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廣十輪經

失譯人名今附北涼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四

失譯人名今附北涼錄

剎利旃陀羅現智相品第六

爾時,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是剎利旃陀羅,輔相旃陀羅,少於善根不肯信向,諂曲愚癡自稱多知,皆生憍慢,不畏後世惡業果報,離善智識,乃至趣向阿鼻地獄。為財利故,與此惡行諸比丘等,作非法朋黨。」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於未來世,剎利旃陀羅乃至婆羅門旃陀羅,善根微少無有信心欺詐諂曲,是諸愚癡現智慧相。不隨善知識語,實是愚癡現為智慧。心常疑悔不畏後世,而無禁戒作諸殺生,乃至邪見欺誑於他,於諸世間常行誹謗語。剎利旃陀羅、婆羅門旃陀羅壞亂佛法,於我法中而得出家,常毀破戒作諸惡行。而剎利婆羅門,盡心供養多畜錢財,貪心染著取空言語,通致信命治生販賣,好讀外典墾土種殖,守護錢財、產業、舍宅,守護妻子、咒說仙藥,貪著衣服、飲食之物,破戒惡行其聲如貝;實非沙門自言沙門,實非梵行自謂梵行,乃至為剎利、婆羅門恭敬供養聽受。剎利旃陀羅、婆羅門旃陀羅,好喜破戒遠離持戒,於我法中,若見有人持戒修善能謙下者,學與無學一切得向。如是比丘,皆悉不得恭敬供養,有所言說皆不聽受。善男子!譬如有人到寶渚所,捨帝釋青寶及大青寶,金、銀、真珠皆悉捨離,大價之寶取於水精。若我法中,如是持戒有大功德,心常謙下而便捨之。取於破戒造惡行者,成就惡法不生羞恥心無慚愧,遠離一切大慈大悲,反取如是諸惡福田,聽受其語,供養如是造作惡人,師及弟子俱墮地獄,悉具於此十種惡輪。剎利旃陀羅、婆羅門旃陀羅、沙門旃陀羅、大臣旃陀羅,先修善根今悉消滅,乃至墮於阿鼻地獄。

「何等為十破戒惡行?如是比丘,乃至剎利、婆羅門,忍樂惡見,誹謗阿練若比丘,愚癡諂曲非毀賢聖,誑惑世間,飲食錢財及諸利養,求名稱故自苦其身,譭謗他人嫉妬鬪亂,純為利養,莫肯聽受信用其語,退棄令下遠離實法,皆言無有得道果者,亦無離欲能盡結者,但為利養而自顯現,慎莫奉事供養是等,乃是諂曲誑惑之人,實非福田趣向道者。是時剎利栴陀羅,婆羅門栴陀羅,於阿練若比丘,不生恭敬希有之心;其心顛倒而不承事恭敬供養,不肯聽受信用彼語,即是不能護持法眼紹三寶種。爾時,國土天、龍、鬼神而於三寶信心深重,皆同瞋恚如是剎利婆羅門等,互相語言:『汝今諦觀剎利栴陀羅、沙門栴陀羅、婆羅門栴陀羅、大臣栴陀羅,悉起憍慢,一切三寶斷於善根近惡知識,退失善法當入惡趣,我等今日不復擁護如此國土剎利、婆羅門等。』一切天、龍、諸善鬼神既捨離已,於其國中堪任法器為福田者皆生捨心。若一切天神及堪任法器應為福田者,於彼剎利旃陀羅等生捨心已,於自國土及餘隣國,皆悉兵起饑饉疾疫,更相殘害不復歡樂。先所愛樂皆悉別離,忿心慳悋無有矜愍,於一切眾生不起慈心,殺生乃至邪見無慚無愧,一切塔寺及僧祇物,皆悉食噉供其衣服,瞋諸左右悉生嫌隙;若與他戰,令己軍眾自然退散;若欲死時皆結其舌口不能語,趣向地獄。

「復次,善男子!剎利旃陀羅,乃至婆羅門旃陀羅,皆悉遠離諸善知識,輕慢三寶無恭敬心不畏後世。於聲聞乘得少信心謂己聰哲,而於辟支佛乘及大乘經法,誹謗不信,不讀、不誦,下至一偈生不信心,是名謗法。若復有人,少信辟支佛法及大乘法,而不信於聲聞之法,毀呰譏呵,亦名誹謗正法,是名誹謗三世諸佛正法之藏,斷八正道,破於無量眾生法眼。若復有人,於如來所說聲聞乘、辟支佛乘及菩薩乘,若作障礙若隱蔽覆藏乃至一偈,而不恭敬於三寶者,以是因緣令使守護一切國土天龍善神,以不動信即便瞋恚,是剎利諸臣乃至結舌不語而死墮阿鼻地獄。

「復次,善男子!若持戒有功德者,在彼國住具足法器,善入舍心安住靜室,而不數數至檀越捨,亦不輕呵惡行比丘使彼覺知,亦不譏嫌呵責破戒。而惡行比丘,於清淨持戒者所反生譏嫌,言作姦偽種種妄語,於剎利大臣,及至國中一切人民男女大小,悉於其前生諸誹謗。而彼剎利栴陀羅等,於諸清淨持戒具足修行功德有名聞者——如是比丘真我弟子,具足一切禪定解脫,善巧言辭——便起毀呰而生瞋恚,種種惡口麁語逼切令受苦惱;或奪衣缽及四方僧物資業敷具,驅遣令出,或時系閉或斬截其首。善男子!諦觀親近惡行比丘者,為得幾所罪,乃至當墮阿鼻地獄。若眾生造作五逆等罪及四根本罪,誹謗賢聖誹謗正法,超過一切根本之罪。如是惡行諸比丘等,我亦不聽刑罰鞭杖系閉乃至斷命,以是因緣得大罪報,況復堅持禁戒清淨行者。若有比丘,於性重罪中若犯一罪者,雖犯重罪,和上眾僧和合羯磨,所受之戒猶有餘勢。譬如妙香雖無香質,餘分芬馨不可輕蔑。破戒比丘亦復如是,無戒白衣不應輕慢,雖非法器,於賢聖毘尼中,退沒墮落棄出家法,不得受用四方僧物;於眾僧和合所受得戒餘不犯者,其戒香氣多有勢力,是故不聽白衣謫罰。

「善男子!往昔過去有國名迦尸,時王名梵摩達多,勅旃陀羅言:『雪山下有六牙白象王,名欝波羅華眼,可拔其牙;若不得者,汝等五人悉斷其命。』爾時,旃陀羅護惜身命詐作沙門,外現精進被著袈裟,如王所勅往至彼山到象王所。母象見之,張弓挽箭生怖畏心,語象王言:『此是獵師,今已張弓挽箭而來,將非我等命欲盡耶?』」

「爾時,象王即便見之,剃除鬚髮被著袈裟,而說偈言:

「『彼恆沙諸佛,  幢相之法衣;
  悉捨於諸惡,  云何害眾生?』

「爾時,母象復說偈言:

「『身雖被袈裟,  持弓執毒箭;
  作惡旃陀羅,  無有悲愍心。』

「爾時,象王復說偈言:

「『袈裟決定服,  以哀愍為本;
  是必歸佛者,  慈悲諸眾生。
  於此衣無疑,  汝當自攝心;
  能被此服者,  欲度生死岸。』

「爾時,旃陀羅即以一毒箭射其象王。是時母象見射象王已,大喚悲號,復說偈言:

「『如是之衣服,  應當歸依佛;
  威儀雖寂靜,  而心懷大惡。
  速疾踏彼身,  斷除其命根;
  滅此怨令盡,  是射汝身者。』

「爾時,象王復說偈言:

「『寧速捨身命,  不應生恶心;
  彼雖懷恶心,  猶似佛弟子。
  智者不為己,  卒暴起瞋心;
  常思為眾生,  修行於菩提。』

「爾時,象王心生慈悲,即喚彼人而問之言:『汝須何物?』彼便答言:『欲須汝牙。』爾時,象王即自拔牙,發大誓願而說偈言:

「『我今以白牙,  求佛故奉施;
  不瞋不貪惜,  令眾滅煩惱。』

「善男子!我於往昔曾見如是畜生身中,求無上道能作如是,不惜身命為護佛法,終不於被著袈裟者而作留難。於未來世,剎利旃陀羅、輔相旃陀羅、婆羅門旃陀羅、居士旃陀羅,以諂曲心欺於世間,不畏後世。若諸世間有求無上道者,入我法中而得出家,生心惱害我諸弟子,應成法器及不成者,惡口罵詈、鞭杖謫罰、逼切其身,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犯諸重罪,趣阿鼻地獄,斷諸善根除滅信心,一切智者之所遠離。譬如丈夫雖自無目能示他道,我諸弟子亦復如是,雖毀禁戒猶能利益世間眾生。若未來世旃陀羅王,乃至居士旃陀羅,見有依我法中出家,若成法器、不成法器,而便擾惱我諸聲聞一切弟子,則於三世無量諸佛作大過罪,消滅善心難復人身;何況毀呰正位聲聞、辟支佛,及諸大乘無量功德。

「善男子!譬如過去有國名般闍羅,王號勝軍,人罪應死,係著可畏軻藍塚間,令使惡鬼食噉其身。時守獄人以五繫縛,送著可畏軻藍塚間。是人聞已即剃鬚發,以納袈裟著於頸下。爾時,守獄之人受王勅已,即捉縛送至可畏軻藍塚間。是時塚間有羅剎,名曰惡眼,共五千羅剎俱至塚間,即見是人被五繫縛在於塚間,剃除鬚髮以納袈裟繫著於頸。爾時,羅剎右遶是人,而說偈言:

「『今可自安慰,  我終不害汝;
  剃髮服袈裟,  令我憶念佛。』

「爾時,羅剎子復說偈言:

「『白母甚飢渴,  當須食此人;
  我得除飢渴,  身心快安樂。』

「爾時,羅剎母說偈答子:

「『恆沙等諸佛,  法式之幢相;
  於此起恶心,  當墮阿鼻獄。』

「爾時,羅剎子與其眷屬右遶匝已,而說偈言:

「『我等父母共為惡,  身、口、意等造不善;
  我已捨惡不害汝,  被著染衣解脫相。』

「爾時羅剎名為牛齒,有五百眷屬,俱共圍遶入大塚間。見被縛人剃除鬚髮,以納袈裟系其頸下,右遶竟已而說偈言:

「『歸依眾聖妙幢相,  袈裟繫頸謂其人;
  我為此故而恭敬,  唯願勿怖不害汝。』

「爾時,羅剎子復說偈言:

「『母今當知人肉美,  應當食肉而飲血;
  益其氣力得具足,  增益身體無所畏。』

「爾時,羅剎母復為其子而說偈言:

「『一切世間眾樂具,  天、龍、夜叉及羅剎;
  悉當恭敬染衣者,  當獲種種上妙樂。』

「爾時,羅剎子與其眷屬,右遶恭敬而說偈言:

「『悉應恭敬而歸依,  剃除鬚髮著袈裟;
  我於過去無數劫,  見佛世尊救世者。』

「爾時,第三羅剎名曰黃髮,亦有五千眷屬,而自圍遶入大塚間。見被縛人剃除鬚髮,係納袈裟而著頸下,復右遶已而說偈言:

「『仙人幢相我歸依,  若能供養得勝利;
  為袈裟故修供養,  應悉除斷諸有縛。』

「爾時,黃頭羅剎子而說偈言:

「『我得此人應食噉,  國王所遣故來此;
  當食其肉復飲血,  母語子言應供養。』

「爾時,黃頭羅剎復為其子而說偈言:

「『如是相人非我食,  若起恶心大苦器。』

「爾時,羅剎子右遶恭敬,復說偈言:

「『如是大仙堪福田,  是故應供離有縛。』

「爾時,刀口羅剎復與五千羅剎來到塚間,見繫縛者剃除鬚髮,以納袈裟系其頸下,心恭敬已而說偈言:

「『有餘生死得涅槃,  納袈裟者不應害;
  若害此人佛所呵,  應當尊重而供養。』

「爾時,羅剎子復說偈言:

「『我等常吸人精氣,  食噉其肉復飲血;
  是故當食此眾生,  令我身體益氣力。』

「爾時,羅剎母復為其子而說偈言:

「『若有生心欲加害,  剃除鬚髮袈裟者;
  必墮惡趣阿鼻獄,  受苦無量甚長遠。』

「爾時,羅剎子與其眷屬,右遶被縛著袈裟者,復說偈言:

「『我今怖畏地獄苦,  終不恶心害汝命;
  我等同心當放汝,  亦求解脫地獄苦。』

「爾時,羅剎等即便解放彼被縛人。時被縛人,待至天明到於王所。王即廣告一切人民,諸人集已皆請問王及侍從左右群臣百官:『是人得來未曾有也。』彼王即便立制普告內外:『若我國中,有佛、聲聞諸弟子等,若成法器及不成者,不起恭敬或加謫罰。以是因緣,我當刑戮乃至致死。』族姓子!閻浮提王及與夜叉食血肉者,恶心熾盛無憐愍心,乃至見剃除鬚髮,係納袈裟以著其頸,尚不加害,況餘眾生而起輕慢。未來世中,當有剎利旃陀羅、居士旃陀羅造作諸惡,復有惡鬼斷於善根趣阿鼻地獄。若於我法而能出家,若成法器及不成法器,剃除鬚髮當奪命根。

