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往生西方全憑信願持名不失正念

智諭法師  2015/03/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往生西方全憑信願持名不失正念

深達勝義,萬勿生疑

眾生對淨土法門,所以不能生信者,是因為不明道理,心存疑惑故。譬如有人疑曰:「求生淨土,是自求安樂,而捨眾生於不顧。諸佛菩薩,大悲為懷,以救度眾生為旨趣。所以我們應留娑婆,自度度人。」彼不知菩薩有二種,一種是得無生法忍者。一種是未得無生法忍及初發心的凡夫菩薩。所謂得無生法忍,是已證無漏,已離業系,可以意生身或化法身游化十方。這種菩薩應當興大悲,入穢土度眾生。至於未得無生法忍及初發心的凡夫菩薩,須常不離佛,一俟忍力成就,方堪處三界度眾生。

如我輩具縛凡夫,被煩惱所纏,罪業所繫。縱發悲心,總是愛見。我與一切凡外,同等愚癡。若謂我留娑婆度眾生,則一切眾生當皆能度眾生。既然一切眾生皆能度眾生,當是一切眾生皆能自度。然則不須諸佛出世,更不須「我」留娑婆度眾生了。故似我輩具縛凡夫能度眾生者,一切具縛凡夫當亦能度我。

再者,我既不離業系,當然難保人身。如果隨業墮入三途,又怎能度眾生?或者有人說,地藏菩薩不是甘入地獄,不捨度生之願嗎?要知道地藏菩薩是法身大士,不取佛果,以大悲願度一切眾生。他老人家雖入地獄,卻是大自在身。不是罪業因緣入地獄的。我輩愚凡,以罪業因緣墮入地獄,毫無自在可言。正如《維摩經》云:「自疾不療,能療他疾者,無有是處。」豈不聞,一旦落入地獄中,萬劫不復。所以具縛凡夫,欲留娑婆度眾生者,實非自度度人之道。

還有人說「法體本空,求生西方,實是捨此取彼,執著成病。佛法在於無生,為何反而求生西方?」智者大師回答說:「若謂求生西方是捨此取彼,汝不求生西方則是捨彼著此,此還成病。夫不生不滅者,生西方是因緣生,因緣生實是無生。故往生實無生,無生是往生。非是緣生以外,別有不生不滅。亦非不求生淨土,喚作無生。故智慧人,熾然求生淨土,達生體不可得,即是真無生。愚者為生所縛,聞生即作生解,聞無生即作無生解。不知生者即是無生,無生即是生。」故疑者只是自疑,非法有疑。我人應深達勝義,萬勿生疑自誤。

何謂資糧

現在談談何謂資糧。所謂資糧者,是言資糧位也。唯識宗判修道有五位,即一、資糧位。二、加行位。三、通達位。四、修習位。五、究竟位。亦名無學位。

第一資糧位。修大乘法,順解脫分。換句話說,資糧者,是修習方便,在斷除結使,修學正法。唯識判此在三賢位,即住、行、向,三位菩薩位。

第二加行位。修大乘法,順抉擇分。以定慧力,加行抉擇。所謂順抉擇分者,是順大乘無漏道,亦即中道。抉擇者,即抉擇於無漏中道也。此已近於見道位。所謂順解脫分順抉擇分之「分」字,是「因」的意思。即是順解脫因順無漏因。唯識判加行位在四加行的地位,四加行是在十迴向以後的暖、頂、忍、世第一義的四善根位。

第三通達位。通達位即住見道位。可知見道以前方便緣修,立資糧加行位。資糧位與加行位,乃修世間法。通達位以後,乃修出世間法。前者稱賢位,後者名聖位。各家所判,不外本此。唯識判見道位的菩薩,在初地前心。

第四修習位。此等菩薩已住修道位。見真俗妙理,分破無明,分見法性。唯識判此等行人,自初地後心直至等覺位。

第五究竟位。亦名無學位。習氣已盡,出障圓明,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易言之即已成佛。

淨土法門系方便中之大方便,以信願行為資糧位。不須加行便可直入無為。以凡夫身,修信願行,可與三賢四加同德。准此而論,往生極樂,即同初地。現在我們試將此五位,約配其他各教,以顯淨土法門之殊勝。不過此係大約而配,非是定配。因各家所判之教,略有小異故。先約小宗。資糧位若在小宗,修三觀行。即修五停心觀,別相念,總相念。加行位修暖、頂、忍、世第一。通達位即是初果見道位。

修習位即是二果三果人,包括斷盡七十一品思惑,至七十一品思惑解脫道時之四果向人。無學位,即是全斷七十二品思惑至解脫道時。證五分法身,子縛已斷,果縛猶存,即證成阿羅漢。所以准小乘言,秉信願行念佛,亦等三賢四加位。往生西方,即等初果。若約三乘十地而言,資糧位在幹慧地。加行位在種性地、八人地。通達位在見地。修習位在薄地、離欲地、已辦地、辟支佛地、菩薩地。

究竟位是佛地。約配其餘各教,以文繁從略。

淨土法門之殊勝

由此可見淨土法門,如何殊勝了。如《觀無量壽佛經》云:「或眾生有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此之「念」字,非是口念之「念」,乃心想「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為苦所逼,不能提起觀想)。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觀想)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指出稱名法門)。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當知縱是五逆十惡之人,一旦往生極樂,亦是位登不退。如此殊勝法門,誠不可思議。故世尊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世尊具大慈悲,說此微妙法門。而眾生猶自懷疑,不生信發願念佛求生,能不令人痛心?

