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沙彌尼戒經

在後漢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沙彌尼戒經

在後漢錄

沙彌尼初戒:不得殺生。慈愍群生如父母念子,加哀蠕動猶如赤子。何謂不殺?護身口意。身不殺人物蚑行喘息之類,而不手為亦不教人,見殺不食、聞殺不食、疑殺不食、為我殺不食。口不說言當殺、當害、報怨,亦不得言死快、殺快,某肥、某瘦,某肉多好、某肉少也。意亦不念當有所賊殺於某快乎,某畜肥、某瘦。哀諸眾生如己骨髓,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無差特,普等一心常志大乘。是為沙彌尼始學戒也。

沙彌尼戒:不得盜竊。一錢以上草葉毛米,不得取也。主不手與不得取。口不言取,心不念取,目不愛色,耳不愛聲,鼻不盜香,舌不偷味,身不貪衣,心不竊欲。六情無著,常立權慧,則曰不盜。是為沙彌尼戒也。

沙彌尼戒:不得淫泆。何謂不得?一心清潔,身不淫泆,口不說淫,心不念淫。執己鮮明,如虛空風無所倚著。身不行淫,目不淫視,耳不淫聽,鼻不淫香,口不淫言,心不存欲。觀身四大本無所有,計地、水、火、風,無我、無人、無壽、無命,何所淫泆,何所著乎?志空無相願。是為沙彌尼戒也。

沙彌尼戒:不得兩舌惡言。言語安詳,不見莫言見、不聞莫言聞。見惡不傳、聞惡不宣,惡言直避,常行四等。無有非言,言輒說道。不得論說俗事,不講王者臣吏賊事,常嘆經法菩薩正戒。志於大乘,不為小學,行四等心。是為沙彌尼戒也。

沙彌尼戒:不得飲酒。不得嗜酒,不得甞酒。酒有三十六失,失道、破家、危身、喪命,皆悉由之。牽東引西,持南著北;不能諷經,不敬三尊;輕易師友,不孝父母;心閉意塞,世世愚癡;不值大道,其心無識,故不飲酒。欲離五陰、五欲、五蓋,得五神通,得度五道。是為沙彌尼戒也。

沙彌尼戒:不得持香華自熏飾,衣被履縷不得五色,不得以眾寶自瓔珞,不得著錦繡綾羅綺縠。不得綺視,當著麁服,青、黑、木蘭,及泥洹裡衣,低頭而行。欲除六衰,以戒為香。求誦深法以為真寶,三十二相以為瓔珞,得殖眾好以為被服,願六神通無礙,六度導人。是為沙彌尼戒也。

沙彌尼戒:不得坐金銀高床。綺繡錦被,寶綩綖,不得念之。不得教求索好床榻席、五色畫扇、上好[肖*毛]拂。不得著臂釧指鐶。直信、戒、慚、愧、施、博聞、智慧,一心精專。常求三昧以為床榻,心不動搖;眾慧自然以為坐具,七覺不轉志於道心。是為沙彌尼戒也。

沙彌尼戒:不得聽歌舞音樂聲拍手鼓節。不得自為亦不教人。常自修身,順行正法,不為邪行,一心歸佛,誦經行正以為法樂,不為俗樂。聽經思惟深入大義。自不有疾,不得乘車馬象。當念輕舉、八不思議神通之達,以為車乘,度脫八難。是為沙彌尼戒也。

沙彌尼戒:不得積聚珍寶。不得手取,不得教人。常自專精,以道為寶,以經為上,以義為妙,解空無相無願為本。至於三脫,不求貪慾。欲離九惱,住道甚久,無窮無極,無有邊際,亦無所住。是為沙彌尼戒也。

沙彌尼戒:食不失時。常以時食不得失度,過日中後不得復食,雖有甘美無極之味,終不復食。亦不教人犯,心亦不念。假使無上自然食來,亦不得食也。若長者國王過日中後,亦不服食,終死不犯。常思禪定,一切飲食雖有所食,裁自支命。欲令一切解深達願,得十種力以為飲食。是為沙彌尼戒也。

沙彌尼已受十戒,原道思純,能行是十事,五百戒自然具足。譬如人頭、手、足、眼、耳、鼻、口、身、意、腹、背不毀,諸根具足,腸、胃、肺、肝、五藏諸節、筋、脈悉具。譬如樹根安隱具足,不枯腐朽,莖節、枝葉、華、實自然弘茂。沙彌尼如是,能備十戒之本,其五百戒皆悉周滿,可逮神通無所不達。譬如好田,種不腐敗,風雨時節,五穀豐熟,人民得治。沙彌尼如是能尊十戒,五百戒則為舉矣。譬如國君風化普平,萬民安寧。沙彌尼如是,若能具十戒者,五百之戒自然普備,若父母慈和,子孫、眷屬、奴客、婢使自然率從。

