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卷上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時有眾多大苾芻眾,在安適堂同集會坐,作如是類往覆談論言:「諸大德!世尊曾以無量異門,說十二分甚深緣起,於彼最初宣說無明,以為緣性。何因緣故,一切煩惱諸行緣中,唯說無明以為緣性?於此無明見何殊勝?」由是因緣便興諍論。

於時世尊,游於天住,以超過人清淨天耳,聞如是事。於日晚時從宴坐起,詣安適堂在大眾前,敷如常座結加趺坐,以清美音告諸大眾:「汝等何故集此堂中而興諍論?汝等今者,為何所論於此集會?」

時諸大眾白言:「世尊!我等集此,作如是類往覆談論言:『諸大德!世尊曾以無量異門說十二分甚深緣起,於彼最初,宣說無明以為緣性。何因緣故,一切煩惱諸行緣中,唯說無明以為緣性?於此無明見何殊勝?』世尊!我等由是因緣便興諍論,我等今者為論是事於此集會。」作是語已。

爾時世尊告彼大眾:「我有如是分別緣起初勝法門,汝應諦聽極善作意,當為汝說。云何名為分別緣起初勝法門?謂十一種殊勝事故,於緣起初,宣說無明以為緣性。何等十一?謂所緣殊勝、行相殊勝、因緣殊勝、等起殊勝、轉異殊勝、邪行殊勝、相狀殊勝、作業殊勝、障礙殊勝、隨縛殊勝、對治殊勝。」

爾時眾中有一苾芻,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禮佛,白言:「世尊!云何無明所緣殊勝?」

世尊告曰:「無明所緣,即是一切若因若果有眾過患諸雜染品,及以一切若因若果有眾功德諸清淨品,是名無明所緣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行相殊勝?」

世尊告曰:「如是無明隱覆真實顯現虛妄,以為行相,是名無明行相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因緣殊勝?」

世尊告曰:「如是無明,普於一切煩惱雜染、諸業雜染、諸生雜染,能作因緣根本依處。云何一切煩惱雜染?謂略有三煩惱品類,普攝一切煩惱雜染,謂無知煩惱、猶預煩惱、顛倒煩惱。云何一切諸業雜染?謂略有三自相差別身語意業及三障礙對治差別,謂福、非福及不動業,普攝一切諸業雜染。云何一切諸生雜染?謂略有三依止三受,謂樂及苦、不苦不樂,所起三苦,壞苦、苦苦及以行苦,普攝一切諸生雜染。云何無明普於一切煩惱雜染、諸業雜染、諸生雜染,能作因緣根本依處?謂於諸諦有二種愚,能令一切煩惱雜染,未生而生生已增廣,及令一切諸業雜染,未生而生生已積集,亦令一切諸生雜染,未生而生生已不轉,是故我說如是無明,普於一切煩惱雜染、諸業雜染、諸生雜染,能作因緣根本依處,是名無明因緣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等起殊勝?」

世尊告曰:「謂此無明,或愚當來苦諦所攝後有自體,或愚現法苦諦所攝已得自體,如是愚者,或有能引所引緣起,或有能生所生緣起。此二緣起,即以愚於當來現法自體無明作等起緣。」

復言:「世尊!云何能引所引緣起?」

世尊告曰:「第一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是名能引所引緣起。」

復言:「世尊!云何能生所生緣起?」

世尊告曰:「第二無明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是名能生所生緣起。」

復言:「世尊!云何名為第一無明與其能引所引緣起作等起緣?」

世尊告曰:「謂有一類,愚於當來後有自體,即便發起後有希求。由愚所生後有希求,便於後有見勝功德,若於現法執著可愛、不可愛境,邪分別故,造非福行,彼於資具生貪著故,或於怨憎生瞋恚故,及彼相應不能決了,功德過患放逸愚故,造斯惡行,即於後世所有過失,不能思惟、不能解了,行相無明能作如是非福行緣。若於後有見勝功德,或見出離,便造福行或不動行,彼依教法或依誨法,發起思擇及修習故,能造斯行。應知如是思擇修習雖在善心,然不如理作意思惟,故是後有愚癡所引,謂於後有見勝功德,癡覆藏故,及見出離,癡覆藏故。如是非福、福、不動行,障礙對治,與六識身俱生俱滅,能於現在已得生滅異熟識中安置諸行,三種習氣由此方便,攝受後有新生種子。攝受後有新種子故,於當生中所起後有所攝名色,六處、觸、受次第而生,此名色等。於現已得異熟識中,但起因性未有果性,是故但名所引緣起,如是名為第一無明與其能引所引緣起作等起緣。」