「族姓子!譬如過去有王名曰福德,若人有犯罪過者乃至繫縛。爾時,彼王不欲奪人身命,有輔相大臣語王莫愁,若殺此人或能令王而得大罪;大臣自以智慧將付狂象。爾時,狂象捉其二足欲撲其地,而見此人著染色衣故,狂象即便安徐置地,不敢損傷共對蹲坐,以鼻舐足而生慈心。族姓子!像是畜生墮於八難,見染衣人尚不加惡生於害心。乃至未來世若有旃陀羅王,見我法中有人出家,堪任法器及不成法器,故作逼惱或奪其命;若作是行則口不能語,命終之後必定墮於阿鼻地獄。善男子!是名第三輪。剎利旃陀羅,乃至居士旃陀羅,雖有過去宿殖善根,現造惡故今盡消滅。

「復次,善男子!當有剎利旃陀羅乃至居士旃陀羅,見有施四方僧物,床敷、臥具,塔廟、住處及與園林、屋舍、田宅,一切淨人、牛、驢、騾、馬種種畜生,衣服、飲食、湯藥所須資生雜物,持戒清淨有德比丘辯才聰明言辭應機,如是人等悉不與之;破戒比丘作惡行者,給其所須床褥敷具,自恣受用並與白衣同共食噉。以是因緣,剎利旃陀羅、居士旃陀羅,命終皆墮阿鼻地獄。

「復次,族姓子!當有剎利旃陀羅、居士旃陀羅,見有依我法中出家,若聲聞、辟支佛,乃至大乘說法法師,誹謗罵辱欺誑正法,而作留難惱亂法師;以是因緣,墮阿鼻地獄。

「復次,族姓子!若有剎利旃陀羅、居士旃陀羅,見人有與四方僧物,華樹、果樹、雜味樹、蔭樹、香樹,我聲聞弟子持戒多聞坐禪誦習者,所有資生眾具,若自奪或使人奪,自食使人食;以是因緣,命終之後墮阿鼻地獄。

「復次,族姓子!於未來世,當有剎利旃陀羅、居士旃陀羅毀壞我法,若見依我法中而出家者,於此人所數數瞋恚、罵詈、毀辱,我所說法不肯信受,破壞塔寺、僧坊、堂捨、殺害比丘,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滅盡。命欲終時,支節皆疼如火焚燒,其人舌根如被繫縛,於多日中口不能語;命終之後墮阿鼻地獄。若成就如是十種惡輪不善眾生,難得人身,況復能成聲聞、辟支佛果,乃至成就具足大乘,一切諸佛所不能救。

「善男子!譬如押油,一一麻中皆生諸蟲,以押油輪而押取之即便得油。善男子!汝等當看押油之人,於其日夜為應定殺幾所眾生。若復有人,以是十輪而押油者,一輪一日一夜押油千斛,如是乃至滿於千年,是押油人得幾所罪?」

地藏菩薩言:「甚多,世尊!無量無邊阿僧祇數,此押油人得如是罪。無有能知是人罪量其數多少,唯佛與佛乃能知之。」

佛言:「善男子!譬如十輪之罪等一淫女舍,其舍有十女人皆為求欲。如是十淫女舍,其罪等一酒家;如是十酒家等一屠兒捨;如是十屠兒捨罪等剎利旃陀羅、居士旃陀羅十輪中等於一輪一日一夜罪。」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十輪罪等一淫捨,  十淫罪等一酒家,
 十酒家等一屠兒,  十屠兒罪等一王。」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有真善剎利輔相大臣、真善沙門、真善婆羅門、真善居士,自護護他,於將來世守護佛法,守護堪任法器及不堪法器者,乃至守護剃除鬚髮著染衣者,持戒清淨有功德者,供養恭敬聽受言教,於聲聞、辟支佛法,皆悉守護,諦聽受持守護大乘,如聞信受住大乘者,持戒多聞言辭清辯,與如此人對相歡娛,則心悅樂諮問議論敬受教誨;遠離破戒非梵行者,四方僧物而自食噉,私竊費用不依戒律,隨順十惡不善輪者,亦令捨離不與從事;教學先王治國舊法典禮制度,紹三寶種常令熾然,親近一切諸善知識,遵用前王所行政法,是名真善剎利。得幾所福?滅幾所罪?」

佛言:「族姓子!譬如丈夫欲求出世,集諸珍寶滿閻浮提。若值佛出並聲聞眾,於其晨朝修行佈施,日中亦施,如是次第乃至千年,常修佈施種種供養。族姓子!如是行施得大福不?」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其福甚多,無量無邊阿僧祇數,無能稱量如此福者;唯佛世尊乃能知之。」

佛言:「如是!如汝所說。若有真善剎利,遠離不善十惡之輪,亦能遮制斷他諸惡如上所說,是人功德倍多於前。假設有人,以四天下盡為四方眾僧建立房舍,臥具、醫藥悉皆給足,使百千億聲聞弟子及菩薩摩訶薩,修行種種無量法門,坐禪、誦經、教化諸善,如此之人其福多不?於上千年修行佈施,供養功德復倍於前。假設有人於四天下,盡為建立僧房、堂閣,臥具、醫藥皆悉具足,滿百千億聲聞弟子、菩薩摩訶薩,修諸法門一切諸善,坐禪、誦經、教化功德得幾所福?」

答言:「世尊!其所得福,無量無邊阿僧祇數。」

「善男子!假設滿三千大千世界,為舍利故起諸塔廟,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如是造塔功德無量,其福日夜常得增長,四方造作僧房,臥具、醫藥所須一切悉給,起塔功德復倍於前。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菩薩,具足六波羅蜜如稻麻、竹葦,設滿三千大千世界聲聞羅漢具八解脫,亦如稻麻、竹葦、叢林,皆被囚執堅固繫縛乃至一劫。復有一人出現於世,為福因緣故,悉解諸菩薩及阿羅漢被繫縛者,並與洗浴,給其衣服、瓶缽、房舍、飲食、醫藥、種種臥具,乃至百千萬歲盡入涅槃。復取舍利而供養之,為一一舍利起七寶塔,供養如是七寶塔故,各以香華及諸伎樂、繒蓋、幢幡。若復有人,為如來故起諸塔廟,乃至滿三千大千世界,其所得福百千億分,不如解此被縛功德。真善剎利、真善婆羅門、真善居士、真善沙門,如是福聚增長無量阿僧祇數。於末法中法欲滅時,能善自護亦護他人,於未來世常護佛法,亦復護我聲聞弟子,堪任法器及不任者,乃至剃除鬚髮、被著袈裟,不應嬈亂而作惱害。若有親近供養聲聞乘者,亦不得惱亂,亦復不應願樂供養;於大乘者,終不欺毀;修辟支佛乘者,亦自親近供養;堅固受持大乘之法安住大乘有功德者,善巧機辯恆樂親近諮問義論,問已隨順受持,而於一切惡行比丘皆悉遠離,不應與同四方僧食共受利養。自不染著十惡之輪,亦不教他令生染著,皆悉修習先王之道具行十善,常當親近諸善知識熾然法眼。如是真善剎利,得福倍多無量無邊,終不虛食國民祿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乃至富多那等,皆悉愛念同共擁護者。若有一切堪任福田成法器者,皆悉愛念,同共擁護己國增長。若他國土亦令增廣,涸竭惡道利益天人,守護壽命令得久長,自滅結使亦能滅他一切煩惱,成就菩提滿足六波羅蜜;遠離一切惡道,而隨生死流轉無數,於生死中而無譏嫌,常值善知識,悉與諸佛菩薩共俱。遠惡知識,如是不久成就佛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一切天帝及諸眷屬,乃至毘舍闍帝釋及諸眷屬,從坐而起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於未來世,有真善剎利王乃至真善居士,若能遠離此十惡輪,守護己身亦能護他,及護持正法紹三寶種,熾然不斷成熟三乘,於佛所說悉能信受如法供養,諸佛所說終不覆藏。我等眷屬,與真善剎利王乃至真善居士,當以十法守護此人令得增長。何等為十?為護壽命終不橫死;除諸非法常得少病;眷屬安隱財產增長;具足大富名稱遠聞;親近善知識智慧增長。如是真善剎利,乃至真善居士,遠離一切十惡輪者,如佛所說,當以十種善法而守護之令得增長。何等為十?所謂怨賊外敵不能侵害;色、聲、香、味、觸無不可憙者;一切病痛,邪縛,邪歸依,一切疑悔,一切邪諂,一切惡友,一切不善根本,一切夭橫死亡,真善剎利具足功德,如上所說皆悉除滅,當以十善法守護是人。復次,世尊!若真善剎利,如上所說功德滿足皆悉修行,我當以此十法,守護剎利國土之人。何等為十?懼隣國怨敵,畏非人,畏於亢旱,畏於霖雨,畏非時風,畏非時惡星變怪,畏饑饉,畏非時病死,畏惡邪見,畏真善剎利。於上所說能修行者,我等當以十法,守護國土及諸人民。」

爾時,世尊讚天帝釋乃至富多那等:「善哉,善哉!善男子!皆是汝等之所應作。」

爾時,天藏大梵即從坐起,整其衣服,右膝著地長跪叉手,白佛言:「世尊!唯願聽我說。是真善剎利,轉不退轉地陀羅尼心咒章句,以此不退轉地陀羅尼神咒力故,使未來世真善剎利,令邊國怨敵自然退散;使身、口、意戒成就;得勝智慧,為一切智人之所讚歎;遠離諸惡常修行善;遠離一切邪見邪歸依;精進堅固成熟無量諸眾生故得自在智;六波羅蜜珍寶伏藏具足增長;遠離一切瞋恚、慳貪、諸惡嫉妬;常為天人之所守護;得不退轉菩提之心;不捨一切眾生;得四攝法無所疑問;成熟法器具足福田;親近菩薩、諸聲聞眾利益一切。善男子!真善剎利,終不退轉菩提之心,得陀羅尼神力功德,於未來世最勝不壞無所譏嫌,常親近諸佛一切菩薩。」

爾時,天藏大梵即說咒曰:

「多闍他 牟尼置梨 牟那捨囉鞞 牟尼夷梨地夜 末啼盧闍毘闍隷 牟那栗芝 阿昵伽彌 [口*叔]迦羅博差 波羅捨博差 蜜羅博差 掃囉裟栗啼 兜羅挐栗隸缽哆叉栗婆隸 舊舊拏彌隸 阿鞞叉婆婆阿[少/兔]阿祇梨梵 牟尼波陀鞞 私婆呵」

爾時,天藏大梵說是咒已,白佛言:「我願世尊,於此陀羅尼心生隨喜。」

佛言:「善哉,善哉!大梵!我於此咒心生歡喜。」

時會大眾亦稱:「善哉!快說此陀羅尼耶!」

爾時,佛告大目揵連、彌勒菩薩摩訶薩:「汝等受持不退轉地心陀羅尼,能令真善剎利安樂利益,為轉法輪故,為名稱利故,為威德故,為滅諸邪見故,為建立正見故,為守護法眼故,為無邊眾生令得成熟故,為使堅固大乘不退故,為使滿足六波羅蜜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爾時天藏梵,  發問兩足尊:
『利根等眾生,  修禪而誦習,
 勇勐強勸作,  剎利有智者,
 云何滅煩惱?  云何住不退?』
 佛時答彼言:  『犯重墮落者,
 雖意有明利,  急趣阿鼻獄。
 此十種惡輪,  無智所修行,
 則斷善根本,  速疾墮地獄。
 禪定亦滅結,  非獨多聞智,
 若欲得解脫,  應當勤修禪。
 智者常精進,  守護我正法,
 以恭敬袈裟,  能度煩惱海。
 樂處於空林,  遠離五逆罪,
 持戒修禪定,  能度煩惱海。
 若有信三乘,  熾然於佛法,
 供養染衣者,  得大功德海。
 能調難伏心,  不舉比丘罪,
 聖種修少欲,  獲得兩足尊。
 遠離惡比丘,  恭敬親賢聖,
 不食僧祇物,  速到於菩提。
 三界得妙樂,  三寶出於世,
 若欲得安樂,  當供養三寶。
 三寶旃陀羅,  剎利作過者,
 惡比丘伴黨,  速疾墮地獄。
 如是十輪罪,  等於一淫女;
 以是十淫罪,  亦等同一酒;
 如是十酒罪,  復等於一屠;
 以是十屠罪,  亦同於一王。
 有真善剎利,  供養於正法;
 三乘得熾盛,  當獲功德海。
 具足七寶等,  遍滿閻浮提;
 持用施諸佛,  其福猶有限。
 乃至四天下,  造僧房供養;
 彼雖得大福,  不如護正法。
 假使為諸佛,  滿中造塔廟;
 彼雖得大福,  不如護正法。
 羅漢諸菩薩,  解縛而供養;
 顯現於我法,  其福倍於彼。
 修禪億千劫,  不為諸佛護;
 若不隱正法,  諸佛速護念。
 若真善剎利,  遠離十惡輪;
 能守護佛法,  及持袈裟者。
 不謗毀正法,  我所說三乘;
 聞已能供養,  護持法器者。
 譬如五日出,  能竭於大海;
 若護我法者,  則竭煩惱結。
 譬如風災起,  悉摧一切山;
 若護正法者,  亦滅諸煩惱。
 譬如水災起,  漂蕩壞大地;
 若護正法者,  亦消諸煩惱。
 世有如意寶,  能滿人所願;
 若說三乘法,  隨願亦皆得。
 譬如獲德瓶,  盡破於貧窮;
 如是破煩惱,  速疾得菩提。
 如月十五日,  光明滿虛空;
 得是智慧者,  滿足護正法。
 如空無所有,  無物亦無相;
 守護正法者,  是智無疑惑。
 如日所照處,  能除諸闇冥;
 守護正法者,  是則得照明。』」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四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五

