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薩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薩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卷第五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譯

佛住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優陀夷作是念:「前作者不犯。未制戒時,眾多出精,不知何者為前?」乃至佛言:「未制戒前,優陀夷出精,一切不犯。」有比丘出莖中精,偷羅遮。空中動搦押作方便已捨不出,偷羅遮。有比丘行時精出,尋即生悔。乃至佛言:「犯偷羅遮。」有女人禮比丘足,比丘精出,尋生疑悔。乃至佛言:「不犯。」如毘舍佉鹿子母一一頭面禮比丘足,至長老難陀足,難陀即失不淨,墮鹿子母頭上。鹿子母起已,兩手摩頭而說偈言:

「我今得大利。  如是同梵行,
 煩惱極熾盛,  於世尊法中,
 忍修涅槃道。」

爾時優陀夷尋生疑悔。乃至佛言:「不犯。應著小衣。」

有比丘搔男根不淨出,乃至佛言:「不犯。」有比丘浴時揩摩身不淨出,乃至佛言:「不犯。」有比丘從一處至一處不淨出,乃至佛言:「犯偷羅遮。」惡念思惟亦如是。

有比丘母抱捉姊妹本二共食,不淨出,尋生疑悔。乃至佛言:「不犯。」

有比丘火難中、水難中、坑塹難中,及師子虎狼、非人等難中出,女人不淨出,尋生疑悔。乃至佛言:「不犯。」

有比丘,女人捉足[蹲-酋+(十/田/ㄙ)]膝髀指時不淨出,尋生疑悔。乃至佛言:「不犯。」

有比丘於青瘀膖脹爛壞血塗骨散骨白骨等所出不淨,一切僧伽婆尸沙。

有比丘把搔時、風時、洗足時不淨出,乃至佛言:「不犯。」

有比丘治身時不淨出,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乞食,有寡女語比丘言:「共作淫來。」比丘即以腳指刺女根中。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急流水中洗浴,男根逆水住,不淨出。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頭上耳中出不淨,犯僧伽婆尸沙。

有比丘脇嵴胸腋下、臂肘脾中、兩腳中、兩[蹲-酋+(十/田/ㄙ)]中、手中等出不淨,僧伽婆尸沙。不出,偷羅遮。

若有比丘於繩床坐,臥床氈褥枕瓶篋、石像土像木像、戶限等所出不淨,犯偷羅遮。

優陀夷便作是念:「佛言前作者不犯。未制戒時共眾多女人摩觸身,何者為前?」乃至佛言:「未制戒前,一切不犯。」

有比丘,人女非人女想摩觸,尋生疑悔。乃至佛言:「人女人女想摩觸,僧伽婆尸沙。人女非人女想摩觸,僧伽婆尸沙。疑摩觸,僧伽婆尸沙。」非人女三句亦如是。

有比丘觸女人腳,突吉羅。女人觸比丘腳,不犯。觸女人肩,突吉羅。女人觸比丘肩,不犯。有比丘抱母,尋即生悔。乃至佛言:「不犯。」女人捉比丘指,尋即生悔。乃至佛言:「不犯。」比丘火中出女人,水中坑中、刀中塹中、非人等中出女人,尋即生悔。乃至佛言:「不犯。」有女人捉比丘兩臂兩膝兩手等,尋即生悔。乃至佛言:「不犯。」若比丘摩觸青瘀膖脹爛壞蟲噉血塗離散白骨等,皆犯偷羅遮。女人倒地,比丘扶起,突吉羅。比丘倒地,女人扶起,不犯。

有比丘欲行,與女別,女坐膝上,尋生疑悔。乃至佛言:「不犯。」

有比丘夜闇中出小便,比丘尼逆來,比丘尼倒比丘上,尋生疑悔。乃至佛言:「不犯。」

有比丘入聚落乞食,一女人蹻腳坐,語比丘言:「共作淫來。」比丘取石取土取木著女根中,悉犯偷羅遮。

有比丘為女人說法,彼女人腳觸比丘膝髀脇嵴臂肩頸等,皆犯突吉羅。

優陀夷復作是念:「佛言前作者不犯。未制戒時,我於女人所眾多麁惡語,不知何者為前?」向諸比丘說,諸比丘向佛廣說。佛言:「我未制戒時,作一切不犯。」若有比丘,於人女作非人女想麁惡語,尋生疑悔。乃至佛言:「若人女人女想,僧伽婆尸沙。人女非人女想,僧伽婆尸沙。疑僧伽婆尸沙。使化人作麁惡語,偷羅遮。自語,僧伽婆尸沙。」