復言:「世尊!云何名為第二無明與其能生所生緣起作等起緣?」

世尊告曰:「謂有一類,愚於現在已得自體,於六觸處為緣生受,便起味著。由味著故,希求當來如是類受。由希求故,於追求時便起於取,樂受所起愛為緣故,發生欲取。言欲取者,謂於諸欲妄分別貪,此為上首。此為前行,便有欲界一切煩惱。若復以其苦受為緣,生無有愛,厭離俱行非理所引,厭離相應,依止此愛,不正方便求無有時,即便發起出離惡見、定期惡見,及此二種所依惡見。由此義故,名愛緣取。若即以此取為所依,不離欲貪而命終者,由此諸見及與欲界一切煩惱,名有欲界愛為緣取。若離欲貪,或離色貪,彼色界愛或無色愛便得生處。彼於色界或無色界煩惱轉時,發起色界、無色界取,由此諸色、無色煩惱及彼諸見,名有色界愛為緣取,及無色界愛為緣取。彼由如是愛為緣取,先得種種行所熏習異熟果識,名為有取。彼由如是取所攝受,先所積集行等種子,若彼彼處諸愛未斷,即彼彼處功能現前,能生後有。由彼行等能有當生,能令生有將入現在,故說名有。由彼取力,行等成有。以是為緣,從此命終,先所引發漸次生起,由此義故,名有緣生。生既生已,先起時分變異名老,於最後邊命盡名死,由是故名生緣老死。如是名為第二無明與其能生所生緣起為等起緣。」

復言:「世尊!何緣不說愛取二種能生緣起與行為緣?」

世尊告曰:「愛取二種自界所行有分齊故。所以者何?欲界愛取,與彼色界或無色界諸不動行為等起緣,不應道理,非境界故。如說欲界愛取二種於不動行,如是色界愛取二種於無色界諸不動行,若無色界愛取二種於欲界行或色界行,及以色界愛取二種於欲界行,當知亦爾。」

復言:「世尊!何緣欲界愛取二種,不與非福、福行為緣?」

世尊告曰:「諸有現前愛非愛境增上力故,發生欲愛起不善根造非福行,一切皆由於因於果非福行中不知過患。彼由意樂有過失故,或由加行有過失故,起非福行。如是意樂、加行過失,唯用無明以為勝緣,非境界愛及不善根。若由欲愛造諸福行,彼信為依乃造斯行,於死於生起定信故。此愛及取,由信攝伏,我施設為有覆無記。若法欲界有覆無記,於發諸行無勝功能,以於因果及福行中不知出離,求可愛生造斯福行故,此福行亦唯無明以為勝緣。」

復言:「世尊!何緣色界愛取二種不作色界不動行緣?」

世尊告曰:「諸有未離欲界貪者,色界愛等未得生處。若無生處則無堪能,故非色界不動行緣。如說色界愛取二種,於其色界諸不動行;如是無色愛取二種,於無色界諸不動行,應知亦爾。彼於色界或無色界,有過患身,起有功德作意想見,或依教法或依誨法,發起如是非理作意,能為彼界不動行緣。如是所起非理作意無明所引,如是無明由此所起非理作意及果為伴,能為彼界不動行緣。是故應知,彼不動行亦唯無明以為勝緣。復有一類,依無有愛造諸福行或不動行,彼由如是無有愛故,既於諸有見多過患,豈更悕求當來諸有?然於無有不如實知,由無知故,不得諸有真對治道。又無知故,於非對治起對治想,造諸福行或不動行。由是道理,如是諸行應知唯用無明為緣,非愛及取為諸行緣。」

復言:「世尊!諸所有行,與六識身相應俱有,同生同滅,何緣故說行是識緣?」

世尊告曰:「以六識身與福、非福及不動行相應俱有,同生同滅,異熟識中安置諸行熏習種子,引發餘生新異熟識。由此道理,是故宣說行是識緣。」復言:「世尊!何緣名色、六處、觸、受諸分種子,異熟識中同時引發,而復說有先後次第?」

