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卷第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七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噉蒜學處第七十三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長者種蒜為業,於其園中多生好菜。時世饑儉乞求難得,長者每見諸苾芻尼為行乞食皆空缽而歸。長者告言:「聖者!我園種蒜多生餘菜,可隨意取。」諸苾芻尼頻往彼園多將美菜。時吐罹難陀尼亦往取菜並取其蒜,餘尼見告:「仁取蒜耶?」尼便報曰:「菜即是蒜,蒜即是菜。」長者見已情生不忍,即便苦打奪菜及蒜驅出園外,種種譏嫌:「云何苾芻尼而噉蒜耶?」諸尼以緣白苾芻,苾芻白佛,佛由此事集苾芻尼眾。佛是知者見者,知而問非知不問、時而問非時不問、有利而問無利不問,破決隄防為除疑惑,問吐罹難陀尼曰:「汝實作斯不端嚴事而噉蒜耶?」白言:「實爾。大德!」世尊即便種種訶責:「汝非沙門女法、非淨行法、非端嚴事。」告諸苾芻尼:「我觀十利廣說如餘,為諸聲聞苾芻尼弟子,於毘奈耶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噉蒜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罹難陀,或復餘尼。

噉蒜者,謂嚥食。

波逸底迦者,謂是燒煮墮落義,謂犯罪者墮在地獄、傍生、餓鬼惡道之中,受燒煮苦。又犯此罪,若不慇勤說除,便能障礙所有善法,有此諸義故名波逸底迦。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噉蒜者,皆得墮罪。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唯願大德為說吐罹難陀尼為貪心故被他所打驅出園外往昔因緣。」佛告諸苾芻:「吐羅尼非但今時為貪心故遭諸無利事,往昔之時亦遭殃苦至於死處。汝等諦聽!我當為說。昔有一賊穿牆作孔而入王家,盜多金銀諸妙珍寶裹持而出,遂於孔邊遺忘一杓,卻來欲取,為防守人之所擒獲,送至王所,勅令法官截去手足。時有天人為說頌曰:

「『不應作多貪,  貪是罪惡事;
  若作多貪者,  所獲皆散失;
  如彼求遺杓,  遂遭眾苦難。』

「汝等苾芻,於意云何?昔時賊者豈異人乎?今吐羅尼是。由其貪心獲無利苦,今亦如是。復次諸苾芻,此尼由懷貪故,多遭無利所獲散失。汝等諦聽!我今更說。乃往古昔,於婆羅痆斯城中有一金寶作師,娶妻未久遂誕一女,容儀端正顏色超絕甚可愛樂。女年長大其父命過,遂生鵝趣得為鵝王。女受貧苦甚大艱辛,父為鵝王憶前生事,作心觀女若為存濟?遂見貧窮受諸苦惱。戀愛女故飛往寶洲,銜一寶珠於晨朝時置女門下。女收寶珠遂深藏舉。鵝王如是每且常送,女亦收藏竟不費用。如是其女有多寶珠,念曰:『誰與我珠?』即於後夜側門伺候,遂見鵞來,便作是念:『此鵞身中並是寶藏,每來門首棄一而去,作何方便我當捉得總取寶珠?』為求鵞故密張羅網,鵞王見網作如是念:『此罪惡物不識恩情而欲害我。』便即飛去更不重來。天說頌曰:

「『不應作多貪,  貪是罪惡事;
  若作多貪者,  所獲皆散失;
  汝今為捉鵞,  寶珠便斷絕。』

「汝等苾芻於意云何?昔時女者豈異人乎?今吐罹難陀苾芻尼是。由貪心故失諸寶物,今由貪心被他所打驅出園外絕其希望。由是義故,諸苾芻尼不應多貪。」

剃隱處毛學處第七十四

緣處同前。時吐罹難陀尼於顯露處剃腋底毛,餘尼見問:「誰剃腋毛棄於此處?」吐羅尼曰:「是我。」諸尼復問:「因何事故?」答言:「腋毛惱我,是以剃卻。」諸尼曰:「聖姊!斯為淨事耶?」報曰:「隨淨不淨我已剃竟。」諸苾芻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告吐罹難陀尼:「汝實剃腋毛耶?」白言:「實爾。大德!」世尊種種呵責,廣說乃至「為諸聲聞苾芻尼弟子,於毘奈耶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剃隱處毛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尼者,謂吐罹難陀苾芻尼,或復餘尼。

