淨土都是天國。依密淨的天乘行果,先成天幻身或上生天淨土,以期速達成佛的目的,是屬於第二千年的像法時期。

(3)依人乘行果,趣向佛乘。依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業報,發菩薩心,向上增進,就可以趣修大乘行,得到佛果,這就是第三千年開始的末法時期,這個時期比較長。

太虛大師認為,第一個時期,依聲聞乘行果,現在不實際。因為與世隔絕,在山林水邊修行,是隱遁、保守的,容易受到譏嫌。第二個時期,依天乘行果,難免帶神秘色彩,容易被譏謗為迷信、神秘,也不適合。現在的時代必須依人乘行果趣向菩薩乘而證佛果,才比較切合實際。基於這個理論,他提倡人生佛教。

(二)提出人生佛教的歷史背景

太虛大師當時提出人生佛教,除理論上已經成熟,有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以外,還有個顯著的歷史背景。過去佛教是以這兩種方式來流行的:一是消極隱遁,躲在深山、岩洞修行,獨善其身;二是一說到佛教就給人以神秘感,讓人以為就是念點咒、搞點神通等等,帶有迷信和神秘色彩。因此,形成了佛教內部不振作、外部受壓迫的歷史背景。

外部受什麼壓迫呢?驅僧奪財,廟產興學,把寺廟拆了、佛像毀了,辦學校。在這種情況下,太虛大師就發揮佛法對人生的真義,還原佛教的本來面目,消除隱遁、迷信的色彩,注重人生。通過這樣,把佛教教義重新發揚,四眾弟子團結一致,佛教就有力量,佛法就可以推動。這是太虛大師的苦心。

太虛大師自從提出人生佛教以後,就開始不停地在各地宣講、弘揚,邊講邊叫弟子整理,編輯成冊,一直到他圓寂前,才全部整理成功,共有好幾冊,我親眼看到過,是福善法師整理的。

(三)人生佛教的內容

太虛大師人生佛教的內容,簡單說來就是「完人、超人、超超人」的三級做人觀。

太虛大師講,做一個人,首先要做一個完人,就要遵守三皈五戒十善,明因識果,保持人身,完成人的人格,提高人的道德;以後就要做超人,超人就要修解脫行,少欲知足,寧靜淡泊,求身解脫、心解脫、慧解脫;超人以後要做超超人,超超人就是菩薩,就要具足大悲、大智、大願、大無畏的精神,發菩提心,修四無量心、四攝六度,去救苦救難,度脫一切苦厄,這就是成佛的因。完人、超人、超超人,成佛就是這麼一個過程。佛陀就是一個超超人,完成人格的第一人。

提倡首先完成人格,這樣就避免世人對佛教消極保守和神秘迷信的譏嫌,通過人格化、做完人的這麼一個目的,現代社會就能適應這種根機。

太虛大師有兩首詩也充分說明了這個內容。第一首:「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這是他基於人成即佛成的真現實論寫的。第二首:「如果發願學佛,先須立志做人,三皈四維淑世,八德十善嚴身。」這就把佛教的道德與儒家的道德融合在一起了。三皈就是皈依佛法僧,四維就是禮義廉恥。

太虛大師有本書叫《人乘正法論》,係統講「人乘」的殊勝。另外還專門把《十善業道經》提出來,說《十善業道經》就是人生佛教的綱領。《十善業道經》就是講做人,講五戒十善、明因識果,在這個基礎上還要發菩薩心、修菩薩行,趣入佛果,故《十善業道經》是一部奉行人生佛教的寶典。

(四)人乘到佛乘的四個過程

太虛大師提出的人生佛教,與中國現實密切相應,符合佛陀的本懷,有四個過程:

1.人生改善。就是要把人生走向善的道路,首先把人做好。

2.後世增勝。就是在下一輩子仍然能夠保持人身,不墮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有繼續向上的增上緣。

3.生死解脫。要明瞭「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徹底了解人生、宇宙的實相,就要發起出離心,求生死解脫。具體就需要嚴持戒律,修清淨行,少欲知足,淡泊寧靜,達到去除貪瞋癡,這是很關鍵的,要想成佛,必須要經過這一關。

