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五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五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不善納息第一之十

有身見與有身見為幾緣。有身見與戒禁取。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為幾緣。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與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為幾緣。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與有身見乃至無色界修所斷慢隨眠為幾緣。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客為止他宗顯己義故。謂或有執。緣無實性如譬喻者。問彼師何故作此執耶。答彼依契經故作是執。謂契經說無明緣行。彼作是言。無明無異相。行有異相。云何無異相法與有異相法作緣而有實性。大德說曰。諸師隨想施設緣名非實有性。為遮彼執顯實有緣故作斯論。若執諸緣無實性者。應一切法皆無實性。四緣具攝一切法故。謂因緣攝一切有為法。等無間緣除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心心所法。攝餘過去現在一切心心所法。所緣緣增上緣總攝一切法復次若諸緣性非實有者。則一切法無甚深義。謂若顯示一切法時。若不攝在諸緣觀察則為麁淺易可了知。若攝在緣而觀察者。則為甚深過四大海。唯佛種智能究竟知。

復次若諸緣性非實有者。應不施設三種菩提。謂以上智觀察緣性名佛菩提若以中智觀察緣性名獨覺菩提。若以下智觀察緣性名聲聞菩提。

復次若諸緣性非實有者。覺慧應無三品轉義。謂諸覺慧下應常下。中應常中。上應常上。然諸覺慧下可為中。中可為上。故諸緣性定實有體。有功能故。由此尊者妙音說曰。若諸緣性非實有者。師應不能令弟子慧初劣後勝。弟子亦應常為弟子不轉成師。然由諸緣性實有故。師令弟子慧得漸增。弟子有時得成師義。故諸緣性決定實有。問若諸緣性是實有者。云何通彼所引契經。

答無明自體雖無異相而所作業得有異相。謂無量門無量梯隥。功能差別與行作緣。譬如一人有五伎藝。彼體雖一而用有五。復次為欲顯示諸有為法自性羸劣。不得自在。依怙於他。無自作用。不隨己欲故作斯論。自性羸劣者。謂諸有為法從緣生性立自性名。有說。有為有生滅故自性羸劣。有說。有為從緣生故自性羸劣。如契經說。苾芻當知。色是無常。諸因諸緣能生色者亦是無常。既是無常因緣所起色云何常。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由羸劣故諸有為法。或四緣生或三緣生或二緣生。尚無一緣獨能生者。何況無緣。故有為法自性羸劣。如羸病者。或四人扶或三人扶。或二人扶方能起住。尚無一人獨令起住。何況無人。不得自在者。謂諸有為法無自力用而可得生。依怙於他者。謂諸有為法必依怙他方能起用無自作用者。謂諸有為法不能自起分別作用。誰造於我我為造誰。不隨己欲者。謂諸有為法無自欲樂勿令我生勿令我滅而得遂者。復次為欲開示迷緣起者。緣起正理故作斯論。謂或有執。唯有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是緣起法。為令彼迷得開解故。顯有為法皆是緣起。眾世所言。此中應說。復次勿為止他顯己宗義。但欲開示緣起正理令他得解故作斯論。

答有身見與有身見為或四三二一緣。問何故此中問有身見與有身見為幾緣。答言為或四三二一緣。後智蘊中問法智與法智為幾緣答言因等無間所緣增上耶。答是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說。復次此彼應同而有異者。是作論者以種種說作種種文莊嚴於義。使不雜亂令易受持。