失譯人名今附北涼錄

眾善相品第七

爾時,金剛藏菩薩於大眾中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叉手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毀破禁戒失頭陀,  以造逆故非我滅;
 如過去佛之所說,  破淨戒者不入眾。
 諸有一切沙門事,  猶如燋炷皆棄捨;
 三垢所污離解脫,  不堪消受國供養。
 四方眾僧資生業,  悉不聽取微少分;
 若犯四重根本罪,  為眾棄捨如死尸。
 云何此經說忍辱,  於惡比丘起悲心,
 遮制一切諸謫罰,  復令供養惡比丘?
 昔於餘經復說言:  『汝等皆當信大乘,
 是名質直勝菩提,  汝等應當離二乘。』
 復於此經說三乘,  及諸根、力、覺道分,
 禪定解脫三乘法,  諦聽信受解脫因;
 此有沙門四聖果,  除此經外無沙門,
 三乘皆同八正道,  欲求解脫勤精進。
 若有智者諸人天,  菩薩大士來至此,
 此諸大眾皆已證,  如是大乘諸人等;
 有能正說開示義,  若能聽者得何利?
 十種分別聲聞人,  能如是說誰不利?
 若有人聽得何法?  云何能聽得增長?
 復有誰聽而損減,  復有聽者盡老死。
 諸有為法悉厭離,  晝夜修習於禪定;
 何時當得而濟脫?  能度四流名救世。」

爾時,佛告金剛藏菩薩:「善男子!善哉,善哉!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若人及天無能如是問於如來。善男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唯然!世尊!我今諦聽願樂欲聞。」

「善男子!復有十種難得人身。何等為十?不宿殖善根,未修福者心常憒閙,隨惡知識不畏後世,耽著貪慾、瞋恚、愚癡,顛狂失心乃至邪見,是名十法難得人身。復有十法,無依止因緣犯根本罪,以破戒故墜於惡道。何等為十?無依止威儀,有依我法而出家者,內心不壞修道壞,修道不壞內心壞,有內心修道俱壞,有戒壞見不壞,有見壞戒不壞,有戒見俱壞,有內心修道戒見俱不壞。

「若隨惡知識無依止威儀,雖遇善知識,而復愚癡猶如白羊,聞善法已不能受持,亦不為他分別演說,不識善不善,無依止威儀,眾具無量而不知足。以是因緣心常散亂,是名無有依止威儀。為種種病之所苦惱,以是因緣修諸咒術。

「若有依止是十無威儀,犯根本重罪,而復戰懼,心懷慚愧而不數數作諸惡行。如來為欲利益如是等故,是名污道。

「何以故?若作如是惡者應當懺悔,棄捨發露終不覆藏,若能如是令罪消滅則不更作,雖為眾棄,一切眾僧基業敷具、所須之物不得受用,如是等人以成法器故,如來為說聲聞、辟支佛、大乘之法,斯有是處。若二世、三世遇善知識,一切惡業消滅無餘。得聲聞果、辟支佛果,乃至入於甚深大乘正法,如是之人名為破戒,不名破見。若有人內心壞行不壞、見不壞者,如來為是等說四無量心,亦堪任為聲聞器、辟支佛器,若有人行壞體壞,於此二乘悉不成器。為如是眾生故,如來便為說佈施法。

「復有人見壞戒不壞者,為如是眾生故,說十二因緣法,得離壞見已,於一身得入聲聞法,若革身得辟支佛法。若有人戒壞見不壞,於聖法中堪任為器。

「若有人內心行見戒俱壞者而從善知識,以是因緣,如來為說十善正法。若有愚癡隨惡知識,不知善不善,如來為是等故教令誦習。若有人為邪見所惑欲求解脫,如來即便以聲聞乘為說四諦法。

「若有人起斷見者,為說十二因緣法。若人起常見者,為說三界生死輪迴。知如是法,死此生彼,為說聲聞法。如來觀察終不妄說,若有成熟眾生及不成者,悉以方便通達無礙一切重罪諸逆罪等。

「若有眾生作不饒益,乃至破毀清淨法眼,如我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故,隨順一切聲聞乘、辟支佛乘及菩薩乘。若誹謗正法遮障覆藏不顯現者,乃至一偈,如是人等名謗正法。壞八正道,亦壞一切眾生法眼,如是之人則失大利,亦為眾生作不饒益,依愚癡僧誹謗正法。

「復次,族姓子!有四種僧。何等為四?第一義僧,淨僧,啞羊僧,無慚愧僧。云何名第一義僧?諸佛世尊,大菩薩摩訶薩,辟支佛,於一切法悉得自在;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是七種人名為第一義僧。諸有在家無法服者,不能具受波羅提木叉戒,不入布薩自恣而得聖果,得聖果已亦名第一義僧。

「云何名為淨僧?諸有能持波羅提木叉具足戒者,如律修行威儀不犯是名淨僧。

「云何名啞羊僧?不知根本罪,不知犯不犯,不知輕重,不知微細罪而可懺悔,愚癡無知不見有罪可畏,亦不依止善知識丈夫,不數親近善知識丈夫故,不能諮問經中深義,何者是善非善?何者犯重何者犯輕?修行何事為善何事為惡?如是等相名啞羊僧。

「云何名無慚愧僧?若有人為自活命來入佛法,而受波羅提木叉戒悉皆毀犯,破和合僧無有慚愧,不畏後世內懷臭穢,其聲如貝言辭堅[革*卬],常懷嫉妬、愚癡、憍慢,棄捨三業但為利養,放恣六情貪著五欲、色、聲、香、味、觸,誹謗正法,如是等人,依止我法心無慚愧,是故名為無慚愧僧。

「云何名為第一義僧?雖有聖道隱而不現,乘八正道能度煩惱三有駛流,是名真道。何以故?諸佛世尊、緣覺、羅漢,斷一切有名為真道。

「又諸菩薩摩訶薩,自省己過求一切法,得無礙智而不取證,為眾生故示滅結道。

「若復有人,不成就波羅提木叉戒,名為依止第一義僧乃至淨僧。

「若有真善凡夫,乃至真善正見及諸凡夫,神通變化示他正道,如是之人皆悉名為能示道者。第二須陀洹,第三斯陀含,第四阿那含,第五菩薩摩訶薩住於初地,乃至住於十地一生補處,如是等者名為示道。

「若復有人,成就波羅提木叉戒,是名依道而活;菩薩摩訶薩為攝一切成熟眾生,修行六波羅蜜,如是等亦名示道,亦名依道而活,亦名滅結道。如是名為世間福田,除此以外皆名污道,亦名惡福田依止無慚愧僧,於佛法中亦名死尸,是可棄者。於僧大海亦名不成法器,彼非我弟子,我亦非彼師。

「復有不成法器者,稱佛是我世尊,我滅度後得信向心法僧聖戒,自不起惡見,亦不譏他惡,而廣為人顯說我法。不生誹謗發正誓願,已所作惡數數懺悔,能除無量種種諸罪,作如是信,令使九十五種異學外道,猶悉能度向於涅槃,非轉輪聖王所有功德之所能及。

「以是義故,如來觀察一切眾生本業,作如是說。以是因緣故,於我法中出家,剃除鬚髮被染衣者不應起惡,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大悲皆悉護持如是出家被服染衣。以是故,若於出家一切人邊起恶心者,則同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等前為惡無異。

「若復有人破戒不成法器者,諸如是等,當作惡見亦譏他惡。

「譬如真善剎利、真善輔相、真善大臣、真善沙門、真善婆羅門、真善居士、真善毘舍首陀,若男、若女,無父、無母,世間阿羅漢,無正道無趣向正見者,亦無修善惡果報,無有得果者,一切法皆無因緣。

「或有作如是說:『色界是常是不壞法。』或計無色界是常不壞法;或說外道苦行,編椽棘刺,五熱炙身,以為第一;或說純聲聞乘,以為第一,不說辟支佛乘,乃至誹謗大乘摩訶衍法,隱蔽覆藏,不能顯發開示分別;或有一向純信摩訶衍,譏嫌聲聞、辟支佛乘;或有說言:『施為第一,持戒乃至智慧非是第一。』或有說言:『戒為第一,佈施乃至智慧非是第一。』或有說言:『忍辱為第一,佈施、持戒乃至智慧非是第一。』或有說言:『精進以為第一,佈施、持戒、忍辱乃至智慧非是第一。』或有說言:『禪定以為第一,佈施、持戒、忍辱、精進乃至智慧非是第一。』或有說言:『智慧最為第一,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非是第一。』或有說言:『外道苦行以為第一。』

「如是,族姓子!破戒惡行諸比丘等,於成法器者邊生種種譭謗,向惡見者說如是言,有顛倒見者,破壞真善剎利。信、戒、聞、捨智慧,皆悉破壞。真善輔相、真善沙門婆羅門、真善居士、真善毘舍首陀,真善男、女,破壞信、戒、聞、捨智慧,如是破壞,名為剎利旃陀羅,乃至居士旃陀羅。破戒比丘自斷善根,亦能令真善剎利亦失善根,乃至墮於地獄。

「善男子!譬如膿爛死尸,有所近處皆悉臭穢,有所至處自臭亦令他臭。如是真善剎利,親近惡知識破戒比丘,隨所近處悉生惡見臭穢如是,能使剎利斷於善根,趣阿鼻地獄。如是真善輔相乃至真善婦女,親近破戒惡行比丘,皆為旃陀羅,斷於善根趣向地獄。族姓子!汝觀是親近破戒惡行比丘退一切善,是故欲得大涅槃樂,皆應親近、供養滅結修道者,於彼修學具足三乘示道者邊應親近供養,具足內心,具足修道,具足知見。應聽聲聞、辟支佛道,不誹謗賢聖,於摩訶衍亦不誹謗。隨其所欲精進,於三乘中隨其發願修學一乘,不應誹謗大乘經典,乃至一句一偈。若誹謗者,不應共住亦不應親近,若親近共住者,即趣阿鼻地獄。

「是故,族姓子!於三乘中當隨所樂趣向一乘。欲得遠離一切苦者,應信如來所說聲聞、辟支佛乘,悉應依止摩訶衍所說諸法,不應誹謗隱蔽覆藏,乃至一句一偈應當諦聽發正誓願。若有謗正法者不應共住,亦不應於是人所諮受聽法。若就聽法,以是因緣,常趣阿鼻地獄受大苦惱。何以故?族姓子!我本為菩薩行時求無上道,依聲聞乘為求一偈,乃至捨身、手、足、支節、頭目、髓腦,如是求於辟支佛乘,及求佛乘。我本為菩薩時,為無上道故,亦復如是,為一偈故,捨身、手、足、頭目、髓腦、血肉、皮骨。如是苦行,乃至究竟成無上道。此三乘法皆是三世恆沙諸佛之所演說,神力守護,為欲悲愍諸眾生故,亦為欲紹三寶種故不令斷絕。

「復於未來世,若有剎利旃陀羅乃至婦女旃陀羅,以愚癡故自謂為智,多惡麁獷不畏後世,作諸殺生乃至邪見嫉妬慳貪隨惡知識。

「又於三乘不成法器,於聲聞乘得少聞已,於辟支佛乘乃至大乘,一切諸佛之所護持而生誹謗,覆障不令顯現。若於摩訶衍得少聞者,於諸聲聞、辟支佛乘,諸佛神力之所護持,而生誹謗毀訾。不信我大乘及能分別說大乘者,若言我聽大乘不受聲聞、辟支佛乘,以己少智愚闇力故,亦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大悲力故,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有二種護持。第一為欲紹三寶種令不斷絕,出家修道剃除鬚髮而著袈裟。

「第二說應四諦法趣向三乘。如是二種如來護持,非聲聞、辟支佛所能持也,乃至百千帝釋、梵天亦不能持,百千那由他轉輪聖王亦不能持。

「復有剎利旃陀羅,若見有人於我法中而出家者,如是聲聞弟子,閉繫牢獄、鞭杖、謫罰或至奪命;於此甚深一切諸佛菩薩所護持法,悉使壞亂三乘正道誹謗覆藏。如此之人不識大乘,如是剎利旃陀羅,尚不堪任為聲聞器,況復大乘。

「復有婦女旃陀羅欺誑世人,自言我是行摩訶衍者,以愚闇故,慳貪、嫉妬故,毀壞我法,言我自當速趣涅槃。

「而於諸佛如來世尊所得生其罪過,一切菩薩摩訶薩,一切諸佛聲聞弟子邊,亦皆犯罪,令壽命短促多諸苦惱,諸根缺壞支節不具,恆多疾病。

「剎利旃陀羅乃至婦女旃陀羅,作諸惡業皆生倒見,斷一切善根。雖多佈施,於畜生中受種種身而得果報,於未來世身壞死時,終不能生色界善根成無礙智,亦不能趣一切種智;而多疾病舌不能語,向阿鼻地獄。是故如來,為欲利益真善剎利使得安樂,亦令真善婦女得其利益,以是因緣,不聽惱亂於我法中而出家者。

「又復於我所說法中起諸誹謗,以如是事獲大罪報,如前所說。何以故?披著袈裟是一切諸佛解脫之相。

「是故一切諸佛,護持聲聞解脫等味大正法幢,亦是辟支佛第一大乘解脫味幢。是故求解脫者,應先讀誦聲聞乘等諦聽其法,遠離一切諸惡知識,親近一切諸善知識,供養、恭敬,然後讀誦方等大乘六波羅蜜。一切所作諸惡不善,皆悉發露如法懺悔,發大誓願;身壞命終於後世中,悉能成就聲聞法器,斯有是處,亦是辟支佛種子,乃至大乘阿鞞跋致無上種子。何以故?善男子!復有十種依止輪,若成就是輪已,真善剎利乃至真善婦女,則能速疾成聲聞器種、辟支佛種、大乘阿鞞跋致種。何等為十?