4.法界圓明。通過學菩薩,就能得到佛果。佛果就是法界圓明,法界就是恢復法性,圓明就是大圓鏡智、智慧光明,圓滿遍照,才能成佛。

人生改善、後世增勝、生死解脫、法界圓明,就是從做人開始,到學解脫行、菩薩大士行,一直到成佛,都是掛起鉤的,一步步聯繫起來的。這也就是人乘趣向佛乘的基本過程。

三、從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

1947年3月17日,太虛大師因病在上海玉佛寺圓寂,在圓寂前4天派人把趙朴初居士找到身邊,把新編好的《人生佛教》送給他並說:「這本書,經過多年編輯,現在才成功,我把它交給你,希望你好好學習,好好弘揚。我不久以後要離開上海,到無錫、常州去。」什麼叫無錫、常州?無常。趙朴老知道這是太虛大師的遺囑,授意他繼承發揚大師提出的人生佛教。

以上這件事情,是趙朴老本人親自向我講的。那是在1988年,我請趙朴老進川協助落實寶頂山聖壽寺的宗教政策時,全程陪同了他好幾天。在這期間,他親自給我講的。

趙朴老當時還告訴我,由於他長期做紅十字會工作,從事慈善事業,在抗戰時期作了很多工作,把淪陷區的許多青年送到新四軍、八路軍中去,所以與周恩來交誼甚篤。解放以後,可以說趙朴老對佛教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後來他在1983年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上正式提出來:今後中國佛教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就是人間佛教。中國的人間佛教思想,就是這樣來的。

四、人間佛教的具體內容

人間佛教就是人生佛教,是繼承人生佛教而來的,其核心思想是:立足於人生,趣向於佛陀。結合新的歷史時代又有具體內容:一個思想、三個傳統、五個建設。這是趙朴老為發展佛教,繼承太虛大師的遺志而闡揚出來的思想體系。

一個思想。就是佛法根據時代背景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能違反時代,要與時俱進。

三個優良傳統。第一個傳統,農禪結合。就是要求僧人不要像過去舊社會那樣靠募緣、做功德、趕經懺來生活。要自力更生,要恢復老祖宗的家風,一方面種田,一方面參禪念佛。唐代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是我們老祖宗的家風,要恢復,要勞動生產。發揚農禪結合的優良傳統,一方面是傳統,另一方面結合時代做到自食其力。

第二個傳統,學術研究。就是要研究佛法真理。佛法不是迷信的,不是神秘的,歷代的各宗派祖師,既有品德又有學問,他們精通諸子百家,而且以佛法來攝持,發揚的是佛法真理。這個真理就在三藏十二部藏經裡面體現,講的是因緣生法、無我法,不是講鬼神、迷信的那一套。把佛法真理擺出來,才能說服人,讓人信服。祖師們研究發揚佛法真理,這是一個優良傳統,我們要繼承和發揚。

第三個傳統,增進國際友誼。佛法傳播文化,保衛和平,促進友誼,這是個優良傳統。中國歷史上的法顯法師、玄奘法師、鑒真法師都是以佛法傳播國際友誼的使者。法顯法師到斯里蘭卡,玄奘法師到印度,也到了斯里蘭卡,鑒真法師東渡日本,都是傳播佛教文化、促進國際友誼,同時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這個優良傳統,現在應該發揚。

五個建設是佛教最基本的內部建設,有:信仰建設、道風建設、人才建設、教制建設、組織建設。要發揮佛教的優良傳統,把佛法傳播在世間,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這五個建設是基本的。內部沒有這五個建設,其他無從談起,這五個建設之間互相又是連帶的。

信仰建設是首要。信仰都沒有,學什麼佛?少數僧人信仰喪失,道風鬆弛,人心渙散,這一條就是針對這種毛病講的。現在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也影響到了僧團內部,有些僧人開公司、借法物流通賺錢、純粹搞旅遊等等,這樣就把護持弘揚佛法的本行丟失了,信仰喪失了。所以內部建設中,信仰建設是首要。

道風建設也很重要。道風建設以戒為主,早晚要上殿過堂、參禪念佛,如律如儀地行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這也是展現佛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

人才建設是關鍵。恢復和建設一個道場,哪怕規劃再宏偉、目標再遠大,沒有人才都無法實現。人才又分為一般人才和專業人才。一般人才是管理寺廟的,需要具備管理上的基本知識;專業人才是在佛學院深造過,係統地進行過佛法的修學,專門宣傳、弘揚佛法的。1992年,趙朴老在上海主持召開「全國漢語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談會」,當時明暘法師、妙湛法師還健在,我們幾個是主席團的主席。趙朴老在這個會上大聲疾呼:當前佛教最嚴峻的問題,第一是培養人才,第二是培養人才,第三還是培養人才!所以人才建設很重要,培養有信仰有道風的合格人才作為佛教的接班人,非常重要。

