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今世修福慧,後世得富貴

2018/02/26  大字體  護眼色

今世修福慧,後世得富貴

命終之時,若想帶著自己所積蓄的錢財、寶物至後世去享用,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畏懼來世貧窮、困苦,應該怎麼辦呢?唯有修佈施、供養,作種種功德,廣集福慧資糧。

過去,有一位國王名叫難陀,積聚各類珍寶希望帶到後世享用。當時國王下令全國百姓毫無保留地獻上奇珍異寶,由於太過貪圖蓄積財寶,國王甚至將公主安置於淫女樓,併命令侍者:「若有人送寶物給女兒,須將其人連同寶物帶來我這裡。」國王無所不用其極地集寶斂財,因此,整個國家的錢財珍寶都被搜括殆盡,聚積於王庫當中。

當時有位寡婦,非常疼愛唯一的兒子。沒想到她的獨子見到姿貌非凡的王女後,非常迷戀,但是因為家無財物,無法與王女交往,日夜想念因而病倒,身體日漸消瘦,氣息微弱。寡母問獨子:「你怎麼會病得如此嚴重?」獨子告訴母親:「若不能與王女交往,我將必死無疑。」母親回答獨子:「國內所有一切財寶,盡被國王搜括無遺,哪裡還有寶物呢?」寡母仔細思惟後,告訴獨子:「當年你父親下葬時,口中含有一枚金幣,你若掘墳啟棺,可以取得那枚金幣,用來與王女交往。」於是,獨子便到亡父墳冢,啟棺取出父親口中金幣,以此金幣得以親近王女。

王女遵照國王命令,將獨子連同金幣送至國王面前,國王問獨子:「國內一切錢財珍寶都在國庫當中,你從何處得到金幣?你一定還有寶物偷偷藏著,沒有繳出!」於是,下令施以種種拷打,要獨子供出藏寶處。獨子啟稟國王:「我實在沒有藏匿任何寶物於地底,是母親告訴我,當年亡父下葬時,曾於父親口中放置一枚金幣。因此我掘墳啟棺,從亡父口中取得這枚金幣。」國王立刻派人前去勘驗獨子所說是真是假,使者發現其父口被扳開,國王才相信獨子所言真實不虛。

此時,國王獨自思量:「我先前聚集一切寶物,無不希望帶著這些財寶至後世享用;可是獨子的亡父連含在口中的一枚金幣,尚且帶不走,何況我所珍藏的諸多珍寶,又如何能帶得走呢?」

國王有感而發說道:「我一直以來,積極蓄積一切珍寶,希望隨著我一起至後世。如今看到掘墓的人輕而易舉就取走了金錢,一文錢尚且無法帶走,何況整個王庫的珍寶?我應當用什麼方法,讓這些珍寶隨我到後世?以前,頂生王曾帶領隨從、軍眾及象、馬等七寶到天上;羅摩王也曾造草橋,通達至楞伽城。現在既無天梯讓我升天,也無橋樑通達至楞伽城,究竟要如何才能帶著珍寶至來世?我實在是無計可施!」

此時,有一位輔相大臣,聰慧又知進退,知道國王的心意後,趁機進言:「大王所說,甚有道理!若投生至來世,必須要有財寶,然而珍寶以及象馬,卻無法帶到後世。為什麼呢?大王您現在的身體尚且不能隨您至來世,何況是財寶象馬!應該用什麼方法可以將財寶留給來世的自己?唯有將今世財寶供養沙門、婆羅門,併濟施貧窮,修種種善法,將此生錢財轉為福報,福報必定能跟隨自己至來世。」

輔相大臣又說道:「譬如面貌莊嚴之人,水中倒影必定莊嚴美好;水中倒影的美好與丑陋,都隨本人的相貌映射;人若莊嚴,則倒影莊嚴,人若垢穢,倒影則垢穢。今世的所作所為,如同臨水照映的身形,後世所受的果報即如水中倒影。以持戒、修慧,莊嚴身形者,後世必得莊嚴可愛的果報;若造惡之人,後世必受苦報。現世深信因果,以財物供養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及貧窮困厄的人,其後世所得果報,即如同臨水照影,照映佈施、持戒、修慧所得的莊嚴身影,富貴安隱的果報於後世顯現。

大王擁有眾多大臣、輔佐、隨從、宮人、婇女、吏民及音樂倡妓等,但是無常來臨時,一旦命終,眾人哀傷悲慟,也只是送至墳冢,便各自返家,無有一人能跟隨大王,一同至來世。所有後宮親眷、侍者,國庫貯藏的所有珍寶,象、馬、寶車一切娛樂設施,國土、人民,庭園、遊樂處所,全部盡舍,無可相隨,只有自己孤獨逝去,唯一相隨的是此生自己所造作的善惡業,永遠緊追不放。