「如是真善剎利乃至真善婦女,信有業報具足慚愧,遠離邪見及惡知識,持戒不殺乃至不飲酒;慈心一切離瞋惱害,具足悲心,救濟憂苦羸劣眾生,得於喜心;遠離兩舌、妄言、綺語,得無諍心離慳貪嫉、妬,終不依止諸邪異道,離一切疑網及眾吉相,發大精進於一切法而得堅固,疾證寂靜得法歡悅。

「族姓子!是十種依止輪,真善剎利乃至真善婦女,成就十輪,則便速得聲聞法器、辟支佛種、大乘阿鞞跋致種子,是名依止輪也。如是輪者,悉與聲聞、辟支佛共。」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於眾中第一,  剃頭著袈裟;
 云何惡比丘,  破戒得供養?
 毀禁失頭陀,  詭語邪見持,
 非器毀於道,  不應使謫罰。
 若從彼聽法,  信寂滅涅槃,
 若得解脫者,  為彼之良藥。
 於諸餘經中,  但說一乘道,
 言無有二乘,  第一之解脫。
 利益諸眾生,  盡業報煩惱;
 恆有悲愍心,  剎利樂正法。
 婆羅門、毘舍,  首陀等染罪;
 欲惱於比丘,  必趣向惡道。
 如是一切佛,  護持染袈裟;
 諸佛解脫道,  是說名第一。
 著於解脫服,  速疾捨惡見;
 趣向於涅槃,  猶如藥治病。
 雖破於禁戒,  亦能滅他苦;
 我終不聽彼,  在眾而布薩。
 若為他說法,  彼此俱得福,
 稱我為世尊,  歸依於三寶,
 遮斷諸惡業,  猶勝於外道。
 譬如羅剎王,  商人入怖畏,
 捉攬馬一毛,  必度大海難;
 破戒捨惡邪,  離煩惱羅剎,
 是故護解脫,  諸佛之所持。
 不惱破戒者,  必捨諸罪惡,
 是故有福者,  欲求於解脫;
 能護器非器,  解脫亦不難。
 於此無勢力,  愚闇於聲聞;
 非彼緣覺等,  而能說大乘。
 不覺於緣覺,  而讚於大乘;
 彼已破於信,  讀誦大乘經。
 不護於餘乘,  身、口、意所犯;
 唯說於斷見,  破壞於正法,
 後當得成人,  還墮阿鼻獄。
 是以觀眾生,  勿有非器者,
 若犯毀禁戒,  無愍矜諂曲;
 亦應知是因,  惡口而斷見。
 非聲聞、緣覺,  亦復非大乘;
 譭謗三世佛,  必趣阿鼻獄。
 諂曲而持戒,  散心慳惜法;
 厭惡諍、貪、嫉,  是名為聲聞。
 有智樂行施,  能起生滅相;
 執心常獨處,  是名為緣覺。
 持戒不惜身,  猶如勐師子;
 志求寂滅道,  是名為大乘。
 守護於正法,  善說而顯示;
 得深諸法忍,  是名為大乘。
 法器、非法器,  心常行平等;
 不染於世法,  是名為大乘。
 是故於三乘,  智者如法說;
 守護我聲聞,  速成最正覺。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五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六

失譯人名今附北涼錄

剎利依止輪相品第八

「復次,善男子!十種依止行輪,一切聲聞、辟支佛乃至如來皆與同等。若有成就依止輪者,真善剎利乃至真善婦女,速疾得成聲聞法器、辟支佛種,亦能成就如來法器。

「何等為十?族姓子!所謂真善剎利乃至真善婦女,身、口、意業淨修法行,有慚有愧,厭惡己身畏五盛陰,不見生死大河彼岸,樂於寂靜離諸憒閙,無有諍心不譏他短,守護諸根心常念定,善觀因果能成就禪定,常樂攝心善解生滅,如是則能成就十依止輪;是名為真善剎利乃至真善婦女,速疾成就聲聞乘、辟支佛種,亦得大乘阿鞞跋致。如是族姓子!能成聲聞、辟支佛乘,依止此輪度諸有海入涅槃城。云何名依止威儀輪?云何名依止?我所謂依止五受陰故,名為依止,於五受陰而作己想決定依止。

「云何名威儀?有陰威儀、有界威儀,是名威儀。云何名輪?諸佛神力所持言教,皆名為輪及與劍輪。如是聲聞、辟支佛人,依止此輪求涅槃道,染著依止,不任大乘清淨法器。

「云何依止?依止陰、界心生驚怖,依止厭離、依止於身而求解脫,度脫己苦以己受陰。為求一切眾生解脫,以著己受故,而不堪受大乘法也!但自為己不為眾生,無大悲心,以是故不住大乘。久住生死便捨他苦,為欲斷己煩惱故,不能捨於手、足、頭、目,是故不任大乘法器,亦不求於大乘道輪,而亦不求梵音輪也,是故不任大乘之器,獨一無伴入涅槃城。以是義故,若有眾生,不聞聲聞、辟支佛乘,諸行不具善根不熟微少精進;若此人前有所說法,二俱得罪,亦是擾亂一切諸佛。以是義故,若有眾生,於聲聞、辟支佛乘,而不成熟諸善根者,若聽微妙大乘經者,彼人愚癡自謂為智,墮於斷見,如是人等說無因果、無善惡業,亦於我法而作壞亂,非法言法,非沙門自稱沙門,非比丘言是比丘,遮斷一切聲聞、辟支佛乘而不流佈。

「若於聲聞、辟支佛法,出家受具足戒,為集一切諸善根故,故任法器及不任者,學無學人,善巧言辭機辯無礙已證諸果,乃至真善凡夫具足持戒,於是等邊而作罵詈,奪其衣缽執縛系閉。如是斷常是人中羅剎,得人身難,寧墮地獄得無量罪,不受人身起於斷見;是故生常愚癡口不能語,乃至命終趣阿鼻地獄,人身難得。於阿僧祇劫設得人身,於諸佛界生五濁世,身常瘖啞、口不能語、耳無所聞,如是等病逼切其身志意錯亂;無有飲食資產財業,遠離善知識成就諸惡,亦為惡見之所覆障;造眾逆罪而說斷見,惱亂我等聲聞弟子,持戒清淨修功德者,為惡所染。若人下根下精進,不求聲聞、辟支佛乘,於大乘道而生斷見,欲求人身尚難可得,況求聲聞、辟支佛乘。於此二乘尚不能行,況復能了甚深大乘。

「譬如壞瓶多諸穿穴,若盛油水則皆漏盡而俱失壞。何以故?是器過故。若有眾生根不熟者,亦復如是同彼瓶相。善男子!如盲人前示種種寶,如是無智慧者,憍慢放逸乃至斷見,廣示大乘亦復如是不能了知。

「譬如有人其身臭穢,雖以旃檀沉水香等種種塗身,猶不能香。如是不勤求聲聞、辟支佛乘,不斷惡業乃至邪見,若以摩訶衍大乘香塗,猶故不香。譬如薄田,雖殖好種終不能成;如是不能勤求聲聞、辟支佛乘,於彼五欲不生厭離,如是之人若以摩訶衍道而為說之,則不能成。譬如毒瓶著少石蜜,不任食用;若不能修聲聞、辟支佛乘乃至大乘,言無因果者,若欲為說大乘經典,不能令彼如聞修學,則不信受,猶如毒瓶置少石蜜。如是不任聲聞、辟支佛器,而置大乘味者,當知是等二俱無用。亦如狂人前,若彈箜篌、箏、笛、鼓、貝,作眾伎樂不能解了;如是不能勤求聲聞、辟支佛乘,有重貪慾、瞋恚、愚癡,乃至於聲聞乘根不熟者,若為說摩訶衍道亦不能了。

「譬如有人不持鎧杖而入戰陣,既入之後必當得於無量苦惱;如是不能勤求聲聞、辟支佛乘根不熟者,若為顯示摩訶衍乘亦復如是,必當得彼無量苦惱。

「是故,善男子!有智之人先觀眾生然後說法,以慈、悲、喜、捨心,及利益心,不懈怠心;以忍辱心,不憍慢,放逸心,無嫉妬心,無悋惜心,以修定心,為人說法,亦不令他墮墜惡趣不如意處。是故如來能知他心救濟眾生,隨其信輪而為說法,以大莊嚴而自莊嚴。

「若為菩薩摩訶薩說法,恆以大悲因緣,為斷眾生一切結使,而為說法度諸有海。為於三乘中隨使成就一乘故而為說法,終不欲令墮於生死而為說法。分別諸陰而為說法,分別諸入而為說法,分別諸界而為說法,分別欲界道而為說法,分別色界、無色界道而為說法。不為今世有,不為後世有,不為行有,不為心想有,不為心行有,不為意思有,不為無明有,乃至不為生、老、病、死有,不為行、無行眾生而為說法,乃至行非行寂滅而為說法,一切想無生而為說法。

「云何名行?行者名為死此生彼,若能覆此生死名滅行非行。

「云何名輪?如如意寶能持一切,遍滿虛空度諸國土。觀察世間諸行起滅猶如幻化,不與聲聞、辟支佛共;是故名斷一切行輪。

「如是,善男子!如來以如是相,為諸眾生種種說法,亦如虛空無有分別,與無量三昧自在遊戲而為說法。

「如是菩薩以大莊嚴而自莊嚴,為諸眾生,說色非空,離色非空;乃至識非空,離識亦非空。眼非空,離眼亦非空;乃至意非空,離意亦非空。眼識非空,離眼識亦非空;意識非空,離意識亦非空。空處非空,離空處亦非空;識處非空,離識處亦非空;無所有處非空,離無所有處亦非空;非想非非想處非空,離非想非非想處亦非空。四念處非空,離四念處亦非空;道亦非空,離道亦非空。十二因緣,三不護法,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乃至涅槃非空,離涅槃亦非空。善男子!是名如來中道實義決定性相,為他眾生分別演說諸行無生,住持正法,遍滿虛空,乃至無量禪定一切法相。皆如日光照明開示令入三乘,為得涅槃令得解脫。

「菩薩摩訶薩如是說法,為最第一利益眾生。諦聽甚深法已,隨意所欲,於三乘中,隨所修習種種善根則善住一乘,亦不增益諸不善法,其行堅固不退涅槃。

「菩薩摩訶薩為斷無量生死劫苦而為說法;亦為聲聞、辟支佛乘眾生令度四流。

「菩薩摩訶薩為斷一切眾生四流而為說法;聲聞、辟支佛乘但為自己斷四流故而為說法。

「菩薩摩訶薩為斷眾生煩惱病故而為說法;聲聞、緣覺為斷己煩惱故而為說法。

「菩薩為斷眾生煩惱業習使無餘故而為說法;聲聞、緣覺雖斷煩惱習有餘故而為說法。

「菩薩摩訶薩為令眾生得大悲果報故而為說法;聲聞、緣覺離於大悲而為說法。

「菩薩摩訶薩但為悲愍諸眾生故而為說法;聲聞、緣覺雖復說法,實無悲愍利益之心。

「菩薩摩訶薩為滅眾生諸毒苦故而為說法;聲聞、緣覺但滅己苦故而為說法。

「菩薩摩訶薩為滿一切法味故而為說法;聲聞、緣覺自滿己法故而為說法。

「菩薩摩訶薩為一切眾生得法光照成大明故而為說法;聲聞、緣覺但為自得法之照明,不為眾生演說法相。

「善男子!是名略說滅除一切大無明闇得大明故,而欲成就一切種智悉覺悟故,乃為他人分別說法。聲聞、緣覺為欲滅己無明闇障,內自照明得正覺悟。

「善男子!聲聞、緣覺不為眾生而生厭惡,不為愍救度脫他人,不為於他令得名譽稱揚讚歎,不喜他人而生諂曲,但自護己不護於彼,不為安樂一切眾生。聲聞、緣覺若見他人有微少過,必起身、口、意業等罪。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大乘者,皆悉救護慈愍於他,乃至不見眾生身、口、意業過。

