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戒消災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戒消災經一卷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

爾時有一縣,皆奉行佛五戒、十善,一縣界無釀酒者。中有大姓家子,欲遠賈販,臨行父母語其子言:「汝勤持五戒,奉行十善,慎莫飲酒,犯佛重戒。」受教而行。往到他國,見故同學、親友相得歡喜。將歸,出蒲萄酒,欲共飲之。辭曰:「吾國土奉佛五戒,無敢犯者,飲酒後生為人愚癡,不值見佛。且辭親行,父母相誡,以酒蒸仍違教犯戒,罪莫大也。知識區區,別久會同,心雖悅喜,不宜使吾犯戒,違親教也。」

主人言:「吾與卿同師,恩則兄弟,吾親則是子親,父母相欽,豈可違之!若吾在卿家,必順子親。」事不獲已,乃聽飲之。醉臥三日,醒悟,心悔怖懼。

事訖還家,具首於親,父母報言:「汝違吾教,加復犯戒,亂法之漸,非孝子也。無得說之,為國作先。」便以所得物逐令出國,無宜留此。

子以犯戒,為親所逐,乃到他國,住客舍家。主人所事三鬼神能作人,現對面飲食、與人語言。主人事之,積年疲勞,居財空盡,而家疾病、死喪不絕,患厭此鬼,私共論之。

鬼知人意而患苦之,鬼自相共議:「此人財產空訖,正為吾耳,未曾有益,令相厭患。宜求珍寶以施與之,令其心悅!」便行盜他方國王庫藏好寶,積置園中,報言:「汝事吾歷年,勤苦甚久,今欲福汝,使得饒富,此乃快乎?」主人言:「受大神恩。」鬼曰:「汝園中有金銀,可往取之,方有大福,令得汝願。」主人欣然入園,見物奇異,負摙歸捨,辭謝受恩:「明日欲設飲食,願屈顧下。」施設餚饌皆辦,鬼神來詣門,見舍衛國人在主人捨,便奔走而去。主人追呼請還:「今設微供皆已辦具,大神既已顧下,委去何為?」神曰:「卿捨尊客,吾焉得前。」重複驚走。

主人還歸坐自思惟:「吾捨之中,無有異人,正有此人耳!」即出語言,恭設所有,極相娛樂,飲食已竟,因問之曰:「卿有何功德於世?有此吾所事神畏子而走?」客具說佛功德、五戒、十善;實犯酒戒,為親所逐,尚餘四戒,故為天神所營護,卿神不敢當之。主人言:「吾雖事此神,久厭之,今欲奉持佛五戒。」因從客受三自歸、五戒、十善,一心精進,不敢懈怠。問佛所在,可得見不?客曰:「佛在舍衛國給孤獨園中,往立可見。」

主人一心到彼,經歷一亭,中。有一女人端正,是噉人鬼婦也。男子行路逈遠,時日逼暮,從女人寄止一宿,女即報言:「慎勿留此,宜急前去。」男子問曰:「用何等故,將有意乎?」女人報曰:「吾已語卿,用復問為?」男子自念:「前舍衛國人,完佛四戒,我神尚為畏之乃爾,我已受三自歸、五戒、十善,心不懈怠,何畏懼乎!」遂自留宿。噉人鬼見護戒威神徘徊其旁,去亭四十里,一宿不歸。

明日男子進路,見鬼所噉人骸骨狼藉,衣毛為起,心怖而悔,退自思惟:「我在本國,家居衣食極快足用,空為此人所化,言佛在舍衛國,未覩奇妙,反見骸骨縱橫,惡意更生。」自念不如還彼女人,將歸本土,共居如故,不亦樂乎。即時迴還還至亭所,因從女人復求留宿。女人謂男子:「何復還耶?」答曰:「行計不成,故迴還耳,復寄一宿。」女言:「卿死矣,吾夫是噉人鬼,方來不久,卿急去。」此男子不信,遂止不去,心更迷惑,淫意復生,不覆信佛三自歸之德、五戒、十善之心,天神即去,無復護之。鬼得來還,女人恐鬼食此男子,哀愍藏之甕中,鬼聞人氣謂婦言:「爾得肉耶?吾欲噉之。」婦言:「我不行。何從得肉?」婦問鬼:「卿昨夜何以不歸?」鬼言:「坐汝所為而捨尊客宿,令吾見逐。」甕中男子踰益恐怖,不復識三自歸意。婦言:「卿何以不得肉乎?」鬼言:「正為汝捨佛弟子,天神逐我出四十里外,露宿震怖,於今不安,故不得肉。」婦聞默喜,因問其夫:「佛戒云何悉所奉持?」鬼言:「我大饑極,急以肉來,不須問此,此是無上正真之戒,非吾所敢說也。」婦言:「為說之,我當與卿肉。」