教制建設是基礎。僧人的集體生活要恢復,僧人的財產歸集體所有,不能私人揣進腰包,借佛斂財。在佛教內部建設一個健康有序的高效運行機製是當前非常迫切的任務。

組織建設也是基礎。何為組織?就是團體、社團。一個廟,從整體來講是一個大組織,廟裡面的各個部門、團隊則是小組織。不管是大組織還是小組織,都要搞好,用現代社會比較時髦的話來講,就是建設各種高效優質的團隊。

五、結語

太虛大師生前提出人生佛教的思想後,不遺餘力地四處宣講弘揚,他親自跟我說過好幾次:中國佛教,若不實現人生佛教、菩薩學處,沒有出路。如果說「完人、超人、超超人」的三級做人觀是人生佛教的核心指導思想,那麼「菩薩學處」就是一個良好的組織形式,即「組織出家菩薩和在家菩薩一起成為一個現代的僧團」。而趙朴老在新的歷史時代闡揚出來的人間佛教的內容——「一個思想、三個傳統、五個建設」,便是落實人生佛教的具體方案。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惟賢法師文章列表

有些事需要破格處理,結果才會更好

世間萬事都有一定的格局,有時候格局也不是一成不變,...

良好的心態才能成為命運的主人

你也許無法改變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

身上有福慧的香氣,人家自然會靠近你

每個人都希望受到歡迎、讚歎、恭敬、擁護、護持,但這...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個最大的差別就是 名言熏習。 這個名就是名字,言...

拋棄阻礙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種累贅,總是會在不適當的時刻讓你感到無奈和...

給自己一片危崖

有好幾次,見蝙蝠掉在地上,怎麼也飛不起來。 蝙蝠是...

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世間一切幻化,如露如電。故祖師說:一切都是假,唯有...

【推薦】擁有一個東西,就失去兩個自由

我有個朋友月入3萬元新台幣,可是他過的是五星級的生活...

【大藏經】大悲咒註音版

1)南na 無mo 喝he 囉la 怛dan 那na 哆duo 囉la 夜ye...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夏日排濕祛毒的十六種好食物

(核心提示:在悶熱潮濕的夏季,今天為各位愛美的朋友...

職場中與人相處之道

人,無法離開群體而獨自生活。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

跟外境接觸時,我們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法無而可得,無染而有淨, 應知如幻等,亦復如虛空。 ...

中山大學80名學生體驗出家生活

80中大學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認識與實踐公選課組...

聽經只能聽一位法師的嗎

問: 您三年連續到秦皇島講法,我都親臨來聽,可是心中...

欲愛的根源來自於這念心

過去,佛住在舍衛國只樹精舍時,為所有的天人等四輩說...

聖嚴法師《學習觀音菩薩》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禍福吉凶,汝自作怪

【示沈元輝曰:深潛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

聖嚴法師:不要自己障礙自己

佛教有一種「業」的觀念,凡是我們的一舉一動,不論經...

臥床默念佛號會有罪過嗎

原文: 臥室若不潔,可將佛像供於淨室,日請來熟視一二...

世間的四種佈施與供佛無異

出自《佛說處處經》 佛欲度世去。諸比丘白佛言。諸在世...

惟賢長老《人生的真諦》

人生由於名利等引起煩惱、挫折,因而生出痛苦。那麼,...

為什麼有人活得快樂,有人活得痛苦

第六意識在受用外境時,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犯盜戒的過失跟持盜戒的功德

毀犯盜戒果報,三途果報;餘報:一、貧窮。二、共財不...

善太郎的故事

日本有個善太郎,這個人是修淨土的,專念阿彌陀佛,他...

【推薦】從事餐飲行業造殺業的人如何轉行

北京阜成門內大街,有一大葷館子,名九如春,生意很發...

【佛教詞典】龍戶

(雜語)龍宮也。寄歸傳一曰:恚損輕枝,現生龍戶。...

【佛教詞典】供養十二大威德天報恩品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略稱十二天報恩品。屬於密教雜密...

【視頻】天因法師《南山律在家備覽-持犯篇》

天因法師《南山律在家備覽-持犯篇》

【視頻】靈泉之約

靈泉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