比丘語女人言:「姊妹!所有者與我。」女問言:「阿闍梨!何所有與?」比丘答言:「汝自知。」女人解意,即答言:「已辦。」尋生疑悔。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入聚落乞食,見女人蹻腳而坐,語比丘言:「阿闍梨!共作淫來。」比丘答言:「汝根如是好,可作如是如是事。」尋生疑悔。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性麁惡語,於女人所作麁惡語,尋生疑悔。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尼晨朝洗浴已,著服安禪那,摩頭著新衣,入舍衛城乞食。比丘亦入城乞食,語彼比丘尼言:「姊妹!何以如是行?乞男子耶?」尋生疑悔。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父欲與女別。彼是惡行女,比丘語女言:「莫作惡行。」女問言:「我當作何等行?」比丘言:「莫作如是如是事。」尋即生悔。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晨朝著衣到居士捨,語居士母言:「與我。」彼問言:「何所與?」答言:「與我是。」彼即解意,答比丘言:「已辦。」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語女人言:「我所見者與我。」女問言:「何所見?」比丘言:「我所見者與我。」女即解意,語比丘言:「已辦。」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語女人言:「姊妹!前者與我。」女問言:「何者?」比丘答言:「是汝前。」女即解意,答言:「大德!已辦。」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晨朝著衣到居士捨,語居士母言:「樂喜者與我。」女人問言:「何者大德所喜?」答言:「我所喜者與我。」乃至「大德!已辦。」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入居士家,語居士婦言:「所愛者與我。」乃至「大德!已辦。」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晨朝著衣到居士捨,語居士婦言:「姊妹!與我水飲。」彼答言:「且止,當為取」比丘言:「汝即是水。」女人言:「已辦。」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語女人言:「與我佉陀尼。」女人言:「且止,當為作之。」比丘言:「汝即是佉陀尼。」答言:「已辦。」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語女人言:「與我粥噉。」女人言:「且止,當為作。」比丘言:「汝即是粥。」彼言:「已辦。」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晨朝著衣到居士捨,語居士婦言:「與我蒲闍尼。」彼答言:「且止,當為作。」比丘言:「汝即是蒲闍尼。」女人言:「已辦。」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於女人所麁惡語,女人不憶念,問比丘言:「何所道?」比丘止不語。乃至佛言:「犯偷羅遮。」(三竟)

佛住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鹿子比丘便作是念:「佛言前作不犯。我眾多作媒嫁,不知何者為前?」以是因緣故向諸比丘說,諸比丘向佛廣說。佛言:「未制戒前,一切不犯。」

有比丘到居士捨,居士言:「大德!能為我到某甲女人所,作如是語不?」答言:「能。我當往,不還報。」居士言:「我當云何知?」比丘言:「我當使比丘至某處。」比丘即往到彼家已。出見一比丘語比丘言:「且止。」彼比丘念言:「當為何事?」即便住。居士出見是比丘,言:「善哉善哉!我事已辦。」比丘問言:「何事辦?」居士言:「共期。」尋生疑悔。乃至佛言:「不犯。」

有比丘到居士捨,居士言:「大德!能到某甲女人邊,如是語不?」答言:「能。」比丘到女人所,道居士意。女言:「我不用。」尋生疑悔。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到居士捨。居士共婦鬪諍,居士鞭婦驅出,比丘和合。和合已,尋生疑悔。乃至佛言:「意已斷驅出,宣令言非我婦,於彼媒嫁,犯偷羅遮。」

有比丘到居士捨,居士語比丘言:「能為我至淫女所,作如是語不?」答言:「能。」比丘即往到淫女所,作如是語。淫女言:「已辦。」還報居士:「他已了。」居士眠未覺。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到居士捨,居士言:「汝能喚某甲淫女來不?」答言:「能。」即到彼喚淫女,淫女中道他將去。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到居士捨,居士言:「能至某甲女人所喚來不?」答言:「能。」即往到彼。女人眠未覺,如前說。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到居士捨,居士語比丘言:「能喚某甲女人來不?」答言:「能。」即往喚女人。女人莊嚴時,夫主還,彼事不成。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二居士為知識,各作是言:「汝若取婦時生男,我生女與汝兒作婦。我生男汝生女者,與我兒作婦。」後一居士生男,第二者生女。生男者居士無常,彼居士不復與女。居士子聞已,語比丘言:「能為我到某甲居士所索女不?語彼女言:『我等未生時,已以汝與我。我父亡後財物喪失,汝當莫捨我。』」比丘答言:「能。」即往語彼女人,如上廣說。彼女聞已。即捨父母走,至彼男子所。尋生疑悔。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居士語女人言:「與我時節。」女人答言:「我無閑時。」居士言:「我何時當知汝閑?」女人答言:「有比丘數來至我所,我當使往到汝所,以拳打汝背,當知有閑。」後比丘到女人捨,女人語比丘言:「汝能往到某甲居士所,以拳打背上不?」答言:「能。」即往,以拳打居士背。居士言:「善哉大德!我事已辦。」比丘言:「何事?」居士言:「共期。」乃至佛言:「犯突吉羅。」