隱處者,謂非顯處。剃毛者,謂除其毛,墮罪如前。乃至犯相其事云何?若諸苾芻尼,剃隱毛者,皆得墮罪。

洗淨不過量學處第七十五

緣處同前。時吐罹難陀尼欲心熾盛,水洗淨時即便以指內生支中,為受樂想。如是作時遂成瘡腫受大苦惱,告諸弟子曰:「汝等可求諸餘香物栴檀草香等,我有病痛。」門徒問言:「聖者!今有何患?」彼即具說其事,諸尼曰:「聖者!合作是事應淨法耶?」報曰:「淨與非淨我已作竟。」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此諸過患皆由洗淨,是故不應令尼洗淨。」世尊制已,後於異時,吐罹難陀苾芻尼與長者妻說法,身有穢氣他不堪忍,問言:「此氣從何而來?」又問尼曰:「豈可世尊制尼不令洗淨有穢氣耶?」尼曰:「如是。」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言:「由是我今復為諸尼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若洗淨時應齊二指節。若過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尼,或復餘尼。

應齊二指節者,不得過量。若過二指節者,皆得墮罪。餘如前說。

以手拍隱處學處第七十六

緣處同前。時吐羅尼欲心熾盛,以手拍隱處,如是作時遂成瘡腫,生大苦惱,問答同前。乃至:「聖者今有何患?」彼即具說其事。諸尼曰:「合作是事應淨法耶?」報曰:「淨與非淨我已作竟。」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以手拍隱處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尼,或復餘尼。隱處者義如上說。

拍者,謂以手拍,墮罪如前。若尼以手拍隱處者,皆得墮罪。

自手煮生食學處第七十七

緣處同前。時有一人性愛苑園,命造食人曰:「我欲遊觀,晨朝早來可造食飲。」便與供直,並作食人皆來就宅咸須具辦,作是告已便詣芳園。於時家人備辦所須佇待食手,竟不見來,時將欲過憂愁而住。時吐罹難陀苾芻尼因乞食入其舍,告言:「賢首!無病。可施我食。」其妻報曰:「聖者!我今憂愁,何能施食?」尼曰:「賢首!所憂何事?」彼即具說,尼曰:「姊妹!唯解針線餘不知耶?」報言:「聖者解造食耶?」尼曰:「所有工巧我何不解?」婦人言:「聖者!若爾願哀慜故與造飲食。」尼曰:「我若造食,當與食不?」答言:「與。」「及守房者與不?」答言:「亦與。」尼曰:「作何等食?」報言:「可作種種脂酥果盤及諸餅類。」隨他所須,尼皆為作。眾事辦已,取食歸寺。食手後來,家人告曰:「飲食已蒙吐羅尼為精煮訖。」食手聞已種種譏嫌,出惡言語:「云何沙門釋女奪人活業,非沙門女非淨行女?」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自手煮生食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尼,或復餘尼。

生食者,自手煮令熟。墮罪如前。

無犯者,若為苾芻僧伽故,及餘同梵行者,若欲煮食,於密室中無外人見者,無犯。

水灑上眾學處第七十八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娶妻既久更無男女。親族皆喪、資財罄盡,貧窮孤老無所控告,以手支頰作如是念:「我今年邁何用為財?應可出家希求勝處。」告其妻曰:「賢首!我願出家,汝何所作?」妻曰:「我亦出家。」即將其妻詣大世主處,白言:「聖者!此是我妻,意求出家故來相問。」時大世主便度出家。其夫亦復詣師出家,作如是念:「我先與彼共作要期,時數相問,今可往見。」作是念已即詣尼處,彼尼遙見即自出迎為置床座。苾芻便坐,尼在一邊,為說妙法,聞已欲去。女人之輩性多貯畜,曾所得物積在房中,尼即白言:「願見少留,受我片食。」將諸食飲授與苾芻,尼前扇涼又執瓶水,苾芻遂笑。尼即問言:「何意見笑?」苾芻答曰:「在家事我,今還復如是,為此我笑。」尼便忿恚,報言:「我將作福田虔心供給,翻更見笑。」即以掬水灑苾芻上,復以瓶打。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以水灑上眾者,波逸底迦。」

