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一卷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勝利益應知  於身並屬者
 得未得不退  謂最勝付囑
 於心廣最勝  至極無顛倒
 利益意樂處  此乘功德滿
 六度皆名施  由財無畏法
 此中一二三  名修行不住
 為自身報恩  果報皆不著
 為離於不起  及離為餘行
 攝伏在三輪  於相心除遣
 後後諸疑惑  隨生皆悉除
 若將為集造  妙相非勝相
 三相遷異故  無此謂如來
 因與果甚深  於彼惡時說
 此非無利益  由三菩薩殊
 由於先佛所  奉持於戒學
 並植善根故  名具戒具德
 能斷於我想  及以法想故
 此名為具慧  二四殊成八
 別體相續起  至壽盡而住
 更求於餘趣  我想有四種
 皆無故非有  有故不可說
 是言說因故  法想有四種
 由彼信解力  信故生實想
 不如言取故  取為正說故
 佛了果非比  由願智故知
 為求利敬者  遮其自說故
 證不住於法  為是隨順故
 猶如捨其筏  是密意應知
 化體非真佛  亦非說法者
 說法非二取  所說離言詮
 自受為他說  非無益集福
 福不持菩提  彼二能持故
 得自性因故  此餘者是生
 唯是佛法故  能成最勝福
 不取自果故  非可取可說
 解脫二障故  說妙生無諍
 在然燈佛所  言不取證法
 由斯證法成  非所取所說
 智流唯識性  國土非所執
 無形故勝故  非嚴許嚴性
 譬如妙高山  於受用無取
 非有漏性故  亦非是因造
 為顯多差別  及以成殊勝
 前後福不同  更陳其喻說
 兩成尊重故  由等流殊勝
 煩惱因性故  由劣亦勝故
 彼果勝苦故  難逢勝事故
 境岸非知故  於餘不共故
 是甚深性故  勝餘略詮故
 冑族高勝故  望福福殊勝
 彼行堪忍時  雖苦行善故
 彼德難量故  由斯名勝事
 由無恚怒情  不名為苦性
 有安樂大悲  行時非苦果
 生心因不捨  是故應堅求
 謂是得忍邊  及此心方便
 應知正行者  是利生因故
 於有情事相  應知遍除遣
 彼事謂名聚  最勝除其想
 諸世尊無比  由真見相應
 果不住因位  是得彼果因
 世尊實語故  應知有四種
 立要說下乘  及說大乘義
 由諸授記事  皆無有差別
 不得彼順故  是非實非妄
 如言而執者  對彼故宣說
 常時諸處有  於真性不獲
 由無知有住  智無住得真
 無智猶如闇  當閑智若明
 能對及所治  得失現前故
 由如是正行  獲如是福量
 於法正行者  業用今當說
 於人有三種  受持聞廣說
 義得由從他  及已聞思故
 此謂熟內已  餘成他有情
 由事時大性  望福福殊勝
 非境性獨性  能依是大人
 及難可得聞  無上因增長
 若但持正法  所依處成器
 蠲除諸業障  速獲智通性
 世妙事圓滿  異熟極尊貴
 於此法修行  應知獲斯業
 由自身行時  將已為菩薩
 說名為心障  違於無住心
 授後時記故  然燈行非勝
 菩薩彼行同  非實由因造
 無彼相為相  故顯非是妄
 由法是佛法  皆非有為相
 謂以法身佛  應知喻丈夫
 無障圓具身  是遍滿性故
 及德體大故  亦名為大身
 非有身是有  說彼作非身
 不了於法界  作度有情心
 及清淨土田  此名為誑妄
 於菩薩眾生  諸法無自性
 若解雖非聖  名聖慧應知
 雖不見諸法  此非無有眼
 佛能具五種  由境虛妄故
 種種心流轉  離於念處故
 彼無持常轉  故說為虛妄
 應知是智持  福乃非虛妄
 顯此福因故  重陳共喻言
 謂於真法身  無隨好圓滿
 亦非是具相  非身性應知
 於法身無別  非如來無二
 重言其具相  由二體皆無
 如佛說亦無  說二是所執
 由不離法界  說亦無自性
 能說所說雖甚深  然亦非無敬信者
 由非眾生非非生  非聖聖性相應故
 少法無有故  無上覺應知
 由法界不增  清淨平等性
 及方便無上  由漏性非法
 是故非善法  由此名為善
 說法雖無記  非不得應知
 由斯一法寶  勝彼寶無量
 於諸算勢類  因亦有差殊
 尋思於世間  喻所不能及
 法界平等故  佛不度眾生
 於諸名共聚  不在法界外
 若起於法執  與我執過同
 定執脫有情  是無執妄執
 不應以色體  唯如來法身
 勿彼轉輪王  與如來齊等
 即具相果報  圓滿福不許
 能招於法身  由方便異性
 唯見色聞聲  是人不知佛
 此真如法身  非是識境界
 其福不失亡  果報不斷絕
 得忍亦不斷  以獲無垢故
 更論於福因  為此陳其喻
 彼福無報故  正取非越取
 彼福招化果  作利有情事
 彼事由任運  成佛現諸方
 去來等是化  正覺常不動
 彼於法界處  非一異應知
 微塵將作墨  喻顯於法界
 此論造墨事  為彰煩惱盡
 非聚非集性  顯是非一性
 於彼總集性  明其非異性
 不了但俗言  諸凡愚妄執
 斷我法二種  非證覺無故
 是故見無見  無境虛妄執
 由此是細障  如是知故斷
 由得二種智  及定彼方除
 陳福明化身  非無無盡福
 諸佛說法時  不言身是化
 由不自言故  是其真實說
 如來涅槃證  非造亦不殊
 此集造有九  以正智觀故
 見相及與識  居處身受用
 過去並現存  未至詳觀察
 由觀察相故  受用及遷流
 於有為事中  獲無垢自在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


