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正恭敬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正恭敬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聲聞比丘二百五十人俱,菩薩五百人——皆是如來種子,權行六道助佛揚化,知眾生根威德自在,顯發如來方便密教——其名曰生疑菩薩、寶德菩薩、光明王菩薩、慧登菩薩、德臻菩薩、悉達菩薩、無畏菩薩、覺首菩薩、財首菩薩、寶首菩薩、德首菩薩、目首菩薩、進首菩薩、法首菩薩、智首菩薩、賢首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五百人俱。

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樂法善男子、善女人,當云何敬法及敬法師?」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止止。阿難!今時眾生不能恭敬及有敬法。」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樂法及以敬法,已敬當敬。世尊!自我親近如來以來,未曾得聞如此法門。以不聞故,恭敬如來必失儀則。今若聞者,故得如法修行是事。世尊!復有樂法善男子、善女人,聞此法門即得修行。世尊!復有如來法中出家比丘,貧窮下賤但求衣食,不樂求法及敬法師。雖復親近佛法,而行下賤不能隱覆必當示現。世尊!是故我今現在自為並及未來一切比丘,諮請如來如是敬法。世尊!我等云何得修正行?惟願如來為我解說。」

佛告阿難:「樂敬法善男子、善女人,若欲讀誦請問,往至經法應當和上阿闍梨所。至其所已,應問和上阿闍梨如來正法,隨心所樂。當知和上阿闍梨心所知法,先應諮請聽問以不?師若聽者,然後乃問。雖復歲數若十、二十,為樂法故應往諮請及受依止。何以故?如來法中雖聽五歲比丘得離依止,然彼人以初敬為法求樂法故。何以故?是人為欲成就自德行故。阿難!彼阿闍梨者,應如是與依止,或言:『可。』或言:『如是。』或言:『爾。』或言:『利。』或言:『教誨。』或言:『謹慎行莫放逸,如法端正修行。』作如是與依止。比丘成就如是等法,可與依止,彼得名為成就依止。假使百歲比丘不能通達如是等句,彼人應受依止,況能與他作依止師?若使無歲比丘成就如是等法,沙門密語即得名為以受依止。假使百歲,自不達如是等法諸句律者,彼應受依止。是中誦經比丘,應於阿闍梨所作敬重心,及正恭敬彼讀誦受經者。在阿闍梨前不得露齒、不得瞻足、不得動足、不得壘足、不得踔足、不得弄足、不得高座處坐,師不借問亦不得語,不得違師語,不得一向瞻相師面。住在師前三肘而立,師聽坐即坐,坐已於師所起慈悲心。彼誦經者應先誦熟,熟者誦已,從師受經任意多少。隨諸法門中若有疑者,先應諮請聽問以不?師若聽可,然後當問。彼受經已,右膝著地,兩手接禮師足。若地處惡者,隨所有道卻退而行,當至平處。若地處先平,彼應禮師足然後當行。行至十肘復更作禮,然後隨道而行。彼應作如是念:『阿闍梨常逐我後,我不能遠離阿闍梨。』彼應知時,日三時到阿闍梨所。若不到者,應如法治。若到而不見阿闍梨者,彼應若草若木若杖若土塊若石令作記識。若阿闍梨在房宴坐者,彼應旋房禮敬然後當行。若有所作不問師,亦不得作,除大小便。不得向師作麁獷惡語,不得重循師語。隨師所坐之處,若繩床若木床,皆不得坐。彼床若壞,即應治之。彼應晨朝時往、知時往,不得非時往彼。往已應問阿闍梨:『當何所須及何所作?為入聚落不?』若言入,阿闍梨所有衣被,應洗手自衣拭手,兩手捉師衣已著淨處,先與師淨水洗手,然後授衣與師,於後安陀會拂塵與之,或覆身衣或雨衣。或所須餘衣資用之者。

「彼應如是敬,不得阿闍梨前[口*弟]唾,若寺內若寺東西不得左右反抄衣,不得纏頭隨師所居。有經行處掃灑令淨,日三時拂扇,三時洗浴,三時諮問、取水,為師乞食。若師有所作者,彼應用力作之。若食竟,應從師索缽洗之。若與,先洗師缽,然後自洗己缽。師若不與,不得重索。何以故?阿難!未來有如是比丘,作是念言:『如來等正覺缽無有洗者。』彼學我故,自欲洗之。如來聽如是等人,夏取清涼、冬取溫煖,隨所須者皆應得取。不得師前嚼楊枝,不得說師若好若惡,若遙見師應起迎接。阿難!若從讀誦諮請一四句偈,是名阿闍梨。是故彼應恭敬阿闍梨。阿難!若不如是敬阿闍梨者,以不敬故住不正行。說師過惡者,彼不說我以為世尊。何以故?阿難!彼人不重佛、不敬法、不在僧數。何以故?阿難!如是癡人,不得名為住正行中。阿難!住正行者,我為彼人說佛法耳。」