言上眾者,出家在先處在於上。

以水灑者,將水灑身。墮罪同前。若見悶絕灑時,無犯。

生草上大小便學處第七十九

緣處同前。近尼寺前有生草地,諸婆羅門及長者子少年之輩皆來於此,作非法談話共相掉弄,作大喧擾惱亂諸尼。時吐罹難陀見是事已,所有弟子皆與瀉藥,於大器中承取不淨。既見盈滿,即將寺前散生草上。其婆羅門長者子如前皆來,共為戲弄宛轉於地,互相語曰:「甚有惡氣,多有不淨。誰作斯事?何不滅亡!」吐罹難陀遙見大笑,諸人問曰:「聖者何笑?豈是污此生草地耶?」答曰:「除我更誰?汝等惡人正合料理。」彼諸男子聞皆不悅,各還住家,向父母親族兄弟姊妹具陳其事,悉皆譏恥。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在生草上大小便洟唾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罹難陀,或復餘尼。

在生草上者,謂青活草地。

大小便者,謂諸不淨。墮罪同前。無犯者,除病因緣。

以不淨棄牆外學處第八十

緣處同前。時吐羅苾芻尼,為知眾事、或為教授、或教諷誦,如是經夜多不眠睡,飲食不消便患苦腹,所有不淨棄於牆外。其勝光王有一大臣名曰吉祥,擅乘王象,王嗔驅出近寺牆行。時吐羅尼所棄不淨,污大臣頭。諸苾芻尼知此事已,共相議曰:「今此大臣有大勢力,我等今者必遭殃禍。」其臣含忿懷羞詣河洗浴。時鹿子大臣為彼吉祥而白王曰:「彼臣忠謹於國有功,唯願大王捨乘象過。」王然其奏,發使遣追。使往告曰:「大王相憶,令我追喚。」其臣忙懼不測來心,便著濕衣急詣王所。王見歡喜還其官位,白蓮花象任彼乘騎。吉祥歡躍復作是念:「我從何處重得官榮?由彼梵行除棄不淨霑污我身,得斯果報。」從王宮出詣尼住處,告諸尼曰:「聖者!今日何尼以其不淨棄我頭上?」時吐罹難陀尼見彼尋問心大驚恐,卻閉其戶,於扇隙中報言:「有一老尼不知好惡,不覺擲此,霑污貴人幸無嗔恨。」臣曰:「我於彼所誠無恚心,欲施衣服故來相問,我由斯污重受官榮。」尼聞斯語,從門而出,以手椎胸報言:「是我麁心作斯罪過。」臣見尼出,脫諸衣服自持奉施。臣復含笑作如是言:「我由聖者不淨威力,得勝尊位蒙王褒寵。」後於異時,吐羅尼與諸尼眾共為鬪競,罵彼尼曰:「我今觀汝,不及我糞。」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不善觀察,輒以不淨棄牆外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尼者,謂吐羅尼,或復餘尼。

棄外者,棄牆外。不觀察者,謂不觀看。

不淨者,謂人糞不淨。墮罪如前。若以物裹持棄外,無犯。

第九攝頌曰:

 為獨有五種、  由耳語有四、
 若懷瞋恚心、  推胸皆不合。

獨與男子屏處立學處第八十一

緣處同前。時吐罹難陀尼,獨與男子在屏處立。婆羅門長者及諸人眾,見斯事已遂生疑心,共相議曰:「此非寂靜出家之類,獨與男子在於屏處。」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獨與男子在屏處立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尼,或復餘尼。

獨與男子者,謂與俗人丈夫。

立在屏處者,有五種屏障:一、柵籬;二、牆壁;三、帷幔;四、深林;五、黑闇處。立謂住立,乃至皆得墮罪。

獨與苾芻屏處立學處第八十二

緣處同前。時笈多苾芻尼,與鄔陀夷在屏處立。婆羅門長者及諸男子見已生嫌,共相議曰:「此尼非是寂靜出家,乃與苾芻在屏處立,必作期會。」其不信者作種種譏謗。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獨與苾芻在屏處立者,波逸底迦。」

