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十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二十一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雜蘊第一中智納息第二之十三

能作因體即增上緣。俱一切法為自性故。然義有異。謂多勝義是增上緣義。不障礙義是能作因義。問若多勝義是增上緣義。則所緣緣亦應名增上。彼體亦攝一切法故。如品類足論辯。此二緣俱以一切法為自性故。答若依相續則此二緣寬狹相似。若依剎那則增上緣體義多勝。謂緣一切法非我行相現在前時。一切法中非所緣者。謂此自性相應俱有。非增上者唯此自性。由此相應俱有諸法。是此增上非所緣故。問若不障礙義是能作因義者。則能作因體應不攝一切法。謂一有情若有一趣蘊界處起。即此有情更無第二蘊界處生。若依一眼一眼識生。於中更無第二識起。如於一處。若有一樹無第二樹。若有一捨無第二捨。如是諸法互相障礙。云何此因攝一切法。答雖有此事而理無違。謂一有情若有一趣蘊界處起義。語諸餘蘊界處曰。我於汝等不為障礙隨汝等生。設我與汝為障礙者。汝等於彼則不得生。若依一眼眼識現前。此識義語餘眼識言。我於汝等不為障礙隨汝等生。設我與汝為障礙者。汝等於彼不得現前。樹及捨喻准此應說。又即於彼為障礙者。彼若生時亦不為礙。是故一法將欲生時。餘一切法皆不為礙。設有一法障礙彼者。彼法爾時應不得起故。不障礙義是能作因義。而能作因攝一切法。問因緣和合故諸法生。因緣和合故諸法滅。因緣無有不和合時。諸法云何不恆生滅。尊者世友作如是言。一生和合故諸法生。一滅和合故諸法滅。生滅和合無二無多。諸法云何恆生恆滅。復作是言。因緣和合諸法生已。次後相續無量剎那。連注覆壓不能復起。如人墮崖復為上土續續覆壓。彼人爾時尚不能動況得起耶。大德說曰。和合因緣既唯暫有。云何諸法恆生滅耶。尊者覺天作如是說。諸法生滅各唯一時。應有作用生已復生。滅已覆滅便為無用。是故諸法生滅非恆。問因緣和合生諸法時。因緣功能為多為一。若言唯一云何依多。若言有多云何和合。答可說為一可說為多。辦一事故依多體故。復次因緣功能相隨順故。可說為一生多法故可說為多。復次因緣功能同令諸法起作用故可說為一。起色受等作用別故可說為多。若彼功能無多種者。所起作用色非色等應無差別。是故諸法因緣功能。不可定言是多是一。問如有因緣故諸法得生。亦有因緣故諸法滅耶。譬喻尊者作如是說。生待因緣滅則不爾。如人射時發箭須力墮則不然。如陶家輪轉時須力止則不爾。阿毘達磨諸論師言。諸法生滅俱待因緣以滅與生皆是用故。問前所說喻當云何通。答不必須通非三藏故。然凡聖法異不可例同。又箭與輪亦由因墮止。箭墮因者謂排楯的等。設無餘因則彎弓等亦是其因。若不先射今何由墮。輪止因者謂手杖等。設無餘因則能轉者亦是其因。若先不轉今何由止。問若排手等障礙箭輪令其墮止。如何與彼為能作因。答排手等物障彼行轉。非礙墮止為能作因於理何失。問若法生滅俱待因緣。生滅因緣一切時有。何不生時亦滅滅時亦生耶。尊者世友作如是說。生滅兩時和合各異。是故生時無滅滅時無生。不可一因有二果故。復作是說。生時因緣隨順彼法。滅時因緣違害彼法。雖彼因緣前後體一。而益損用時分不同。猶如苾芻解安居已。攜持衣缽遊歷諸寺。有賊見之先申禮敬恭順隨逐。後至曠野奪其衣缽陵辱而去。生滅因緣亦復如是。大德說曰。生滅兩事既互相違如何俱有。尊者妙音作如是說。諸法生時未有作用當何所滅。諸法滅時已有作用復何所生。

