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十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十六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辯大乘品第十五之六

「善現當知!地界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水、火、風、空、識界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苦聖諦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集、滅、道聖諦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無明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幻事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夢境、像、響、光影、空花、陽焰、尋香城、變化事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內空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佈施波羅蜜多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四靜慮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四無量、四無色定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四念住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空解脫門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無相、無願解脫門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五眼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六神通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佛十力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預流者惡趣生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一來者頻來生、不還者欲界生、摩訶薩自利生、阿羅漢、獨覺、三藐三佛陀後有生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預流向預流果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獨覺向獨覺果、菩薩、如來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名字、假想、施設、言說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相無為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前、中、後際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往來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行住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無生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增減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極喜地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淨觀地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如是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成熟有情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善現當知!嚴淨佛土無所有不可得故,乘大乘者亦不可得。所以者何?畢竟淨故。」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何法不可得故,說我等不可得耶?」

佛言:「善現!我性不可得故,說我不可得;乃至見者性不可得故,說見者不可得。何以故?我性乃至見者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真如性不可得故,說真如不可得;乃至實際性不可得故,說實際不可得。何以故?真如性乃至實際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色性不可得故,說色不可得;乃至識性不可得故,說識不可得。何以故?色性乃至識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眼處性不可得故,說眼處不可得;乃至意處性不可得故,說意處不可得。何以故?眼處性乃至意處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色處性不可得故,說色處不可得;乃至法處性不可得故,說法處不可得。何以故?色處性乃至法處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眼界性不可得故,說眼界不可得;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性不可得故,說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何以故?眼界性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耳界性不可得故,說耳界不可得;乃至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性不可得故,說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何以故?耳界性乃至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鼻界性不可得故,說鼻界不可得;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性不可得故,說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何以故?鼻界性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舌界性不可得故,說舌界不可得;乃至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性不可得故,說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何以故?舌界性乃至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身界性不可得故,說身界不可得;乃至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性不可得故,說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何以故?身界性乃至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意界性不可得故,說意界不可得;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性不可得故,說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可得。何以故?意界性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地界性不可得故,說地界不可得;乃至識界性不可得故,說識界不可得。何以故?地界性乃至識界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苦聖諦性不可得故,說苦聖諦不可得;乃至道聖諦性不可得故,說道聖諦不可得。何以故?苦聖諦性乃至道聖諦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無明性不可得故,說無明不可得;乃至老死愁嘆苦憂惱性不可得故,說老死愁嘆苦憂惱不可得。何以故?無明性乃至老死愁嘆苦憂惱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幻事性不可得故,說幻事不可得;乃至變化事性不可得故,說變化事不可得。何以故?幻事性乃至變化事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內空性不可得故,說內空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性不可得故,說無性自性空不可得。何以故?內空性乃至無性自性空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佈施波羅蜜多性不可得故,說佈施波羅蜜多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羅蜜多性不可得故,說般若波羅蜜多不可得。何以故?佈施波羅蜜多性乃至般若波羅蜜多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四靜慮性不可得故,說四靜慮不可得;乃至四無色定性不可得故,說四無色定不可得。何以故?四靜慮性乃至四無色定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四念住性不可得故,說四念住不可得;乃至八聖道支性不可得故,說八聖道支不可得。何以故?四念住性乃至八聖道支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空解脫門性不可得故,說空解脫門不可得;乃至無願解脫門性不可得故,說無願解脫門不可得。何以故?空解脫門性乃至無願解脫門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五眼性不可得故,說五眼不可得;六神通性不可得故,說六神通不可得。何以故?五眼性、六神通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佛十力性不可得故,說佛十力不可得;乃至一切相智性不可得故,說一切相智不可得。何以故?佛十力性乃至一切相智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預流者惡趣生性不可得故,說預流者惡趣生不可得;乃至三藐三佛陀後有生性不可得故,說三藐三佛陀後有生不可得。何以故?預流者惡趣生性乃至三藐三佛陀後有生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預流向預流果性不可得故,說預流向預流果不可得;乃至如來性不可得故,說如來不可得。何以故?預流向預流果性乃至如來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名字、假想、施設、言說性不可得故,說名字、假想、施設、言說不可得。何以故?名字、假想、施設、言說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相無為性不可得故,說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相無為不可得。何以故?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相無為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初、中、後際性不可得故,說初、中、後際不可得。何以故?初、中、後際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往來性不可得故,說往來不可得。何以故?往來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行住性不可得故,說行住不可得。何以故?行住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死生性不可得故,說死生不可得。何以故?死生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增減性不可得故,說增減不可得。何以故?增減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極喜地性不可得故,說極喜地不可得;乃至法雲地性不可得故,說法雲地不可得。何以故?極喜地性乃至法雲地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淨觀地性不可得故,說淨觀地不可得;乃至如來地性不可得故,說如來地不可得。何以故?淨觀地性乃至如來地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成熟有情性不可得故,說成熟有情不可得。何以故?成熟有情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嚴淨佛土性不可得故,說嚴淨佛土不可得。何以故?嚴淨佛土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復次,善現!內空中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性不可得故,說佈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性不可得故,說佈施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不可得。何以故?此中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內空中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性不可得故,說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性不可得故,說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不可得。何以故?此中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內空中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性不可得故,說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性不可得故,說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不可得。何以故?此中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內空中空、無相、無願解脫門性不可得故,說空、無相、無願解脫門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空、無相、無願解脫門性不可得故,說空、無相、無願解脫門不可得。何以故?此中空、無相、無願解脫門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內空中五眼、六神通性不可得故,說五眼、六神通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五眼、六神通性不可得故,說五眼、六神通不可得。何以故?此中五眼、六神通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內空中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性不可得故,說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性不可得故,說佛十力乃至一切相智不可得。何以故?此中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內空中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獨覺向獨覺果、菩薩如來性不可得故,說預流向預流果乃至菩薩如來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獨覺向獨覺果、菩薩如來性不可得故,說預流向預流果乃至菩薩如來不可得。何以故?此中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獨覺向獨覺果、菩薩如來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內空中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性不可得故,說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性不可得故,說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不可得。何以故?此中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內空中淨觀地、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性不可得故,說淨觀地乃至如來地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淨觀地、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性不可得故,說淨觀地乃至如來地不可得。何以故?此中淨觀地、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內空中成熟有情性不可得故,說成熟有情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成熟有情性不可得故,說成熟有情不可得。何以故?此中成熟有情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善現!內空中嚴淨佛土性不可得故,說嚴淨佛土不可得;乃至無性自性空中嚴淨佛土性不可得故,說嚴淨佛土不可得。何以故?此中嚴淨佛土性,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畢竟淨故。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雖觀一切法皆無所有不可得,畢竟淨故,無乘大乘而出至者,然以無所得為方便乘於大乘,出三界生死至一切智智,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窮未來際常無斷盡。」

