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二十一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智納息第二之十三

能作因體即增上緣。俱一切法為自性故。然義有異。謂多勝義是增上緣義。不障礙義是能作因義。問若多勝義是增上緣義。則所緣緣亦應名增上。彼體亦攝一切法故。如品類足論辯。此二緣俱以一切法為自性故。答若依相續則此二緣寬狹相似。若依剎那則增上緣體義多勝。謂緣一切法非我行相現在前時。一切法中非所緣者。謂此自性相應俱有。非增上者唯此自性。由此相應俱有諸法。是此增上非所緣故。問若不障礙義是能作因義者。則能作因體應不攝一切法。謂一有情若有一趣蘊界處起。即此有情更無第二蘊界處生。若依一眼一眼識生。於中更無第二識起。如於一處。若有一樹無第二樹。若有一舍無第二舍。如是諸法互相障礙。云何此因攝一切法。答雖有此事而理無違。謂一有情若有一趣蘊界處起義。語諸餘蘊界處曰。我於汝等不為障礙隨汝等生。設我與汝為障礙者。汝等於彼則不得生。若依一眼眼識現前。此識義語餘眼識言。我於汝等不為障礙隨汝等生。設我與汝為障礙者。汝等於彼不得現前。樹及舍喻准此應說。又即於彼為障礙者。彼若生時亦不為礙。是故一法將欲生時。餘一切法皆不為礙。設有一法障礙彼者。彼法爾時應不得起故。不障礙義是能作因義。而能作因攝一切法。問因緣和合故諸法生。因緣和合故諸法滅。因緣無有不和合時。諸法云何不恆生滅。尊者世友作如是言。一生和合故諸法生。一滅和合故諸法滅。生滅和合無二無多。諸法云何恆生恆滅。復作是言。因緣和合諸法生已。次後相續無量剎那。連注覆壓不能復起。如人墮崖復為上土續續覆壓。彼人爾時尚不能動況得起耶。大德說曰。和合因緣既唯暫有。云何諸法恆生滅耶。尊者覺天作如是說。諸法生滅各唯一時。應有作用生已復生。滅已覆滅便為無用。是故諸法生滅非恆。問因緣和合生諸法時。因緣功能為多為一。若言唯一云何依多。若言有多云何和合。答可說為一可說為多。辦一事故依多體故。復次因緣功能相隨順故。可說為一生多法故可說為多。復次因緣功能同令諸法起作用故可說為一。起色受等作用別故可說為多。若彼功能無多種者。所起作用色非色等應無差別。是故諸法因緣功能。不可定言是多是一。問如有因緣故諸法得生。亦有因緣故諸法滅耶。譬喻尊者作如是說。生待因緣滅則不爾。如人射時發箭須力墮則不然。如陶家輪轉時須力止則不爾。阿毘達磨諸論師言。諸法生滅俱待因緣以滅與生皆是用故。問前所說喻當云何通。答不必須通非三藏故。然凡聖法異不可例同。又箭與輪亦由因墮止。箭墮因者謂排楯的等。設無餘因則彎弓等亦是其因。若不先射今何由墮。輪止因者謂手杖等。設無餘因則能轉者亦是其因。若先不轉今何由止。問若排手等障礙箭輪令其墮止。如何與彼為能作因。答排手等物障彼行轉。非礙墮止為能作因於理何失。問若法生滅俱待因緣。生滅因緣一切時有。何不生時亦滅滅時亦生耶。尊者世友作如是說。生滅兩時和合各異。是故生時無滅滅時無生。不可一因有二果故。復作是說。生時因緣隨順彼法。滅時因緣違害彼法。雖彼因緣前後體一。而益損用時分不同。猶如苾芻解安居已。攜持衣缽遊歷諸寺。有賊見之先申禮敬恭順隨逐。後至曠野奪其衣缽陵辱而去。生滅因緣亦復如是。大德說曰。生滅兩事既互相違如何俱有。尊者妙音作如是說。諸法生時未有作用當何所滅。諸法滅時已有作用復何所生。