世尊告曰:「彼於當來,先後次第而生起故,如是而說。」

復言:「世尊!何緣名色、六處、觸、受,說為當來生身之相?」

世尊告曰:「由彼是因受用依止,及是其因受用體故。」

復言:「世尊!若唯名生都無其色,斯有何過?」

世尊告曰:「若一生中唯有其名不依色住,相續生起不應道理。」

復言:「世尊!若唯色生都無其名,斯有何過?」

世尊告曰:「若唯有色無名執受,即應散壞不得增長。」

復言:「世尊!若但說言識緣六處,斯有何過?」

世尊告曰:「初受生時六處未滿,唯有身根及意根轉,應不可得由此兩根為體。名色最初有故,次第增長,與後圓滿六處為緣故,說名色是六處緣。」

復言:「世尊!若六處滿生身究竟,何緣復說觸受二種?」

世尊告曰:「若於生身六處已滿,雖是受用所依究竟,而未得名受用究竟,由因及受,方得說名受用究竟。是故應知,要須受用所依究竟,及與受用因體究竟,方得說名生身究竟。」

復言:「世尊!如說無明為緣生愛,又復說言受是愛緣。若唯無明是其愛緣、不緣於受,斯有何過?」

世尊告曰:「愛有三種,應於一時三種俱起,由愛觀待受為緣故,非一時起,由此道理,非唯無明與愛為緣。」

復言:「世尊!若爾,此愛唯受為緣,斯有何過?」

世尊告曰:「應一切受皆是愛緣,然復有受非是愛緣,彼能為緣斷滅諸愛,是故非唯受為愛緣。」

復言:「世尊!若唯說愛與有作緣,不緣於取,斯有何過?」

世尊告曰:「悕求名愛,於嶮惡趣無有悕求,然由所作非福行故,雖求善趣相違果生,彼果生時豈緣於愛?唯應用彼取為其緣。又如所說無有愛者,悕求無有;求無有時,由造福行、不動行故,相違果生。此果生時豈緣於愛?唯應說彼取為其緣。由此道理,非唯用愛與有為緣。」

復言:「世尊!若取緣有,有緣生者,何緣不說取之與有以為集諦?」

世尊告曰:「愛能造作四種業故,一者此愛於其自體境界受中,能作貪味繫縛業故;二者此愛能作發起諸取業故;三者此愛能作令先所引行等成有業故;四者此愛能作死後續生業故。由是因緣,唯說此愛以為集諦。」

復言世尊!若生老死,名色六處觸受為相,於此生身何緣顯示生老死名。世尊告曰:「為顯如是生身之相,有三種苦成苦性故。」

復言:「世尊!生顯何苦?」

世尊告曰:「生顯行苦。」復言:「世尊!老顯何苦?」

世尊告曰:「老顯壞苦。」復言:「世尊!死顯何苦?」

世尊告曰:「死顯苦苦。」復言:「世尊!如是四種生身之相,由生老死有何差別?」

世尊告曰:「即此四種生身之相,若次第生,若屬彼生,若如是生,應知是名生身生相。」

復言:「世尊!云何次第生身生相?」

世尊告曰:「於其最初有下種生,從此無間有漸增生,從此無間有出胎生,從此無間有漸長生。既成長已,受用言說能得等生,如是品類名次第生。」

復言:「世尊!此屬誰生?」

世尊告曰:「蘊、界、處生都無有我。所以者何?以諸蘊等漸增長故,其性無常,即無常法有此生相。」

復言:「世尊!云何而生?」

世尊告曰:「由命根力有暫時住,分限法故,其性無常,即無常法如是而生。即此四種生身之相,時分變異,應知能作五種衰損,說名為老。」

復言:「世尊!云何名為五種衰損?」

世尊告曰:「一者鬚髮衰損,以彼鬚髮色衰壞故;二者身相衰損,形色膚力皆衰損故;三者作業衰損,發言氣上喘息逾急,身戰掉故,住便僂曲,以其腰嵴皆無力故,坐即低屈身羸弱故,行必按杖,身虛劣故,凡所思惟智識愚鈍,念惛亂故;四者受用衰損,於現資具,受用劣故,於戲樂具,一切不能現受用故,於諸色根所行境界,不能速疾明利而行,或不行故;五者命根衰損,壽量將盡,隣近死故,遇少死緣,不堪忍故。即於此四生身相中,復有六種死差別相:一者究竟死、二者不究竟死、三者自相死、四者不究竟死分差別相、五者究竟死分差別相、六者時非時死。應知此中自相死者,謂識離身,色相滅沒差別之相,如是名為生身相中名色等相由生老死而有差別。」