「善男子!若有眾生,起於麁弊愚癡惡口,自謂為智乃至不離邪見,為求他利而生嫉妬,貪著名稱自舉輕他,不能守護身、口、意等,心常念惡無有愍傷,而喜惱亂選擇福田。若有依我而出家者,不見其過輕毀罵詈心常散亂,不自省己念譏彼闕,於大乘人雖生願樂無寂靜心,起重恶心永離他人,恆作是語而自稱說,是大乘人亦教他讀誦,但自讚己非毀於他;以是義故,讚歎大乘自不調伏。於大乘道而欲教他修行大乘便作是說,自謂大乘。譬諸惡行律師,而教人言。如是諂曲難得人身,亦失聲聞、辟支佛乘,常趣惡道,不欲親近諸有智者,而唱是言作師子吼:『我是大乘。』善男子!譬如有驢著師子皮,自以為師子,有人遠見亦謂師子。驢未鳴時無能分別,既出聲已遠近皆知非實師子,諸人見者皆悉唾言:『此弊惡驢,非師子也。』我今所說亦如是等,若造十惡燒滅人種,非諸聲聞、辟支佛器,敗壞種子,如是愚癡誑惑他言:『我是大乘。』善男子!譬如有人而無手足欲至戰陣無所堪施,破戒之人亦復如是,欲與結使煩惱戰鬪,我說是人終無果報,毀犯禁戒作惡行者,於一切處不成法器。若自說言:『我是大乘。』能破一切眾生煩惱塵勞大陣,亦為眾生住八正道入無畏城,則無是處。

「何以故?若有眾生,威儀清淨慚愧具足,畏於後世,遠離一切不善等法,喜樂一切諸善功德,而於眾生起大悲心,亦能濟度一切苦厄,救護生死諸怖畏者,不著己樂慶於彼樂,常勤精進專念不捨,心樂寂定捨於諂偽、邪惑、欺誑,善知業、知業果報,不著五欲,世間八法所不能染,樂觀陰、界,如救頭然如救衣然,安住聲聞種。有如是相名聲聞乘,則於大乘所不堪任。辟支佛乘復有何相?若人具上二十法者,則能常觀五受陰生滅等相,明觀諸法皆因緣生,亦知滅相。如是之人不任大乘,不能成於大乘法器。」

爾時如來以是義故而說偈言:

「剎利依止十,  婆羅門、首陀,
 若修真善行,  堪為聲聞器。
 辟支佛勝乘,  三業悉清淨;
 守護於諸根,  所說好柔軟。
 分別觀諸陰,  界、入亦復然;
 樂獨空閑處,  善慧觀因緣。
 常攝於諸根,  依止是十輪;
 於諸無壞乘,  堪任為法器。
 念度於有海,  等行於三輪;
 不依於結使,  而近解脫門。
 不任大乘器,  不具大勝輪;
 不勤求大乘,  並諸下根者。
 若有愚癡人,  心常懷懈怠;
 是故非大乘,  亦不堪大器。
 獨一求解脫,  癡諂無愍行;
 常行於斷見,  彼亦趣惡道。
 棄捨於正法,  而說於非法;
 遮斷三乘道,  捨律欲愛具。
 惱壞賢聖法,  打擲袈裟者;
 毀訾而誹謗,  亦自壞其身。
 為欲修人身,  不舌[病-丙+今]而死;
 常值諸佛者,  顯示三乘法。
 欲熾然三乘,  及與分別者;
 歡喜而顯示,  必成佛無疑。
 破戒而嫉妬,  自讚復毀他;
 是智者所棄,  得佛三界尊。
 以悲心說法,  隨心之所樂;
 具分別三乘,  必成佛無疑。
 說法如虛空,  而心無所依;
 陰、界、入皆空,  必成佛無疑。
 佷戾喜破戒,  若聞讚大乘;
 詐稱為菩薩,  驢披師子皮。
 我今為眾說,  欲得勝菩提;
 護持於十善,  莫壞於我法。
 我於餘經說,  行第一菩提;
 離聲聞、緣覺,  為淨眾生說。
 曾供億諸佛,  滅恶心解脫;
 我從彼所聞,  但一無二乘。
 此眾說三乘,  有住聲聞者;
 心惱多造作,  不任道器故。
 有住於緣覺,  愚闇於勝法;
 不任上乘器,  隨所欲而說。
 頭陀聞解脫,  當墮於惡道;
 冷陰而服乳,  終不能差病。
 如是聲聞器,  狂心說斷見;
 是故先觀察,  然後應說法。」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於大眾中無量百千人民,多有空亂意眾生,斷於善根、說無因果趣向惡道,若得正見,在世尊前能至心懺悔,而白佛言:「我於如來正法之中,久修聲聞殖諸善根,而不能成聲聞法器;方復更求辟支佛乘,愚惑不了更起斷見獲無量罪。我等今悉於世尊前誠心懺悔,唯願哀愍受我等懺悔,拔除罪根不受惡報,還修善根求聲聞乘。」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若能發露誠心懺悔,於我法中說有二種得無所犯:一者、本不作惡;二者、作已能悔,是二種人俱獲清淨。」

爾時,世尊為無量百千眾生,隨順其心說四諦法,有得法忍,有得世間第一法,有得須陀洹果,有得斯陀含果,有得阿那含果,復有八萬四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得阿羅漢。

爾時,眾會復有七千五那由他百千人等,墮於斷見斷諸善根應趣惡道者,還得正見;悉於佛前自歸發露誠心懺悔,作如是言:「我等本種辟支佛因緣而不能成,今聞大乘心生愛樂。我等愚闇便起斷見言無因果,以是因緣造作無量身、口、意業諸餘惡業。以是義故,於多劫中常墮惡道受無量苦。今於佛前皆悉發露,至心懺悔不敢覆藏,為欲滿足緣覺乘故,隨彼意說得光明三昧,逮不退轉辟支佛乘。」

時彼眾中復有八十那由他百千眾生舌不能語,皆於過去誹謗無量恆沙諸佛所說正法,乃至誹謗一句一偈,以是罪業不能懺悔,佛神力故令使今日皆悉能言。

爾時,世尊知而故問:「汝等宿世作何惡業,於此會中口不能語?」

彼即答言:「我於過去毘缽尸佛法中誹謗大乘。」或有說言謗聲聞乘,或有說言謗辟支佛乘。「以是業障罪報因緣,於九十一劫墜墮生死,常處地獄及受餓鬼,舌不能語受大苦惱。始於今日得復人身,蒙佛神力始今得語。佛神力故得宿命智,能知過去一切所作惡業因緣。」

有說尸棄佛、隨葉佛、拘樓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所,誹謗正法乃至一句一偈,以佛神力悉知過去所作惡行,一切業障皆悉明瞭。

爾時,眾會無量百千聲聞,無量百千菩薩摩訶薩,從座而起自歸向佛發露懺悔:「我等皆於過去無量諸佛法中,若任法器及不任者,諸聲聞眾多起譏訶,自舉輕他,誹謗毀罵揚惡遏善,以是業障墮三惡道具受苦痛。雖復供養過去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眾,乃至懺悔受持禁戒,得聞佛法自學教他,但以誹謗餘業障故,不能得趣寂滅涅槃及禪定樂。如是罪緣,今向世尊自歸發露至心懺悔。」

復有說言:「我等於諸如來聲聞弟子,奪其財業及諸飲食或繫牢獄,以是業故墮三惡道受大重苦。我等雖於過去諸佛世尊及大菩薩前,發露懺悔,受持、讀誦種種禁戒,但以餘罪業障因緣,不能得向寂滅涅槃及禪定樂。今於佛前皆悉懺悔,一切餘業無量罪障,唯願世尊受我等懺,拔除一切三惡道苦。自今以後願佛神力,令我所樂隨意無礙,得於涅槃及禪定樂。」

爾時,世尊告諸聲聞及大菩薩:「此是五逆餘業罪障,但有名字無有實法,皆由惱亂聲聞弟子能生大罪。何以故?破毀禁戒諸惡比丘,猶能為諸無量百千萬那由他人而作珍寶之大伏藏,況持淨戒熾然三寶者而起擾亂,是即名為斷三寶種成就惡業,亦名壞於一切眾生法眼毀佛正法。

「若見有人依我出家而擾亂者,如是業障過諸逆罪。我今當以悲心哀愍汝等,如是業障悉聽懺悔永盡無餘。於賢劫中千佛出世,汝於其所亦悉懺悔,終不復起誹謗正法。其最後佛,號曰樓至如來、應供、至真、等正覺,汝於彼佛皆悉發露,一切業障永盡消滅。」

時諸菩薩及大聲聞俱共白佛:「唯然,世尊!如教修行。我等於賢劫中,當墮三惡及阿鼻獄,受種種苦猶能堪忍,況復於彼樓至如來,令我懺悔使得正見,解諸邪見業障眾罪皆悉消除。」

爾時,如來讚諸聲聞及大菩薩:「善哉,善哉!汝等能以如是勇勐精進,令本惡業皆悉消滅,能生信解第一恭敬,值遇諸佛得諸三昧,棄捨結漏得阿羅漢。」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善男子!我以佛眼皆悉觀見,無量阿僧祇百千那由他眾生,剎利旃陀羅乃至男女旃陀羅,於未來世少種善根而得人身,為惡知識之所破壞,於甚深法不生信樂多起謗毀,於熾然法具足聲聞、辟支佛乘者,或有遮斷大乘者,於我聲聞弟子,成器不成器者如上所說,以愚癡故自謂為智。於此終沒,無數百千劫,於地獄中受無量苦,如先所說。

「是諸人等雖得人身,寧受阿鼻地獄諸大重罪,終不受是謗法人身。何以故?隨順惡知識憍慢自恣,常作如是諸惡業者,終不得度生死彼岸,四流所漂受大苦惱。」

當於爾時有大智者,而為涕淚作如是言:「視諸眾生難得人身,遠離信心及大誓願,離於心相,離於正見,離善知識,離於時節,離於方所,離於持戒、禪定、智慧。如是眾生以愚癡故憍慢自恣,有如是想毀壞佛法,悉如上說。世尊!我從今日亦於佛前而發誓願,我等雖處生死不壞正法,願於未來世諸佛法中不斷三寶。」

爾時,復有大士聰明智慧,從座而起合掌叉手而發誓言:「我等雖在生死,不得法忍已來,於其中間願莫受身,莫作輔相大臣,乃至令長村邑聚落等主,不作國師軍幢將師長宿之處,不作祠祀主估客商人處,不作居士處,不作麁人處,不作斷事處,若不得法忍,不於眾生居自在處,若作是等則於佛法名重因緣,必當墮於阿鼻地獄。」

一切大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悉泣淚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本處生死所作惡業,若身業、若口業、若意業,多所造作,或復隨喜,今於佛前皆悉發露,懺悔除滅更不敢作。」如是第二、第三亦復如是,不於生死隨惡知識,亦願我身不造惡業,悉如上說。

爾時,世尊告諸大眾:「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如是畏於後世,欲度生死諸有流苦,欲入無畏大涅槃城,發此誓已。善男子!具足十法,則得成就無著法忍。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不著內身,不著外身,不著內外身;不著過去、未來、現在身;是名菩薩初得成就無餘法忍。復次,不著內身受,不著外身受,不著內外身受;不著過去、未來、現在身受;乃至不著想行,不著內識,不著外識,不著內外識;不著過去、未來、現在識;不著前世,不著今世,不著後世;不着色界,不著無色界;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十法得無著忍。

「若能如是於如來所說法。」是時七十二億那由他百千菩薩得無生忍;八萬四千那由他菩薩皆得順忍;無量那由他百千聲聞,斷諸結漏得阿羅漢;無量那由他百千眾生,未發菩提心者今皆發心;復有無量眾生,亦得發於辟支佛心。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若有眾生成就法忍者,應得灌頂轉輪聖王所有飲食無量財業,其餘眾生不得法忍者,亦不能得灌頂轉輪王位。」

金剛藏菩薩白佛言:「世尊!為灌頂剎利王不得忍者,云何而得飲食財業?」

佛言:「灌頂王雖不得法忍,能成就十善者,我亦聽作國主,飲食財業任意自在。

「善男子!灌頂剎利王若不得法忍,又不具足修行十善,名為剎利旃陀羅。如是愚癡,當破甚深熾然佛法斷三寶種,而便擾亂聲聞弟子,亦作無量種種謫罰,奪其財物基業,誹謗善法,而心覆藏不令顯現。或奪塔物僧祇物,如是之人皆悉趣向阿鼻地獄。」

金剛藏菩薩白佛言:「世尊!若灌頂剎利王不得法忍,復不具足修行十善,必當不得免斯惡耶?」

佛言:「假使灌頂剎利王不得法忍,而復不修十善道者,能成就信力歸依三寶,不謗正法乃至一句一偈,亦不擾惱聲聞弟子持戒清淨有德之者,不取佛物僧祇物。

「若人見有擾亂如此比丘,而復奪於佛物僧祇物者,能為遮制令無侵毀。數數聽受順於實法,於三寶中常應供養親近是人清淨比丘得堅固願,於摩訶衍心無疑惑,亦能成就大乘眾生,建立正法信大乘者。

「如是灌頂剎利王者,已於宿世諸如來所,得其城邑資生財物,我亦知之不墮惡道。若欲永滅一切惡者,應當修行如是正法,於過去世所作惡業悉得除盡。」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六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七