問一法既與多法為能作因。多法亦與一法為能作因。一法與多法為能作因時。為如一法與多法為因。為如多法與多法為因耶。多法與一法為能作因時。為如多法與一法為因。為如一法與一法為因耶。設爾何失此一法與多法為能作因時。若如一法與多法為因者。云何不因一故果亦成一。若如多法與多法為因者。云何不果多故因亦成多。此多法與一法為能作因時。若如多法與一法為因者。云何不因多故果亦成多。若如一法與一法為因者。云何不果一故因亦成一。答應作是說。一法與多法為能作因時。亦如多法與一法為因。多法與一法為能作因時。亦如一法與多法為因。問若爾一應成多多應成一。答我說一亦成多多亦成一。此依作用不依實體。我說諸因以作用為果非以實體為果。又說。諸果以作用為因非以實體為因。諸法實體恆無轉變非因果故。然無為法名能作因。但不為障非能辦果。

復次有為法與有為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有為法不與無為法為能作因。亦不以彼為增上果。無為法不與無為法為能作因。亦不以彼為增上果。無為法與有為法雖為能作因。而不以彼為增上果。以無取果與果用故。問何故有為法有因有果。無為法無因無果耶。答有為法流轉世故有因有果。無為不爾故無因果。如遠行者須具資糧能有所至非不行者。復次有為法有作用故有因有果。無為不爾故無因果。如營務者須備作具能有所成非不營者。復次有為法有生滅故有因有果。無為不爾故無因果。復次有為法有和合故有因有果。無為不爾故無因果。復次有為法有三相故有因有果。無為不爾故無因果。復次有為法性羸劣故有因有作用故有果。如羸劣者依他而住非勇健者。無為不爾故無因果。復次有為法如王如王眷屬。如富貴者如富貴者眷屬如因陀羅如因陀羅眷屬。故有因有果。無為不爾故無因果。問有為法不生者為有為法為留難故令彼不起。為無為法為留難故彼不生耶。答以有為法為留難故令彼不起非無為法。無為與彼為能作因於一切時不障礙故。如注水瀆水若不流自為餘因非瀆為障。問無為法與有為法為能作因及增上緣時。何者為勝為緣彼者為餘法耶。答等無差別如兩豆聚。若無為法與有為法為所緣緣有是有非。

復次過去法與過去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過去法與未來現在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義言我若不與汝為近能作因者汝則無因。然有為法無無因者。未來法與未來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未來法與過去現在法為能作因。然不以彼為增上果。所以者何。果與因俱或在後故。義言我若不與汝為近能作因者汝則無果。然有為法無無果者。現在法與現在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現在法與未來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義言我若不與汝為近能作因者汝則無因。然有為法無無因者。現在法與過去法為能作因。然不以彼為增上果。果與因俱或在後故。義言我若不與汝為近能作因者汝則無果。然有為法無無果者。問何故後法與前法為能作因。而前法非後法增上果耶。答不障礙義是能作因義。後法於前法不障礙故得為能作因。果必是因力所取與。後法於前無取與力故前法非後果。如有為法以無為法為能作因而非彼果。彼無取果與果力故。

復次善法與善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善法與不善無記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不善法與不善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不善法與善無記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無記法與無記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無記法與善不善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如善不善無記法展轉為能作因及增上果。如是三界系不系法。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法。見所斷修所斷不斷法。有色無色法。有見無見法。有對無對法。有漏無漏法。相應不相應法等。應知亦爾。

復次有善法與善法為近能作因。如由善業生樂善家。生已復能多修妙行。有善法與不善法為近能作因。如由善業生富貴家。生已放逸多造惡行。有不善法與不善法為近能作因。如由不善業生不律儀家。生已復造眾多惡行。有不善法與善法為近能作因。如由不善業身遭病惱或失財位。心生厭悔修諸妙行。有內法與內法為近能作因。如一有情供多人眾。有內法與外法為近能作因。如諸農夫種殖稼穡。有外法與外法為近能作因。如水糞等生長苗稼。有外法與內法為近能作因。如飲食等長養有情。有一趣法與五趣法為近能作因。如有多人食一羊肉身強盛已有作善業有作惡業。作善業者得生人天作惡業者墮三惡趣。