初分讚大乘品第十六之一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言大乘,大乘者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最尊最妙。如是大乘與虛空等,譬如虛空普能含受無數無量無邊有情,大乘亦爾,普能含受無數無量無邊有情。又如虛空無來無去無住可見,大乘亦爾,無來無去無住可見。又如虛空前、後、中際皆不可得,大乘亦爾,前、後、中際皆不可得,三世平等故名大乘。」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菩薩大乘具如是等無邊功德。善現!如是大乘,當知即是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復次,善現!如是大乘,當知即是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等。復次,善現!如是大乘,當知即是健行三摩地,乃至無染著如虛空三摩地等無量百千三摩地門。復次,善現!如是大乘,當知即是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復次,善現!如是大乘,當知即是三三摩地,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復次,善現!如是大乘,當知即是文字陀羅尼等一切陀羅尼門。善現!如是等無量無邊殊勝功德,當知皆是菩薩摩訶薩大乘。

「復次,善現!汝言『大乘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最尊最妙。』者,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所以者何?善現!若欲界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欲界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善現!若色、無色界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色無色界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善現!若色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色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善現!若受、想、行、識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受、想、行、識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善現!若眼處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眼處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善現!若耳、鼻、舌、身、意處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耳、鼻、舌、身、意處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善現!若色處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色處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善現!若聲、香、味、觸、法處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聲、香、味、觸、法處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善現!若眼界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眼界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善現!若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善現!若耳界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耳界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善現!若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善現!若鼻界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鼻界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善現!若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善現!若舌界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舌界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善現!若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善現!若身界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身界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善現!若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善現!若意界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意界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善現!若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善現!若地界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地界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善現!若水、火、風、空、識界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水、火、風、空、識界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善現!若無明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無明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善現!若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是真如,非虛妄、非顛倒、非假設、是諦是實、有常有恆、無變無易、有實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非真如,是虛妄、是顛倒、是假設、非諦非實、無常無恆、有變有易、都無實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勝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十六

 

上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下篇: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唐三藏沙門義淨譯 如是我...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 ...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遍照般若波羅蜜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

佛說鐵城泥犁經

佛說鐵城泥犁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佛在舍衛祇洹...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再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佛說佛地經

佛說佛地經...

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

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卷第一 終南太一山至相寺沙門釋...

寶女所問經

寶女所問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問慧品第一...

淨業痛策

淨業痛策附刻序 淨業痛策者。乃涔陽空靈大師。諱照瑩...

佛說法印經

佛說法印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

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一卷 比丘善導集記  依...

【佛教詞典】能熟解脫慧之成熟

【能熟解脫慧之成熟】 p0897   瑜伽二十五卷五頁云:...

【佛教詞典】因緣宗

(流派)大衍所立四宗之第一。附錄四宗項下。...

你為什麼就碰不到高僧

現在社會資訊發達,對修道人來是很不利的。大家都往別...

做義工是否影響修行呢

有些人厭離世俗的生活,到寺院中掛單做義工,希望能夠...

妄念紛紜只是一念

承示近來做工夫,於本地漸有入處,欲得秘密一語,以為...

以關懷代替處罰

在仙崖禪師住的禪院裡,有一位學僧經常利用晚上時間,...

這樣的慾望,把我們的身心都繫縛住

即便你在念一句阿彌陀佛,口裡念著阿彌陀佛,心裡的念...

屠夫的頓悟

10年前,張順是個專職屠夫專門為附近的人宰殺大小牲畜...

持咒往生需要信願嗎

問: 《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復白佛言:世尊...

四攝法在弘法中的運用

第一是佈施 1、財佈施 我們到一個地方弘揚佛法、建立...

如何放下煩惱

問: 如何放下煩惱? 正如法師答: 人生在世,煩惱總是...

孝道是什麼,該如何弘揚孝道

問: 現在弘揚《弟子規》的朋友們也經常宣揚《二十四...

哪些錢財是不可以賺的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哪些行為又屬於取財的非道呢...

怎麼才稱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來是認為三乘法門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視頻】劉德華《心經》

劉德華《心經》

【視頻】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女聲一佛一拜)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女聲一佛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