問一法既與多法為能作因。多法亦與一法為能作因。一法與多法為能作因時。為如一法與多法為因。為如多法與多法為因耶。多法與一法為能作因時。為如多法與一法為因。為如一法與一法為因耶。設爾何失此一法與多法為能作因時。若如一法與多法為因者。云何不因一故果亦成一。若如多法與多法為因者。云何不果多故因亦成多。此多法與一法為能作因時。若如多法與一法為因者。云何不因多故果亦成多。若如一法與一法為因者。云何不果一故因亦成一。答應作是說。一法與多法為能作因時。亦如多法與一法為因。多法與一法為能作因時。亦如一法與多法為因。問若爾一應成多多應成一。答我說一亦成多多亦成一。此依作用不依實體。我說諸因以作用為果非以實體為果。又說。諸果以作用為因非以實體為因。諸法實體恆無轉變非因果故。然無為法名能作因。但不為障非能辦果。

復次有為法與有為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有為法不與無為法為能作因。亦不以彼為增上果。無為法不與無為法為能作因。亦不以彼為增上果。無為法與有為法雖為能作因。而不以彼為增上果。以無取果與果用故。問何故有為法有因有果。無為法無因無果耶。答有為法流轉世故有因有果。無為不爾故無因果。如遠行者須具資糧能有所至非不行者。復次有為法有作用故有因有果。無為不爾故無因果。如營務者須備作具能有所成非不營者。復次有為法有生滅故有因有果。無為不爾故無因果。復次有為法有和合故有因有果。無為不爾故無因果。復次有為法有三相故有因有果。無為不爾故無因果。復次有為法性羸劣故有因有作用故有果。如羸劣者依他而住非勇健者。無為不爾故無因果。復次有為法如王如王眷屬。如富貴者如富貴者眷屬如因陀羅如因陀羅眷屬。故有因有果。無為不爾故無因果。問有為法不生者為有為法為留難故令彼不起。為無為法為留難故彼不生耶。答以有為法為留難故令彼不起非無為法。無為與彼為能作因於一切時不障礙故。如注水瀆水若不流自為餘因非瀆為障。問無為法與有為法為能作因及增上緣時。何者為勝為緣彼者為餘法耶。答等無差別如兩豆聚。若無為法與有為法為所緣緣有是有非。

復次過去法與過去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過去法與未來現在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義言我若不與汝為近能作因者汝則無因。然有為法無無因者。未來法與未來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未來法與過去現在法為能作因。然不以彼為增上果。所以者何。果與因俱或在後故。義言我若不與汝為近能作因者汝則無果。然有為法無無果者。現在法與現在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現在法與未來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義言我若不與汝為近能作因者汝則無因。然有為法無無因者。現在法與過去法為能作因。然不以彼為增上果。果與因俱或在後故。義言我若不與汝為近能作因者汝則無果。然有為法無無果者。問何故後法與前法為能作因。而前法非後法增上果耶。答不障礙義是能作因義。後法於前法不障礙故得為能作因。果必是因力所取與。後法於前無取與力故前法非後果。如有為法以無為法為能作因而非彼果。彼無取果與果力故。

復次善法與善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善法與不善無記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不善法與不善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不善法與善無記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無記法與無記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無記法與善不善法為能作因。亦以彼為增上果。如善不善無記法展轉為能作因及增上果。如是三界系不系法。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法。見所斷修所斷不斷法。有色無色法。有見無見法。有對無對法。有漏無漏法。相應不相應法等。應知亦爾。

復次有善法與善法為近能作因。如由善業生樂善家。生已復能多修妙行。有善法與不善法為近能作因。如由善業生富貴家。生已放逸多造惡行。有不善法與不善法為近能作因。如由不善業生不律儀家。生已復造眾多惡行。有不善法與善法為近能作因。如由不善業身遭病惱或失財位。心生厭悔修諸妙行。有內法與內法為近能作因。如一有情供多人眾。有內法與外法為近能作因。如諸農夫種殖稼穡。有外法與外法為近能作因。如水糞等生長苗稼。有外法與內法為近能作因。如飲食等長養有情。有一趣法與五趣法為近能作因。如有多人食一羊肉身強盛已有作善業有作惡業。作善業者得生人天作惡業者墮三惡趣。