尼謂笈多苾芻尼,或復餘尼。

苾芻者,謂鄔陀夷苾芻。

在屏處立者,屏有五種義如上說。乃至立者,皆得墮罪。

獨與男子露處立學處第八十三

緣處同前。時吐罹難陀苾芻尼,獨與男子在露處立。婆羅門長者等見已生嫌,共相議曰:「此尼非是寂靜出家,遂與男子獨在露處共為期會。」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世尊「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獨與男子在露處立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尼者,謂吐羅尼,或復餘尼。

獨與男子者,謂白衣丈夫。

在露處立者,謂顯露無障。乃至若有立者,皆得墮罪。

獨與苾芻露處立學處第八十四

緣處同前。時笈多苾芻尼,獨與鄔陀夷苾芻在露處立。婆羅門長者見議同前,乃至共為期會。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如上,乃至世尊「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與苾芻在露處立者,波逸底迦。」

尼謂笈多,或復餘尼。

苾芻者,謂鄔陀夷,或餘苾芻。

在露處立者,義如上說,皆得墮罪。

無犯者,苾芻有伴,及尼有侍者。

獨住一房學處第八十五

緣處同前。珠髻難陀苾芻尼著上妙衣,威儀庠序行步端嚴行乞食時,有賣香男子,見尼容儀情生染著,欲心熾盛不知羞恥,徐步前進小聲語言:「聖者!可共我作私處交歡。」尼曰:「我是出家,云何共汝作斯鄙事?」情復生忿,告言:「爾無賴人,父何不殺?今於我處出此麁語。汝何不與象虎師子毒蛇惡物同為歡戲?」男子曰:「聖者!何怪?丈夫之類皆作是語。」尼作是念:「此非善人既惱於我,我當惱彼可共作期。」便作是念告言:「賢首!我房在於某處,當自知時可來同戲。」時將暮已,諸苾芻尼皆禮制底,是時男子來入房中。尼共餘人同為諷誦,夜將既久,即入房內床上坐已,男子遂來執手。尼即高聲唱言:「有賊入我房中。」男子忙怕速從房出,作如是語:「此尼多妄,與我期會,既來於此唱言有賊。」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呵責廣如上說,乃至世尊「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獨住一房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尼者,謂珠髻難陀尼,或復餘尼。

獨住一房者,謂無第二尼宿經夜,墮罪同前。乃至宿者,皆得墮罪。

無犯者,第二伴尼身死,或被滅擯、或自罷道。

共男子耳語學處第八十六

緣處同前。時吐罹難陀苾芻尼,於小食時入室羅伐城,正住威儀而行乞食,共諸俗人而為耳語。婆羅門長者及不信敬人見已生嫌,共相議曰:「觀此苾芻尼,非是寂靜出家,棄自善品,與諸男子共為耳語,必作期會。」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世尊「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共男子耳語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尼者,謂吐羅尼,或復餘尼。

共男子耳語者,謂與丈夫耳語共相領納,乃至語者皆得墮罪。

受男子耳語學處第八十七

緣處同前。時吐羅尼如前威儀入城乞食,受男子耳語,不信敬者見已譏嫌,廣如上說,乃至與他作期會事。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世尊「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受男子耳語者,波逸底迦。」

尼謂吐羅尼,或復餘尼。

受男子耳語者,謂將耳受男子語,墮罪同前。乃至受者皆得墮罪。

共苾芻耳語學處第八十八

緣處同前。時笈多尼如吐羅尼城中乞食,遂與苾芻共為耳語。諸不信者見已譏謗:「今觀此尼,非是寂靜出家,為私竊事而作期會。」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如上說,乃至世尊「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共苾芻耳語者,波逸底迦。」

尼謂笈多尼,或復餘尼。共苾芻耳語者,義如上說,皆得墮罪。

受苾芻耳語學處第八十九

緣處同前。時笈多尼如前乞食,受苾芻耳語。諸不信者見已譏嫌,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受苾芻耳語者,波逸底迦。」