復言:「世尊!於緣起中說三種愛,一切皆是生身之緣。何緣處處多分,唯說欲界生身?」

世尊告曰:「欲界生身相最麁故,易顯了故,非永解脫退還道故。」

復言:「世尊!如先所說諸引緣起,諸生緣起有十二分,於諸分中,幾是能引?幾是所引?幾是能生?幾是所生?」

世尊告曰:「應知於此十二分中,無明與行及識一分,名為能引;復有一分識及名色、六處、觸、受,名為所引;復有一分受、愛、取、有,名為能生;生及老死名為所生,應知一分名色、六處及與觸、受,亦名所生。」

復言:「世尊!如是諸分,若引若生,為一時起?為次第起?」

世尊告曰:「一時而起,次第宣說。」

復言:「世尊!如是諸分,若一時起,何因緣故,先說其引後說其生?」

世尊告曰:「要由有引後有方生,非無引故。」

復言:「世尊!無明亦緣非理作意,何故唯說無明為緣?」

世尊告曰:「無明亦引非理作意與行為緣,又從無明所生觸受為緣生愛,是故偏說。」

復言:「世尊!略由幾相應知緣起?」

世尊告曰:「略由三相應知緣起:一者由無動作知緣起相,二者由性無常知緣起相,三者由有堪能知緣起相。」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卷上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卷下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復次,世尊!如餘處說緣有四種,所謂因緣、等無間緣,及所緣緣並增上緣。世尊!今者依何緣說無明緣行,依何緣說次第乃至生緣老死?」

世尊告曰:「我依諸行總相宣說,有四種緣,今此義中,我惟依一增上緣說無明緣行,次第乃至生緣老死。此增上緣復有二種,一遠、二近。」

復言:「世尊!此增上緣云何為遠?云何為近?」

世尊告曰:「非理作意若未生時,無明隨眠能為諸行遠增上緣;生已便作近增上緣。非理作意所引諸行,與六識身相應俱有同生同滅,若未生時,彼能為識遠增上緣;彼若生已,便能為識近增上緣。未死沒時,識為名色遠增上緣;既死沒已,識為名色近增上緣。如以其識望彼名色,如是以其所引名色,望彼所生名色亦爾。如以名色望彼名色,如是六處望彼六處,觸望於觸,受望於受,亦復如是。如以無明望彼諸行,無明望愛,愛望於取,取望於有,亦復如是。如以其識望彼名色,以名色等望名色等,如是以有望生亦爾。若在胎藏、嬰孩、童子、少年時,生能為老死遠增上緣;諸根成熟命將盡時,應知能作近增上緣。」

復言:「世尊!如彼有因、有緣、有由,法門經說愛是業因,有何密意?」

世尊告曰:「有所攝業用愛為因,是為此中所說密意。」

復言:「世尊!此因、緣、由三種別義,云何應知?」

世尊告曰:「諸能引發後生種子,是其因義;若與此生作依作持令得生起,是其緣義;既命終已,導引近生令得生起,是其由義。如是應知三義差別。」

復言:「世尊!言緣起者,是何句義?」

世尊告曰:「如是諸分,各由自緣和合無闕相續而起,如是名為緣起句義。」

復言:「世尊!惟有此生相續緣起?為更別有所餘緣起?」

世尊告曰:「我說緣起,略有八門:一者、說有受用世俗境界緣起,謂緣眼色生於眼識,三事和合便有其觸,觸為緣受,如是廣說;二者、說有任持緣起,謂緣四食諸根大種安住增長;三者、說有食因緣起,謂求諸穀,田、種、水緣發生牙等;四者、說有一切生身相續緣起,謂由能引,能生諸分別,生一切所引所生;五者、說有一切生身依持緣起,謂諸世界由諸因緣施設成壞;六者、說有一切生身差別緣起,謂由不善、善有漏業,施設三惡、人天趣別;七者、說有清淨緣起,謂依他音,及依自內如理作意,發生正見能滅無明,無明滅故諸行隨滅,廣說乃至,由生滅故老死隨滅。」

復言:「世尊!如無明等次第為緣能生行等,為即如是次第滅耶?」

佛言:「不爾。」

復言:「世尊!何緣次第而說彼滅?」

世尊告曰:「為欲顯示由先諸分不生功能,令後諸分得不生法,故次第說,然非不為生相滅法有次第轉。八者、說有自在緣起,謂善修治靜慮為緣,諸修定者隨所願樂,如是皆成終無別異。如是名為我所略說八門緣起。」