復次為欲顯示二門二略二階二隥二炬二明二文二影。如此所說彼亦應然。如彼所說此亦應然。故作是說。復次此說是了義彼說不了義。此說無別意彼說有別意。此說無別因彼說有別因。此說是勝義彼說是世俗。復次此所作論依四分別。一分別界。二分別世。三分別剎那。四分別等無間緣。彼所作論依一分別。謂但分別等無間緣。故此所說與彼有異。此中四者云何四。如有身見無間起有身見。即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四緣。謂一剎那有身見無間。第二剎那有身見現在前。此後所生即緣前起。彼前與後具作四緣。謂因等無間所緣增上緣。因緣者。謂前生有身見與後生有身見為二因。謂同類因及遍行因。等無間緣者。謂後生有身見從前生有身見無間而生。所緣緣者。謂後生有身見緣前生有身見而生。增上緣者。謂前於後或唯無障或不礙生。此中因緣如種子法。等無間緣如開避法。所緣緣如任杖法。增上緣如不障法。後生有身見由前生有身見為四緣攝受故。能行世能取果能作業能知緣。此中三者云何三。如有身見無間起有身見不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三緣。除所緣謂一剎那有身見無間。第二剎那有身見現在前。此後所生不緣前起。謂或緣色受想行識。或除前有身見緣所餘行蘊。彼前與後但作三緣。謂因等無間增上緣。釋此三緣如前廣說。後生有身見由前生有身見為三緣攝受故。能行世能取果能作業能知緣。或有身見無間起餘心後起有身見。即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三緣除等無間。謂一剎那有身見無間。第二剎那有身見不現在前。或邊執見或邪見或見取或戒禁取或疑或貪或瞋或慢或無明或有漏善或無覆無記心現在前。此後還起有身見即緣前生有身見。彼前與後但作三緣謂因所緣增上緣。釋此三緣如前廣說。後生有身見由前生有身見為三緣攝受故。能行世能取果能作業能知緣。此中二者云何二。如有身見無間起餘心後起有身見。不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二緣。謂因增上。謂一剎那有身見無間。第二剎那有身見不現在前。或邊執見乃至或無覆無記心現在前。此後還起有身見不緣前生有身見。謂或緣色受想行識。或除有身見緣所餘行蘊彼前與後但作二緣。謂因增上緣。釋此二緣如前廣說。後生有身見由前生有身見為二緣攝受故。能行世能取果能作業能知緣。此中一者云何一。後生有身見與前生有身見。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不作所緣一增上。以後與前無因緣無等無間緣義故。問何故此中問一答二。答論者作論立法非一。或有先遮後答。或有先答後遮。先遮後答者。如此中說。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者是遮二緣。不作所緣一增上者。是答一緣。先答後遮者如一行納息說。若前生未斷則系者是答系。若前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系者是遮不系。復有說者。此俱是答。謂後與前若作所緣便為二緣答前二問。不作所緣但為一緣答此一問。前答二中但答一分。所未答者此中答之。後准此釋未來有身見與過去現在有身見。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不作所緣一增上。未來現在有身見與過去有身見。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不作所緣一增上。問現在有身見正有作用可能緣境。過去有身見作用已息如何能緣。而此中說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答過去有身見曾在現在時緣彼已滅。今雖過去追談彼用故作是說。問此中前說後生有身見與前生有身見。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不作所緣一增上者。說過去後生有身見與過去前生有身見為二一緣。何故不說未來有身見與未來有身見為二一緣耶。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復次此中但說有前後者。彼無前後故略不說。問未來生位與未生者豈無前後。答世無別故不名前後。問若爾過去前生後生世既無別應非前後。答彼法曾在現在等時有世別義故成前後。未來不爾故略不說。欲界有身見與色無色界有身見為一增上。謂欲界有身見於上二界有身見。或唯無障或不礙生故為一增上緣。非因緣者。謂界地別因果斷故。非等無間緣者。謂無下地煩惱無間上地煩惱現在前故。非所緣緣者。謂決定無上地煩惱緣下義故。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有身見。若作等無間為等無間增上。不作等無間一增上。謂若住色無色界有身見俱生心而命終起欲界有身見俱生心而結生者。彼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有身見為等無間增上緣非因緣者義如前說。非所緣緣者。謂諸有身見不緣他地故。若不住色無色界有身見俱生心而命終起欲界有身見俱生心而結生者。彼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有身見但為一增上緣。非等無間緣者。謂彼欲界有身見非色無色界有身見無間生故。非餘二緣義如前說。色界有身見與無色界有身見為一增上義如前說。無色界有身見與色界有身見。若作等無間為等無間增上。不作等無間一增上。此中諸義。准前應知。如有身見與有身見。應知有身見與餘一切非遍行。餘一切非遍行與一切非遍行。一切遍行與一切非遍行亦爾。謂諸隨眠類別有十。即五見五非見。五見者。謂有身見邊執見邪見見取戒禁取。五非見者。