《稱讚淨土經》云:「若人聞說是經,能生信解,受持演說,如教修行,是人命終,定生西方。」所以我們應該生清淨信,發深重願,持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萬勿以我慢心,生偏邪見,生疑生謗。若生疑謗,不但自受苦報,若有聞者,聞謗亦復生疑,是因汝障其菩提心,斷彼善根,則汝罪過大矣。佛於《稱揚諸佛功德經》中說:「其有不信讚歎稱揚阿彌陀佛名號功德,而譭謗者,五劫之中,當墮地獄,具受眾苦。」

淨業行人應須注意,臨命終時,勿憂佛不來迎。但當深信切願,持念彌陀名號。只要正念不失,命終之後定生佛前。若能見花見光,則已受寶池化生,決定無疑。有人說命終時,不見瑞相,便不得往生。其實不一定,須知信願行正念不失,便是最好瑞相。尋諸經文,佛言,若人持念阿彌陀佛名號,命終後定生佛前。故命終後生在佛前,非肉眼凡夫所能見,焉得定言不生?昔人一稱南無佛,終成道果。何況吾等日課持誦?釋迦無誑語,彌陀無虛願,行者萬勿自致疑惑。古德雲,行者萬勿自疑,佛迎不迎?往生不生?若起此疑,當真不得往生矣。因為往生西方,全憑信願持名不失正念。佛既未說,莫作他計。應堅決相信:信、願、行,為往生三資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智諭法師文章列表

以不生滅心提起佛號

《楞嚴經》的整個觀念就是返妄歸真。返妄歸真當然你要...

四十八大願——(第29願)受經普得智辯

我成佛時,國中菩薩,於諸經法若受持、若讀、若諷誦、...

如何處理生死問題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就會面臨佛在大小乘經典所說...

四十八願中的天人、聲聞、菩薩有什麼區別

問: 《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有國中天人...

開悟的人,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個開悟的聖人他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為什麼?他活...

往生被能否重複使用

問: 陀羅尼被(往生被)能否重複使用? 慧律法師答:...

念佛宜修易行之行

原文: 切不可謂持名一法淺近,捨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

為什麼不講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彌陀佛

問: 佛既然心作心是,為什麼不直截了當講念自佛,即...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改變你的思想,使令業果不成

我講一個淨土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講...

醫者應戒殺生

陶隱君①取生物為藥,遂淹滯②其上升。夫殺生以滋口腹...

真正的佈施,要達到無私奉獻

真正的佈施是無私的奉獻,你如果沒有達到這個,你也是...

如何克服節後綜合症

長假早已悄然結束,短暫的閑暇,似乎打亂了往常的生活...

楞嚴咒為一切諸佛之母,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持楞嚴咒: 向內開顯真如,向外感通諸佛 歡喜、生善、...

給孩子希望

有這樣一個實驗:科學家把兩隻大白鼠放進一個裝了水的...

走出宿命的陰影

從帶業與消業往生說起 學佛修行,主要努力的目標何在?...

禪並不一定要靜坐,但是要有靜坐的基礎

靜坐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好處。它能促進身體的健康及心理...

印光大師論對治煩惱習氣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德相,但因妄相執著,而...

遠離貪慾獲十種功德

諸仁者!於彼遠離貪慾因緣,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

上當之人大多心有倒惑

據《大莊嚴論經》第十五卷記載,釋迦牟尼佛說過這樣一...

【推薦】他善根強跳得過去,你不一定跳得過去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個案。我們的確看到很多特殊個案不...

化憤怒為動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遭遇到挫折和失敗,情緒的平衡...

經常這樣觀想,隨時都諸佛菩薩護念你

昨天講的地藏菩薩聖德大觀,他撿一個木頭黑漆漆的地藏...

五百綵女聞法記

在佛世時,舍衛國有一條河,河的彼岸有一小村莊,村裡...

眾僧良福田,也是蒺藜園;罪福由此心,非前境過咎

《南山律在家備覽》中,有一條深刻地分析了當前一些居...

【佛教詞典】十種身資具

【十種身資具】 p0117 瑜伽二卷十頁云:云何十種身資具...

【佛教詞典】離怖畏如來

(佛名)施餓鬼之法,五如來中北方如來之名,即釋迦如...

【視頻】智海長老《學佛的目的》MP3

智海長老《學佛的目的》MP3

【視頻】我在此等待那萬劫輪迴苦海的遊子

我在此等待那萬劫輪迴苦海的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