復言:「世尊!如佛所說,因業故生,因愛故轉。依何密意作如是說?」

世尊告曰:「無明為緣,先於諸有,造作增長種種福行或非福行或不動行,引發攝受種種生身種子差別。於此有中若愛未斷,由此愛故能令行等轉成其有。有起後有自體功能,如是功能不離於愛。依此密意故說是言,因業故生,因愛故轉。」

復言:「世尊!若世尊說愛是轉因,何緣但說取為有緣,非愛緣有?」

世尊告曰:「若離於取,有愛不能為緣轉變非福行等,令成有支生諸惡趣。又若離取,諸無有愛不能為緣,轉變福行不動行等,令成有支於不定地及於定地生諸善趣。是故非唯愛為有緣,然彼有支定緣於取。」

復言:「世尊!如《大因緣法門經》說:『汝阿難陀!若於彼彼有情類中無有生者,應無如是如是類生;若一切生都無有者,應不施設生緣老死。』依何密意作如是說?」

世尊告曰:「依所引生及所生生,二種密意,作如是說。又依老死遠增上緣,及依老死近增上緣,二種密意,作如是說。」

復言:「世尊!先為略說緣起句義,其緣起義猶未為說,云何應知?」

世尊告曰:「諸緣起義,略有十一,如是應知:謂無作者義是緣起義,有因生義是緣起義,離有情義是緣起義,依他起義是緣起義,無動作義是緣起義,性無常義是緣起義,剎那滅義是緣起義,因果相續無間絕義是緣起義,種種因果品類別義是緣起義,因果更互相符順義是緣起義,因果決定無雜亂義是緣起義。如是應知緣起略義。」

復言:「世尊!如餘經說,緣起甚深。云何應知如是緣起甚深之相?」

世尊告曰:「即依十一緣起略義,應知緣起五甚深相。何等為五?一因甚深、二相甚深、三生甚深、四差別甚深、五流轉甚深。應知緣起甚深之相,復有五種。何等為五?謂相甚深、引發因果諸分甚深、生起因果諸分甚深、差別甚深、對治甚深。應知緣起復有五種甚深之相。何等為五?謂攝甚深、順次甚深、逆次甚深、執取甚深、所行甚深。是名無明等起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轉異殊勝?」

世尊告曰:「略有四種轉異無明。何等為四?一者隨眠轉異無明,二者纏縛轉異無明,三者相應轉異無明,四者不共轉異無明。」

復言:「世尊!誰有何等轉異無明,而說無明為緣生行?」

世尊告曰:「外法異生非理作意所引四種轉異無明,由此為緣,生福、非福及不動行。如是所說外法異生所有福行及不動行相應善心,一切皆是非理作意所引等流。內法異生若放逸者,彼除一種不共無明,所餘無明引發放逸,為緣生行。內法異生若不放逸勤修學者及聖有學,三種無明引發妄念為非福緣,然此非福不能為緣招三惡趣。故此非福,我不說為無明緣行。如是所說不共無明,內法異生雖不放逸,而修學者亦未能斷,諸聖有學應知永斷。又不放逸內法異生,若造福行及不動行,彼是正法如理作意,相應善心之所引發,解脫為依迴向解脫而引發故,雖於善趣感殊勝生,而非無明起增上緣,然能作彼四種無明。斷增上緣諸聖有學,不共無明已永斷故,不造新業,所有故業由隨眠力未永斷滅,暫觸還吐,如是所有無明緣行,生生漸滅不復增長。由此道理,應知內法諸有學者,不緣無明更造諸行。是故惟依外法異生,我說順次雜染緣起,最極圓滿,非住內法,是名無明轉異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邪行殊勝?」

世尊告曰:「彼四無明,於諸諦中皆能發起增益、損減二種邪行。」

復言:「世尊!如何名為增益、損減二種邪行?」

世尊告曰:「由四顛倒,謂於非法見為是法,或於是法見為非法,或於生天解脫道中非方便者見是方便,是方便者見非方便,如是名為增益邪行;諸有誹謗、一切邪見,如是名為損減邪行。是名無明邪行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相狀殊勝?」