問若一有情害生命時一切有情不障礙。彼無不與彼為能作因。何不一切俱得殺罪。答彼能殺者起殺加行。亦令果滿故得殺罪。餘不爾故不得殺罪。復次彼起恶心亦斷他命故得殺罪。餘不爾故不得殺罪。餘業道等准此應知。問諸外財物一切有情共業所起。何故盜者唯於財主得罪非餘。答財主於財攝受守護餘則不爾。是故盜者唯於財主得罪非餘。復次財主於財作己有想。盜者於彼作財主想。故唯於彼得罪。非餘。復次若財物於彼是士用果及增果者於彼得罪。財物於餘一切有情是增上果非士用果。是故於彼不得盜罪。問士用果與增上果有何差別。答作功力得者是士用果。不障礙得者是增上果。復次財物於作者是士用果。於用者是增上果。如諸果實於種殖者。是士用果亦增上果。於食用者唯增上果。如諸財物於營求者。是士用果亦增上果。於受用者唯增上果。

問此器世界蘇迷盧山洲渚等物一切有情共業所起。於中若有般涅槃者。何故此物不減少耶。尊者世友作如是說。若物是彼士用果及近增上果者亦有減少。蘇迷盧等但是彼遠增上果故無減少。復作是說。蘇迷盧等一切有情共業所起。假使此中一有情在。由彼業力所任持故亦不減少。況有無量無邊有情未得滅度。如富貴者雖已命終。而彼宮殿園林象馬不隨隱沒。是餘有情業力持故。此亦如是。復作是說。此中雖有無量有情得般涅槃及生他處。復有無量無邊有情來生此界。由彼業力故不減少。尊者覺天作如是說。此是過去業力所持故無減少。問如轉輪王於四洲渚皆得自在是何果耶。答自身威勢是異熟果。所統領物是增上果。彼於過去修習增上自身眾具諸善業故今得如是二殊勝果。

復次有三種增上。一自增上。二世增上三法增上。自增上者。如有一類煩惱未斷惡境現前。而為自護不起惡業勿我由斯墮諸惡趣。世增上者。如有一類煩惱未斷惡境現前。護世間故不起惡業勿我由斯為世譏毀。有作是說。勿由我故世間有情造諸惡業。法增上者。如有一類煩惱未斷惡境現前。為護法故不起惡業勿由我故令諸世間輕毀正法。此三即是近能作因。問何故此三說名增上。答以於善法不障礙故。是善親近增上緣故。問能作因力有增減不。答有。如多人眾挽大木時。中有盡力不盡力者。其盡力者能作因增。不盡力者能作因減。如彼挽木竪剎牽船轉石等時應知亦爾。如內於外若外於內。外內自望亦復如是。問能作因與增上果何者為多。答能作因多增上果少。以能作因攝一切有為無為法。增上果唯攝有為法故。由此故說頗有法於法非能作因耶。答有。謂自性於自性。頗有法於他性非能作因耶。答有。謂有為於無為及無為於無為。