有比丘到居士家,女人語比丘:「能往喚某甲居士來不?」答言:「能。若為眾僧作食者,我當去。」女人即送食與眾僧。比丘供養僧已,即往喚彼男子。男子逐比丘來,即共作淫。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復有居士新迎婦,端正色好。有一男子欲得彼婦,即數數遣信至彼婦人所,婦人不肯。此婦夫命終,此婦於先欲得男子所有小過,即收繫縛。母語女言:「以何方便離此難處?」女答母言:「有一方便。此居士先數數遣信來至我所,我不從彼。」母言:「汝當從此。此是惡人,令彼得安樂。」女言:「今當遣誰往?」時有比丘到彼中。即語比丘言:「汝能往到某居士所,語居士言:『某甲居士婦喚汝,當作如是如是事。』」比丘言:「能。」即往語居士,居士來共作淫。尋生疑悔。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居士母為眾僧作精舍,四事供給。居士母命終,後無人料理,廢四事供養。諸比丘到居士捨,語居士言:「作如是精舍,居士母在時四事供給。」居士答言:「此母是福德人。」復語比丘言:「汝能往某甲居士婦所言,與我送食。」比丘答言:「能。」即往到彼,語言:「汝能為某甲居士送食不?」答言:「不能。我家多事。」比丘復言:「汝當往,為我等精舍故。」婦言:「為精舍故當往。」往便即共作淫。比丘尋生疑悔。乃至佛言:「不犯。」居士即復以四事供給眾僧、料理精舍。

有比丘到居士家,居士語比丘言:「能往語彼某甲女人來不?」答言:「能。」即往語女人。女人病,居士亦得病。二人俱病,事不得成。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到居士捨,女人語比丘:「能往喚某甲居士來不?」答言:「能。」即往語居士。居士病,女人亦病。乃至佛言:「犯偷羅遮。」

有比丘晨朝著衣持缽到居士捨,居士語比丘言:「能到某甲居士所言:『與我女、姊妹等。』不?」比丘答言:「能。」即往語彼。此居士兒命終,若女命終、若狂若癡、若先與他處,犯突吉羅。

