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五無返復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五無返復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爾時佛在祇樹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時有梵志,在羅閱祇國,聞舍衛人多慈孝順、奉經修道、供事三尊,便到舍衛國。見父子二人耕地,毒蛇齧殺其子,父故耕不視其子,亦不啼哭。

梵志問曰:「此兒誰子?」

答言:「是我之子。」

梵志曰:「是卿子者,何不啼哭,而耕如故?」

其人答曰:「人生有死,物成有敗,善者有報,惡者有對,愁憂啼哭,何所追逮?設不飲食,何益死者。卿今入城,我家在某處,願過語之:『吾子已死,不須持二人食來。』」

梵志自念:「此人無返復,兒死在地,情不愁憂,而返索食。此人不慈,無有比類。」梵志便行入城,詣耕者家,見死兒母,即便語之:「卿兒已死,父言:『但持一人食來。』何以不念子耶?」

兒母逆為梵志說譬喻言:「子者如客,來依人止,來亦不卻,去亦不留。此兒本我亦不喚來,自來過我生,死亦自去,非我力乃便進退,隨其本行,追命所生。」

又語其姊:「卿弟已死,何不啼哭?」

姊即向梵志說喻言:「我等兄弟,譬如工師入山斫材縛筏水中,卒逢大風,吹破筏散隨水流去,前後分張,不相顧望。我弟亦爾,如是宿命因緣,一時共合會,在一家生。隨命長短,死亡無常,合會有離。我弟命盡,各自隨行,無常對至,隨其本行,不能相救。」

又語死者婦:「卿夫已死,何不啼哭?」

婦復為梵志說喻言:「我等夫婦,因緣共會,須臾間已。譬如飛鳥暮棲高樹,擾擾作聲,向明各自飛去,行求飲食。有緣則合,無緣則離,夫婦如是,無常對至,隨其本命,不能相救。」

又語其奴:「汝大家兒死,何不啼哭?」

奴復說喻:「我之大家,因緣合會,我如犢子隨逐大牛,人殺大牛,犢子在邊,不能救大牛。無常之命,不可得救,奈何愁憂啼哭,亦無所益。」

梵志聞之,心惑目瞑,不識東西:「聞此國人,孝順奉道、供事三尊,故從遠來,欲得學問;未有善應,而見五無返復人。勞身苦心,遠來至此,了無所益。」

又問行人:「佛在何許?欲往問之。」

行人答曰:「近在祇洹精舍。」

梵志即往到佛所,稽首佛足作禮,卻坐一面。愁憂低頭,默無所說。

佛知其意,謂梵志曰:「何為低頭,愁憂不樂?」

梵志白佛言:「所願不果,違我本心,是故愁憂也。」

佛問曰:「有何所失?」

白佛言:「我從羅閱祇國來,聞此國人孝順、奉敬三尊,故從遠來欲得學問。既來到此,見五無返復人,是故愁憂不樂。」

佛言:「何謂無返復者?」

梵志白佛言:「見父子二人耕地下種,子死在地,父亦不愁,反更索食,而反向我說無常事;母、婦及姊與奴,都無愁憂。是為大逆,無返復也。」

佛言:「不然,不如卿語。此之五人,最有返復,知命無常,非愁憂所逮,是故自定,無有愁慼;世間俗人,不識無常,懊惱啼哭,不能自勝。譬如人得熱病,不自覺知,恍惚妄語。良師與藥,熱即除愈,不復妄語。俗人愚癡,愁憂啼哭,不能自解;能知無常,不復愁憂,如熱病癒,此之五人,皆得道證。」

梵志聞之佛語,即自尅責:「我為愚惑,不識道義。今聞佛語,如盲得目,冥中見明。」

佛說五無返復經


上篇:佛說五無反覆經

下篇:十二品生死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法身經

佛說法身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佛說大方等修多羅王經

佛說大方等修多羅王經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

佛說長者子制經

佛說長者子制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失譯經人名今附三秦...

【註音版】佛說八陽神咒經

佛說八陽神咒經...

佛說八吉祥神咒經

佛說八吉祥神咒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四十二章經解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 古吳藕益 釋 智旭 著 經題七...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淨土境觀要門

淨土境觀要門 元傳天台宗教興教大師虎谿沙門 懷則述...

佛說七女經

佛說七女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於...

【註音版】大方等如來藏經

大方等如來藏經...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等譯 如是我...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

【佛教詞典】無常所作眾苦

【無常所作眾苦】 p1077 瑜伽九十二卷十四頁云:云何無...

【佛教詞典】佛物

(術語)三寶之供物,各異所屬,屬於佛之供物,謂之佛...

羅漢托空缽

在過去久遠前,有兩兄弟。他們都是窮人。哥哥心想:生...

印光大師《為在家弟子略說三皈五戒十善義》白話文

可悲呀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就一直在六道裡面輪迴,一...

志公禪師勸世歌

南來北往走西東。看得浮生總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

造惡與造善之間的不同反應

有一個人當小偷,過了不久。他看上去賊頭賊眼、賊腳賊...

讀誦《阿彌陀經》的功德

實際上這部經典卻是具足華嚴的十玄門,那些有眼光的這...

佛教與人生

諸位!今天講題是佛教與人生。先講佛教,然後再講人生...

種種的罪殃皆由造作此十惡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為比丘們開示...

學佛的三個階段

簡單來說,佛法分為人天乘、解脫乘、菩薩乘。人天乘就...

克服憂慮和疑慮的最好方法

我常常告訴我的弟子和學生們要有現在觀,觀我們現在所...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裡怪氣的事情

問: 我是一位初學佛者,有很多事情都還不懂。現在有很...

坦誠地面對一切人,才不會心有罣礙

很多人不能安心修道,根本原因在於對解脫的信念不夠強...

時時存著一顆善良與慈悲的心

早齋時,僧值師表堂說:最近一段時間,有一男子在寺院...

【視頻】早課(萬佛城)

早課(萬佛城)

【視頻】《午課》大華嚴寺

《午課》大華嚴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