問若一有情害生命時一切有情不障礙。彼無不與彼為能作因。何不一切俱得殺罪。答彼能殺者起殺加行。亦令果滿故得殺罪。餘不爾故不得殺罪。復次彼起噁心亦斷他命故得殺罪。餘不爾故不得殺罪。餘業道等准此應知。問諸外財物一切有情共業所起。何故盜者唯於財主得罪非餘。答財主於財攝受守護餘則不爾。是故盜者唯於財主得罪非餘。復次財主於財作己有想。盜者於彼作財主想。故唯於彼得罪。非餘。復次若財物於彼是士用果及增果者於彼得罪。財物於餘一切有情是增上果非士用果。是故於彼不得盜罪。問士用果與增上果有何差別。答作功力得者是士用果。不障礙得者是增上果。復次財物於作者是士用果。於用者是增上果。如諸果實於種殖者。是士用果亦增上果。於食用者唯增上果。如諸財物於營求者。是士用果亦增上果。於受用者唯增上果。

問此器世界蘇迷盧山洲渚等物一切有情共業所起。於中若有般涅槃者。何故此物不減少耶。尊者世友作如是說。若物是彼士用果及近增上果者亦有減少。蘇迷盧等但是彼遠增上果故無減少。復作是說。蘇迷盧等一切有情共業所起。假使此中一有情在。由彼業力所任持故亦不減少。況有無量無邊有情未得滅度。如富貴者雖已命終。而彼宮殿園林象馬不隨隱沒。是餘有情業力持故。此亦如是。復作是說。此中雖有無量有情得般涅槃及生他處。復有無量無邊有情來生此界。由彼業力故不減少。尊者覺天作如是說。此是過去業力所持故無減少。問如轉輪王於四洲渚皆得自在是何果耶。答自身威勢是異熟果。所統領物是增上果。彼於過去修習增上自身眾具諸善業故今得如是二殊勝果。

復次有三種增上。一自增上。二世增上三法增上。自增上者。如有一類煩惱未斷惡境現前。而為自護不起惡業勿我由斯墮諸惡趣。世增上者。如有一類煩惱未斷惡境現前。護世間故不起惡業勿我由斯為世譏毀。有作是說。勿由我故世間有情造諸惡業。法增上者。如有一類煩惱未斷惡境現前。為護法故不起惡業勿由我故令諸世間輕毀正法。此三即是近能作因。問何故此三說名增上。答以於善法不障礙故。是善親近增上緣故。問能作因力有增減不。答有。如多人眾挽大木時。中有盡力不盡力者。其盡力者能作因增。不盡力者能作因減。如彼挽木竪剎牽船轉石等時應知亦爾。如內於外若外於內。外內自望亦復如是。問能作因與增上果何者為多。答能作因多增上果少。以能作因攝一切有為無為法。增上果唯攝有為法故。由此故說頗有法於法非能作因耶。答有。謂自性於自性。頗有法於他性非能作因耶。答有。謂有為於無為及無為於無為。