謂疑貪瞋慢無明。此中五名遍行。謂邪見見取戒禁取疑無明。五名非遍行。謂有身見邊執見貪瞋慢。此中有身見邊執見雖遍緣自地故名遍行。而不緣他地故亦名非遍行。由此攝在非遍行中如有身見與有身見。應知有身見與餘一切非遍行亦爾者。如有身見與有身見為緣多少。有身見與餘一切邊執見貪瞋慢。為緣多少亦爾。餘一切非遍行與一切非遍行亦爾者。如有身見與有身見為緣多少。邊執見與邊執見貪瞋慢有身見。貪與貪瞋慢有身見邊執見。瞋與瞋慢有身見邊執見貪。慢與慢有身見邊執見貪瞋為緣多少亦爾。一切遍行與一切非遍行亦爾者。如有身見與有身見為緣多少。邪見見取戒禁取疑無明。一一與有身見邊執見貪瞋慢為緣多少亦爾。有身見與戒禁取為緣。或四三二一緣。此中四者云何四。如有身見無間起戒禁取。即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四緣。謂有身見剎那無間戒禁取剎那現在前。此後所生即緣前起。彼前與後具作四緣。謂因等無間所緣增上緣。因緣者。謂前生有身見與後生戒禁取為二因。謂同類因及遍行因。等無間緣者。謂後生戒禁取從前生有身見無間而生。所緣緣者。謂後生戒禁取緣前生有身見而生。增上緣者。謂前於後或唯無障或不礙生。此中因緣如種子法。等無間緣如開避法。所緣緣如任杖法。增上緣如不障法。後生戒禁取由前生有身見為四緣攝受故。能行世能取果能作業能知緣。此中三者云何三。如有身見無間起戒禁取。不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三緣除所緣緣。謂有身見剎那無間戒禁取剎那現在前。此後所生戒禁取不緣前有身見起。謂或緣色受想行識。或除有身見緣所餘行蘊。彼前生有身見與後生戒禁取但作三緣。謂因等無間增上緣。釋此三緣如前廣說。後生戒禁取由前生有身見為三緣攝受故。能行世能取果能作業能知緣。或有身見無間起餘心後起戒禁取。即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三緣除等無間。謂有身見剎那無間戒禁取剎那不現在前。或有身見或邊執見或邪見或見取或疑或貪或瞋或慢或無明或有漏善或無覆無記心現在前。此後方起戒禁取即緣前生有身見。彼前生有身見與後生戒禁取但作三緣。謂因所緣增上緣。釋此三緣如前廣說。後生戒禁取由前生有身見為三緣攝受故。能行世能取果能作業能知緣。此中二者云何二如有身見無間起餘心後起戒禁取。不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為二緣。謂因增上。謂有身見剎那無間戒禁取剎那不現在前。或有身見乃至無覆無記心現在前。此後方起戒禁取不緣前生有身見。謂或緣色受想行識。或除有身見緣所餘行蘊彼前生有身見與後生戒禁取但作二緣。謂因增上緣。釋此二緣如前廣說。後生戒禁取由前生有身見為二緣攝受故。能行世能取果能作業能知緣。此中一者云何一。後生有身見與前生戒禁取。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不作所緣一增上。以後與前無因緣無等無間緣義故。此中問答如前應知。未來有身見與過去現在戒禁取。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不作所緣一增上。未來現在有身見與過去戒禁取。若作所緣為所緣增上。不作所緣一增上。此中問答如前應知。欲界有身見與色無色界戒禁取為一增上。謂欲界有身見於上二界戒禁取。或唯無障或不礙生故為一增上緣。非因緣者。謂界地別因果斷故。非等無間緣者。謂無下地煩惱無間上地煩惱現在前故。非所緣緣者。謂決定無上地煩惱緣下義故。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戒禁取。若作所緣非等無間。為所緣增上。謂若不住色無色界有身見俱生心而命終起欲界戒禁取俱生心而結生。此欲界戒禁取緣色無色界有身見起。彼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戒禁取。為所緣增上緣。非因緣者義如前說。非等無間緣者。謂彼欲界戒禁取非色無色界有身見無間生故。若作等無間非所緣。為等無間增上。謂若住色無色界有身見俱生心而命終起欲界戒禁取俱生心而結生。此欲界戒禁取不緣色無色界有身見起。彼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戒禁取為等無間增上緣。非因緣者義如前說。非所緣緣者此不緣彼故。若作等無間及所緣。為等無間所緣增上。謂若住色無色界有身見俱生心而命終起欲界戒禁取俱生心而結生。此欲界戒禁取緣色無色界有身見起。彼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戒禁取為等無間所緣增上。非因緣者義如前說。不作等無間及所緣。一增上。謂若不住色無色界有身見俱生心而命終起欲界戒禁取俱生心而結生。此欲界戒禁取不緣色無色界有身見起。彼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戒禁取但為一增上緣。非餘三緣義如前說。色界有身見與無色界戒禁取為一增上義如前說。無色界有身見與色界戒禁取。若作所緣非等無間為所緣增上。若作等無間非所緣。為等無間增上。若作等無間及所緣。為等無間所緣增上不作等無間及所緣一增上。此中諸義准前應知。如有身見與戒禁取。應知有身見與餘一切遍行。一切遍行與一切遍行。餘一切非遍行與一切遍行亦爾。如有身見與戒禁取。應知有身見與餘一切遍行亦爾者。如有身見與戒禁取為緣多少。有身見與邪見見取疑無明為緣多少亦爾。一切遍行與一切遍行亦爾者。如有身見與戒禁取為緣多少。邪見與邪見見取戒禁取疑無明。見取與見取戒禁取疑無明邪見。戒禁取與戒禁取疑無明邪見見取。疑與疑無明邪見見取戒禁取。無明與無明邪見見取戒禁取疑為緣多少亦爾。餘一切非遍行與一切遍行亦爾者。如有身見與戒禁取為緣多少。邊執見貪瞋慢一一與邪見見取戒禁取疑無明為緣多少亦爾。

