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無常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靜奉 制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無常經(亦名三啟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靜奉 制譯

 稽首歸依無上士,  常起弘誓大悲心,
 為濟有情生死流,  令得涅槃安隱處。
 大捨防非忍無倦,  一心方便正慧力,
 自利利他悉圓滿,  故號調御天人師。
 稽首歸依妙法藏,  三四二五理圓明,
 七八能開四諦門,  修者咸到無為岸。
 法雲法雨潤群生,  能除熱惱蠲眾病,
 難化之徒使調順,  隨機引導非強力。
 稽首歸依真聖眾,  八輩上人能離染,
 金剛智杵破邪山,  永斷無始相纏縛。
 始從鹿苑至雙林,  隨佛一代弘真教,
 各稱本緣行化已,  灰身滅智寂無生。
 稽首總敬三寶尊,  是謂正因能普濟,
 生死迷愚鎮沉溺,  咸令出離至菩提。

 生者皆歸死,  容顏盡變衰,
 強力病所侵,  無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  劫盡皆壞散,
 大海深無底,  亦復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  時至皆歸盡,
 未曾有一事,  不被無常吞。
 上至非想處,  下至轉輪王,
 七寶鎮隨身,  千子常圍遶,
 如其壽命盡,  須臾不暫停,
 還漂死海中,  隨緣受眾苦。
 循環三界內,  猶如汲井輪,
 亦如蠶作繭,  吐絲還自纏。
 無上諸世尊,  獨覺聲聞眾,
 尚捨無常身,  何況於凡夫。
 父母及妻子,  兄弟並眷屬,
 目觀生死隔,  云何不愁嘆。
 是故勸諸人,  諦聽真實法,
 共捨無常處,  當行不死門。
 佛法如甘露,  除熱得清涼,
 一心應善聽,  能滅諸煩惱。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苾芻:「有三種法,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何者為三?謂老、病、死。汝諸苾芻,此老病死於諸世間實不可愛、實不光澤、實不可念、實不稱意。若老、病、死世間無者,如來、應、正等覺不出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是故應知此老、病、死,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由此三事,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外事莊彩咸歸壞,  內身衰變亦同然,
 唯有勝法不滅亡,  諸有智人應善察。
 此老病死皆共嫌,  形儀丑惡極可厭,
 少年容貌暫時住,  不久咸悉見枯羸。
 假使壽命滿百年,  終歸不免無常逼,
 老病死苦常隨逐,  恆與眾生作無利。」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諸苾芻眾、天、龍、藥叉、揵闥婆、阿蘇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附:臨終方訣

 常求諸欲境,  不行於善事,
 云何保形命,  不見死來侵?
 命根氣欲盡,  支節悉分離,
 眾苦與死俱,  此時徒嘆恨。
 兩目俱飜上,  死刀隨業下,
 意想並慞惶,  無能相救濟。
 長喘連胸急,  短氣喉中乾,
 死王催伺命,  親屬徒相守。
 諸識皆昏昧,  行入險城中,
 親知咸棄捨,  任彼繩牽去。
 將至琰魔王,  隨業而受報,
 勝因生善道,  惡業墮泥犁。
 明眼無過慧,  黑闇不過癡,
 病不越怨家,  大怖無過死。
 有生皆必死,  造罪苦切身,
 當勤策三業,  恆修於福智。
 眷屬皆捨去,  財貨任他將,
 但持自善根,  險道充糧食。
 譬如路傍樹,  暫息非久停,
 車馬及妻兒,  不久皆如是。
 譬如群宿鳥,  夜聚旦隨飛,
 死去別親知,  乖離亦如是。
 唯有佛菩提,  是真歸仗處,
 依經我略說,  智者善應思。
 天阿蘇羅藥叉等,  來聽法者應至心,
 擁護佛法使長存,  各各勤行世尊教。
 諸有聽徒來至此,  或在地上或居空,
 常於人世起慈心,  晝夜自身依法住。
 願諸世界常安隱,  無邊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業並消除,  遠離眾苦歸圓寂。
 恆用戒香塗瑩體,  常持定服以資身,
 菩提妙華遍莊嚴,  隨所住處常安樂。

若苾芻、苾芻尼,若鄔波索迦、鄔波斯迦,若見有人將欲命終,身心苦痛。應起慈心,拔濟饒益。教使香湯澡浴清淨,著新淨衣,安詳而坐,正念思惟。若病之人自無力者,餘人扶坐。又不能坐,但令病者右脇著地,合掌至心,面向西方。當病者前,取一淨處,唯用牛糞香泥塗地,隨心大小。方角為壇,以華布地,燒眾名香,四角燃燈。於其壇內懸一綵像,令彼病人心心相續,觀其相好了了分明,使發菩提心。復為廣說三界難居,三塗苦難非所生處,唯佛菩提是真歸仗。以歸依故,必生十方諸佛剎土,與菩薩居,受微妙樂。