問能作因以何為自性。答一切法。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能作因能作是何義。答不障礙義是能作義。有所辦義是能作義。此能作因定通三世及離世法有增上果。如是已顯六因自性。今當復顯六因相雜不相雜義。問若法是相應因彼亦是俱有因耶。答若法是相應因彼亦是俱有因。有法是俱有因彼非相應因。謂有為不相應法。問若法是相應因彼亦是同類因耶。答應作四句。有法是相應因非同類因。謂未來相應法。有法是同類因非相應因。謂過去現在不相應法。有法是相應因亦同類因。謂過去現在相應法。有法非相應因非同類因。謂未來不相應法及無為法。問若法是相應因彼亦是遍行因耶。答應作四句。有法是相應因非遍行因。謂除過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諸餘相應法。有法是遍行因非相應因。謂過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生住老無常。有法是相應因亦遍行因。謂過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有法非相應因非遍行因。謂除過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生老住無常諸餘不相應法。問若法是相應因彼亦是異熟因耶。答應作四句。有法是相應因非異熟因。謂無記無漏相應法。有法是異熟因非相應因。謂不善善有漏不相應法。有法是相應因亦異熟因。謂不善善有漏相應法。有法非相應因非異熟因。謂無記無漏不相應法。問若法是相應因彼亦是能作因耶。答若法是相應因彼亦是能作因。有法是能作因彼非相應因。謂不相應法。問若法是俱有因彼亦是同類因耶。答若法是同類因彼亦是俱有因。有法是俱有因彼非同類因。謂未來法。問若法是俱有因彼亦是遍行因耶。答若法是遍行因彼亦是俱有因。有法是俱有因彼非遍行因。謂除過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俱有法諸餘有為法。問若法是俱有因彼亦是異熟因耶。答若法是異熟因彼亦是俱有因。有法是俱有因彼非異熟因。謂無記無漏有為法。問若法是俱有因彼亦是能作因耶。答若法是俱有因彼亦是能作因。有法是能作因彼非俱有因。謂無為法。問若法是同類因彼亦是遍行因耶。答若法是遍行因彼亦是同類因。有法是同類因彼非遍行因。謂除過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俱有法諸餘過去現在法。問若法是同類因彼亦是異熟因耶。答應作四句。有法是同類因非異熟因。謂過去現在無記無漏法。有法是異熟因非同類因。謂未來不善善有漏法。有法是同類因亦異熟因。謂過去現在不善善有漏法。有法非同類因非異熟因。謂未來無記無漏法及無為法。問若法是同類因彼亦是能作因耶。答若法是同類因彼亦是能作因。有法是能作因彼非同類因。謂未來法及無為法。問若法是遍行因彼亦是異熟因耶。答應作四句。有法是遍行因非異熟因。謂過去現在無記遍行隨眠及彼相應俱有法。有法是異熟因非遍行因。謂除過去現在不善遍行隨眠。及彼相應俱有法。諸餘不善善有漏法。有法是遍行因亦異熟因。謂過去現在不善遍行隨眠及彼相應俱有法。有法非遍行因非異熟因。謂除過去現在無記遍行隨眠及彼相應俱有法。諸餘無記及無漏法。問若法是遍行因彼亦是能作因耶。答若法是遍行因彼亦是能作因。有法是能作因彼非遍行因。謂除過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俱有法諸餘一切法。問若法是異熟因彼亦是能作因耶。答若法是異熟因彼亦是能作因。有法是能作因彼非異熟因。謂無記及無漏法。

問此六因幾是色幾非色。答二唯非色。謂相應遍行因餘通色非色。如色非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執受無執受。是長養非長養是大種非大種是造色非造色亦爾。問此六因幾有漏幾無漏。答二唯有漏謂遍行異熟因。餘通有漏無漏問此六因幾有為幾無為。答五唯有為一通有為無為謂能作因。問此六因幾過去幾未來幾現在。答三通三世謂相應俱有異熟因。二唯過去現在謂同類遍行因。一通三世亦離世謂能作因。問此六因幾善幾不善幾無記。答一唯不善無記謂遍行因。一唯善不善謂異熟因。餘通三種。問此六因幾欲界系幾色界系幾無色界系。答二唯三界系謂遍行異熟因。餘通三界系及不系。問此六因幾學幾無學幾非學非無學。答二唯非學非無學。謂遍行異熟因。餘通三種。問此六因幾見所斷幾修所斷幾不斷。答一唯見所斷謂遍行因。一唯見所斷修所斷謂異熟因。餘通三種。問此六因幾染污幾不染污。答一唯染污謂遍行因。餘通二種。如染污不染污有罪無罪黑白有覆無覆退非退亦爾。問此六因幾有異熟幾無異熟。答一有異熟謂異熟因。餘通二種。問此六因幾是異熟幾非異熟。答二非異熟謂遍行異熟因。餘通二種。問此六因幾相應。幾不相應。答一唯相應謂相應因。餘通二種。如相應不相應。有所依無所依。有所緣無所緣。有行相無行相。有警覺無警覺。有等無間無等無間亦爾。問此六因幾是四諦攝幾非四諦攝。答二唯苦集諦攝謂遍行異熟因。三唯苦集道諦攝謂相應俱有同類因。一通四諦及非諦攝謂能作因。問此六因幾是五蘊攝幾非五蘊攝。答二唯四蘊攝除色蘊謂相應遍行因。三通五蘊攝謂俱有同類異熟因。一通五蘊及非蘊攝謂能作因。問此六因幾何處攝。答二唯意法處攝謂相應遍行因。一唯色聲意法處攝謂異熟因。三通十二處攝謂俱有同類能作因。問此六因幾何界攝。答一唯意法意識界攝謂遍行因。一唯七心法界攝謂相應因。一唯色聲七心法界攝謂異熟因。三通十八界攝謂俱有同類能作因。