世尊告曰:「應知無明有二種相:一者微細自相殊勝,二者遍於可愛非愛俱非境界共相殊勝。所以者何?纏縛無明尚為微細難知難了,況彼所有隨眠無明;相應無明尚為微細難知難了,況彼所有不共無明。遍於一切可愛、非愛、俱非境界,覆真實相顯虛妄相,共相而轉非餘煩惱,有如是相,是故殊勝。餘身見等共相煩惱,亦用無明為依而轉,是名無明相狀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作業殊勝?」

世尊告曰:「應知無明略有二種所作事業:一者無明普能造作一切流轉所依事業,二者無明普能造作一切寂止能障事業。」

復言:「世尊!何等名為一切流轉?」

世尊告曰:「若是處轉、若是事轉、若如是轉,我總說為一切流轉。」

復言:「世尊!是何處轉?」

世尊告曰:「於三世處由我分別。」

復言:「世尊!是何事轉?」

世尊告曰:「內外六處由我取執。」

復言:「世尊!云何而轉?」

世尊告曰:「諸業異熟相續流轉,由我分別、由邪分別。」

復言:「世尊!云何名為一切寂止?」

世尊告曰:「一切寂止略有四種:一者寂止所依、二者寂止所緣、三者寂止作意、四者寂止果成,是名無明作業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障礙殊勝?」

世尊告曰:「應知無明障礙勝法、障礙廣法。」

復言:「世尊!如何無明障礙勝法?」

世尊告曰:「言勝法者,能攝五根令其和合,所謂慧根,障礙此者即是無明,是故說名障礙勝法。」

復言:「世尊!如何無明障礙廣法?」

世尊告曰:「言廣法者,聞所成智、思所成智、修所成智,障礙此者即是無明,是故說名障礙廣法。」

復言:「世尊!如說無智名為無明,此唯智無名無明耶?」

世尊告曰:「非唯智無名為無明。」

復言:「世尊!若唯智無名為無明,斯有何過?」

世尊告曰:「若爾,無明應不可立決定體相。所以者何?聞所成智體上,無有思所成智;思所成智體上,無有修所成智;一切世間修所成智體上,無有一切出世修所成智;出世有學智上,無有諸無學智;無學聲聞智上,無有如來等智。若如是者,應即是智即是無智,如是無明應不可立決定體相。又我於彼三善根中,說有無癡,應但癡無說名無癡,然非癡無說名無癡,故非明無說名無明,而別有一心所有法,不知真實說名無明。如別有一心所有法,了知真實說名為智,又唯明無名無明者,應無如是一切無明十一殊勝。是故應知,非唯明無說名無明,是名無明障礙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隨縛殊勝?」

世尊告曰:「乃至有頂三界有情,於諸諦中所有無智隨眠隨縛未缺未減,由彼有情說名具縛。又此無智,善趣惡趣因果差別,無色有情有其下品,色界有情有其中品,欲界有情有其上品,如是成就三品無明。諸有情類當來可生,一一法爾三品隨縛。此說異生,若諸聖者漸次永斷,若具上中定有中下,或有中下而無上中。又阿羅漢,雖盡諸漏脫煩惱障,應知尚有所知障攝無明隨縛,如是無明,應知極遠隨逐有情,唯除諸佛餘皆隨縛。是名無明隨縛殊勝。」