尼謂笈多,或復餘尼。受苾芻耳語者,義如上說,皆得墮罪。

椎胸學處第九十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尼,互相鬪諍說諸過咎,各懷瞋恚便自椎胸,唱言苦痛。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瞋恚故便自椎胸生苦痛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瞋恚故自椎胸者,聞違情事而不容忍,以手椎胸極生苦痛者。同前,乃至作斯事者,皆得墮罪。

第十攝頌曰:

 咒誓不觀事、  坐床以樹膠、
 在四白衣家、  不看病同臥。

咒誓學處第九十一

緣處同前。時十二眾苾芻尼,皆往長者婆羅門家,或因乞食、或緣問病、或為說法至他捨已,俗旅見來皆申敬禮,虔恭白言:「諸聖者甚難值遇,我等有福得見聖者來往家中,幸願慈悲數能至此,令我瞻望。」時此諸尼,見他讚歎稱喚「聖者」,各懷我慢、生大貢高。俗旅復言:「恐諸聖者去更不來,必若來者為設咒誓。」諸苾芻尼曰:「若去不來,我修淨戒當無果利。」既以自梵行而為咒誓,眾共譏嫌。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以自梵行而為咒誓者,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以自梵行者,謂不行嫌法。

咒誓者,自出咒言,義如上說,皆得墮罪;方便罪,如常。

不觀詰他學處第九十二

緣處同前。諸苾芻尼和合而住,信心長者及婆羅門皆興恭敬尊重,供養衣食臥具及施藥直,白言:「聖者!受此藥直,若有患時隨意充用以自供身。」時十二眾苾芻尼見此事時,情生嫉妬作如是念:「我等何故不蒙俗旅恭敬供養衣食、臥具及諸藥直以充飡噉?」作是念已共相議曰:「我等設計,令彼長者婆羅門於我等處,倍生淨信恭敬供養尊重奉施。」議已不見聞疑為見聞疑,詰諸苾芻尼:「某甲尼有斯過失,某甲尼犯如是事,長淨隨意時不許在眾。」以無根罪詰苾芻尼訶責而住。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不善觀事而詰他者,波逸底迦。」

尼等同前。不善觀者,謂不審察。而詰他者,謂以無根事而強詰責,義如上說,皆得墮罪。

不觀床座坐臥學處第九十三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尼夏安居竟,如佛聽許:「尼安居已遊行人間。」漸次而行至一聚落。時將欲暮,從一長者求止宿處。長者報言:「諸聖者於客廳內可為居止。」既見聽許,不觀處所先有人來,途路疲勞復患熱悶,不能住內出外而眠。於其夜中風雨忽起四面黑暗,各大驚恐,咸入內廳互不相見,先有俗人住在廳內,俗人亦起便執苾芻尼手。尼怕唱喚:「誰無賴人而執我手?勝光大王敬奉諸尼事同妃後,豈容愚者而強逼耶?」乃至告官,推勘截此人手。諸苾芻尼既至室羅伐城,即以此緣白尼。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於屏闇處不觀床座而坐臥,波逸底迦。」

尼等同前。屏處者,謂有覆障。不觀者,謂不審察。坐臥者,謂於夜宿,餘義如上,皆得墮罪。

以樹膠作生支學處第九十四

緣處同前。時吐罹難陀苾芻尼,因行乞食往長者家,告其妻曰:「無病長壽。」知夫不在,問曰:「賢首!夫既不在,云何存濟?」彼便羞恥默而不答,尼乃低頭而出,至王宮內告勝鬘妃曰:「無病長壽。」復相慰問竊語妃曰:「王出遠行,如何適意?」妃言:「聖者!既是出家何論俗法?」尼曰:「貴勝自在,少年無偶,實難度日,我甚為憂。」妃曰:「聖者!若王不在,我取樹膠令彼巧人而作生支,用以暢意。」尼聞是語,便往巧匠妻所報言:「為我當以樹膠作一生支,如與勝鬘夫人造者相似。」其巧匠妻報言:「聖者!出家之人何用斯物?」尼曰:「我有所須。」妻曰:「若爾,我當遣作。」即便告夫可作一生支,夫曰:「豈我不足,更復求斯!」妻曰:「我有知識故來相憑,非我自須。」匠作與妻,妻便付尼。時吐罹難陀,飯食既了便入內房,即以樹膠生支繫腳跟上,內於身中而受欲樂因此睡眠。時尼寺中忽然火起,有大喧聲,尼便驚起,忘解生支從房而出。眾人見時生大譏笑,時諸小兒見唱言:「聖者!腳上何物?」尼聞斯言極生羞恥。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以樹膠作生支者,波逸底迦。」