問如是六因誰有何果。答相應俱有因有士用果。同類遍行因有等流果。異熟因有異熟果。能作因有增上果。其解脫果是道所證非因所得。問如是六因何時取果何時與果。答相應俱有因現在取果現在與果。一剎那取果一剎那與果。取一剎那果與一剎那果。同類遍行因現在取果。過去現在與果。一剎那取果。多剎那與果。取多剎那果。與多剎那果。異熟因現在取果過去與果。一剎那取果多剎那與果。取多剎那果與多剎那果。能作因有作是說。現在取果過去現在與果。一剎那取果多剎那與果。取多剎那果與多剎那果。有餘師說。此能作因過去現在取果過去現在與果。多剎那取果多剎那與果。若取果時即能與果餘如前說。若能覺了如是六因即於四果分明照察如觀掌中餘甘子等。

復次諸法作用必假因緣因已廣辯。次應說緣。緣有四種。如施設論及見蘊辯。然施設論作如是說。有法是因緣彼亦是等無間緣亦是所緣緣亦是增上緣。乃至有法是增上緣彼亦是因緣亦是等無間緣亦是所緣緣。問一切法中有能作四緣者如心心所法。有能作三緣者如色心不相應行。有能作二緣者如無為法。何故彼說有法是因緣彼亦是等無間緣乃至廣說耶。答彼依容有故作是說。謂諸法中有心心所具四緣性不說一切皆作四緣。若盡理者應作是說。問若法是因緣彼亦是等無間緣耶。答若法是等無間緣彼亦是因緣。有法是因緣。彼非等無間緣。謂除過去現在非最後心心所法餘一切有為法。問若法是因緣彼亦是所緣緣耶。答若法是因緣彼亦是所緣緣。有法是所緣緣彼非因緣謂無為法。問若法是因緣彼亦是增上緣耶。答若法是因緣彼亦是增上緣。有法是增上緣彼非因緣謂無為法。問若法是等無間緣彼亦是所緣緣耶。答若法是等無間緣彼亦是所緣緣。有法是所緣緣彼非等無間緣。謂除過去現在非最後心心所法餘一切法。問若法是等無間緣彼亦是增上緣耶。答若法是等無間緣彼亦是增上緣。有法是增上緣彼非等無間緣。謂除過去現在非最後心心所法餘一切法。問若法是所緣緣彼亦是增上緣耶。答如是。問若於一法具四緣者應但一緣云何立四。答依作用立不依物體。一物體中有四用故。謂一剎那心心所法引起次後剎那同類心心所故立為因緣。即此開避。次後剎那心心所法令得生故。立為等無間緣。即此能為次後剎那心心所法所取境故。立為所緣緣。即此不障礙次後剎那心心所法令得生故。立為增上緣。此中因緣如種子法。等無間緣如開導法。所緣緣如任杖法。增上緣如不障法。如是等過去現在非最後心心所法具四緣性。餘有為法有三緣性。三無為法有二緣性。皆依義說不依物體。一物體中有多義故如諸法中有能作。六因者。謂過去現在不善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有能作。五因者。謂過去現在無記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或過去現在不善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生老住無常。或過去現在非遍行不善善有漏心心所法有能作。四因者。謂過去現在無記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生老住無常。或過去現在非遍行不善善有漏色心不相應行。或過去現在無漏心心所法。或過去現在非遍行無記心心所法。或未來不善善有漏心心所法有能作。三因者。謂過去現在非遍行無記色心不相應行。或過去現在無漏色心不相應行。或未來不善善有漏色心不相應行。或未來無記無漏心心所法有能作。二因者。謂未來無記無漏色心不相應行有能作。一因者。謂無為法如一。有為有多。因義互不相違。緣亦應爾。問若爾因緣有何差別。尊者世友作如是言。無有差別。因即是緣緣即是因。如契經說二因二緣能生正見。謂他言音及內如理作意。又如大因緣經說。