又沙彌尼常尊三寶,敬師和上,過於父母百千萬倍。父母一世,和上度無極無限。念報反覆,不造反逆。常厭穢身,如人閉獄,墮墜溷廁。不貪女身,不燒色慾。如於大火,譬若處賊。心念一切,如父、如母、如子、如身。常慚本行懷態不快,乃獲斯身。當解本無,猶如幻化,無男無女從行得之,本無五道,況男女乎?求大乘者,了一切空如幻、化、夢、影、響、野馬、芭蕉、深山之響,緣對而生,本無所有。信色如影,痛癢如芭蕉,思想如野馬,生死如泡,識如幻,非我。因緣合成,無緣則無,獨來獨去,無一隨者。

欲為道者。權慧為父母;樂法為兄弟;不離深義以為和上;慈、悲、喜、護、諦住正法以為男女;六度無極以為伴黨;神通之慧以為車乘;不違經戒,思惟空義以為屋宅。

又沙彌尼不得獨行。同類為伴,二人若三人。若無沙彌尼,當與清信女俱行。若婢使不得與大沙彌、男子同床座坐。不妄語。又不得比寺居止。自不疾病,不得數往反。檀越請讀經乃說。不得自用等輩相教,隨年恭順,不得慢恣。轉相導說,若有過失,屏處相諫,莫於眾中說。聞善見善乃可宣揚,聞惡見惡不得傳說,唯可白和上,不得語餘人。常自剋責,見善思及,見惡自察,悲哀彼人意不及故。

若作沙彌尼求和上者,當得好聰明智慧奉順法者,世世能度人。譬若有船完具牢堅,在所能度至於彼岸。若師不聰明,行不應法,非是大師。持作和上,譬如壞船,乘欲度海中路而沒,既溺眾人,師亦併命,無有遺餘。其初持法授人經戒,正則為師。聞大師欲以為和上,本作沙彌尼,不得彼者,遙稱名、禮之以為師,未必面見,心近則近,心遠則遠,身雖相近,心乖不同,相去億里。沙彌尼行路,不得與男子共行同道相隨,不得與男子、沙門比房同寺。各各別異法之大節焉。

沙彌尼戒經一卷


上篇:佛說沙彌十戒儀則經

下篇:沙彌尼離戒文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四分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四分律序 夫戒之興,所以防...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姚...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安居...

鼻奈耶

鼻奈耶序 釋道安述 阿難出經,面承聖旨,五百應真更互...

佛說阿難同學經

佛說阿難同學經(出增一阿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

無字寶篋經

無字寶篋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註音版】菩薩生地經

菩薩生地經...

大悲經

大悲經卷第一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梵天品第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後漢安息沙門安世高譯 聞...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曰:「...

【註音版】佛說持世陀羅尼經

佛說持世陀羅尼經...

【佛教詞典】不善清淨智

【不善清淨智】 p0330 顯揚十五卷二十一頁云:不善清淨...

【佛教詞典】大集須彌藏經

(經名)大乘大集經之別名。六十卷,大集經之須彌藏分...

在家眾可否在寺院用齋

【原文】: 俗人本非應齋食者。然須借問,能齋與食;不...

妙蓮老和尚《持戒念佛》

今天是農曆二月十五日,是佛陀涅槃之日,佛陀入涅槃,...

一袋寶石

早上一大早,太陽還沒有出來,一個漁夫到了河邊,在岸...

有虛偽心,修行永遠得不到利益

我們這個世間眾生修行的一個普遍的現象,不真誠,虛偽...

慾望就是束縛你的繩子

張三和李四是鄰居,他們都養了幾隻猴子,以耍猴謀生。...

威儀是最有攝受力的弘化

和一位年長的法師一同在路上散步,看著腳下高高的台階...

痛苦是從執著而來的

我們看《百法明門論》這個貪煩惱,什麼叫貪呢? 以染著...

短時間的修行就能把無量劫的輪迴解決

淨土法門下手的方法又極為容易,你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

這個壽命對我們的意義非常重大

我們看《阿彌陀經》說,他的壽命是彼佛壽命及其人民,...

夢參老和尚:修行的方法

1、如何拜佛? 禮拜時要注意,如果禮拜時很輕慢,懷著...

眼明心卻盲

數年前,我在為佛學班上課時,學生中有一位弱視青年。...

功德寶山神咒的功德利益

「功德寶山神咒」的解釋,我們還是講最主要的內容啊。...

【視頻】《文殊菩薩十大願》聆志居士念誦

《文殊菩薩十大願》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伏淫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伏淫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