尼等同前。以樹膠作生支者,謂諸樹膠乃至餘物,作男根形,餘義如上,用得墮罪;作而不用,得惡作罪。於中所有方便之罪,准事應知。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大德!唯願為說吐羅尼令眾人笑。」佛告諸苾芻:「此吐羅尼非但今時令大眾笑,過去亦爾。汝等諦聽!我今為說。乃往古昔有一聚落婆羅門,娶妻未久便生一男,具十八種諸惡相貌,年既長大遊學他方欲求藝業。於一聚落有大婆羅門,尤善四明。妻生一女,父作是念:『若有婆羅門閑四明論者,我以此女當與為妻。』其婆羅門童子漸漸遊行至此聚落,詣大婆羅門處學四明論無不通達,婆羅門念曰:『我先有要,若淨行子明四論者,以女妻之。今此童子淨行種族、復該四論,可與為妻。』即便婚娶。既經多時婆羅門復作是念:『我此女夫形儀丑陋,若在家中人多輕笑。』又見其女行非貞謹,告女夫曰:『今可將妻還汝本宅。』夫作是念:『我妻立性行不貞純,對我共他常為戲笑,今可還將詣父母所。』作是念已,即告妻曰:『賢首!汝可裝辦,明旦共爾遊觀芳園。』妻言:『可爾。』至明清旦令妻乘驢欲歸本宅,妻言:『君今將我欲往何處?』夫曰:『我今將汝往父母家。』妻便念曰:『禍來及身,於此自在所為如意,共他男子隨意交通。今若將我至彼家者,即有父母及諸親族護衛於我,何能更得自在遊行?』即共夫鬪悲啼號哭:『我終不去。』夫乃大瞋以繩反縛,迎臥驢上驅前而進。夫欲心起遂行非法,為洗淨故取瓶注水。水出作聲,驢聞驚走。夫趁不及,驢入村中人皆共覩咸悉羞恥,問其夫曰:『何意如此?』夫乃具答其事,聞瓶水聲驢遂驚走。聞者大笑而說頌曰:

「『瓶水瀉作聲,  驢聞驚怖走;
  由斯薄福女,  丑惡令人笑。』

「汝等苾芻勿生異念,昔時丑婆羅門妻者豈異人乎?今吐罹難陀尼是。汝諸苾芻!吐羅尼復於往昔,令諸人眾作大喧笑。汝等復聽!我今重說。乃往古昔於一聚落有婆羅門,娶妻未久,後於異時欲往餘處。其妻先不貞謹,聞夫欲去告外人曰:『我夫欲行向餘村邑,君可來共宿。』彼人隨語夜至其家,夫便卻至,喚婦開門,問言:『是誰?』既識夫聲二俱惶怖,遂將外人置牛糞篅內,方與開門。夫入家已,妻持水來與夫洗足。家忽失火,夫主怱遽運出貲財,妻語夫言:『諸妙財貨在此篅內,宜可先出。』即欲共輿。篅便烈破,外人走出,柱打頭傷血流而去。時有人眾而說頌曰:

「『此女先行私,  以人置篅內,
  被火便輿出,  頭破眾人知。』

「汝等苾芻於意云何?昔時婆羅門妻者豈異人乎?今吐罹難陀苾芻尼是。」

白衣家說法不囑授臥具學處第九十五

緣處同前。時吐罹難陀苾芻尼,數往長者婆羅門家,為他說法。其長者妻見尼來至,倍生敬重敷上妙座,尼即為說經中深義。彼聽法時,家事憂心嫌時太久,作如是念:「我有俗務,不可久停。」即便起去。尼說經已不見聽者,即離其座默然而去,後有賊來盜將座具。婦人見尼從索座物,尼曰:「我於當時,既不相見,棄座而歸。」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在白衣家說法,去時不囑授家主收攝臥具者,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說法者,謂說經義。臥具者,謂敷座臥物。去時不囑授者,不報主知。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未許輒坐學處第九十六