問能作因以何為自性。答一切法。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能作因能作是何義。答不障礙義是能作義。有所辦義是能作義。此能作因定通三世及離世法有增上果。如是已顯六因自性。今當復顯六因相雜不相雜義。問若法是相應因彼亦是俱有因耶。答若法是相應因彼亦是俱有因。有法是俱有因彼非相應因。謂有為不相應法。問若法是相應因彼亦是同類因耶。答應作四句。有法是相應因非同類因。謂未來相應法。有法是同類因非相應因。謂過去現在不相應法。有法是相應因亦同類因。謂過去現在相應法。有法非相應因非同類因。謂未來不相應法及無為法。問若法是相應因彼亦是遍行因耶。答應作四句。有法是相應因非遍行因。謂除過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諸餘相應法。有法是遍行因非相應因。謂過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生住老無常。有法是相應因亦遍行因。謂過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有法非相應因非遍行因。謂除過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生老住無常諸餘不相應法。問若法是相應因彼亦是異熟因耶。答應作四句。有法是相應因非異熟因。謂無記無漏相應法。有法是異熟因非相應因。謂不善善有漏不相應法。有法是相應因亦異熟因。謂不善善有漏相應法。有法非相應因非異熟因。謂無記無漏不相應法。問若法是相應因彼亦是能作因耶。答若法是相應因彼亦是能作因。有法是能作因彼非相應因。謂不相應法。問若法是俱有因彼亦是同類因耶。答若法是同類因彼亦是俱有因。有法是俱有因彼非同類因。謂未來法。問若法是俱有因彼亦是遍行因耶。答若法是遍行因彼亦是俱有因。有法是俱有因彼非遍行因。謂除過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俱有法諸餘有為法。問若法是俱有因彼亦是異熟因耶。答若法是異熟因彼亦是俱有因。有法是俱有因彼非異熟因。謂無記無漏有為法。問若法是俱有因彼亦是能作因耶。答若法是俱有因彼亦是能作因。有法是能作因彼非俱有因。謂無為法。問若法是同類因彼亦是遍行因耶。答若法是遍行因彼亦是同類因。有法是同類因彼非遍行因。謂除過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俱有法諸餘過去現在法。問若法是同類因彼亦是異熟因耶。答應作四句。有法是同類因非異熟因。謂過去現在無記無漏法。有法是異熟因非同類因。謂未來不善善有漏法。有法是同類因亦異熟因。謂過去現在不善善有漏法。有法非同類因非異熟因。謂未來無記無漏法及無為法。問若法是同類因彼亦是能作因耶。答若法是同類因彼亦是能作因。有法是能作因彼非同類因。謂未來法及無為法。問若法是遍行因彼亦是異熟因耶。答應作四句。有法是遍行因非異熟因。謂過去現在無記遍行隨眠及彼相應俱有法。有法是異熟因非遍行因。謂除過去現在不善遍行隨眠。及彼相應俱有法。諸餘不善善有漏法。有法是遍行因亦異熟因。謂過去現在不善遍行隨眠及彼相應俱有法。有法非遍行因非異熟因。謂除過去現在無記遍行隨眠及彼相應俱有法。諸餘無記及無漏法。問若法是遍行因彼亦是能作因耶。答若法是遍行因彼亦是能作因。有法是能作因彼非遍行因。謂除過去現在遍行隨眠及彼相應俱有法諸餘一切法。問若法是異熟因彼亦是能作因耶。答若法是異熟因彼亦是能作因。有法是能作因彼非異熟因。謂無記及無漏法。

問此六因幾是色幾非色。答二唯非色。謂相應遍行因餘通色非色。如色非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執受無執受。是長養非長養是大種非大種是造色非造色亦爾。問此六因幾有漏幾無漏。答二唯有漏謂遍行異熟因。餘通有漏無漏問此六因幾有為幾無為。答五唯有為一通有為無為謂能作因。問此六因幾過去幾未來幾現在。答三通三世謂相應俱有異熟因。二唯過去現在謂同類遍行因。一通三世亦離世謂能作因。問此六因幾善幾不善幾無記。答一唯不善無記謂遍行因。一唯善不善謂異熟因。餘通三種。問此六因幾欲界系幾色界系幾無色界系。答二唯三界系謂遍行異熟因。餘通三界系及不系。問此六因幾學幾無學幾非學非無學。答二唯非學非無學。謂遍行異熟因。餘通三種。問此六因幾見所斷幾修所斷幾不斷。答一唯見所斷謂遍行因。一唯見所斷修所斷謂異熟因。餘通三種。問此六因幾染污幾不染污。答一唯染污謂遍行因。餘通二種。如染污不染污有罪無罪黑白有覆無覆退非退亦爾。問此六因幾有異熟幾無異熟。答一有異熟謂異熟因。餘通二種。問此六因幾是異熟幾非異熟。答二非異熟謂遍行異熟因。餘通二種。問此六因幾相應。幾不相應。答一唯相應謂相應因。餘通二種。如相應不相應。有所依無所依。有所緣無所緣。有行相無行相。有警覺無警覺。有等無間無等無間亦爾。問此六因幾是四諦攝幾非四諦攝。答二唯苦集諦攝謂遍行異熟因。三唯苦集道諦攝謂相應俱有同類因。一通四諦及非諦攝謂能作因。問此六因幾是五蘊攝幾非五蘊攝。答二唯四蘊攝除色蘊謂相應遍行因。三通五蘊攝謂俱有同類異熟因。一通五蘊及非蘊攝謂能作因。問此六因幾何處攝。答二唯意法處攝謂相應遍行因。一唯色聲意法處攝謂異熟因。三通十二處攝謂俱有同類能作因。問此六因幾何界攝。答一唯意法意識界攝謂遍行因。一唯七心法界攝謂相應因。一唯色聲七心法界攝謂異熟因。三通十八界攝謂俱有同類能作因。