爾時尊者阿難涕泣流淚作如是言:「世尊!未來世中若有眾生,能住能行如是等行,甚為希有。世尊!我能行住如是等行。世尊!若有比丘不能恭敬和上阿闍梨及說過者,彼人得何等報?」

佛告阿難:「若有比丘不敬和上阿闍梨及說過者,我說彼人愚癡凡夫。何以故?阿難!不得說阿闍梨實惡,何況說虛!是中,阿難!若不恭敬和上阿闍梨者,有辟支、地獄名之為滅。彼人命終生彼地獄,彼人生已即有四頭,身上火然如熱鐵丸。是中有諸蟲名為鐵狗,常所食噉彼人舌根。是處命終生畜生中,作虎狼野干,眾生見者皆唱言:『是虎狼野干。』有所見者無能喜樂。以本口過故,常食糞穢。受報已盡復生人中,常在邊地無佛法處。雖生人中具足眾惡、遠離功德,身形色力不類人狀,稟受身形不似父母,不為父母之所憐愛。常被惡謗,遠離諸佛,生生愚癡闇鈍無智,速墮地獄。何以故?以不恭敬教授施法、濟拔難者故。阿難!如是等人數得苦法。阿難!假使讀誦受持一四句偈,及以經卷書寫供養,隨彼字等劫,若頂若肩若背荷負彼師,及一切樂具而供養之。阿難!如是供養已,猶不能報阿闍梨恩。」

佛告阿難:「未來世中有如是等諸惡比丘,得是經已而不恭敬阿闍梨和上者,以無行故說阿闍梨和上過。我今當記如是比丘愚癡人等,墮諸地獄受大苦惱。阿難!我今告汝及以正勅,如來以說善惡道行,隨彼眾生所行善惡,得報如是。是故阿難!汝等今當應善恭敬應善思量。阿難!善恭敬善男子、善女人得此法門者,讚歎出離、訶欲不淨,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爾時阿難更整衣服白佛言:「世尊!此法之要當名何經?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云何受持修行,於未來世紹三寶種使不斷絕?」

佛告阿難:「此經名為『正恭敬』,如是受持,所謂愛佛、愛法、愛僧。」

佛說是經已,尊者阿難及諸比丘並諸菩薩,聞佛所說,皆大踴躍,歡喜奉行。

佛說正恭敬經


上篇:善恭敬經

下篇:佛說大乘戒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菩薩五法懺悔文

菩薩五法懺悔文 失譯人名今附梁錄 「十方三世佛,五眼...

摩訶僧祇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摩訶僧祇律卷第一(初比丘僧...

大比丘三千威儀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 後漢安...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馬祖道一禪師廣錄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語錄(四家語錄卷一) 江西道一禪師...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宋元嘉年曇無蜜多於楊州譯 如是...

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

(行者西向治室,稱阿彌陀佛出入。入時,想雲。) (...

【註音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四明沙門知禮集 此大陀羅尼。忝自...

採華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採花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昔...

【註音版】楞嚴咒修持儀軌

楞嚴咒修持儀軌...

本事經

本事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一法品第一之...

【佛教詞典】燒香侍者

為五侍者之一。又稱侍香。於禪林中,任此僧職者須於法...

【佛教詞典】曇摩難提

(人名)Dharmānandī,比丘名,譯曰法喜,兜佉勒人,...

因誦《金剛經》的功德力,得加倍壽命

原文 梁智藏,吳郡人,住鐘山開善寺。遇相者謂曰:法師...

聖嚴法師《罵出一句阿彌陀佛》

當嗔恨心起時,你可能會氣自己怎麼回事,為什麼老是容...

我們可以活得很快樂,只是我們不肯

佛的法身從哪裡來?要修慈悲;慈就是予樂,【悲】就是...

你平常起什麼念頭,臨終就起什麼念頭

佛陀告訴我們生命像無止盡的水流,不是今生才開始,我...

慧律法師:欲令正法重現,當推楞嚴大經

《楞嚴經》本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經典,佛滅度...

了幻法師:看黃色影片是否犯戒

問: 看黃色、色 情影片、閱覽不良網站算不算犯戒?...

無論晝與夜,應常念佛陀

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 無論晝與夜,彼常念佛陀。 ...

遠離邪淫十法

一、清心地: 心地能清,淫念就不會生。一般人心地常...

若說不能行,不名為智者

在法供養裡面,如說修行這是根本,也可以說七種法供的...

家里人跟我們對著幹該怎麼辦

問: 家里人跟我們對著幹該怎麼辦? 慧律法師答: 要...

許多人學佛很多年,連正知正見都搞不清楚

現在信佛的人這麼多,出家人也不少。但是真正修持正道...

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

【視頻】地藏占察懺儀軌(夢參老和尚念誦)

地藏占察懺儀軌(夢參老和尚念誦)

【視頻】《佛說謗佛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謗佛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