復有比丘到居士捨,如前說,兒病、女病、俱病、俱狂癡、若與餘處,犯偷羅遮。

受具戒:應與受具戒、不應與受具戒,得具戒、不得具戒。羯磨、羯磨事、羯磨處、非羯磨處,擯羯磨、捨羯磨、苦切羯磨、出罪羯磨事。非給摩他事、給摩他事。所作事、學、非捨戒、捨戒,戒羸、戒羸非捨戒。諍、攝諍事,諍事不滅、諍已滅事。說、不說。受。為狂人羯磨、為非狂人羯磨。墮信施。不現前羯磨。羯磨、懺罪。白、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苦切羯磨、驅出羯磨、折伏羯磨、不見擯羯磨、捨擯羯磨、惡邪不除擯羯磨、別住羯磨、本日羯磨、摩那埵羯磨、阿浮呵那羯磨。別住有何利?何以故本日治?本日治有何利?何因緣故出阿浮呵那?覓罪相羯磨。戒聚、犯聚、不犯聚,輕罪、重罪,有餘、無餘,邊罪、麁罪,罪聚、出罪、憶罪、鬪諍、止鬪諍、求出罪。遮說波羅提木叉、遮自恣。內宿、內熟、自熟,捉食、受食、惡捉、受、不受、不捨、水食、捨。受迦絺那、捨迦絺那、不捨迦絺那。重物、輕物,可分物、不可分物,人物、非人物,攝物、不攝物。不從他受得、取死人物。成衣、糞掃。灌鼻、灌下部、刀、剃毛、剃髮。噉、淨、食、作衣、果食、非人食。五百集毘尼、七百集滅。毘尼因緣、摩訶鏂波提舍、迦盧鏂波提舍。等因、時雜。園林中淨、山林中淨、堂淨、邊方淨、方淨、國土淨、衣淨、酢漿淨。自恣、與自恣欲、取自恣欲、說自恣欲。布薩、布薩與欲、受欲、說欲。清淨、與清淨、受清淨、說清淨。欲清淨、與欲清淨、受欲清淨、說欲清淨。偷婆、偷婆物、偷婆捨、偷婆無盡功德盡、供養偷婆、莊嚴偷婆、偷婆香華瓔珞。有食、粥、佉陀尼、捨消、蒲闍尼。缽、衣、尼師檀、鍼、鍼筩。依止、受依止、與依止、捨依止。和上、弟子法,供養和上、阿闍梨,近住弟子,和上阿闍梨共行弟子、近住弟子,沙彌。籌量、臥具、營知事、次第、禮拜。蘇毘羅漿、屑、藥、漿、皮、革屣、揩腳物、杖、絡囊、蒜。剃刀、剃刀房。戶鑰、戶鎖、扇柄、傘、乘、扇、拂、鏡、歌舞、香花瓔珞。安禪那、安禪那物、眠、坐、臥、經行。禪帶、紐、腰繩。彈。反抄著衣。地、樹、地物、林樹。諍、諍壞。恭敬、下意、種種不共住、闥賴吒、實覓罪。波羅夷學戒、僧上座。山林樹、堂、房、臥具、戶橝。曠野空房。缽、衣、尼師檀、針、針房、粥、水瓶、澡罐、瓶蓋。水、飲水器。食蒲闍尼、食時、食、受食、乞食、請食。阿練若比丘、阿練若上座。聚落、聚落中上座,客比丘、客比丘上座,行、行上座,洗足、洗足上座,集、集上座,說法、說法上座,非時、非時僧集、非時僧集上座,唄、不唄。求安居、安居、安居上座,安居竟、從眾至眾、安居中、安居中上座。布薩、說戒、說戒者、說戒上座。上座、中座、下座。浴室、洗浴上座。和上、共行弟子、阿闍梨、近住、沙彌、方便、後行比丘、到家、入家、入家坐、家上座。先語、消息、空中。迦絺那、經行、漉囊、下風、入廁、廁邊、廁跂、廁上座。洗、大便已洗手、洗處、跂。小便、小便處、小便跂、小便上座。籌草處、唾、器。楊枝擿齒、刮舌、挑耳。威儀、不威儀、三聚。

云何受具戒?受戒者受羯磨,共羯磨住故,故名受具戒。彼有十種受具戒:一、無師得,謂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馱。二、見諦得,謂五比丘。三問答得,謂須陀夷。四、三歸得。五、自誓得,謂摩訶迦葉及三說。六、邊地律師等五眾得。七、中國十眾得。八、八重得,謂摩訶波闍波提等。九、遣使得,謂法與十二部僧得。若制白四羯磨已,三語、三歸受具足戒者,不得具足戒。若未制白四羯磨,三語、三歸受戒,善得具足戒。善來者,若前若後受戒,善得具足戒。何故善來比丘我與受具戒者?是最後身比丘,終不作學人無常,是故善得具足戒。

比丘尼受具足戒有三種受:一、受八敬法;二、遣使;三、二部僧現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受八敬法者,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等是事應廣說。遣使受戒者,達摩提那,或有相似者。若有難不得出,爾時為彼作羯磨,得羯磨者持去向彼說已,語言:「姊妹!善得具足戒。」從是後二部僧現在前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得具足戒。八敬、遣使受者不得,是名受具足戒。

問:「何以故名受具足戒?」答:「至誠受羯磨得觸證,是名具足戒。與上相違,名非具足戒。」

云何應與受具足戒?人男、人女離障礙事。

云何不應與受具足戒?謂殺母、殺父、殺阿羅漢、破僧、出佛身血。無和上、無衣缽、行別住未竟、外道、越濟、非男、污染比丘尼、賊住、未滿二十、自言非比丘、已滅擯可滅擯、一切非人等,是名不應與受具足戒。若與受具足戒,僧悉有罪。彼人名污眾人。

云何得具戒?與人受具足戒時,稱其名,如法眾僧和合問遮罪已,如法白四羯磨,不動不轉受具足戒,是名得具足戒人。與上相違,非得具足戒人。云何不得具足戒人?不得、不觸、不證,是名不得具足戒人。十三人一向不得具足戒:一切五逆、越濟、非男、污染比丘尼、賊住、不共住、本不和合人、不滿二十人、自言非比丘、化人等,一向不得具足戒。

云何羯磨?謂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何以故名羯磨?有二因緣:折伏羯磨、懺罪羯磨。又復能得清白法故,名為羯磨。云何折伏羯磨、懺罪羯磨?謂折伏、驅出、擯、懺罪、別住本日治、與摩那埵本日治。作是事已,名折伏、懺罪羯磨。云何清白羯磨?謂受具足戒、布薩自恣、阿浮呵那等,及餘如法羯磨,是名清白羯磨。