於諸法中。若問攝應依界分別。若問智應依諦分別。若問識應依處分別。若問煩惱應依部分別。如是分別諸法相時。則易示現易可施設。此中問煩惱故應依五部分別。五部者。謂見苦所斷見集滅道及修所斷。見苦所斷煩惱有二種。一遍行。二不遍行。見集所斷煩惱亦爾。見滅所斷煩惱有二種。一有漏緣。二無漏緣。見道所斷煩惱亦爾。修所斷煩惱唯有一種。謂不遍行。此中見苦所斷遍行煩惱與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為四緣。謂因等無間所緣增上。因緣者有四因。謂相應俱有同類遍行。等無間緣者。謂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無間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現在前。所緣緣者。謂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緣見苦所斷遍行煩惱而生。增上緣者。謂此與彼唯無障生。見苦所斷遍行煩惱與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為四緣。因緣者有二因謂同類遍行。等無間緣者。謂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無間。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現在前。所緣緣者。謂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緣見苦所斷遍行煩惱而生。增上緣如前說見苦所斷遍行煩惱與見集所斷遍行煩惱為四緣。因緣者唯一因。謂遍行。等無間緣者。謂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無間。見集所斷遍行煩惱現在前。所緣緣者。謂見集所斷遍行煩惱緣見苦所斷遍行煩惱而生。增上緣如前說。見苦所斷遍行煩惱與見集所斷不遍行煩惱。及見滅道修所斷一切煩惱為三緣。除所緣。因緣者。唯一因。謂遍行。等無間緣者。謂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無間。彼諸煩惱現在前。增上緣如前說。非所緣緣者。彼諸煩惱不能緣他部非遍行故。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與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為四緣。因緣者有三因。謂相應俱有同類等無間緣者。謂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無間。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現在前。所緣緣者。謂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緣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而生。增上緣如前說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與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為四緣因緣者。唯一因。謂同類。等無間緣者。謂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無間。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現在前。所緣緣者。謂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緣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而生增上緣如前說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與見集所斷遍行煩惱為三緣。除因。等無間緣者。謂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無間。見集所斷遍行煩惱現在前。所緣緣者。謂見集所斷遍行煩惱。緣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而生。增上緣如前說非因緣者。非遍行法不與他部煩惱為因。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與見集所斷不遍行煩惱。及見滅道修所斷一切煩惱為等無間增上緣等無間緣者。謂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無間。彼諸煩惱現在前。增上緣如前說。非餘二緣者。不遍行法定非他部染法因故。不遍行惑定不能緣他部法故。如見苦所斷二種煩惱與九種煩惱為緣多少。見集所斷二種煩惱與九煩惱為緣多少應知亦爾。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與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為四緣。因緣者有三因謂相應俱有同類。等無間緣者。謂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無間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現在前。所緣緣者。謂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緣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而生。增上緣如前說。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與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為三緣。除所緣。因緣者唯一因。謂同類。等無間緣者。謂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無間。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現在前。增上緣如前說非所緣緣者。謂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唯緣擇滅。非煩惱故。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與見苦集所斷遍行煩惱為三緣。除因等無間緣者。謂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無間。見苦集所斷遍行煩惱現在前。所緣緣者。謂見苦集所斷遍行煩惱。緣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而生。增上緣如前說。非因緣者非遍行法於他部染無因義故。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與見苦集所斷不遍行煩惱。及見道修所斷一切煩惱為等無間增上緣。非因非所緣。等無間緣者。謂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無間。彼諸煩惱現在前。增上緣如前說。非因緣義亦如上說。非所緣緣者。彼諸煩惱非遍行故不緣他部。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與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為三緣。除所緣。因緣者有三因。謂相應俱有同類等無間緣者。謂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無間。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現在前。增上緣如前說。非所緣緣者。彼緣擇滅非煩惱故。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與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為四緣。因緣者唯一因。謂同類。等無間緣者。謂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無間。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現在前。所緣緣者。謂見滅所斷有漏緣煩惱。緣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而生。增上緣如前說。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與見苦集所斷遍行煩惱為三緣。除因。等無間緣者。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無間。見苦集所斷遍行煩惱現在前。所緣緣者。見苦集所斷遍行煩惱。緣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而生。增上緣如前說。非因緣者。不遍行惑與他部染不為因故。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與見苦集所斷不遍行煩惱及見道修所斷一切煩惱。為等無間增上緣。非因非所緣。等無間緣者。謂見滅所斷無漏緣煩惱無間。彼諸煩惱現在前。增上緣如前說。非因緣者。不遍行惑與他部染無因義故。非所緣緣者。彼諸煩惱不遍行故不緣他部。如見滅所斷二種煩惱。與九種煩惱為緣多少。見道所斷二種煩惱。與九煩惱為緣多少應知亦爾。修所斷煩惱與修所斷煩惱為四緣。因緣者有三因。謂相應俱有同類。等無間緣者。謂修所斷煩惱無間。修所斷煩惱現在前。所緣緣者。謂修所斷煩惱。緣修所斷煩惱而生。增上緣如前說。修所斷煩惱。與見苦集所斷遍行煩惱為三緣。除因。等無間緣者。謂修所斷煩惱無間。見苦集所斷遍行煩惱現在前。所緣緣者。謂見苦集所斷遍行煩惱。緣修所斷煩惱而生。增上緣如前說。非因緣者。非遍行法不為他部染法因故。修所斷煩惱。與見苦集所斷不遍行煩惱。及見滅道所斷一切煩惱。為等無間增上緣。非因非所緣。等無間緣者。謂修所斷煩惱無間。彼諸煩惱現在前。增上緣如前說。非因緣者。非遍行法不為他部染法因故。非所緣緣者。不遍行惑皆不能緣他部法故又諸煩惱有十五部。謂三界各有見苦乃至修所斷五部。於中一一與十五部為緣多少如理應思。又一一界五部煩惱分為九種。合二十七。於中一一與二十七為緣多少如理應思。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五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

