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後漢安息沙門安世高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後漢安息沙門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彼時有異婆羅門,有一子命終愛念不離。彼命終亦不能食,亦不能飲,亦不著衣亦不塗香,但至塚間而啼泣,彼啼泣憶念在抱上。於是彼婆羅門彷徉而行至世尊所,到已共世尊面相慰勞。面相慰勞已,彼婆羅門卻坐一面已。世尊告曰:「何以故?汝婆羅門諸根不常定?」

「此瞿曇!我意根云何意根當定?我有一子而命終,愛念不離。彼命終,我不能食、不能飲、不著衣、不塗香,我但在家啼泣,啼泣時憶念在抱上。」

「如是如是。婆羅門!此婆羅門!愛生已則有憂慼苦不樂。」

「云何,瞿曇!豈當爾?愛生已,當有憂慼苦不樂耶?此瞿曇!愛生已,當有歡喜愛念。」再三,世尊告彼婆羅門曰:「如是如是。婆羅門!此婆羅門!愛生已,則有憂慼啼泣不樂。」再三,彼婆羅門白世尊曰:「云何,瞿曇!豈當爾?愛生已,有憂慼不樂耶?此瞿曇!愛生已,但有歡喜愛念。」於是彼婆羅門聞世尊所說,亦不樂、不說非。不樂、不然可已,從坐起便還。彼時祇桓門外有諸戲人共戲,彼婆羅門遙見祇桓門外有諸戲人共戲,見已作是念:「世間聰明者此是最勝,我寧可所可共沙門瞿曇論者,盡當向彼戲人說之。」於是彼婆羅門便至彼諸戲人所,到已所可共世尊論者,盡向彼戲人說之。如是說已,彼諸戲人報彼婆羅門曰:「此婆羅門!豈當爾?愛生已,則有憂慼苦不樂耶?此婆羅門!愛生已,當有歡喜愛念。」於是彼婆羅門作是念:「此諸戲人語與我等。」迴頭已即便去。

彼所論則廣聞,次第徹王宮。王波斯匿聞之,沙門瞿曇作是言:「愛生已則有憂慼苦不樂。」王波斯匿聞已,告末利夫人曰:「此末利!我聞沙門瞿曇作是言:『愛生已,則有憂慼苦不樂。』」

「如是如是。大王!愛生已,則有苦憂慼不樂。」

「此末利!我聞汝師言,弟子亦爾。汝末利!彼沙門瞿曇是汝師,而今汝作是言:『愛生已,則有憂慼苦不樂。』」

「此大王!聞我所說不信者,便可自往、若遣使。」

於是王波斯匿告那梨鴦伽婆羅門曰:「汝那梨鴦伽!往彼沙門瞿曇所。到已以我言問訊沙門瞿曇,無量問訊,安隱輕舉有力不?作如是言:『此瞿曇!王波斯匿無量問訊,安隱輕舉有力不?實沙門瞿曇!作是言:「愛生已,則有憂慼苦不樂耶?」』此那梨鴦伽!若彼沙門瞿曇作是說,汝當善受持誦習之。何以故?彼不虛說。」

彼那梨鴦伽婆羅門速受王波斯匿教已,至世尊所,到已共世尊面相慰勞,面相慰勞已,卻坐一面。彼那梨鴦伽婆羅門卻坐一面已,白世尊曰:「此瞿曇!波斯匿王無量問訊,安隱輕舉有力不?實沙門瞿曇作是言:『愛生已,則有憂慼苦不樂耶?』」

「此那梨鴦伽!我還問汝,隨所有力當還報之。於那梨鴦伽意云何?或有人母命終,彼母命終意狂亂,躶形不著衣隨彼遊行,作如是言:『我不見母、我不見母。』此婆羅門當知之,愛生已則有憂慼苦不樂。如是父兄姊妹若婦命終,彼婦命終已則意狂亂,躶形不著衣隨彼遊行,作是言:『我不見父及婦。』此婆羅門!當知此愛生已則有憂慼苦不樂。此婆羅門!昔有一人婦還歸家,彼親屬欲奪與他人,彼婦人聞之,親屬欲持我與他人。彼婦人聞已速便走還。還至己夫所,到已語彼夫曰:『君當知,我親屬欲持我與他人。君所應為者今當為之。』於是彼人作極利刀,持彼婦人手還入屋中,作如是言:『當共同去,當共同去。』斷彼女人命亦自斷命。此婆羅門!當知此愛生已,則有憂慼苦不樂。」