云何羯磨事?謂所因事緣作羯磨故,故名羯磨事。

云何羯磨處?白羯磨成就、聞成就、如法眾僧和合作羯磨,不可轉動故,名處羯磨。

云何非處羯磨?白羯磨不成就、聞不成就、非法僧不和合,可動轉,是名非處羯磨。

云何擯羯磨?謂比丘有罪,擯比丘不得共作羯磨布薩、不得共住共食,是名擯羯磨。

云何捨羯磨?謂如法懺悔,共僧同住同食,是名捨羯磨。

云何苦切羯磨?若比丘鬪諍相言,眾僧與作苦切羯磨已,勅言:「後更作者當更苦治汝。」是名苦切羯磨。

云何出罪羯磨事?若見若聞若疑犯罪,彼必真實不虛。時非不時義、饒益非不饒益、軟語非麁言、慈心非瞋恚,是名出罪羯磨事。

云何非給摩他事?謂苦切羯磨、驅出羯磨、折伏羯磨、擯羯磨、不見擯、惡邪不除擯、別住、本日摩那埵,是名不止羯磨。

云何止羯磨?有罪懺悔發露、下意調伏,是名止羯磨。

云何所作事?因是因緣故作事。

云何學?學有三種: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復有三種學:威儀學、毘尼學、波羅提木叉學。

云何非捨戒?若狂、屏處自說、沙彌所、外道所、白衣所,不於性住比丘所說,不名捨戒。

云何捨戒?作如是語:「出家辛苦、作沙門甚難、不樂作比丘、憶父母等、送我至父母所、送我至白衣家、與我覓作具。」復作如是語:「我捨佛等」,乃至不與長老等共法,以清淨心說:「我不樂作比丘、慚愧比丘事、厭離比丘事。」口作是說,是名捨戒。

云何戒羸?若比丘憶念家中、不樂作比丘,如前說,是名戒羸。

云何戒羸非捨戒?以前事向眾說。何以故名戒羸?不樂所作比丘事,是名戒羸非捨戒。

云何諍?諍有四種相:言諍、鬪諍、犯罪諍、常所行諍。何故名諍?因是生諍故,故名諍。

云何攝諍?謂七滅現前毘尼等廣說。何以故名攝諍?彼四諍以七滅滅調伏寂靜,是名滅諍。

云何諍事不滅?若五法成就,諍不得滅。何等五?一不白僧、二非佛教、三不白二眾、四犯罪比丘未受語、五眾犯罪未懺悔。具此五事,諍不得滅。

云何諍滅事?有五種成就,諍得滅。何等五?一已白僧、順佛教、白二眾、如法自見罪、諸比丘罪已懺悔。此五事成就,諍得滅,是名諍已滅事。

云何說?說有五種,謂:戒序、四波羅夷、十三僧殘、二不定、廣說,是名說。

云何不說?若眾說戒時,說戒者不利,利者應次第說。復不利者,更使利者次第說,乃至下盡應次第說。各說少分,故名不說。

云何受?若比丘獨住,至布薩時,應掃偷婆、房舍、堂前布薩處,次第敷座。若有比丘來,未布薩者共布薩。若不來者應在高處望,若見比丘來者,應作是言:「疾疾來,今日作布薩。」若無來者,至冥還來坐處次第坐,心念口言:「今日作布薩,我今亦作布薩。若得和合僧,廣作布薩。」是名受。

云何為狂人羯磨?若比丘狂心散亂,當為彼作白二羯磨,廣說如長老娑伽陀因緣。云何非狂羯磨?除狂羯磨,諸不狂羯磨。

云何墮信施?施與持戒人,迴施不持戒人;與正見人,迴施邪見人,墮信施。如所食,如所取若乃至長取一摶,墮信施。是名墮信施。

云何不現前羯磨?十種不現前作羯磨,謂:覆缽羯磨、捨覆缽羯磨、學家羯磨、捨學家羯磨、作房羯磨、沙彌羯磨、狂羯磨、不禮拜羯磨、不共語羯磨、不供養羯磨,是名不現前羯磨。