鬼類貪殘,欲食無止,婦迫問之,因便為說三自歸、五重戒:一曰慈仁不殺;二曰清信不盜;三曰守貞不淫;四曰口無妄言;五曰孝順不醉。鬼初說一戒時婦輒受之,五戒心執口誦,男子於甕中識五戒,隨受之。天帝釋知此二人心自歸佛,即選善神五十人,擁護兩人,鬼遂走去。

到明日,婦問男子:「怖乎?」答曰:「大怖!蒙仁者恩,心悟識佛。」婦言男子:「昨何以迴還?」答曰:「吾見新久死人骸骨,縱橫恐畏,故屈還耳。」婦言:「骨是吾所棄者也,吾本良家之女,為鬼所掠,取吾作妻,悲窮無訴,今蒙仁恩,得聞佛戒,得離此鬼。」婦言:「賢者今欲到何所?」男子報言:「吾欲到舍衛國見佛。」婦曰:「善哉!吾置本國及父母,隨賢者見佛。」便俱前行,逢四百九十八人,因相問訊:「諸賢者從何所來,欲到何所?」答曰:「吾等從佛所來。」問言:「卿等已得見佛,何為復去?」報言:「佛日說經,意中惘惘故尚不解,今還本國。」

兩賢者具說本末,以鬼畏戒,高行之人,意乃開解,俱還見佛。

佛遙見之,則笑,口中五色光出,阿難長跪:「佛不妄笑,將有所說。」佛語阿難:「汝見是四百九十八人還不?」對曰:「見之。」佛言:「此四百九十八人,今得其本師,來見佛者,皆當得道。」五百人至佛所前,為佛作禮,一心聽經,心開意解,皆作沙門,得阿羅漢道。

佛言:「犯酒戒者,則是客舍主人,與此女人累世兄弟也;然此二人是四百九十八人前世之師也。世人求道,要當得其本師及其善友,爾乃解耳。」

佛說經竟,諸比丘皆大歡喜,前為佛作禮而去。

佛說戒消災經一卷


上篇: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

下篇:大愛道比丘尼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註音版】大愛道比丘尼經

大愛道比丘尼經(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菩薩藏經

菩薩藏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

解脫戒經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解脫戒經 僧昉述 譯經緣起...

沙彌威儀

沙彌威儀 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已受沙彌十戒,為賢者...

順權方便經

順權方便經卷上(一名轉女菩薩)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金色王經

金色王經 東魏天竺優婆塞瞿曇般若流支譯 如是我聞:...

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 西晉三藏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

大乘寶雲經

大乘寶雲經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序...

【註音版】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

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

華嚴五教止觀

五教止觀一乘十玄門合行敘 夫五教止觀也者。華嚴初祖...

【佛教詞典】大秦寺

乃唐代之景教寺院。又稱波斯寺、景寺。唐貞觀九年(63...

【佛教詞典】孝養集

凡三卷。日本真言宗覺鍐撰。內容明示入信之要義,特以...

【佛學漫畫】潘太夫人的故事

潘太夫人生病當中的五、六天,始終沒有任何的痛苦,並...

印光大師嘉言錄--讚淨土超勝

●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中品往生的法持比丘

在我們這個世間,有很多比丘往生者是屬於中品往生的,...

龜王菩薩

大海之濱,住著一隻龜王。水族子民,由於龜王的教化有...

哪十種行為是犯了盜戒

什麼叫偷盜,先把偷盜解釋清楚了,我們對這種行為產生...

【佛學漫畫】清明·生命之思

認知死亡的過程,同樣也是一場生命的療愈,目的是在死...

學道之人的五種心

憨山大師在《示馬居士》法語中,以學道之人的五種心來...

怎樣才能讓自己不受傷害

一位剛從領導崗位退下的老居士來看望清淨,訴說自己近...

突發腦溢血,念藥師佛化險為夷

藥師法門,又叫延壽法門。當有人死相現前,神識出竅之...

曇鸞大師的往生故事

曇鸞大師,是魏朝時代雁門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曾上五...

聖嚴法師《在網絡的虛幻中體驗真實》

佛教是非常重視實驗、實證和親身體驗的,是從生活與心...

善人為何得惡報?因為你只認識了一半

我們看見的世間相好像不平等,有很多的年齡很大的都活...

【視頻】《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聆志居士念誦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十善業道經》慧平法師念誦

《佛說十善業道經》慧平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