佛告阿難。老死支有如是由。有如是因有如是集。有如是生。有如是緣。謂生支是也。故知因緣無有差別。復作是說。若有此則有彼此是彼因亦是彼緣。問由有瓶故得有瓶覺豈此瓶覺唯瓶為因。答非但有瓶則有瓶覺以無瓶時亦有瓶覺。雖有瓶時無瓶覺故然有和合故得有瓶覺。是故和合是瓶覺因緣。有作是說。和合是因此和合因說名為緣。問若一一別不名為因。眾事和合亦應非因。答如一一別不名和合。眾事聚集即名和合。故一一別不名為因眾事和合得名為因。復有說者。同類是因異類是緣。如火於火麥於麥等說名同類。問麥於麥芽有何同類。若同稱麥名同類者。應田水等大種同故亦名同類。則田水等應是麥因。復有說者。近者是因遠者是緣。問若爾因與等無間緣應無差別。又善心無間起不善。或無記心應是因非緣。復有說者。不共是因共者是緣。問若爾眼於眼識應是因非緣以不共故。又麥於芽灰應是緣非因以是共故。復有說者。能生者是因隨能生者是緣。問若爾生支於老死應非緣隨順生支有等於老死應非因。復有說者。能長養自相續者是因。能長養他相續者是緣。問若爾緣自相續所起善心唯長養自相續應是因非緣大德說曰。轉是因隨轉是緣。近是因遠是緣。如近遠在此在彼。和合不和合。在此身在餘身。應知亦爾。問若爾同類隨轉應是緣非因無明緣行等應是因非緣。故因緣體雖無差別而義有異。謂因義親。緣義是疎。為表此義說因有六。說緣有四若不爾者名數應同。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二十一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序 婆須蜜菩薩大士。次繼彌勒作佛...

阿毗達磨俱舍論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一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

阿毗曇心論經

阿毘曇心論經序 今欲解釋阿毘曇心利益弟子故。問曰。...

佛說八吉祥神咒經

佛說八吉祥神咒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四十二章經解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 古吳藕益 釋 智旭 著 經題七...

佛說法華三昧經

佛說法華三昧經一卷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

【註音版】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理趣分...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淨土境觀要門

淨土境觀要門 元傳天台宗教興教大師虎谿沙門 懷則述...

【佛教詞典】唯識開蒙

(書名)二卷,元釋雲峰集。是書不列正文,僅將論文中...

【佛教詞典】分別智相應染

(術語)起信論所說六染心之一。六粗中之智相也。依境...

三伏天到了,我們該如何養生

從小暑到立秋,人稱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

修行一定要明佛理

有些人學佛是很盲目的,太重視外在的形式了,不知佛法...

通向涅槃解脫的八種正確途徑

人生八苦是眾生輪迴六道所受的八種苦果,也是四諦中苦...

暴富並沒帶來幸福

世人哪裡知道,暴富之後,不僅沒有帶來預期渴望的那種...

廣化法師《素食的利益》

弁言 我今天演講素食的利益一題,有兩個因緣:第一、...

地藏菩薩的分身遍一切處

念誦地藏菩薩,絕不會墮入三途,不過輪轉要經過多一點...

以空性的心態來操作善業

我們一個淨土宗的修行者,當然我們希望能夠解決生死輪...

佛陀的四種弟子

隨著佛陀教化的弘傳,皈依佛陀的弟子不可勝數,僧團份...

如何對惡人和討厭的人生起慈悲心

問: 如何對惡人或者自己討厭的人生起慈悲心?對於冥...

拜佛、念佛就是廣結善緣

一個人憶念觀世音菩薩時,為什麼你的貪瞋癡會淡薄?因...

一位醫生在長期行醫中看到這樣的無常觀

掐指算來,我從九六年考上醫學院至今已經十餘年了,從...

事業的成功與否跟因果有關聯性嗎

問: 我是一名本科應屆畢業生,最近一年來,看到身邊很...

【視頻】《明谷之音》梵唄系列專輯之--宣疏

《明谷之音》梵唄系列專輯之--宣疏

【視頻】法融禪師:心銘(南京牛首山佛頂寺)

法融禪師:心銘(南京牛首山佛頂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