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正恭敬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正恭敬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聲聞比丘二百五十人俱,菩薩五百人——皆是如來種子,權行六道助佛揚化,知眾生根威德自在,顯發如來方便密教——其名曰生疑菩薩、寶德菩薩、光明王菩薩、慧登菩薩、德臻菩薩、悉達菩薩、無畏菩薩、覺首菩薩、財首菩薩、寶首菩薩、德首菩薩、目首菩薩、進首菩薩、法首菩薩、智首菩薩、賢首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五百人俱。

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樂法善男子、善女人,當云何敬法及敬法師?」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止止。阿難!今時眾生不能恭敬及有敬法。」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樂法及以敬法,已敬當敬。世尊!自我親近如來以來,未曾得聞如此法門。以不聞故,恭敬如來必失儀則。今若聞者,故得如法修行是事。世尊!復有樂法善男子、善女人,聞此法門即得修行。世尊!復有如來法中出家比丘,貧窮下賤但求衣食,不樂求法及敬法師。雖復親近佛法,而行下賤不能隱覆必當示現。世尊!是故我今現在自為並及未來一切比丘,諮請如來如是敬法。世尊!我等云何得修正行?惟願如來為我解說。」

佛告阿難:「樂敬法善男子、善女人,若欲讀誦請問,往至經法應當和上阿闍梨所。至其所已,應問和上阿闍梨如來正法,隨心所樂。當知和上阿闍梨心所知法,先應諮請聽問以不?師若聽者,然後乃問。雖復歲數若十、二十,為樂法故應往諮請及受依止。何以故?如來法中雖聽五歲比丘得離依止,然彼人以初敬為法求樂法故。何以故?是人為欲成就自德行故。阿難!彼阿闍梨者,應如是與依止,或言:『可。』或言:『如是。』或言:『爾。』或言:『利。』或言:『教誨。』或言:『謹慎行莫放逸,如法端正修行。』作如是與依止。比丘成就如是等法,可與依止,彼得名為成就依止。假使百歲比丘不能通達如是等句,彼人應受依止,況能與他作依止師?若使無歲比丘成就如是等法,沙門密語即得名為以受依止。假使百歲,自不達如是等法諸句律者,彼應受依止。是中誦經比丘,應於阿闍梨所作敬重心,及正恭敬彼讀誦受經者。在阿闍梨前不得露齒、不得瞻足、不得動足、不得壘足、不得踔足、不得弄足、不得高座處坐,師不借問亦不得語,不得違師語,不得一向瞻相師面。住在師前三肘而立,師聽坐即坐,坐已於師所起慈悲心。彼誦經者應先誦熟,熟者誦已,從師受經任意多少。隨諸法門中若有疑者,先應諮請聽問以不?師若聽可,然後當問。彼受經已,右膝著地,兩手接禮師足。若地處惡者,隨所有道卻退而行,當至平處。若地處先平,彼應禮師足然後當行。行至十肘復更作禮,然後隨道而行。彼應作如是念:『阿闍梨常逐我後,我不能遠離阿闍梨。』彼應知時,日三時到阿闍梨所。若不到者,應如法治。若到而不見阿闍梨者,彼應若草若木若杖若土塊若石令作記識。若阿闍梨在房宴坐者,彼應旋房禮敬然後當行。若有所作不問師,亦不得作,除大小便。不得向師作麁獷惡語,不得重循師語。隨師所坐之處,若繩床若木床,皆不得坐。彼床若壞,即應治之。彼應晨朝時往、知時往,不得非時往彼。往已應問阿闍梨:『當何所須及何所作?為入聚落不?』若言入,阿闍梨所有衣被,應洗手自衣拭手,兩手捉師衣已著淨處,先與師淨水洗手,然後授衣與師,於後安陀會拂塵與之,或覆身衣或雨衣。或所須餘衣資用之者。

「彼應如是敬,不得阿闍梨前[口*弟]唾,若寺內若寺東西不得左右反抄衣,不得纏頭隨師所居。有經行處掃灑令淨,日三時拂扇,三時洗浴,三時諮問、取水,為師乞食。若師有所作者,彼應用力作之。若食竟,應從師索缽洗之。若與,先洗師缽,然後自洗己缽。師若不與,不得重索。何以故?阿難!未來有如是比丘,作是念言:『如來等正覺缽無有洗者。』彼學我故,自欲洗之。如來聽如是等人,夏取清涼、冬取溫煖,隨所須者皆應得取。不得師前嚼楊枝,不得說師若好若惡,若遙見師應起迎接。阿難!若從讀誦諮請一四句偈,是名阿闍梨。是故彼應恭敬阿闍梨。阿難!若不如是敬阿闍梨者,以不敬故住不正行。說師過惡者,彼不說我以為世尊。何以故?阿難!彼人不重佛、不敬法、不在僧數。何以故?阿難!如是癡人,不得名為住正行中。阿難!住正行者,我為彼人說佛法耳。」

