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義

聖嚴法師  2015/06/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義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義?」許多人在一生之中,會不斷叩問這個生命大題,且在不同的歷程,會有不同的問尋方式。例如不少年輕人會選擇從哲學觀點切入,試圖探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而在存在的疑惑生起之後,也會急切找尋解惑的途徑,或是閱讀、聽演講、參與活動,與友人深談,或者向師長請益等等;而向師長請益,機會往往可遇不可求。

2008年金秋十月的週日午後,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由父親陪同來到了法鼓山,很難得的機緣,他當著聖嚴師父面前,談起了自己對生命的思索,以及對佛教某些觀念的疑惑。為了讓自己的提問清楚被師父聽見,他手裡握著一支麥克風,這也讓他更清楚聽見自己的思索。他很慎重,每次發問之後又再重整,盡可能地表達自己正在歷經的人生漣漪。

問:現在我想學的東西很多,對於生命的存在和天地萬物的法則都很感興趣。我想首先請問:「做人的意義在哪裡?」佛教認為人生是苦,人因有慾望而痛苦,所以要修行得解脫。可是如果人生是苦,那麼父母把孩子生下來讓孩子受苦,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而如果人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脫離輪迴,為什麼還要存在?

師:佛教是講苦沒有錯,但是佛教的修行,目的是為了離苦得樂,不是教人出生來受苦。從佛法的觀念來講,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具有兩項任務,一個是還債,一個是還願。還債,就是我們在過去世應盡的責任未盡,欠下的「債務」來不及償還,因此這一生要繼續地還,直到還清為止。還願,是過去生我們發了願,發願要利益他人、幫助他人,無法來得及實現,因此這一生繼續行願。

至於債是什麼時候欠下的?願心是什麼時候開始的?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承擔。能夠承擔而還債的人是安心的,能夠承擔而還願的人是快樂的。很可惜現在我們看到許多的人,真正願意盡責負責、還願還債的人不多,多半還是繼續在許願、求願。因為大家覺得還債,就像是把錢、把權,把貴重的物品從自己手中拿出給人,很捨不得、很不情願,所以痛苦。其實就是因為這麼想才痛苦,如果把還債、還願當成是人生的任務,也就不會痛苦了。

至於還債、還願這兩個任務是誰給的?是過去世我們自己給的,也就是佛教所講的業力和願力。業力和願力,都是我們自己製造的,是要自己負責的,也要自己來承擔的。不過,還債和還願畢竟不同,還債是普通人欠了什麼而要償還什麼;還願則是菩薩發心,我不欠人,人不欠我,而我自己主動要幫忙眾生,這就是菩薩的悲願心。

因此,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只要願意還債,就不痛苦;若能發願行願,則一定快樂。這也說明瞭:活著,並不一定痛苦。

問:人們常說,活著要快樂、要開心,也要做好事。可是我忍不住想,過了百年以後,現在所有活著的人都不存在了,而我們現在所有的努力,也都將化為灰燼;或者是說人類終有滅亡的一日,那麼一代一代人類延續、傳承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師:你這是從「末世論」的觀點來講。持「末世論」的人認為,這個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人類,有其開始,也有其終極,而終極就是地球毀滅的一天,人類也將全部消失。既然地球終有毀滅的一日,那麼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有什麼價值?很抱歉!我不是「末世論」專家,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只能從佛法的立場,來說明生命存在的本質。

佛教是不講末日、末世的,而講輪迴──循環的輪迴。佛教講的輪迴,不僅僅是地球的輪迴,因為地球的空間範圍太小,而且壽命非常有限。佛教講的時空範圍,是超出地球的時空範圍來看地球,它是無量、無限、無止盡的,不是僅僅幾千年、幾億年,而是整個宇宙的壽命都在輪迴,此生彼長、彼長此生,因此我們看不到它的終極。

佛教講無始無終,雖然無始無終,卻有其開始,也有終極,然而因為始終不斷循環,所以找不到一個最初的開始,也找不到一個最後的終極。雖然我們看不到始終,卻不斷地在這個無止盡的時空範圍裡「活動」,就是還債、還願。還願、還債,便是對自己負責。