云何羯磨?若減四人作羯磨,不成作羯磨。五人羯磨應五人作,十人羯磨應十人作,二十人羯磨應二十人作,四十人羯磨應四十人作。

云何懺罪五法、五非法?云何五法?非別住所、非不共住所、非未受具戒人所、眾中、盡發露,是名五如法。與上相違,名非法。

云何白?謂白不作羯磨。僧為狂人作白,是名白。

云何白羯磨?羯磨白僧,謂布薩自恣、阿浮呵那、捨小缽、布草,如是一切名白羯磨。

云何白二羯磨?作白已復作一羯磨。

云何白四羯磨?作白已三羯磨。白羯磨,不作白、作羯磨,不成白。白二,作羯磨、不作白,不成白二。白四羯磨,不作白、作羯磨,不成白四。眾多羯磨,不作白,不成眾多。作白二羯磨,不作白,不成作。多作羯磨,不犯;減作,不成。作白時眾中有少因緣起去,不捨聞處,憶白。若捨聞處,不憶白,還應語僧更作白。白未竟,復有起去,若捨聞處,更應作白。

云何苦切羯磨?若比丘鬪諍,僧與作白四羯磨,是名苦切羯磨。

云何驅出羯磨?污染他家,與作驅出白四羯磨。

云何折伏羯磨?若比丘毀訾檀越,使懺悔彼故,白四羯磨。

云何不見擯羯磨?若比丘犯罪已,問,言:「不見罪。」與作不見擯白四羯磨。

云何捨擯羯磨?比丘犯罪,如法懺悔,作白四羯磨解擯。

云何惡邪不除擯?若比丘起惡邪見不肯捨,為作不捨白四羯磨。

云何別住?若有外道欲於正法中出家受具足戒,爾時應四月在和上所住。與作白四羯磨。又復別住,十三事中犯一一事已覆藏,隨覆藏與別住,作白四羯磨。是名別住。

云何本日治?若比丘別住中復犯僧殘,與本日治,作白四羯磨。

云何摩那埵?若比丘已別住竟,與摩那埵,作白四羯磨。不動轉,於一切比丘所下意故,名摩那埵。

云何阿浮呵那?於不善處舉著善處,是名阿浮呵那。

覆藏罪別住有何利?本日治摩那埵有何利?何以故作阿浮呵那?答:覆藏者與別住摩那埵,是別住功德利。本日治,調伏故。阿浮呵那,是摩那埵功德利。阿浮呵那,清淨故。何以故摩那埵是別住功德利耶?比丘別住下意調伏,是故摩那埵別住功德利。何以故本日治調伏調伏者?使諸比丘知是長老,如是熾盛煩惱犯罪慚愧,更不作故,是名本日治調伏。何以故阿浮呵那是摩那埵功德利?已調伏求清淨,自求出罪。諸比丘言:「是比丘求清淨求出罪。是賢善比丘,我等當與作阿浮呵那。」是故阿浮呵那是摩那埵功德利。何以故阿浮呵那是清淨?已起,得清淨無罪。如世尊所說,二種比丘得清淨:一謂不犯罪、二謂犯罪如法懺悔。是故阿浮呵那是清淨。

云何覓罪?若比丘犯戒,犯戒已自說,後不說,與覓罪白四羯磨。是名覓罪。

云何戒聚?戒身即戒聚。

云何犯聚?犯波羅夷、僧殘、波夜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是名犯聚。云何不犯聚?不作;若犯,如法懺悔,通是不犯聚。

云何輕罪?謂可懺悔。

云何重罪?謂不可懺悔。

云何有餘罪?後四篇,謂僧殘、波夜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

云何無餘罪?謂初篇。

云何邊罪?謂四波羅夷。

云何麁罪?四波羅夷、僧伽婆尸沙。

云何罪聚?謂一切罪不善所攝。

云何出罪?「汝長老犯如是。如是罪當發露懺悔,莫覆藏。」是名出罪。

云何憶罪?「長老!汝犯如是。如是罪當憶念。」

云何鬪諍?若見聞疑罪不共語,是名鬪諍。

云何止鬪諍?以五因緣。何等五?我語汝、我說汝、我出汝罪、我令汝憶、汝聽我。是名止鬪諍。

云何求出罪?如前說,是名求出罪。

云何遮布薩?十種遮布薩,廣說如毘尼。

云何遮自恣?有四非法、四如法。非法者,無根戒、不淨人、惡威儀人、邪命人。與上相違,名如法遮自恣。

云何內宿食?若界內不結淨地食,在界內比丘不得食,是名內宿。若結淨地食,在淨地得食。

云何內熟?若比丘界內不結淨地,界內熟食,比丘不得食,是名內熟。

云何自熟?爾時毘耶離饑儉,諸居士欲與諸比丘作食,便作是言:「我等若使人作者,當多有人食此食,及親裡等來索見,諸比丘道業不就。」語諸比丘言:「此米使淨人作食竟食。」諸比丘不好看撿,諸客比丘來者當相分,與諸比丘食少身體羸瘦。乃至佛言:「聽諸比丘界內結淨地已作食。」諸比丘結已,使淨人作食。淨人沙彌自食已,少與諸比丘,諸比丘食少故身體羸瘦。乃至佛言:「如是饑儉時,聽諸比丘自作食。捨二處,內宿、內熟。乃至儉時未過自作食。」