爾時尊者阿難涕泣流淚作如是言:「世尊!未來世中若有眾生,能住能行如是等行,甚為希有。世尊!我能行住如是等行。世尊!若有比丘不能恭敬和上阿闍梨及說過者,彼人得何等報?」

佛告阿難:「若有比丘不敬和上阿闍梨及說過者,我說彼人愚癡凡夫。何以故?阿難!不得說阿闍梨實惡,何況說虛!是中,阿難!若不恭敬和上阿闍梨者,有辟支、地獄名之為滅。彼人命終生彼地獄,彼人生已即有四頭,身上火然如熱鐵丸。是中有諸蟲名為鐵狗,常所食噉彼人舌根。是處命終生畜生中,作虎狼野干,眾生見者皆唱言:『是虎狼野干。』有所見者無能喜樂。以本口過故,常食糞穢。受報已盡復生人中,常在邊地無佛法處。雖生人中具足眾惡、遠離功德,身形色力不類人狀,稟受身形不似父母,不為父母之所憐愛。常被惡謗,遠離諸佛,生生愚癡闇鈍無智,速墮地獄。何以故?以不恭敬教授施法、濟拔難者故。阿難!如是等人數得苦法。阿難!假使讀誦受持一四句偈,及以經卷書寫供養,隨彼字等劫,若頂若肩若背荷負彼師,及一切樂具而供養之。阿難!如是供養已,猶不能報阿闍梨恩。」

佛告阿難:「未來世中有如是等諸惡比丘,得是經已而不恭敬阿闍梨和上者,以無行故說阿闍梨和上過。我今當記如是比丘愚癡人等,墮諸地獄受大苦惱。阿難!我今告汝及以正勅,如來以說善惡道行,隨彼眾生所行善惡,得報如是。是故阿難!汝等今當應善恭敬應善思量。阿難!善恭敬善男子、善女人得此法門者,讚歎出離、訶欲不淨,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爾時阿難更整衣服白佛言:「世尊!此法之要當名何經?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云何受持修行,於未來世紹三寶種使不斷絕?」

佛告阿難:「此經名為『正恭敬』,如是受持,所謂愛佛、愛法、愛僧。」

佛說是經已,尊者阿難及諸比丘並諸菩薩,聞佛所說,皆大踴躍,歡喜奉行。

佛說正恭敬經


上篇:善恭敬經

下篇:佛說大乘戒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菩薩受齋經

菩薩受齋經 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菩薩受齋法言:「某自歸...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

四分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四分律序 夫戒之興,所以防...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姚...

佛說受歲經

佛說受歲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註音版】佛說解憂經

佛說解憂經...

華嚴發菩提心章

華嚴發菩提心章凡例 此章別有異本,而文畫多紕謬,字...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宋罽賓國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修西輯要

修西輯要序 才知過去。已換為現在。才知現在。已換為...

中本起經

中本起經卷上(次名四部僧,出長阿含) 後漢西域沙門曇...

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緣起第一】 夫諸佛菩薩愍念群迷。不啻如母憶子。故...

佛說八正道經

佛說八正道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逝童子經

佛說逝童子經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

【佛教詞典】梵夾

指貝葉之經本,又模仿其形式之經典亦稱梵夾。即於貝多...

【佛教詞典】慈恩八宗

(流派)慈恩大師於佛教判別八宗。我法空有宗,指犢子...

參禪瑣語

1、二六時中不間斷的看取本來面目。看到心路絕,妄情消...

阿闍世王五百妃失瓔珞記

釋迦牟尼佛有一段時間住在摩揭陀國首府王舍城中。當時...

忖已功德,量彼來處

現在有許多人不信因果,那有什麼希奇呢?現在教育不同...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導致往生邊地疑城

信自信他。這裡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導大師說的決定深信...

虛雲老和尚悟道因緣

虛雲老和尚,字古岩,又名演徹、性徹,法號德清,俗姓...

妙蓮老和尚:念佛就是消業障

念佛就是消業障。大智度論上有記載:一位菩薩深懼自己...

佛門孝子通琇國師度化母親

清朝玉琳通琇國師,俗姓楊,是江蘇延陵望族。明朝萬曆...

沒有信願,持名不是真效果;沒有持名,信願得不到真感通

淨土法門一直講到說是感應法門,這個成就不是靠你的禪...

莫讓泥沙迷住眼

近日網上一則有趣而又發人深思的帖子,引起了網友的極...

自己的一座佛堂

在路上遇到一位陌生人, 自稱是我的讀者, 他說: 聽說林...

識神隨業走

《大智度論》裡面有個偈子:鳥來入瓶中,以縠掩瓶口,...

100個記住--慧律法師法語展示

1)你要想幸福,學佛聽聞正法是唯一的一條路。世間再沒...

【視頻】《安士全書》悟勝法師讀誦

《安士全書》悟勝法師讀誦

【視頻】《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