問如是六因誰有何果。答相應俱有因有士用果。同類遍行因有等流果。異熟因有異熟果。能作因有增上果。其解脫果是道所證非因所得。問如是六因何時取果何時與果。答相應俱有因現在取果現在與果。一剎那取果一剎那與果。取一剎那果與一剎那果。同類遍行因現在取果。過去現在與果。一剎那取果。多剎那與果。取多剎那果。與多剎那果。異熟因現在取果過去與果。一剎那取果多剎那與果。取多剎那果與多剎那果。能作因有作是說。現在取果過去現在與果。一剎那取果多剎那與果。取多剎那果與多剎那果。有餘師說。此能作因過去現在取果過去現在與果。多剎那取果多剎那與果。若取果時即能與果餘如前說。若能覺了如是六因即於四果分明照察如觀掌中餘甘子等。

復次諸法作用必假因緣因已廣辯。次應說緣。緣有四種。如施設論及見蘊辯。然施設論作如是說。有法是因緣彼亦是等無間緣亦是所緣緣亦是增上緣。乃至有法是增上緣彼亦是因緣亦是等無間緣亦是所緣緣。問一切法中有能作四緣者如心心所法。有能作三緣者如色心不相應行。有能作二緣者如無為法。何故彼說有法是因緣彼亦是等無間緣乃至廣說耶。答彼依容有故作是說。謂諸法中有心心所具四緣性不說一切皆作四緣。若盡理者應作是說。問若法是因緣彼亦是等無間緣耶。答若法是等無間緣彼亦是因緣。有法是因緣。彼非等無間緣。謂除過去現在非最後心心所法餘一切有為法。問若法是因緣彼亦是所緣緣耶。答若法是因緣彼亦是所緣緣。有法是所緣緣彼非因緣謂無為法。問若法是因緣彼亦是增上緣耶。答若法是因緣彼亦是增上緣。有法是增上緣彼非因緣謂無為法。問若法是等無間緣彼亦是所緣緣耶。答若法是等無間緣彼亦是所緣緣。有法是所緣緣彼非等無間緣。謂除過去現在非最後心心所法餘一切法。問若法是等無間緣彼亦是增上緣耶。答若法是等無間緣彼亦是增上緣。有法是增上緣彼非等無間緣。謂除過去現在非最後心心所法餘一切法。問若法是所緣緣彼亦是增上緣耶。答如是。問若於一法具四緣者應但一緣云何立四。答依作用立不依物體。一物體中有四用故。謂一剎那心心所法引起次後剎那同類心心所故立為因緣。即此開避。次後剎那心心所法令得生故。立為等無間緣。即此能為次後剎那心心所法所取境故。立為所緣緣。即此不障礙次後剎那心心所法令得生故。立為增上緣。此中因緣如種子法。等無間緣如開導法。所緣緣如任杖法。增上緣如不障法。如是等過去現在非最後心心所法具四緣性。餘有為法有三緣性。三無為法有二緣性。皆依義說不依物體。一物體中有多義故如諸法中有能作。六因者。謂過去現在不善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有能作。五因者。謂過去現在無記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或過去現在不善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生老住無常。或過去現在非遍行不善善有漏心心所法有能作。四因者。謂過去現在無記遍行隨眠及彼相應法生老住無常。或過去現在非遍行不善善有漏色心不相應行。或過去現在無漏心心所法。或過去現在非遍行無記心心所法。或未來不善善有漏心心所法有能作。三因者。謂過去現在非遍行無記色心不相應行。或過去現在無漏色心不相應行。或未來不善善有漏色心不相應行。或未來無記無漏心心所法有能作。二因者。謂未來無記無漏色心不相應行有能作。一因者。謂無為法如一。有為有多。因義互不相違。緣亦應爾。問若爾因緣有何差別。尊者世友作如是言。無有差別。因即是緣緣即是因。如契經說二因二緣能生正見。謂他言音及內如理作意。又如大因緣經說。