失譯人名今附北涼錄

遠離譏嫌品第九

爾時,金剛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於聲聞乘、辟支佛乘不生譏嫌?於諸菩薩亦無譏嫌?云何於如來聲聞眾中,成器不成器得無譏嫌,於大乘道常善修行?云何得利智一切三昧諸陀羅尼及諸地忍?云何得昇進不退轉法?云何常得善知識?云何常得不離佛法,供養眾僧及諸菩薩?云何於善根不生厭足?云何於菩薩行願得無厭足?」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輪,若有成就如是輪者,則於聲聞、辟支佛乘無所譏嫌,乃至於菩薩乘亦無譏嫌。若於如來聲聞眾中,成器不成器者悉無譏嫌,常得昇進不退法輪。而於大乘亦得增長無有闕失,常得禪定諸陀羅尼及諸地忍。不離佛法,供養眾僧及諸菩薩,求於善根悉無厭足。得堅固精進,發無量行願。過去所作一切惡業,皆以賢聖金剛地智,令使永盡悉得究竟。一切現在所有惡業,皆使無餘更不復作。能速成就無上法輪,七覺意寶而無厭足,能除一切眾生結使,人所依止。

「善男子!譬如轉輪聖王,若欲行時,寶輪最在其前,其餘諸寶皆悉隨後,能滅一切諸四天下眾生濁惡,亦令四天下一切人民身意受樂。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成就十輪,於聲聞乘無所譏嫌,乃至一切眾生亦依止而存。善男子!譬如大車具足四輪,多人依止乘於正路,邊有塊石眾草,乃至根、莖、華、果,為輪所輾皆悉消滅。如是菩薩摩訶薩為諸眾生,若有障法一切罪業,輾斷消滅令不受報。善男子!譬如劍輪悉能斬截怨敵等首,既斷支節、手、足更不任用。菩薩摩訶薩若能成就如是十輪,一切六趣欲界諸惡,皆悉斷除令盡無餘不復受報。

「善男子!譬如五日出時,一切四天下大地,所有水處無不乾竭。如是菩薩成就十輪,能為眾生除諸業障及障法等罪,眾苦根本一切消滅。

「譬如風災起時,四方大風一時俱起,能吹一切大石諸山皆為微塵。如是菩薩摩訶薩能成就十輪,為諸眾生同共依止,令四倒山結使諸業障法重罪,滅苦根本令得無餘。善男子!譬如師子王若欲吼時,一切畜生諸眾生等皆悉怖畏。如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乃至外道及諸異學惡知識等,皆令驚畏忘失言辯。

「善男子!譬如釋提桓因以軍圍繞,手執金剛杵破壞阿修羅。如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十輪者,一切倒見外道之屬,惡知識等皆悉壞滅。

「善男子!譬如如意寶珠,著高幢上雨種種寶。如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十種輪者,能持戒幢雨眾法雨,以施一切無量眾生。

「善男子!譬如夜闇明月出現滅一切闇,若有一切迷失道者令得正道。如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十輪者,無明黑闇如是眾生失八正道,亦為眾生說種種法,令其照明盡諸苦際示八正道。善男子!譬如日初出時一切穀米皆悉增長,諸華開敷及諸藥穀盡得成熟,雪山消流諸河充溢,以漸次第滿於大海。

「如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十輪者,但調伏戒慈悲炙暖故,為諸眾生說無量法,能生善根種種華果,一切結使業報惡行,及邪見山悉得消滅,乃至究竟證於涅槃,一切妙果無不悉得,信、戒、施、聞慧、無量三昧如是次第,猶如大河以漸滿足,以漸滿故能令眾生入於無畏涅槃之城。

「善男子!云何名菩薩摩訶薩十種輪者?所謂十善是也。菩薩成就此十輪故,乃能成熟一切眾生。菩薩以離殺生故,能令一切眾生無驚無怖,無有一切憂悲苦惱,善根成熟具足果報。若於前際流轉六趣沒生死河,以如是等不殺生因緣,先世所作身、口、意等惡業諸罪一切煩惱,能令眾生障於正法,自作教他作乃至見作隨喜。受持如是不殺輪故,皆悉輾壞一切惡業障礙罪報令無有餘。亦以不殺因緣,能令一切諸天人等,皆生愛樂無有疑悔壽命得長。臨欲終時,所愛妻子及諸眷屬,悉皆圍繞身不受苦。乃至神逝所往之處,終不見閻羅王及諸獄卒。若臨死時遇善知識,清淨持戒心樂福田。捨此身已得生人中諸根聰利,復值善知識清淨持戒。常樂福田斷除諸惡,而求一切大菩薩行,入深智海遂得菩提。其所生處,常離刀杖諸惡國土,壽命長遠自在淨國離諸驚怖。如彼佛壽無量無邊,亦復能作如是壽命,為諸眾生說法教化,乃至佛涅槃後令法久住。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最初輪也。

「菩薩若成就此輪,於聲聞乘、辟支佛乘無所闕失,於一切如來聲聞弟子亦無闕失。不退大乘一切三昧諸陀羅尼及諸忍等,到於一切自在之地,常隨善知識佛及菩薩得聞正法,供養眾僧殖諸善根恆無厭足,修諸菩薩一切行願亦無厭足。何以故?過去諸佛於此十惡皆悉遠離,於一一惡不善業等亦不讚嘆。以是之故,善男子!於此十善若能守一善業,以如是相所獲果報亦如前說。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行不盜,能施一切眾生無驚、無怖、無畏亦無愁惱。己所有物,如法飲食資身財業,恆求一切如法利益無非法欲。以此善根行業果報,假使曾於六趣流轉沒生死河,以不盜力故,身、口、意業所作眾罪能障正法,乃至財業等障,自作、教他、見作隨喜,以不盜輪,皆悉輾除令無有餘,亦令人天一切愛樂而無疑悔,乃至臨命終時,妻子眷屬一切圍繞身不受苦。若命終後神逝所往,不見閻羅王及諸獄卒,恆遇所愛諸善知識。持戒清淨心樂福田,乃至能離一切惡法,成就一切無量善法。隨所生處得大財業,有財業已能離怖畏,而悉不與水、火賊共。乃至到於菩提,悉得眾寶嚴飾佛國寶樹具足,無我、我所,無取無著,成就一切眾生行業。無我所、無所受,無壽、無眾生,而悉調伏於彼佛國。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輪也。

「若菩薩成就此輪,於聲聞、辟支佛乘悉無闕失,乃至如來聲聞弟子亦無譏嫌,而自於彼摩訶衍乘無有厭足,悉得一切諸三昧門及陀羅尼忍地,亦不捨於一切誓願。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終身遠離邪淫,一切眾生皆為欲流之所沉沒,而能施於無畏、無嫉、無熱惱害,於己妻色恆生知足無非法欲。以是善根果報力故,若有宿世邪淫果報,六趣生死流轉諸有,自作、教他、見作隨喜,而令悉離諸邪淫輪,輾斷惡業令無有餘。乃至成菩提道生於淨國,無女人處第一清淨,彼諸眾生皆悉化生,不從父母和合受身。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輪也。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乃至不捨一切願行。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盡其形壽,離諸妄語常隨順語。以是因緣人天歡喜,乃至逮得菩提,不諂眾生而生其國。所言真實無有虛偽,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輪也。

「若菩薩成就此輪,乃至常求一切菩薩願行,而無厭足終不暫捨。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終身中常離兩舌,乃至以此善根至成菩提,調伏眾生修六和敬來生其國,皆共一心互相恭敬,而無違失修質直法。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輪也。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乃至常求菩薩行願,無有厭足終不暫捨。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遠離惡口乃至成就菩提,耳終不聞不適意事,常生佛國恆聞種種柔軟人聲及音樂聲,聞諸法聲週遍佛國。志念成就梵音清徹,如是眾生來生其國。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輪也。

「若有菩薩成就此輪,從初發心乃至成佛,恆求菩薩一切行願,而無厭足終不捨離。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其終身遠離綺語,乃至菩提。常於佛國聞諸菩薩摩訶薩百千法音週遍佛國,而恆遠離一切綺語。成就善語、法語,如是眾生來生其國。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輪也。

「若菩薩成就此輪,乃至菩提,常求菩薩一切行願,而無厭足終不暫捨。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其終身遠離貪慾,乃至菩提,常生淨國地平如掌眾寶充滿,亦以寶樹而嚴飾之。復有若干種無價寶衣,瓔珞、幢幡、金繩、珠瓔,而彼世界種種莊嚴羅網寶樹。彼中眾生遠離憍慢我心貢高,顏貌端嚴諸根具足其心平等,如是眾生來生其國。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輪也。

「若菩薩能成就此輪,乃至菩提,恆求菩薩一切行願,而無厭足終不暫捨。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其終身遠離瞋恚,乃至菩提,悉除一切垢惱穢濁塵雲暴風。於彼淨國無諸濁惡斷除憍慢,生彼國已形色端正,相好第一諸根不缺,禪定慈悲以自嚴飾,如是眾生來生其國。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輪也。

「若菩薩成就是輪,乃至菩提,恆求菩薩所作願行,而無厭足終不暫捨。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其終身遠離邪見,復能以此離邪見輪,令諸人天一切愛樂。若有眾生流轉六趣沒生死河,如是人等起身、口、意,一切業障及煩惱障而障正法,自作、教他、見作隨喜,以此離邪見輪,碾斷業結令滅無餘。妻子眷屬圍繞左右,臨命終時身不受苦,神逝所往亦終不見閻羅王等及諸獄卒,隨善知識持戒清淨,心樂福田恆生正信。命終之後得生人中,亦與善知識及諸持戒福田之人,而相遭遇,還相依止令得正見。為善知識之所教授,修習善法,恆離一切不善等惡,於諸善根皆悉成就,一切菩薩所行之道無不修習。以是因緣,能度一切眾生入摩訶衍正法大海,乃至得菩提道。一切疑網及諸吉相、常見斷見,離我我所見,如此眾生來生其國壽命無量,悉同法味皆是大乘,棄捨聲聞、辟支佛,及諸天魔一切外道並魔眷屬,皆悉已離如是等惡,來生其國。彼佛壽命無量無邊,恆於其中而作佛事。般涅槃後令法久住,無所損減而更熾然皆悉一味。善男子!是名菩薩第十輪也。

「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於聲聞乘、辟支佛乘不生譏嫌,及二乘人亦無譏嫌,乃至大乘亦復如是。於大乘人能令增廣熾然三寶,於諸如來聲聞弟子,成器及不成器者,亦無譏嫌,而能莊嚴摩訶衍道。一切三昧諸陀羅尼乃至忍地,恆善修學,證勝進法,不離諸佛及大菩薩善知識等,聽法信受。樂供養眾心無厭足,求諸善根終不暫捨,菩薩所行六波羅蜜亦無厭足。

「善男子!若能成就如是十輪者,菩薩摩訶薩疾成無上正真道覺。何以故?過去諸佛修行十善離一切惡,能現如是種種果報因緣無量相貌,具菩提道,悉斷一切煩惱結使,盡竭三惡皆使無餘。是故能令紹三寶種,久住於世常得熾然,使不復受三有之身,向於涅槃,為斷陰、入、界等入無畏城。以此遠離十惡因緣,具足果報如上所說,以是義故,善男子!若於此十善不修一者,求於佛道而復自言:『我是大乘,皆應當得無上菩提。』如此之人是大妄語,多行諂曲種種欺誑,於諸佛所能斷一切眾生善根,趣向三惡。是故,善男子!具足十善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聲聞、乘辟支佛乘,修行如是十善功德,悉能具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善男子!以此十善而自莊嚴,求無上果修學大乘疾成佛道者,此則安立一切功德善根處所。若能守護十善,便於善根誓願滿足成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以十輪覺悟,  欲離一切苦;
 不應譏聲聞,  惱著袈裟者。
 隨順緣覺乘,  信心勤精進;
 安樂諸眾生,  而受行大乘。
 一切諸緣覺,  覺了最勝法;
 淨修於佛道,  速證得菩提。
 遠離於殺生,  人天皆愛念;
 生生得長壽,  善修無害業。
 一切所生處,  常樂於佛法;
 親近世尊者,  速證得菩提。
 若離於偷盜,  一切智所敬;
 悉滅諸慳貪,  守護不盜戒。
 生處常大富,  為他作施主;
 而得嚴淨國,  以眾寶莊飾。
 滅除煩惱穢,  乾竭於愛慾;
 能遠離邪淫,  速得清淨國。
 永離欲淤泥,  解脫淨眾生;
 令入於大乘,  由離邪淫故。
 欲得聖智者,  讚歎於實語;
 棄捨諸妄語,  悉滅於苦惱。
 究竟得實語,  常值於諸佛;
 速疾成菩提。  遠離妄語故,
 堪任為善器。  而遠離兩舌,
 常與諸佛會,  永捨於斷見,
 得聖無染著,  逮總持辯才,
 能知深法海,  不久得菩提。
 常說柔軟語,  遠離於惡口;
 眾生所愛樂,  能滅先世業。
 令眾生歡悅,  菩薩之法將;
 悉知諸佛行,  得入第十地。
 智者所愛敬,  遠離於綺語;
 具足五功德,  所說皆覺了。
 欲聞尊賢教,  及與求聖道;
 供養諸佛海,  速得一切智。
 一心除貪淫,  不壞於正法;
 供養染衣者,  熾然三乘道。
 常生清淨國,  法將之住處;
 於彼獲妙智,  第一無上乘。
 常行於慈心,  遠離諸瞋恚;
 速疾得禪定,  志樂賢聖行。
 生於清淨國,  遠離一切過;
 隨佛所住處,  永離一切瞋。
 專一修純信,  遠離諸邪見;
 顯示三乘道,  是名法供養。
 免離於惡趣,  解脫值賢聖;
 具足菩薩行,  逮得最上智。
 安住而說法,  能成於菩提;
 三昧總持忍,  皆由十善故。
 具足輪威德,  悉碾除惡趣;
 盡滅業結障,  疾成正法將。