問病者言:「汝今樂生何佛土也?」病者答言:「我意樂生某佛世界。」時說法人,當隨病者心之所欲,而為宣說佛土因緣、十六觀等,猶如西方無量壽國,一一具說,令病者心樂生佛土。為說法已,復教諦觀,隨何方國,佛身相好。觀相好已,復教請佛及諸菩薩,而作是言:「稽首如來、應、正等覺,並諸菩薩摩訶薩,願哀愍我,拔濟饒益。我今奉請,為滅眾罪;復將弟子,隨佛菩薩生佛國土。」第二第三亦如是說。既教請已,復令病人稱彼佛名。十念成就,與受三歸,廣大懺悔。懺悔畢已,復為病人受菩薩戒。若病人困不能言者,餘人代受及懺悔等。除不至心,然亦罪滅得菩薩戒。既受戒已,扶彼病人北首而臥、面向西方,開目閉目諦想於佛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乃至十方諸佛亦復如是。又為其說四諦因果、十二因緣無明老死、苦空等觀。

若臨命終,看病餘人但為稱佛,聲聲莫絕。然稱佛名,隨病者心稱其名號,勿稱餘佛,恐病者心而生疑惑。然彼病人命漸欲終,即見化佛及菩薩眾,持妙香花來迎行者。行者見時便生歡喜,身不苦痛、心不散亂,正見心生如入禪定,尋即命終,必不退墮地獄、傍生、餓鬼之苦。乘前教法,猶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佛前。

若在家鄔波索迦、鄔波斯迦等,若命終後,當取亡者新好衣服及以隨身受用之物,可分三分,為其亡者將施佛陀、達磨、僧伽。由斯亡者業障轉盡,獲勝功德福利之益。不應與其死尸著好衣等將以送之。何以故?無利益故。若出家苾芻、苾芻尼及求寂等,所有衣物及非衣物,如諸律教,餘同白衣。

若送亡人至其殯所,可安下風,置令側臥,右脇著地,面向日光。於其上風,當敷高坐,種種莊嚴。請一苾芻能讀經者昇於法座,為其亡者讀無常經。孝子止哀勿復啼哭,及以餘人,皆悉至心為彼亡者燒香散花,供養高座、微妙經典及散苾芻,然後安坐,合掌恭敬一心聽經。苾芻徐徐應為遍讀。若聞經者,各各自觀己身無常,不久磨滅,念離世間,入三摩地。讀此經已,復更散花燒香供養。又請苾芻隨誦何咒,咒無蟲水滿三七遍,灑亡者上。復更咒淨黃土滿三七遍,散亡者身。然後隨意,或安窣堵波中,或以火焚,或尸陀林乃至土下。

以此功德因緣力故,令彼亡人,百千萬億俱胝那庾多劫,十惡、四重、五無間業、謗大乘經一切業報等障,一時消滅。於諸佛前獲大功德,起智斷惑,得六神通及三明智,進入初地。遊歷十方,供養諸佛,聽受正法,漸漸修集無邊福慧。畢當證得無上菩提,轉正法輪度無央眾,趣大圓寂成最正覺。


上篇:佛說十力經

下篇:佛說信解智力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註音版】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文殊師利問經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

佛說內藏百寶經

佛說內藏百寶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羅閱祇耆...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僧祐錄雲關中異經今附秦錄 聞如是...

佛說佛地經

佛說佛地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

佛說阿闍世王經

佛說阿闍世王經卷上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聞如是:...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卄/幹]喻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

【註音版】佛說龍施女經

佛說龍施女經...

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

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序 藥師如來本願經者,致福消災之...

三慧經

三慧經 失譯人名今附涼錄 佛常欲得三人,一者、信;二...

集諸經禮懺儀

集諸經禮懺儀卷上 大唐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一切恭敬 ...

【佛教詞典】五秘密

(名數)金剛界所立之秘法。金剛薩埵(中)、欲(東)...

【佛教詞典】觀音玄義

凡二卷。隋代天台智顗述,門人灌頂記。又稱別行玄義、...

社交場合所忌諱的27個習慣

每個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環境成長,有...

離心無境,所有的境都是幻化出來的意識

唯識實在是太深,這個名相也很繁瑣,但是唯識它是開啟...

一函遍復講記

這篇普遍答覆信眾的信函,語言雖然拙樸,意義都是依據...

日光菩薩的聖號由來

農曆十一月十九是日光菩薩的聖誕。 日光菩薩的名號,是...

二時臨齋儀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義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飯前都要唱念二時臨齋儀...

聖嚴法師:慾望得失

諸欲求時苦,得之多怖畏,失時懷熱惱,一切無樂時。─...

如是發心名之為邪,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

性然法師:恩師傳印上人晚年潛修淨業及往生側記

編者按:值上傳下印上人示寂百日,傳印長老嗣法門人並...

往生的護照--淨土三資糧

學生們出國留學時要申請留學生護照;商人們出國考察時...

如何掌握給亡者助念和開示的時間

問: 法師說,給亡者開示時,不要死板地每隔兩個小時...

如何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那麼去佛不遠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一個真相:阿彌陀佛離我...

佛的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莊嚴德相,由長劫修習善行而感...

【視頻】早課(圓光佛學院)

早課(圓光佛學院)

【視頻】晚課單日(靈鷲山)

晚課單日(靈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