上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

下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六門教授習定論

六門教授習定論一卷 無著菩薩本世親菩薩釋 三藏法師義...

取因假設論

取因假設論一卷 陳那菩薩造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論...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戒經...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

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卷上(一名伽耶山頂經論) 天親...

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

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 婆藪般豆菩薩造 元魏中天竺三藏...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上 天親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

涅槃論

涅槃論一卷 婆藪槃豆作 沙門達磨菩提譯  頂禮淨覺海...

徹悟禪師語錄

徹悟禪師語錄卷上 嗣法門人 了亮等 集 示眾 普說 一...

【註音版】嗟韈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

嗟韈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

菩薩戒本經箋要

菩薩戒本經箋要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三藏 曇無讖第二...

三論玄義

三論玄義 慧日道場沙門吉藏奉命撰 總序宗要。開為二門...

分別善惡報應經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上 西天中印度惹爛駄囉國密林寺三藏...

最無比經

最無比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施燈功德經

佛說施燈功德經...

佛說八部佛名經

佛說八部佛名經 元魏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聞如是...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卷上 宋天竺三藏法師求...

【佛教詞典】近事律儀三支所攝

【近事律儀三支所攝】 p0822   瑜伽五十三卷六頁云:...

【佛教詞典】宗統編年

凡三十二卷。清代紀蔭編纂。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七冊。以...

全世界只有一個人會傷害你

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夠傷害你,只有一個人會傷害你,是...

本煥老和尚的百歲感言

丙戌年末,老衲百歲。領導看望,弟子湊泊。同門合掌,...

你有自我概念後,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後,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為...

敬佛不用燒紙錢

近來看見一些不明就裡的居士或香客,手裡拿著一大把冥...

慾望來了怎麼辦?你需要這十五個退欲靈丹

對治手淫最重要是防患於未然,在你被淫慾控制將要手淫...

空掉內心的觀念

當一隻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我們會說這是牛奶;當...

火宅三車喻

有一位大長者,年事已高且家財萬貫,擁有無數的田宅僕...

我們今天為什麼還流轉三界呢

在本經當中講一個例子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佛陀說:在城...

不是境不順,是內心矛盾

江西雲居山真如寺,禪堂有明神宗皇帝御書的匾額楹聯:...

佛教沒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認他們自己所信的宗教教義...

佛法的修學,一定要靠你自己覺悟

二,真、妄。 當你把心拉回來的時候,就要處理真妄的問...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來求法不施予

《集頌》:1、他來求法懷嫌恨,恚惱嫉妒不施法。或作變...

【視頻】劉德華《心經》

劉德華《心經》

【視頻】《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女聲讀誦

《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