人在臨命終時,氣息粗糙、喘息不止;喉舌乾燥,既無法喝水吞嚥,也無法開口言語;目光無法依自己的意願瞻視,身體筋脈逐一斷絕;風大如刀,支解形體,四肢軟癱衰弱,關節如廢,不能動轉;舉身酸痛,如被針刺。當命盡終了,孤獨無伴而去,一切所愛親友,必定舍棄分離,隻身處於一片漆黑,如身墜深坑、獨遊曠野,見不到任何人,更無同行伴侶,只有自己踽踽獨行於恐怖的黑暗中。此時,唯有此生所修福德能作為親伴,保護自己。所以為了來世,應當把握現在修福、修慧,莊嚴自心,累積善法資糧。」

輔相大臣婆羅留支為了更清楚說明唯有此生廣修眾善,方能利益將來的道理,便以偈子讚歎大王:

「雖有諸珍寶,積聚如雪山,象馬眾寶車,謀臣及咒術,

專念死時至,不可以救免,宜修諸善業,為己得利樂。

目如青蓮者,應勤行戒施,死為大恐畏,聞者皆恐懼。

一切諸世間,無不終沒者,以是故大王,宜應觀死苦。

目如青蓮者,應當修善業,為己得利樂,宜勤行戒施。

人命壽終時,財寶不隨逐,壯色及盛年,終不還重至。

目如青蓮者,應當修善業,為己得利樂,宜勤行戒施。

彌力那侯沙,耶耶帝大王,及屯豆摩羅,娑伽跌利不,

翹離奢勢夫,逾越頻世波,如是人中上,眾勝大王等,

軍眾及群官,悉皆滅沒去,欣戚相續生,意念次第起。

目如青蓮者,應當修善業,使己受快樂,宜勤行戒施。

財寶及榮貴,此事難可遇,福祿非恆有,身力有增損。

一切無定相,地主亦非常,如此最難事,今悉具足得。

目如青蓮者,應具修諸善,使己受快樂,宜勤修戒施。

勁勇有力者,能越渡大海,專念健丈夫,能超度諸山。

設作如斯事,未足名為難,能利益後世,是事乃為難。」

典故摘自:《大莊嚴論經·卷第三(十五)》

省思:

佛法云:「現在因,未來果。」國王難陀希望來生能夠過著如同今生的富貴安樂,卻因為沒有正確的知見觀念,不懂得因緣果報的真理,誤以為擁有全國人民的財富,便能確保來世富足,直到寡婦獨子取得亡父口中金幣一事,及大臣的方便引導下恍然醒悟:「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了知來世安樂富足的善果,源自於今世勤修眾善,廣集福慧資糧的善因。我們若能時時知因識果,秉持正知正見於生活中落實,非但來世如意,所在之處必能隨所住處常安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把迷夢叫醒,向自心中喚

有兩句俗話:什麼人說什麼話,三句話不離本行。因為晚...

莫道為惡不報,只因時節未到

世有邪見之人,不知因果,有同時因果、現生因果、隔世...

日行一善

人們相互之間喜歡祝願吉祥如意,其實這僅是良好心願,...

恭敬的剃頭師

過去有位沙門,請一位在家的剃頭師為其剃頭。剃完頭,...

縱欲是以消耗福報為代價

當慾望的享樂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風尚時,一些在傳統道...

印順法師《財富的積聚與消散》

一、敘起 財富,包括一切動產不動產,國有的和私有的...

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

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地藏菩薩本願經》 假設要...

錯綜複雜的業因果報

佛教講的三世因果的法則,是我們佛教徒最起碼要認知的...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父愛如山

有一個名為父愛如山,影響你的愛的心理測試:一座很小...

寬恕能化解仇恨

過去,富迦羅越長者有兩個兒子,在他重病即將辭世前囑...

阿育王弟的果報因緣

古印度時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輸柯,相信苦行外道的...

矮國王

微觀人間片段,以小見大,說浮生,道世情,情到深處有...

【推薦】修行就從生活中開始

佛法的智慧體現在生活中。會修行的人吃飯也是修行。很...

生命是賺是賠,你想過嗎

對於一件事情,我們總會先考量利害得失後,才決定是不...

慈忍治瞋恚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

人格的熏陶

佛陀出去托缽,路過皇宮的樓閣,看到難陀和愛妃正在享...

徹底斬斷娑婆想和發願來生矛盾嗎

問: 我們經常說要徹底斬斷娑婆想,與彌陀誓願無間隔,...

佈施的原則和功德

《毗耶娑經》特別提出討論了佈施的原則和功德,也就是...

作福不嫌多,但用於解脫正道

有一次,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住在城南郊...

離開地獄的唯一生路

這個淨土法門的特點就往生這一點,是全靠佛力。這是淨...

【推薦】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

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無論頑修狂慧,...

淨土道場是否可以不提「禪」字

問: 淨土道場是否可以不提禪字?學人在永寧寺聽說壓根...

印光大師《臨終三大要》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

「敵人仇人」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某電視公司請我去主持個特別節目,...

【佛教詞典】證成道理由七種相名不清淨

【證成道理由七種相名不清淨】 p1440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

【佛教詞典】癡

(術語)梵語慕何Moha,譯言癡,又曰無明。心性闇昧,...

【視頻】六字大明頌(念佛靜心曲)

六字大明頌(念佛靜心曲)

【視頻】《唯識三十論頌》風柯月渚讀誦

《唯識三十論頌》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