云何捉食?比丘無慚愧故捉食。

云何受食?若比丘從男、女、黃門、二根等受。

云何惡捉?自手捉食已,復從他受。

云何受。諸比丘食已。自恣受殘食法而食。

云何不受?食已未自恣,聽諸比丘持食出。如飢儉時,食已不自恣,不受殘食法得食。不受殘食法,聽食果,謂胡桃等。

云何不捨?毘耶離饑儉時聽。

云何水食?長老舍利弗血病,良師言:「食藕者得差。」爾時尊者大目犍連,曼陀羅池中取藕來,與尊者舍利弗。舍利弗食少許已,與諸比丘。諸比丘不食,「我等已自恣竟。」諸比丘向佛廣說。乃至佛言:「饑儉時食已自恣,不受殘食法,聽食藕。」

云何捨?饑儉已過。世尊從毘耶離遊行諸國,漸至捨衛國。爾時世尊問阿難:「我毘耶離聽諸比丘八事者,內熟乃至藕等,諸比丘故行是事耶?」阿難白佛言:「世尊!或有行者、有不行者。」爾時世尊集諸比丘僧。集僧已,語諸比丘:「我先毘耶離聽八事,爾時饑儉故聽,非豐時。自今已去不聽,食者得罪。」是名捨。

云何受迦絺那?若此住處受迦絺那,界內一切眾僧應集,同戒同見清淨故。又復餘處比丘聞某處受迦絺那衣,發隨喜受。

云何不受迦絺那衣?與上相違,名不受。

云何捨迦絺那?有八種,廣說如毘尼。

云何不捨迦絺那衣?與上相違,名不捨。

云何重物?謂木床乃至阿珊提等,木竹及餘物作者,薦席機褥瓦器等物,是名重物。

云何輕物?謂金銀銅鐵床等、金銀銅鐵器缽衣物等,是名輕物。

云何可分物?謂死比丘三衣持與看病人,除重物,餘一切輕物可分。謂鐵器缽絡囊、銅器戶鈎刀針鑷剪爪刀香爐香匙香器斧鑿等,如是物可分。不可分者重物,重物不可分。謂木床乃至瓦器等不得分,持作四方僧物。若染汁,四方僧來者,共染衣,除五大妙色。金床,轉易物已共分。銅床亦如是。木床等,四方僧共用。又復五事,比丘不得賣、不得與人、不得分破。何者是?謂園林、寺、捨、臥具、園寺舍地。

云何人物?世尊聽諸比丘為僧故受園林,非為一人。

云何非人物?謂象馬駱駝秦牛水牛,世尊為塔、為僧故聽受。

云何攝物?若他所攝。若聚落、阿練若處,男女非人所攝,是名攝物。

云何不攝物?若聚落、阿練若處他不攝,若男女、非男、二根不攝,是不攝物。

云何比丘不從他受而得受用?除一切可食物、除水楊枝,是不從他受。

云何死比丘衣?死比丘衣,五眾得分受用。

云何成衣?若作五年大會得衣。

云何糞掃衣?有五種,比丘得取,火燒、牛嚼、鼠嚙、水衣、產衣。

云何灌鼻?佛聽病比丘灌鼻,如尊者畢陵伽婆蹉,是事應廣說。

云何灌下部?比丘不得灌下部,灌者偷羅遮。不犯者,灌便病差。

云何刀?比丘不得用刀治病,若治者偷羅遮。不犯者,餘藥不治,刀治得差。

云何剃毛?除鬚髮,剃餘身份毛,突吉羅。

云何剃髮?比丘應次第剃髮。下座剃髮,已下刀,上座不得使起。起者,突吉羅。

云何噉?謂五種種子。

云何淨?謂五種淨。

云何食?五種淨已食,及八種漿清淨不濁。

云何作衣?十種衣,三種壞色用。

云何果食?毘耶離中眾多果,諸比丘私取食。乃至佛言:「不得私取食,當等分。」分果時一人受、二人三人分,高聲大聲。乃至佛言:「不得分。若有淨人作五沙門淨已,從彼受食。」