大方廣十輪經佈施品第十

「復次,善男子!若成就十輪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悉捨離,勝於一切聲聞、辟支佛人,亦能為彼二乘而作福田。何等為十?常行佈施,所謂飲食、衣服、象、馬、輦輿,乃至己身手足、頭目、髓腦、耳鼻、皮骨、血肉一一皆捨。若行施時不著軀命,亦不為己求世間法、出世間樂,恆念度脫一切眾生,修大慈悲巧方便智。如是心施於諸眾生,為令一切皆得安樂故施,為滅一切眾生結使故施,不受後有故施,不麁心故施,無嫉妬故施,乃至最下乞人亦如是施,不為受報故施,不求聲聞、辟支佛故施,求一切種智故施,乃至一人亦常如是修行於施;是名菩薩摩訶薩心施,成就初輪莊嚴法施。

「如是菩薩從初發心,能為一切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應當守護恭敬供養。何以故?一切聲聞、辟支佛,為斷己身三惡趣貧,但自饒益而不為他修行佈施。菩薩摩訶薩為斷一切眾生苦惱,以大慈悲哀愍心施,是故能為聲聞、辟支佛而作福田。不為於己而求果報,唯為最上第一樂故常行於施,終不染著人、天生死五欲樂故修行於施,而為利益一切眾生不念自身所受善、惡修行於施,為斷一切眾生苦報修行於施。菩薩能如是行檀波羅蜜故,堪任為聲聞、辟支佛福田。若不染著世間五欲,而為具足大慈大悲能如是施,名為菩薩摩訶薩,亦名聲聞、辟支佛福田。假設修行無量佈施,若不斷於世間五欲不名為施,亦不名菩薩,不能與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不為賢聖所印,是故應斷五欲無染著施。若染五欲則不名菩薩,亦非福田。如斯施者,不能滅於煩惱少分,何況能除一切結習。」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曰:

「成就於施輪,  智者清淨心,
 盡離於五欲,  令眾得妙樂。
 乃至施少分,  皆為除眾苦,
 不令受少果,  應獲上福田。
 雖複種種施,  而不離五欲,
 此施非聖印,  不墮決定聚。
 捨欲而行施,  施微而報重,
 聲聞、辟支佛,  俱以為福田。
 是故應離欲,  常得清淨施,
 安樂諸眾生,  是名真福田。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法施輪,若能成就十種法施輪者,速疾得日光三昧,能為一切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何等為十?所謂依止佛法,依止聲聞法,依止辟支佛法,依止摩訶衍法,依止世間、出世間法,依止有漏、無漏法,尊重恭敬一切聽受,隨順受持為他廣說。

「若為聲聞人,說應四諦法究竟涅槃,而無嫉妬憍慢之心,不為利養一切名稱;亦不自舉亦不輕他,恆為一切發大慈悲分別演說,不為說辟支佛法及與大乘。

「若為辟支佛人,說應十二因緣法,離老、病、死得盡苦際,都不為說聲聞小乘菩薩等法。

「若為大乘人,說應六波羅蜜,具足諸行證無上道,亦不為說聲聞、辟支佛法。但隨諸眾生所應修行而為說之,於諸如來所演言教,乃至一句一偈,恭敬、尊重終不誹謗,亦不隱沒而作障礙。於說法人作世尊想,於聽法者作病人想,於正法中作妙藥想,棄捨五欲,為欲說法心常平等而不取相。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十種法施輪也。若菩薩成就如是十種法施輪者,便速疾得日光三昧,能為一切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常為一切守護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智者修法施,  演說於三乘;
 不堪法器者,  終不令謗法。
 聲聞及緣覺,  多人而修習;
 辟支佛利智,  教令入大乘。
 但為成法器,  非法不妄說;
 隨諸根利鈍,  漸教令昇進。
 於法常恭敬,  信受不誹謗;
 有能說法者,  供養如世尊。
 聽法諸眾生,  令滅於煩惱;
 不貪著名譽,  利養而說法。

大方廣十輪經持戒相品第十一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發大莊嚴具足戒輪,若成就此輪,從初發心遠離五欲,於聲聞、辟支佛中,第一最勝為大福田,皆應供養而守護之。

「何等為菩薩摩訶薩莊嚴戒輪?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能出家受其具足,成就波羅提木叉,而不與聲聞、辟支佛共。若菩薩不以此戒能為眾生除諸煩惱一切邪見,是則不名為摩訶薩,亦不名為聲聞、辟支佛大福田也。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眾生心常平等,護持淨戒志念堅固而不退轉,心恆專一不生異想。若見持戒、破戒、慳貪、佈施,上、中、下等,有若干種無量眾生,瞋恚、惱害行、住、坐、臥,於三有中陰、入、諸界而無分別。如是持戒,不著欲界持戒,不着色、無色界持戒,不分別觀察有想持戒,不為到不到故持戒。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相貌,發大莊嚴清淨戒輪,從初發心常離五欲,如是菩薩摩訶薩,則能為一切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亦為眾生守護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優婆塞律儀,  住於解脫戒;
 雖與二乘共,  不名摩訶薩。
 若修於空法,  不依於世間;
 亦不依諸有,  智者護淨戒。
 不取於戒相,  清淨離諸漏;
 如是護戒者,  最勝之福田。

大方廣十輪經忍辱品第十二

「復次,善男子!云何名菩薩摩訶薩發大莊嚴具足忍輪?若菩薩成就此輪者,從初發意能除五欲,堪為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亦為眾生尊重恭敬供養守護。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忍辱有二種:一者、世間,二者、出世間。又菩薩有漏忍者則受諸有,亦不能無眾生之想,依止果報、依止功德,亦名住色、聲、香、味、觸忍,亦名羸劣忍,無所堪忍,悲愍念眾生而修行忍。但是諂曲悅彼故忍,不為安樂眾生故忍。如是忍者,則與聲聞、辟支佛同,非大莊嚴亦非菩薩但有假名。如是菩薩,終不堪任為諸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是名菩薩世間忍輪。

「云何名菩薩以大莊嚴出世間忍?為諸眾生故,修行於忍而不染著,若於一切所作事務,言語、相貌、音聲、名字、聖所住處,皆悉隨順而不捨於三結、三受、三相、三世、三有、三業,如是等事悉不依止,心恆寂滅而修行忍;是名菩薩出世間忍輪。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大莊嚴忍輪,從初發心常離五欲,是諸菩薩摩訶薩,能為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為一切眾生守護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此忍說二種,  有相及無相,
 有相修行忍,  智者所不貴。
 有相說三業,  即依於忍聚,
 是名有漏忍,  非是大人相。
 於四顛倒中,  修於無著忍,
 寂滅於三業,  是忍為最勝。
 滅於一切行,  不依相無相,
 心猶如虛空,  是忍為最勝。
 眾生皆一相,  諸法空寂滅,
 心無有所著,  是忍最大利。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七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八

失譯人名今附北涼錄

精進相品第十三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大莊嚴精進輪,從初發心離五欲者,能為聲聞、辟支佛而作福田,亦為一切守護供養。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精進有二種:一者、世間,二者、出世間。世間精進復有三種:一者、修福精進,二者、勇勐精進施戒禪定,三者、緣於有漏及諸眾生,依於果報福行住處;是名世間精進,則非摩訶薩也!

「復次,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眾生心常平等,但為除滅煩惱業結而勤精進,於聖無漏無取無捨,亦無依止,無雜穢心,亦無亂想,持戒、破戒,精進、懈怠,佈施、慳貪,濁心、慈心,如是一切皆悉平等而行精進,不於三界起種種想。於諸眾生若聞言語造業處所,於陰、界、入無所取想而修精進。不依欲界,不着色界及無色界,不生到不到想而修精進。不著一切行,不依三種福而勤精進。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大莊嚴輪,從初發意離於五欲,名為摩訶薩,亦復堪與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為諸眾生守護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染著六情根,  愚闇於四流;
 精進常勇勐,  智者所譏嫌。
 境界處精進,  善取於有漏;
 不名為福田,  亦非摩訶薩。
 智者勤精進,  除滅一切著;
 心無所依止,  是名為福田。
 不著於名色,  為眾作歸依;
 勇勐離諸陰,  是名為福田。
 照了於愚闇,  超度到彼岸;
 如是精進輪,  斷眾煩惱縛。

大方廣十輪經禪相品第十四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大莊嚴禪定輪,若菩薩成就此輪,從初發意斷除五欲,是則堪為聲聞、辟支佛福田,一切眾生守護供養。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禪有二:一者、世間,二者、出世間。云何名世間禪?若菩薩依於陰相,染著欲界、色界、無色界修禪,依止三解脫、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乃至地、水、火、風、空、識等,皆悉依止而生染著,如是修禪,是名菩薩修世間禪,亦與一切聲聞、辟支佛共,不得名為摩訶薩也。云何名出世間禪?

「善男子!所謂菩薩能出世間放大光明,不著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皆無依止而修於禪,乃至身、口、意戒,三解脫門,陰、界諸入,三受、四大,空處、識處,不用處、非想非非想處,今世、後世悉離空靜,不依止空、大空,是名菩薩摩訶薩出世間禪。

「善男子!以如是相故,菩薩摩訶薩則能成就大莊嚴禪輪,從初發意離於五欲,堪為聲聞、辟支佛福田,亦為一切守護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為捨重擔故,  修於有相禪;
 但斷於己結,  不名為智者。
 染著而修禪,  依止於解脫;
 取著於彼岸,  不能利眾生。
 若為棄重擔,  欲利諸眾生;
 滅結修諸禪,  是名真智者。
 若斷於有愛,  為利諸眾生;
 修於無相禪,  是名摩訶薩。
 斷除眾生縛,  令世間無畏;
 寂滅而修禪,  是名摩訶薩。

大方廣十輪經智相品第十五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大莊嚴智輪,若能成就如是大莊嚴智輪,從初發意離於五欲,則能堪為聲聞、辟支佛而作福田,亦為一切守護供養。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二種智:一者、世間,二者、出世間。云何名世間智?所謂菩薩依止讀誦,欲滅一切眾生愚闇作大照明,如來所說種種無量,於聲聞乘皆悉聽受。自書、使人書,自讀誦亦教人讀誦,若說辟支佛法及大乘法,皆悉隨順一切信受。若自讀誦、教人讀誦,自書亦教人書,能為眾生廣說分別顯示其義。讀誦經法求諸無漏,八聖道分解脫之味,而不求於寂滅智慧。常有存相取著之心,是名菩薩世間智輪,亦與聲聞、辟支佛等無有異也!不可名為菩薩摩訶薩。

「云何名出世間智輪?菩薩摩訶薩修道之時,隨其精進行住誦習,而於彼相不取、不著、不念、不思惟,如是行類則非下劣,心如虛空同於寂滅,觀法平等都無所著亦無所繫,無生、無滅、心無退轉,常行平等諸法實際,深入寂滅得無生忍。不取諸相心無增減,不依諸地亦不住智慧。菩薩若得如是具足智者,是名菩薩出世間智。有此行類則能成就大莊嚴智輪,從初發意不染五欲,亦能堪為聲聞辟、支佛福田,一切眾生守護供養。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大莊嚴輪,若菩薩成就如此大莊嚴輪者,從初發心斷除五欲,堪為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亦為一切守護供養。

「善男子!菩薩方便復有二種:一者、世間,二者、出世間。云何名菩薩世間方便?自為及人常懷彼此,種種伎藝而成就眾生。能現如是若干種身,或現佛身,或現辟支佛身,或現聲聞身,或現父母身,隨所應見而為現相。若有病人及看病者,瞻視羸劣無有能救,一切怖畏乃至應死,悉以方便救令解脫。常行四攝成就眾生住於大乘。若聲聞、辟支佛人,有不堪任為大乘、器根不熟者,即於二乘法中,令使修習如是甚深微妙之法。開示顯現第一義諦,超過凡夫顛倒境界。依於四依具四辯才,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住善取道入方便智道成熟眾生。若諸眾生有為名稱,染著利養諸根動搖,而不成就涅槃善根。如是等人教令習誦,如來所說聲聞、辟支佛乘,成就離施功德教令勸助。若有眾生多起瞋恚,其心甚惡而無哀愍,教令修行四無量心而得成熟,若見懈怠如是眾生教令精進,多瞋眾生教行忍辱,散心眾生教令禪定,愚癡眾生為說正法,令修智慧教化成就。若有眾生無所依止無恭敬教,心令開示歸依三寶。有如是等教使修習優婆塞戒,亦教八戒齋法。或有眾生以種種伎術著作務處,教化成就如是等輩。恆沙菩薩有世間方便智慧,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此方便智輪,以諸經論作務伎術,摧伏一切外道異學苦行智輪,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世間方便智,與一切聲聞、辟支佛共。