佛告阿難。老死支有如是由。有如是因有如是集。有如是生。有如是緣。謂生支是也。故知因緣無有差別。復作是說。若有此則有彼此是彼因亦是彼緣。問由有瓶故得有瓶覺豈此瓶覺唯瓶為因。答非但有瓶則有瓶覺以無瓶時亦有瓶覺。雖有瓶時無瓶覺故然有和合故得有瓶覺。是故和合是瓶覺因緣。有作是說。和合是因此和合因說名為緣。問若一一別不名為因。眾事和合亦應非因。答如一一別不名和合。眾事聚集即名和合。故一一別不名為因眾事和合得名為因。復有說者。同類是因異類是緣。如火於火麥於麥等說名同類。問麥於麥芽有何同類。若同稱麥名同類者。應田水等大種同故亦名同類。則田水等應是麥因。復有說者。近者是因遠者是緣。問若爾因與等無間緣應無差別。又善心無間起不善。或無記心應是因非緣。復有說者。不共是因共者是緣。問若爾眼於眼識應是因非緣以不共故。又麥於芽灰應是緣非因以是共故。復有說者。能生者是因隨能生者是緣。問若爾生支於老死應非緣隨順生支有等於老死應非因。復有說者。能長養自相續者是因。能長養他相續者是緣。問若爾緣自相續所起善心唯長養自相續應是因非緣大德說曰。轉是因隨轉是緣。近是因遠是緣。如近遠在此在彼。和合不和合。在此身在餘身。應知亦爾。問若爾同類隨轉應是緣非因無明緣行等應是因非緣。故因緣體雖無差別而義有異。謂因義親。緣義是疎。為表此義說因有六。說緣有四若不爾者名數應同。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二十一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五事毗婆沙論

五事毘婆沙論卷上 尊者法救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眾事分阿毗曇論

眾事分阿毘曇論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鞞婆沙論

鞞婆沙論卷第一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

佛說馬有三相經

佛說馬有三相經(出雜阿含別譯) 後漢沙門支曜譯 聞如是...

五方便念佛門

五方便念佛門 天台智者大師撰 一凝心禪、二制心禪、三...

佛說阿鳩留經

佛說阿鳩留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經今附漢錄 聞如是:...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 宋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佛說解憂經

佛說解憂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鴻臚卿傳教大師臣法...

佛說菩薩修行經

佛說菩薩修行經(亦名威施長者問觀身行經) 西晉河內沙...

明覺禪師語錄

明覺禪師語錄卷第一 參學小師惟蓋竺編 住蘇州洞庭翠峯...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奉 詔譯 如是我...

【註音版】佛說羅雲忍辱經

佛說羅雲忍辱經...

【佛教詞典】諸根熟

【諸根熟】 p1345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頁云:諸根熟者:卽...

【佛教詞典】始欠持

(人名)譯曰頂髻。南印度國之太子名,殺父殺阿羅漢犯...

聖嚴法師《人生的幸福與快樂》

人生的幸福和快樂是怎麼產生的?人生究竟是什麼?許多...

感應道交的先決條件

在大乘佛法的內涵當中,講到宇宙間有兩種力量是特別的...

碰到摔倒在地的老人要不要扶

問: 受過菩薩戒的居士,在路上碰到摔倒在地的老人,...

蘋果的十大保健功效

1.降血壓:多項研究發現,蘋果醋可降低血壓。最新研究...

不傷蟲蟻、使蟲蟻遠離的妙法

接手書,備悉。汝所附問之事,實為貴地沐佛法之漸。 以...

慳貪的小鳥

佛經中有一段故事──在某個城市郊區,有一片種滿枇杷...

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

問: 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如何理解...

生存沒有絕境,只看你肯不肯

大海邊,一家漁民陷入了絕境之中。嚴冬來了,海風掀翻...

不惜軀命,正念不動

二者修觀卻之。若見如上所說種種魔境,用止不去,即當...

虛雲老和尚的淨土思想

虛雲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禪宗泰斗、佛教領袖。當...

文珠法師《無上的智慧—文殊菩薩》

無上的智慧文殊菩薩 各位法師、居士、聽眾,今晚本人...

心無自體,它是緣生緣滅

佛告阿難,汝今說言,由法生故,種種心生,隨所合處,...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道證法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道證法師

【視頻】《普賢行願品》李罕念誦

《普賢行願品》李罕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