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一 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

雜阿毗曇心論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阿毗曇五法行經

阿毘曇五法行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苦法黠可苦法黠...

阿毗曇八犍度論

阿毘曇八犍度論序 釋道安撰 阿毘曇者。秦言大法也。眾...

金光明懺法補助儀

金光明懺法補助儀 宋天台東掖山沙門遵式集 緣起第一...

佛說隨勇尊者經

佛說隨勇尊者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

【註音版】大勢至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惟日雜難經

惟日雜難經一卷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初受道遮利菩薩,...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重刻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念佛三昧所以名為寶王者。如...

佛說心明經

佛說心明經一卷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佛說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

佛說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註音版】佛說十吉祥經

佛說十吉祥經...

【佛教詞典】有上住樂

【有上住樂】 p0547   瑜伽九十六卷二十二頁云:有上...

【佛教詞典】機緣

1、根機和因緣。   2、從前結過的緣,現在到了熟的時...

了解果報的痛苦,才能怖畏當來的果報

古德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所以從這個...

善惡果存乎一念間

昔日舍衛國的國王波斯匿,來到佛陀住處,至誠懇切地頂...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我廣東東莞一位朋友的親戚,結婚那年,正好趕上地下六...

阿彌陀佛接引臨終人事蹟三則

阿彌陀佛憐念悲憫我等罪業眾生,如慈母對待獨生子女一...

念佛不出聲心裡默念可以嗎

問: 請問師父,我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先去想厭離娑婆...

大安法師:什麼是根塵脫落和大光明境

問: 我一直在家念佛,也沒有什麼成績,據說有人念佛...

理觀智慧所帶動的六個階段

這個理觀的智慧所帶動的有六個階段。 一、理即佛。一切...

為亡者助念,怎樣確定亡者生到哪裡

問: 現在很多居士為亡者助念,有時候看見亡者坐蓮花升...

修不淨觀,累積往生的力量

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一下,為什麼要修不淨觀...

聖嚴法師《看清執著和固執》

我們常說堅持己見的人太固執或是執著,到底什麼是執著...

煩惱和生氣有意義嗎

大士閣有一副含義非常深遠的楹聯:上聯是 若能轉念無須...

與同行們一起賺錢

台灣企業家郭台銘曾接到一筆大訂單,就在集團上下摩拳...

【視頻】佛說自歡喜經(聆志居士)

佛說自歡喜經(聆志居士)

【視頻】《楞嚴經》慧平法師念誦

《楞嚴經》慧平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