云何非人食?聽諸比丘天上金銀琉璃地階道行坐臥、聽器中食,是名非人食。

云何五百集毘尼?佛般涅槃不久,五百比丘集王舍城已,譔集一切修多羅、毘尼、阿毘曇。

云何七百集滅?佛般涅槃後一百一十年,毘耶離諸比丘十惡事起,非法、非毘尼、非佛教、離佛法,與毘尼、阿毘曇法相相違,以是為淨。何等為十?謂鹽淨、二指淨、聚落淨、[酉*(替-曰+貝)]酪淨、如是淨、隨喜淨、生酒淨、習淨、縷尼師檀淨、受金銀淨。

云何鹽淨?以自盡壽受持鹽,雜食得食。佛言:「食者犯突吉羅。」佛在捨衛國,藥法中制是罪。二指淨者,食自恣已,得二指挑食。佛言:「食者犯波夜提。」佛在毘耶離,食法中制是罪。聚落淨者,一聚落請食已自恣,復得至餘聚落食。佛言:「食者波夜提。」佛在毘耶離,食法中制是罪。[酉*(替-曰+貝)]酪淨者,食自恣竟,復得[酉*(替-曰+貝)]酪已得飲。佛言:「飲者波夜提。」佛在毘耶離,食法中制是罪。如是淨者,界外成眾羯磨,界內隨喜。佛言:「犯突吉羅。」瞻婆國羯磨事中制是罪。隨喜淨者,界外先不語作羯磨,作已來語,隨喜。佛言:「犯突吉羅。」亦瞻婆制是罪。生酒淨者,穀作酒未熟得飲。佛言:「飲者波夜提。」枝提國因娑伽陀比丘制此戒。修習淨者,修習殺生不修習殺生,殺生無罪。佛言:「隨事犯。」縷尼師檀淨者,尼師檀頭不接縷。佛言:「不接縷者犯波夜提。」迦留陀因緣制此罪。金銀淨者,毘耶離諸比丘自手受金銀。佛言:「受者波夜提。」王舍城制此罪。毘耶離諸比丘行是十事,七百比丘集,滅是罪。

云何毘尼因緣?謂二波羅提木叉、毘崩伽十七毘尼事、七法八法善誦、增一散毘尼、共戒不共戒。

薩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卷第五


上篇:薩婆多毗尼毗婆沙

下篇:佛說療痔病咒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頌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頌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

沙彌十戒法並威儀

沙彌十戒法並威儀序 夫乾坤覆載以人為貴,立身處世以...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羯恥那衣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羯恥...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百丈懷海禪師廣錄

洪州百丈山大智禪師語錄 師。諱懷海。福州長樂人也。...

勅修百丈清規

勅修百丈清規 禮部尚書臣胡濙等謹 題為重刊清規事禮科...

【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拾遺序 宋雲間沙門靈鑑述 宋天竺法師...

佛說蓱沙王五願經

佛說蓱沙王五願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金光明懺齋天法儀

金光明懺齋天法儀...

佛說法身經

佛說法身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往生禮讚偈

往生禮讚偈一卷 沙門善導集記 勸一切眾生。願生西方極...

【佛教詞典】求

指希求、冀望之意。欲得樂而追求者,稱為得求;欲長命...

【佛教詞典】三善知識

三種善知識,即教授善知識、同行善知識、外護善知識。...

學戒研教為何感受不到法喜

問: 弟子平時學戒、研教時,常感覺腦袋、眼睛很累,...

學佛人必須講究的三種語言

《雜譬喻經》上記載,以前有只甲魚遭遇枯旱,湖水乾涸...

淨土行人的深信之心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

布施培福,橫越生死苦海

過去,佛陀曾在捨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有一天,一位...

關於開悟的三種錯誤觀念

一些禪修多年並有所體驗的人,可能會認為自己已經證得...

事事像鏟柄

這天,給孤獨園內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佛陀剛...

人生的老苦與病苦

在這個世間,衰老是一個苦。我們的念頭,念念的遷移生...

微暖代替攻擊

有一個小男孩養了一隻烏龜,這天,他想盡了辦法要讓這...

他講話傷害我,其實他是無心的

我們如果不用本性修行,老實說,要修行很困難!在家人...

在佛法中積集善業,但來生有五種可能

受戒學律,聽教看經,參宗坐禪等種種法門,都是佛陀制...

慧律法師《金剛經》

(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諸位法師、諸位...

智者與愚者的49個差距

第一章 學會尊重他人 1.智者滿臉微笑,愚者冷若冰霜...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潮語讀誦

《佛說阿彌陀經》潮語讀誦

【視頻】《四種清淨明誨》聆志居士讀誦

《四種清淨明誨》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