緣處同前。時吐羅尼因行乞食。時有婆羅門樂清淨法,尼因乞食入其家中,於客廳內有淨床座覆以白[疊*毛]。復有一女,執拂除蠅不令損污。女問尼言:「聖者!何事來此?」尼曰:「我為乞食,汝可持來。」女言:「聖者!我若取食,恐蠅污座。」尼曰:「我為除蠅不令有污。」女便入舍,尼足不淨坐其床上,並有霑血。婆羅門見,問言:「聖者!足踐塵土,云何不洗而坐淨床?」尼曰:「仁既得坐,我梵行者何不得耶?」即從座起。時婆羅門見血污座,種種譏嫌:「我觀此尼無有慚愧。」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在白衣家,主人未許於床座上輒坐者,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若白衣家床座,若他未許不應輒坐。釋罪相等,廣說如前。

不問主人輒宿學處第九十七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尼遊行人間,至一聚落為求宿處。織師不在妻擅許之,於一房中與尼共宿。織師夜來與妻同臥欲為非法,以手執妻,妻遂失聲。尼聞便笑,夫問妻曰:「笑者是誰?」答曰:「是出家者。」夫便忿恚驅尼令出。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問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在白衣家,不問主人輒宿者,波逸底迦。」

尼等如上。不問主者,謂不諮請家主。輒宿者,謂於中臥坐。釋罪相等,廣說如前。無犯者,除婦人無夫自為家主。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十七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

下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註音版】式叉摩那尼戒本

式叉摩那尼戒本(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佛說舍利弗悔過經

佛說舍利弗悔過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羅閱祇...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

律二十二明瞭論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律二十二明瞭論一卷 正量部...

禪源諸詮集都序

重刻禪源詮序 道不能自鳴。假人而鳴。鳴雖不同。道則...

佛說文陀竭王經

佛說文陀竭王經 北涼三藏曇無讖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寶雨經

佛說寶雨經卷第一(顯授不退轉菩薩記) 唐天竺三藏達摩...

【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華嚴一乘十玄門

華嚴一乘十玄門 大唐終南太一山至相寺釋智儼撰承杜順...

佛說略教誡經

佛說略教誡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

佛說五蘊皆空經

佛說五蘊皆空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略論安樂淨土義

略論安樂淨土義 釋曇鸞撰 問曰:「安樂國於三界中,何...

佛說末羅王經

佛說末羅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

【佛教詞典】聖眾來迎

即念佛行者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及聖眾前來迎接往生極樂...

【佛教詞典】諸塵

指能污染真性之色、聲、香、味、觸等五塵。觀普賢菩薩...

上品上生的條件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談到九品往生,其中上品上生...

心病的對治法

心病的六種對治法 (一) 眾生的煩惱無量無邊,所以對...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問: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聖嚴法師答: 一心不亂這句...

羅睺羅忍辱的故事

阿難說:佛陀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的時候,羅喉羅和...

小事不小,小中見大

前幾天,有工人師傅過來給宿舍門安裝鎖牌,一陣電光火...

菩薩成就國土,要有兩種準備

這一科是與之授記。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權實不二...

寧近毒蛇,不親女色

於諸女色,心無染著。凡夫顛倒,為欲所醉,耽荒迷亂,...

從淨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贈

現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贈,器官捐贈在佛教界有多次地...

集體創作

在過去,有一群畫家,每個人在繪畫創作方面各有所長,...

印光大師關於《金剛經》的開示

金剛經者,即有談空,不墮空邊。即空論有,不墮有邊。...

學佛的基礎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

你在哪裡,哪裡就是風水

在佛法當中,我們學來學去,也沒有離開這一念心。 在廣...

【視頻】三十五佛名懺

三十五佛名懺

【視頻】法融禪師:心銘(南京牛首山佛頂寺)

法融禪師:心銘(南京牛首山佛頂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