於是那梨鴦伽婆羅門聞世尊所說,善受持誦習已,從坐起,繞世尊已離世尊,還至王波斯匿所。到已白王波斯匿曰:「實爾,大王!彼沙門瞿曇作是說:『愛生已,則有憂慼苦不樂。』」於是王波斯匿告末利夫人曰:「實爾,末利!彼沙門瞿曇作是說:『愛生已,則有憂慼苦不樂。』」「是故,大王!我還問王,隨所有力當報之。於大王意云何?愛鞞留羅大將不?」

「此末利!我愛彼鞞留羅大將。」

「此大王!彼鞞留羅大將,是敗壞、是變異,生苦憂慼不樂不?」

「此末利!鞞留羅大將,有敗壞變異,則有憂慼苦不樂。」

「此大王!當以此知之,愛生已則有憂慼苦不樂。於大王意云何?愛賢首大將,愛一奔陀利大象,愛婆夷提女,愛婆沙剎諦隷(夫人),愛迦尸人民不?」

「此末利!愛迦尸拘薩羅人民。」

「此大王!迦尸拘薩羅人民,亦是敗壞有變異,生苦憂慼不樂不?」「此末利!諸五淫欲自娛樂者,皆因迦尸拘薩羅人民。此末利!迦尸人民敗壞變異者,我命不全,況當不生苦憂慼不樂?」

「此大王!當知此愛生已,則有苦憂慼不樂。於大王意云何?今寧愍妾不?」

「此末利!我亦愍汝。」

「此大王!妾亦有敗壞、有變異,寧可不生苦憂慼不樂耶?」

「汝末利!敗壞有變異,我亦當生憂慼苦不樂。」

「此大王!以此當知之,愛生已則有憂慼苦不樂。」

「此末利!從今日始,彼沙門瞿曇!因此事當為我師,我為弟子。此末利!我今歸彼世尊、法及比丘僧,我於彼世尊持優婆塞,從今日始離於殺,今自歸佛。」如是說,王波斯匿遙聞世尊所說,歡喜而樂。

佛說婆羅門子命終愛念不離經


上篇:佛說鞞摩肅經

下篇:佛說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佛說四未曾有經

佛說四未曾有法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尊上經

佛說尊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園生樹經

佛說園生樹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

佛說帝釋所問經

佛說帝釋所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卷上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

止觀義例

止觀義例卷上 天台沙門湛然述  第一所傳部別例 第二...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

佛說雜譬喻經

雜譬喻經 比丘道略集 雀離寺師將沙彌下喻 聖王生九百...

佛說四無所畏經

佛說四無所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

撫州曹山本寂禪師語錄

曹洞語錄序 荊山之璞。非逢明世與和氏。則空藏荊石之...

佛說帝釋所問經

佛說帝釋所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佛教詞典】九十八隨眠中遍行非遍行分別

【九十八隨眠中遍行非遍行分別】 p0097 俱舍論十九卷十...

【佛教詞典】竺法蘭

東漢僧。中印度人。諷誦經論數萬章,為天竺學者之師。...

佛學常見辭彙(十九畫-卅三畫)

十九畫 【勸門】 勸誡二門之一。見勸誡條。 【勸誡】...

看看這個苦難的人生,都覺悟念佛回歸極樂吧

最近才慢慢的又體會到《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頭所...

聖嚴法師:佛教徒應以怎樣的態度來賺錢?

有人問起,做生意不能說實話,所謂老王賣瓜,自吹自誇...

大安法師:念佛時怕冤親債主接近怎麼辦

問: 冤親債主與土地十方有什麼區別?念多少聲(六字...

高登極樂,方為最上脫苦之道

原文: 然在凡夫地,未斷惑業,縱生人天,終非究竟安隱...

白居易的知足常樂思想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詩...

獨頭意識所感知到的五種法處所攝色

這個獨頭意識所感知到的法處所攝色有五種,這裡只列出...

離心之外,無別有法

問:世間染法,有貪瞋癡為所治;出世淨法,有戒定慧為...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

南傳《法句經》說: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

佛書若示有版權,則阻遏流通之罪甚重

然菩薩為利眾生,即頭目髓腦尚肯捨,況光之蕪穢語言,...

能成才和幸福的八大要義

一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定的因緣,向好向壞來自教育的重要...

如何看破美女的誘惑

可以先用不淨觀作心理鍛煉,觀察美女或引起你淫慾的人...

【視頻】《佛說四十二章經》聆志居士

《佛說四十二章經》聆志居士

【視頻】《佛說四不可得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四不可得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