復言:「世尊!云何無明對治殊勝?」

世尊告曰:「有二妙智對治無明。何等為二?一依他音,或不依止少分有量法界妙智;二依他音,全分無量法界妙智。」

復言:「世尊!少分有量法界妙智,為何所緣?有何行相?作何事業?」

世尊告曰:「少分有量法界妙智,緣四聖諦十六行相,作無明等煩惱業,生一切雜染離系事業。」

復言:「世尊!云何應知生苦之相?」

世尊告曰:「是內緣苦所依性故,是外緣苦所依性故,是俱緣苦所依性故。」

復言:「世尊!內緣苦者其相云何?」

世尊告曰:「所謂病苦、老苦、死苦。」

復言:「世尊!外緣苦者其相云何?」

世尊告曰:「非愛和合、所愛別離、求不得苦。」

復言:「世尊!俱緣苦者其相云何?」

世尊告曰:「所謂略說五取蘊苦。」

復言:「世尊!云何名愛?」

世尊告曰:「謂於現在自體貪著。」

復言:「世尊!後有愛者其相云何?」

世尊告曰:「謂於未來自體希求。」

復言:「世尊!云何憙貪俱行愛耶?」

世尊告曰:「謂於已得攝受資財現前境界,深生味著。」

復言:「世尊!云何名為彼彼憙愛?」

世尊告曰:「謂於未得攝受資財非現境界,種種追求。」

復言:「世尊!云何此愛永斷無餘?」

世尊告曰:「見修所斷煩惱斷故,下分上分諸結斷故,畢竟斷故,未來苦果諸愛斷故,現在苦果諸愛斷故,是名此愛無餘永斷。」

復言:「世尊!云何棄捨?」

世尊告曰:「諸見所斷煩惱斷故。」

復言:「世尊!云何變吐?」

世尊告曰:「諸修所斷煩惱斷故。」

復言:「世尊!云何永盡?」

世尊告曰:「諸下分結已永斷故。」

復言:「世尊!云何遠離?」

世尊告曰:「諸上分結已永斷故。」

復言:「世尊!云何永滅?」

世尊告曰:「畢竟斷故。」

復言:「世尊!云何寂靜?」

世尊告曰:「未來苦果愛永斷故。」

復言:「世尊!云何隱沒?」

世尊告曰:「現在苦果愛永斷故。」

復言:「世尊!云何正見?」

世尊告曰:「所謂現觀前方便慧,正現觀慧,及與現觀後所得慧,超越所知方便聖教諸邪解行。」

復言:「世尊!云何正思?」

世尊告曰:「謂於三寶已得證淨,為所依止,於彼功德隨念思惟,超越歸依外道師等。」

復言:「世尊!云何正語?」

世尊告曰:「謂聖所愛無漏戒攝,無漏作意同時而轉,於四語業能正遠離,超越一切諸險惡趣。」

復言:「世尊!云何正業?」

世尊告曰:「謂聖所愛無漏戒攝,無漏作意同時而轉,於三身業能正遠離,超越一切諸險惡趣。」

復言:「世尊!云何正命?」

世尊告曰:「謂聖所愛無漏戒攝,無漏作意同時而轉,於邪命趣身語二業能正遠離,超越一切諸險惡趣。」

復言:「世尊!云何正勤?」

世尊告曰:「於上解脫欲樂為依,發勤精進遠離障礙,圓滿對治。」

復言:「世尊!云何正念?」

世尊告曰:「勤修止觀諸瑜伽師依止三相,時時於彼三種相中及不放逸,俱行境界心現明記,超越遠離修道加行。」

復言:「世尊!云何正定?」

世尊告曰:「謂由如是七種定具,資助瑩飾心一境性,乃至能作如是七支勝進依止,及與引發殊勝功德作所依止。」

復言:「世尊!所有一切四念住等菩提分法,皆聖道攝,何緣唯說八聖道支以為道諦?」

世尊告曰:「如是所言八聖道支,普攝一切菩提分法。」

復言:「世尊!於苦諦中有四行相,云何初名無常行相?」

「謂於苦諦生滅法性,正觀行相。」

「云何第二名苦行相?」

「謂於苦諦,即以生滅法性為依,於三種苦隨逐法性正觀行相。」

「云何第三名空行相?」

「謂於苦諦離實我性,正觀行相。」

「云何第四無我行相?」

「謂於苦諦非我相性,正觀行相。」

復言:「世尊!於集諦中有四行相,云何第一名因行相?」

「謂於能植眾苦種子因緣愛中,正觀行相。」

「云何第二名集行相?」

「謂於續起因緣愛中,正觀行相。」

「云何第三名生行相?」

「謂於五趣差別生起因緣愛中,正觀行相。」

「云何第四名緣行相?」

「謂於能作餘緣引發因緣愛中,正觀行相。」

復言:「世尊!於滅諦中有四行相,云何第一名滅行相?」

「謂於永斷煩惱滅中,正觀行相。」

「云何第二名靜行相?」

「謂於永斷眾苦靜中,正觀行相。」

「云何第三名妙行相?」

「謂於永斷無罪清淨安樂性中,正觀行相。」

「云何第四名離行相?」

「謂於永斷常住性中,正觀行相。」

復言:「世尊!於道諦中有四行相,云何第一名道行相?」

「謂於聖道與境相應無顛倒性,正觀行相。」

「云何第二名如行相?」

「謂於聖道永出世間離諸漏性,正觀行相。」

「云何第三名行行相?」

「謂於聖道先聖後聖同所游履,正觀行相。」

「云何第四名出行相?」

「謂於聖道無上性中,正觀行相。」

復言:「世尊!何緣聖諦唯有四種?」

世尊告曰:「如是四諦,普攝一切染淨因果差別性故。」

復言:「世尊!何緣四諦如是先後次第說耶?」

世尊告曰:「由是世間諸病、病因、病滅良藥相似法故。」

復言:「世尊!入見道時,於此四諦為頓現觀?為漸現觀?」

世尊告曰:「有別道理名頓現觀,有別道理名漸現觀。何別道理名頓現觀?謂自內證真諦聖智,於真智境非安立義,總相緣故名頓現觀。何別道理名漸現觀?謂初業智及後得智,觀察自相及因果相,由作行相別相緣故,名漸現觀。」

復言:「世尊!若有如是四聖諦者,何緣世尊復說二諦,謂世俗諦及勝義諦?」

世尊告曰:「即於如是四聖諦中,若法住智所行境界,是世俗諦。若自內證最勝義智所行境界,非安立智所行境界,名勝義諦。」

復言:「世尊!如是四諦,於聖非聖皆悉是諦,何緣如來唯說聖諦?」