「善男子!若有菩薩不依明師,亦不依止善知識。以是行類相貌,染著世間而自迷惑。如是菩薩,則不能住出世方便智輪,不名福田,亦不能善知眾生諸行。若見不成法器眾生,及聲聞、辟支佛乘根不熟者,於是人所顯示大乘是名愚癡。無巧方便而教大乘人捨菩薩道,令修聲聞、辟支佛法,是為錯謬不識人根。若見辟支佛人,教令捨離修聲聞乘,不識人根而謬說法,有如是失墮於咎過。若見聲聞人厭於生死者,為說世間三界果報樂著生死,不識人根而謬說法,有如是失墮於咎過。若有眾生不斷殺盜,乃至不斷邪見,具行十惡諸不善根,見如是等而為顯示菩薩大乘甚深之法,竟不說於惡道果報,生死受苦輪轉諸趣,不識人根妄說諸法,墮於咎過,亦名愚癡無方便智。若見樂持戒者為說佈施,樂精進者為說持戒,樂忍辱者為說精進,樂禪定者為說忍辱,樂智慧者為說禪定,是名菩薩愚癡,無巧方便智輪,亦名世間智,則與一切聲聞、辟支佛共,亦不可名為摩訶薩也。

「云何名菩薩摩訶薩出世間方便智輪?若諸菩薩有所作業,皆為他人不念己身,作若干等種種伎術,乃至悉欲與人共之,如前所說。若有己利迴施他人,見堪任器者而為說法,漸教聲聞、辟支佛乘;見辟支佛人,教令漸修摩訶衍乘,亦不為聲聞人根不熟者,而為說樂生死法。為有殺生乃至邪見,為說聲聞法生死所趣。若樂修施者,為說無上伎術,乃至樂智慧者,為說賢聖無漏智道。以是智慧成就眾生,不取眾生想及智慧想,是名菩薩摩訶薩能出世間最大莊嚴方便智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意斷除五欲,是名菩薩摩訶薩,堪為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常為一切守護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應說一乘道,  而為演二乘;
 則為目欺誑,  不名度眾生。
 決定墮邪聚,  而示下劣乘;
 是則為愚癡,  不名摩訶薩。
 趣向一乘者,  為欲聽法故;
 樂處於生死,  智者之所說。
 決定專一心,  隨欲而教化;
 是名為方便,  智者所讚歎。
 一向為聲聞,  教令生厭惡;
 堪任為器者,  教以摩訶衍。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取法之慈而莊嚴輪,不取眾生相。何以故?取眾生慈而莊嚴者,則是聲聞、辟支佛行,不能莊嚴大乘道也!聲聞、辟支佛雖修於慈,但自為己不為利人,為自調伏滅己結業,盡諸煩惱已得涅槃,為我、人、眾生而修行慈,於他眾生心常放捨,是故不名為大莊嚴輪。唯斷己結不能為人除諸煩惱,菩薩摩訶薩則不如是,常為一切眾生修行慈心莊嚴大慈,名為菩薩摩訶薩無依止慈,不依止陰、界、入故而修行慈,不依止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而修行慈,不依止欲界、色界、無色界而修行慈,不依止此世、後世故而修行慈,不依止此岸而修行慈,不依止彼岸而修行慈,不為不到故而修行慈。菩薩摩訶薩唯緣法故而修行慈,此非聲聞、辟支佛之所能行,唯諸菩薩摩訶薩乃能成就如是大莊嚴緣法慈輪。若菩薩從初發意離於五欲,如是菩薩摩訶薩,堪任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亦為一切眾生守護供養。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悲輪,從初發意斷除五欲,名為摩訶薩,堪為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常為一切眾生守護供養。何以故?一切聲聞、辟支佛,但自為己而修悲故。菩薩摩訶薩則不如是,而自亡己為一切眾生故而修行悲,是故堪為一切眾生作大福田。如是菩薩摩訶薩,能兼他人修四攝法,為成熟眾生故,乃至捨己支節、身命及以財物,以此大悲為欲安樂諸眾生故,亦不得眾生相,不得施者相,不得受者相,乃至不得施業果報相。行檀波羅蜜時,不取行相、愛語、利益及同事相。雖行四攝而不取相,常以最勝心第一心寂滅心,乃至無量阿僧祇心,無行陰、界、入心,無動搖而常安住,莊嚴大悲寂滅心成就眾生。

「善男子!以如是相能大莊嚴,不與一切聲聞、辟支佛共。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此大悲輪,從初發意斷除五欲,堪為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常為一切眾生守護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此法難思議,  甚深如虛空;
 無色、無所住,  大悲之所成。
 常勤行頭陀,  菩薩最上智;
 大悲勇進力,  超過一切人。
 眾生無歸依,  生死苦所縛;
 普欲令解脫,  大悲水洗除。
 乾竭生死海,  則非聲聞地;
 及與緣覺乘,  菩薩所哀愍。
 貪慾、恚、愚癡,  眾生沒惡道;
 以此大悲水,  洗浴苦眾生。

「復次,善男子!又有廣遍虛空無邊無有量數種種差別音聲辯才一切三昧總持忍辱大莊嚴輪。菩薩摩訶薩若成就此輪,從初發意斷除五欲,則能堪為聲聞、辟支佛作大福田,一切皆應供養守護。

「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廣遍虛空無邊無量種種差別音聲辯才一切三昧總持忍辱大莊嚴輪?所謂菩薩照明一切法,猶如月光普照天下,無相、無依,心無所染,於諸三昧身心不動,眼、眼觸、眼識悉皆不動,若眼緣觸內生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生寂滅心與無生心;耳、鼻、舌、身,乃至心意、意識無生亦如是。能生三受寂滅心、無生心,三世陰、界、入一切亦皆無生無有動搖,三界、三行、三戒,三乘、三解脫,三根、三觸,亦寂滅心、無生心。一切處無住,皆行無相檀波羅蜜,乃至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波羅蜜,皆住寂滅心無動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皆住不動,九次第定亦不動,乃至三行如不如相亦悉不動。知一切法悉無所障住八聖道,窟宅及非窟宅,有取、無取,有漏、無漏,有此彼岸、無此彼岸,無大、無小,有作、無作,有善、無善,有記、無記,於一切處而心不動,乃能如是大慈、大悲興大方便。為成熟眾生,守護三乘及四無畏,分別十地乃至十八不共法,於一切處皆住無作無起,心常安住,取相三受皆悉寂滅。菩薩摩訶薩離一切相,得虛空眼火光照明三昧一切三昧王方便大莊嚴輪。若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滅除過去諸業,三惡趣苦皆悉消滅令盡無餘。

「善男子!譬如五日出時,一切泉流河池及諸大河,四大海水皆悉枯竭。如是菩薩摩訶薩,以廣遍虛空無邊無量阿僧祇譬喻言辭巧說辯才一切三昧總持忍辱大莊嚴輪。菩薩若能成就此輪,滅盡三有除諸惡趣,於過去世所有業障永滅無餘。

「善男子!譬如世界劫欲盡時,此四天下及八萬四千諸河渚等,並四天王一切諸山,皆悉敗壞消滅永盡令無有餘。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成就一切三昧諸陀羅尼忍辱輪者,能滅先世所作惡業,乃至三有一切惡趣永盡無餘。

「善男子!譬諸黑闇遍滿虛空,日輪出時一切黑闇皆悉除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能成就是大莊嚴輪,乃至一切三昧總持忍辱輪,己身及他顛倒諸闇皆悉消滅。如是虛空無邊智日,悉能消滅先世諸惡不善使業永盡無餘。是菩薩不隨惡知識,常不離諸佛而聽正法,乃至不離諸菩薩行,於其夢中心常念佛。

「何等是菩薩摩訶薩大莊嚴遍滿虛空廣大無邊無量阿僧祇種種言辭音聲辯才一切三昧總持忍辱輪?

「菩薩摩訶薩,入於初禪乃至第四禪,入空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入滿足滅盡定,乃至滿足滅三行心。無動受心,想、觸、意行寂滅不動,或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住於禪味,亦住第一義空。身諸毛孔出於暖氣,燒滅一切結使業薪,如是次第逮深正念,一切身體悅樂滿足。

「譬如自在天子入現一切樂三昧,入是三昧已,一切身毛孔中皆悉受樂,如是樂相觸菩薩身,而便自憶念佛,念佛已即便見佛無復餘相。

「若念一佛則見一佛,若念無量佛則見無量佛,若念佛身少分則見少分,若念佛無邊身則見無邊身;若觀自身作佛相者,則見己身同佛相好具足莊嚴;若觀他身欲作佛者,則見他身亦同其佛莊嚴相好;若欲隨觀眾生皆作佛相者,則隨所觀同佛身相餘無所見。心所起念皆實不虛,知一切法如幻如水中像,悉觀三受、三行永盡消滅。

「如是觀已還入滅盡定禪悅味食,或於一七日、二七、三七,乃至七七日,或十日、五十日,如是乃至百千萬億劫,還入實諦空觀如前念佛,成就作是觀已。

「善男子!以如是相,廣大遍滿虛空無量無邊阿僧祇種種言辭音聲辯才一切三昧總持忍辱輪。

「菩薩成就如是輪故,斷除五欲,滅盡過去一切惡業。三有六趣皆悉消滅令無有餘,堪為聲聞及辟支佛作大福田,亦為一切守護供養。離四顛倒愚癡大闇,不復更隨諸惡知識,常不離佛得聞正法。乃至夢中見佛、聽法、供養眾僧,於一切菩薩所行之道,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淨佛土。於彼佛國,一切眾生悉皆化生相好如佛,住摩訶衍,結使微薄。」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堪任法器者,  則破諸結使;
 能住於善住,  皆悉無疑難。
 為欲斷有縛,  當作大莊嚴;
 修學諸禪定,  智慧不思議。
 修學於諸禪,  觀第一寂滅;
 以此念佛智,  能盡一切惡。
 相與無相等,  以空悉能滅;
 永斷於惡趣,  不離見諸佛。
 善修學諸法,  供養一切佛;
 疾成於正覺,  以修空相故。
 為眾作親友,  除捨諸結使;
 是名淨福田,  疾近於菩提。
 眾生作佛相,  遍滿諸世界;
 為求佛道故,  遠離於二乘。」

說是法時,恆河沙等無量菩薩,本所曾聞念佛正法,若有癈忘今悉還得。無量眾生聞是念佛百千三昧,悉入一切三昧方便,皆得憶念總持華鬘。無量眾生而皆依止首楞嚴三昧,乃至成就電光三昧。得一切法照明,逮無生忍,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無量眾生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無量眾生皆求出家入佛法中,無量眾生住於十善,有發聲聞心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得不退轉者。無量眾生得世間正見,以正見因緣故斷惡趣結,皆得生天及在人間,歸依三寶棄捨五欲,於佛法中而得出家,離一切邪見得清淨信。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善男子!汝當以此不退法輪,授地藏菩薩記。若有眾生讀誦此經,為他解說、住是法者,應當擁護十法。

「何等為十?擁護一切財物,離一切惡、一切邪見、邪歸依十惡、一切身過、一切口過、一切誹謗、一切破戒、一切橫病、一切橫死,如是眾生臨命終時,皆得見佛即生天上。若有眾生讀誦此經,應當擁護如是十法,是名諸佛伏藏。」

佛說是經已,時四部眾及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及地藏菩薩等,聞是經已,歡喜奉行。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八


上篇:觀虛空藏菩薩經

下篇: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大集部目錄

【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捨...

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婆提城祇樹給...

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註音版】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地藏菩薩聖誕祝聖儀

一、香讚 戒定真香 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 熱在金爐上...

【註音版】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奮迅王問經

奮迅王問經翻譯之記 一初菩薩功行普修,依德立名,字...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思惟...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宋罽賓國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如是我...

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 附吳魏二錄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薩國...

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密咒圓因往生集

密咒圓因往生集序 竊惟總持無文。越重玄於化表。秘詮...

佛說勝軍王所問經

佛說勝軍王所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

【註音版】淨壇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四品學法經

四品學法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其有三德學,號真...

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語錄序 曹溪派列,淘湧而流注無窮...

佛說尼拘陀梵志經

卷上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

【佛教詞典】無量光天

(界名)色界第二靜慮三天中之一。俱舍頌疏世間品一曰...

【佛教詞典】歸內供養

又作入內供養。即於宮廷內奉請供養佛菩薩。如唐朝中宗...

想要接觸到這個光明,就一定要念佛

阿彌陀佛是無限量、無邊際,要對治我們的心和我們凡夫...

印光大師開示如何面對流行瘟疫

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久已成佛,號正法明。但以悲...

怎樣才叫做清淨

一、清淨的內容 清淨這一句話,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

坐禪與靜坐是不是一樣

問: 坐禪與靜坐是不是一樣? 紹雲老和尚答: 在廣義來...

行善夾帶名利心,便是三途種子

一般受戒學律,聽教看經,參宗坐禪,講到我們有很多很...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無法理解

佛學千經萬論,莫非論心、行、業、果。人的一切動作無...

怡山然禪師《禮佛發願文》

歸命十方調御師,演揚清淨微妙法,三乘四果解脫僧,願...

會修行的人走到哪裡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學對我訴苦說,在做事當中很煩惱,想出去一...

帝釋桓因修忍辱

過去,天人和阿修羅們常常為了爭奪酒色而征戰,這天,...

不變應萬變

道樹禪師,建了一所寺院,與道士的廟觀為鄰,道士放不...

五種邪命,皆為利養

【以無漏慧。通除三業中五種邪命。住清淨正命中。名正...

佛教中「卍」字由來

卍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常見的符號,讀作萬或室利靺...

【視頻】晚課簡略版(文殊講堂)

晚課簡略版(文殊講堂)

【視頻】《心經》張玉霞演唱

《心經》張玉霞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