問:還有一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佛教有個很高的目標,就是內心達到平和,沒有慾望。但是我有時候在想,假使人沒有慾望,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就像我們對父母的愛,會擔心他們身體是否健康?是否吃飽穿暖?如果他們發生什麼意外,我們就會擔心痛苦,如此一來,心就無法平和了。這是否意味著:有了愛,內心就無法平和?因為愛也是一種慾望,比如愛情、親情,有了愛,就會想佔有,就會有煩惱,內心就不容易平和。可是沒有愛,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師:你把愛、慾望和佛教講的慈悲、智慧攪在一起,分不清楚了。「愛」是一般的說法,佛教不講「愛」,而說「慈悲」。「愛」的出發點是自私,有一個自我中心,是為了自我而愛。比如說對父母的愛,是因為他們是我的父母;愛錢,是因為錢可以讓我支配;愛自己的身體,是因為身體我要來使用它。

慈悲,則沒有自我中心,卻有智慧。比如對父母的愛,要給予恰到好處的關懷,對父母的健康、心情,能夠給予最好的、正面的照顧,卻不期望回報。男女之間的情感也是一樣,希望能夠給對方最好的關心照顧,卻不一定要求對方同等回饋,這是智慧,也是慈悲。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聖賢不怕困於陋巷,英雄不怕出身寒微

黃金藏在地下,大魚游於深水;君子隱居於山林,喬木生...

感情重的人應該看哪部經

問: 師父好,剛才師父說,四諦、十二因緣是對重感情的...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問: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大安法師答: 疾病有種...

布袋和尚詩偈中為人處世的哲理

布袋和尚是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號長汀子。明...

人生要經營的是你的「內心」

楞嚴經把生命分成二個根本:一個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就...

什麼時候可以面露金剛怒目之相

問: 師父曾於說法時開示:必要的時候可以面露金剛怒...

七不出八不歸,你誤解了多少年

年關已過,啟程出門工作的人多了起來,與此同時,有一...

人生所有的相遇都不過是久別的重逢

人生本是一場旅行,當你被業力無情的拋到這個世界的那...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聖嚴法師《出家人的孝道與責任》

許多父母認為子女出家,比往生還令人難以接受。他們寧...

聖嚴法師:奉獻工作也是菩薩精神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人沒有錢不能生活,工作所得...

聖嚴法師《打從內心祝福自己、祝福別人》

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這麼說應該沒有人反對。小自個人...

聖嚴法師《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問:台灣人小孩越生越少,父母的期望也越高,許多年輕...

樂觀是可以傳染的

有這樣一位女士,她已經六十多歲了。在農村應該是滿臉...

承遠大師生平及淨土思想

一、承遠大師的生平 承遠大師(公元七一二年八〇二年)...

沉著冷靜是人生永遠的財富

人的一生總要遇到一些驚險的事情,往往出其不意,防不...

淨宗祖師--永明延壽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今天講的這位大德,想必諸位都過...

墮胎對往生西方有否影響

問: 請問墮胎對往生西方有否影響?日常修持該怎樣做?...

如何區別真心與妄心

什麼是真、什麼是妄,佛陀再加以詳細的料簡。這地方有...

佛陀為什麼沒有主動說法,而是等待眾生祈請

我們知道,佛陀在出家的過程是遠離人群的,這個過程是...

如何面對人生毀譽得失而不動心

我們每天打開報章、雜誌,可見輿論紛紜,人生百態,大...

念佛不得力的標準是什麼

問: 念佛大部分時間還是不得力,因為工作原因,平時...

觀音菩薩作護法

一九六二年,我在台中護國寺做住持的時候,因為房子漏...

半碗稀飯的故事

出坡,你不要走,你要參加這個勞動,這叫普請,掛了牌...

常念「生死無常」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這是印光大師警示我們學佛者的佳...

【佛教詞典】親緣

(術語)淨土門所立三緣之一。觀經定善義曰:眾生起行...

【佛教詞典】圓成實自性能作五業

【圓成實自性能作五業】 p1241 顯揚六卷六頁云:問:圓...

【視頻】禮佛大懺悔文晚課(法鼓山)

禮佛大懺悔文晚課(法鼓山)

【視頻】淨界法師《印光大師文鈔選讀》

淨界法師《印光大師文鈔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