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與人生

圓瑛法師  2012/08/21  大字體  護眼色

諸位!今天講題是「佛教與人生」。先講佛教,然後再講人生。佛教即是佛之教法。佛是何許人?乃是大覺悟之人,覺悟宇宙人生真理,乃至徹底覺悟一心本源之理體。在過去二千九百六十五年時,降生於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為皇太子,具偉大之人格,犧牲王位尊榮,發心入山修道,打破一切環境,解除人生痛苦。十九歲出家,三十歲成佛,名為釋迦牟尼佛。

釋迦二字,譯能仁;牟尼二字,譯寂默。當佛未出家時,觀見世間老病死苦,遂生感觸,欲求一解決老病死苦之方法,而為人類解除人生之痛苦。此種發心,即是孫總理所說三種仁,謂佛教為救世之仁,佛能之,故曰能仁。佛既出家之後,在雪山苦行六年,寂靜宴然,參究人生真理,安坐不動,靜極光通,因定發慧,默契無言大道,故曰寂默。又佛字覺義,覺則為佛,不覺即是眾生,不覺就是迷,佛與眾生,乃在一心迷悟之分。眾生雖迷,佛性本具,故佛成道時,說大地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猶如古鏡本具光明,只因塵垢障蔽,不能發現;人人若肯擦磨心鏡,個個都可作佛,而釋迦是已成之佛。教者,我佛教化眾生之學說,綜四十九年,所說不出為戒、定、慧三種無漏學說,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此戒定慧三種,即是改造人生的方法。其宗旨純粹,義理淵博,能指迷啟悟,有益人生,故得成為佛教。現在佛教講畢,接講人生。人生不出因果二字。由因果中間,含有善惡、苦樂、身心、生死八字,而因果實為人生之主要,善惡、苦樂、身心、生死隨之轉變。人生無非依因感果,無因必不成果。譬如世間無有種子,哪得結實,必先種其因,然後收其果,人生之定理,亦復如是。任從哪種學說,不能推翻因果,若撥無因果,即是外道論議,世間邪說,違背正理。

按佛教以惑業為因,苦報為果。惑即迷惑,如貪、嗔、癡等心。業即依貪等所造之業,如殺、盜、淫等,此惑、業二者為因,依業因必定招感苦果。今試舉一例,若有一人,存貪財之迷惑心。不了愛財須當取之有道,必定依著貪財之第六意識而指揮眼根,去看哪裡有財,再指揮身根,去竊取或搶劫,此即依惑造業,因也。若被人發覺,報告官府,被捕治罪,而受苦報,果也。此即人生不出因果之明證。

上約苦因、苦果而論人生,若善因、善果,可以類推。更有進者,此約現世因果論,尚有隔世因果,不可不知。試問我們現前身心,即是人生果報,畢竟見因從何來?若謂從父精母血,結合所成,此即不明之來源。要知我此身心之苦果,乃從前世惑、業之苦因;所受之報,由夙生自己業緣,與父緣母緣三緣結合,而得受生,非僅父母精血而已。若是執精血所成,世間許多無子之人,豈無精血耶?以此推究自明。更復當知人生苦樂、窮通、壽夭、得失,並非有哪個可以主宰,完全由自己業因使然;《楞嚴經》云:「循業發現」是也。若明此理,對人生之境遇,可以隨緣而安,對人生行為,自能謹慎,集中一種心力,造成一種殊勝業力,招感將來殊勝之人生樂果,自是可能之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圓瑛法師文章列表

學會善待自己和他人

在學會善待自己和他人上,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很重要。...

星雲大師《人生三間》

在人間的生活當中,三間最重要!三間如果處理得好,幸...

星雲大師《對「業」的認識》

一般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幸的遭遇時,往往會說:...

星雲法師《佛教的真理是什麼?》四、中道

壹中道的意義 佛世時,有一位比丘,名二十億耳,出家...

學佛者的發心誤區

普通人因為從凡夫心出發,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麼學佛...

不廢世間法而成就佛法

問: 師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說只要一心不亂專念阿彌陀...

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

有個年輕人,近來很煩,常躲在酒吧裡喝悶酒。一位調酒...

佛教小常識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機構的名稱,...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學佛要怎麼學

第一是嚴守戒律,讓自己外在的行為和內在的心念都清淨...

對待壞人應該是嫉惡如仇還是包容隨順

問: 佛弟子對於惡勢力、惡現象、壞人壞事應該是嫉惡...

佛經中關於居士應該遠離淫女(妓女)的開示

1、《優婆塞戒經受戒品第十四》: 復應語言。善男子。...

返觀內照,觀此生滅之心

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須向讀書作文已了時,種種應緣處...

天人的壽命

佛教中的天人,就是我們常說的神仙、天仙,他們是長生...

除虎記

平日為人在懂得縮小自己, 時時謙虛,以禮待人,則所...

病後方知身是苦,壯時多為他人忙

祖師立的規矩,都是提醒我們趕快用工啊!說什麼病後方...

心淨國土淨

業緣有別 隨著個人的業緣與見地,每個人念佛的境界幾...

某某師是佛菩薩再來,此話該不該說

問: 常聽說某某師是佛菩薩再來,不知有何根據?此話...

佛教徒如何過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所謂感情,是指男女之間、親子之間和朋友之間的關係,...

如何運用「一心真如」這個觀法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須菩提尊者在觀空的時候,是以...

世間上有五件事無法避免與脫離

一天,佛陀帶領弟子們入舍衛城托缽,途中看到一名梵志...

心很散亂,念聖號是最好的方法

地藏菩薩能令我們的善根不壞。如果我們現在已經種下種...

聖嚴法師《佛教的修行方法》

修行的意義 今天的講題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人...

行坐舉止的禮儀規範

一個人的舉止是自身素養在生活和行為方面的反映,是反...

古代母親教育子女的用心之事

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自襁褓至幼年之時,其衣食住行...

【佛教詞典】不退地

不退之位地。不退,梵語 avinivartanīya,音譯阿鞞跋...

【佛教詞典】蘇婆呼童子請問經

梵名 Suvāhu-pariprcchā。凡三卷。唐代輸波迦羅譯。...

【視頻】蔬食新鮮派

蔬食新鮮派

【視頻】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平興寺唱誦)

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平興寺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