世尊告曰:「如是四諦,於非聖者,唯由法爾說名為諦,不由正智決定信故說名為諦;於諸聖者,亦由法爾說名為諦,亦由正智決定信故,說名為諦。是故如來唯說四種名為聖諦。」

復言:「世尊!全分無量法界妙智,為何所緣?有何行相?作何事業?」

世尊告曰:「此智亦以如是四諦為其所緣,除諦相想清淨行相,入一切種諸諦行相,於作有情一切義利,趣向行相。少分有量法界妙智,若諸聲聞,於作有情一切義利,無有棄背趣向行相;若諸獨覺,於作有情一切義利,棄背行相。全分無量法界妙智,能作一切煩惱、所知二障離系所依事業,又作證得一切種智極淨法界所依事業,又作救濟一切有情一切災患所依事業,是名無明對治殊勝。」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諸苾芻眾默然領悟,深心隨喜嘆未曾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卷下


上篇:緣生初勝分法本經

下篇:佛說分別緣生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第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佛地經論

佛地經論卷第一 親光菩薩等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第一 無著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佛說希有挍量功德經

佛說希有挍量功德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佛說八陽神咒經

佛說八陽神咒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阿難四事經

佛說阿難四事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護淨經

佛說護淨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往昔,佛共阿難行,遇值...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佛說希有挍量功德經

佛說希有挍量功德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佛說八陽神咒經

佛說八陽神咒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大法鼓經

大法鼓經卷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

真心直說

真心直說序 或曰。祖師妙道可得知乎。曰古不雲乎。道...

【註音版】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佛說阿難四事經

佛說阿難四事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迦樓烏陀夷經

(經名)迦樓烏陀夷,思世尊恩深,讚不可中食,佛印可...

【佛教詞典】雜行

為「正行」之對稱。謂除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之外,並...

佛教中的八難是什麼意思

問: 佛教中的八難是什麼意思? 大安法師答: 八難是...

為什麼拜佛稱念佛名,就能夠究竟成佛呢

這以下是關鍵了理觀的智慧。前面是講到原因,就是因緣...

佛法為何要用烏鴉與豬來做譬喻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對比丘們說:我今天...

死亡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

如何正確看待「燒高香」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

地獄眾生尚能拯救,何況人道眾生

阿彌陀佛的大願是他因地發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

遠離撓亂道業的魔處,則往生淨土指日可待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講《西方合論》的第八,淨處...

表揚能激發一個人最大的潛能

從孩子的成長過程看,嬰兒必須經過足夠的觸摸,才能夠...

惟賢長老:如何做人

2005年6月16日至6月22日,惟賢長老應邀到北京進行為期...

普賢十忍

在《華嚴經、十忍品》裡,普賢為菩薩摩訶薩提出十忍,...

聞此極難信法能生信解,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原文】 又,舍利子!於此雜染堪忍界中,五濁惡時,若...

受持八關齋戒,轉現世貧窮

釋迦牟尼佛在羅閱祇竹林精舍弘化時,當時有無數已證得...

【視頻】心經(愉悅唱頌)

心經(愉悅唱頌)

【視頻】普門品偈(甘露譜台語版)

普門品偈(甘露譜台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