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光讚般若波羅蜜經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光讚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三

嘆等品第四

於是,賢者舍利弗、摩訶目揵連、大迦葉此等,及餘無數聖通明達比丘,及諸菩薩摩訶薩、清信士、清信女,悉白佛言:「唯然,世尊!如是行者,為是菩薩摩訶薩大度無極微妙波羅蜜無能勝者,最超波羅蜜無能越者,甚尊波羅蜜則而有持勢名波羅蜜無能及者,無上波羅蜜無能過者,無量波羅蜜無能過者。是諸菩薩摩訶薩無倫波羅蜜所度無極,無雙波羅蜜空度無限。唯然,世尊!是諸菩薩摩訶薩已相為空而度無極,無相波羅蜜所度無念,無願波羅蜜所度無著。一切諸法空,悉自然無所有故,空波羅蜜自然空故,一切德具足波羅蜜所度無極。唯然,世尊!諸菩薩摩訶薩一切德備般若波羅蜜無能當者,無所行波羅蜜,謂菩薩摩訶薩波羅蜜也。於是菩薩摩訶薩能等無等,其所施與假能具足等無等,波羅蜜則能到已還等已,能獲致等無等,至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檀波羅蜜能還致等無等,尸、羼、惟逮、禪、般若波羅蜜,譬如菩薩行檀波羅蜜應所當為。天中天,不但有般若波羅蜜便能獲致等於無等,則於真法、色、痛癢、思想、生死、識若轉法輪等無所等,過去佛天中天、當來、現在諸佛悉行是般若波羅蜜,轉等於無等之法輪者。是故,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度一切諸法之表,當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當為作禮,諸天、人民、阿須倫悉為行般若波羅蜜者稽首作禮。」

佛即告是於無央數諸聲聞、菩薩摩訶薩:「如是,如是。善男子,當為菩薩摩訶薩作禮,諸天、人民、阿須倫,若有行般若波羅蜜者,皆來歸命。」

佛語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來現於世化現人間,若在天上,現君子、族姓、梵志、長者,若現在轉輪聖王、四王天上、忉利天、鹽天、兜率天、尼摩羅天、波羅尼蜜天,上阿迦膩吒天,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現出世間,辟支佛、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現在世間。」

佛言:「以是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而來現耳,若能致獲飲食、衣服、床臥具、屋宅、燈火、明月、珠寶、水精、琉璃、璧玉、金銀、珊瑚、琥珀、硨磲、碼瑙,以給眾生。」

佛語舍利弗:「不以是故出現世間,以持斯語救護世間使得安隱。諸天人民所會伎樂,皆是菩薩摩訶薩懷來致現。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設有所行修六波羅蜜者,住六波羅蜜欲勸眾生佈施之故,便自施與,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亦復如是,以勸群盲修般若波羅蜜。是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安一切眾生之類。」

授決品第五

於是,世尊即出舌本,覆三千大千世界,從其舌本出無央數光明之耀,照於東方諸佛世界。應時東方江河沙等諸佛國土,而無央數不可計會諸菩薩摩訶薩,睹光明各各在其佛土,自往諮啟諸佛世尊而問斯義:「唯天中天,是何威神而令此土光明普照?」

於時其國諸如來眾,各各告菩薩摩訶薩:「善男子,欲知此變,西方去此江河沙等諸佛世界,有佛土名曰忍界,其佛號釋迦文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出舌本光明,照於東方江河沙等世尊世界,普令照曜周及十方。所以然者?為諸菩薩摩訶薩講般若波羅蜜。」

於時彼土菩薩摩訶薩各自啟佛:「唯然,大聖!我等欲往稽首歸命釋迦文如來及諸菩薩摩訶薩,並欲聽省般若波羅蜜。」

其佛告曰:「往善男子,從仁擇時,如爾所欲。」

時,諸菩薩啟佛見聽,各各自取眾蓋、幢幡、香華、敷飾、雜香、搗香、金華、銀華,往詣釋迦文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稽首佛足,各以所齎眾蓋、幢幡、香華、敷飾、雜香、搗香、金華、銀華,用散佛上及諸菩薩、諸聲聞上。

八方上下亦無央數不可計會諸菩薩摩訶薩,各各自於其國啟白世尊:「此之威曜何所從來?」

諸佛告曰:「有佛號名釋迦文尼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出舌本光明之德,各照十方江河沙等諸佛國土,是其威曜。」

時,諸菩薩各啟其佛:「欲往稽首釋迦文見諸菩薩。」

諸佛告曰:「往族姓子,從仁擇時,如志所欲。」

諸菩薩眾各齎供養,往詣釋迦文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稽首作禮,進上所齎,卻坐一面,聽佛所說。

於時,四大王天上諸天人,忉利天、鹽天、兜率天、尼摩羅天、波羅尼蜜天上至阿迦膩吒天,各齎天華、天香、天搗香、天雜香、青蓮華、紅蓮華、黃蓮華、白蓮華,皆以天上微妙香華,各各執持往詣佛所。

於時,諸天上及諸菩薩,各各齎持香華、雜香、搗香,各各供養奉散如來至真等正覺上。於時所散華香,上在虛空化為宮殿,在於四方而於虛空中,向於四面微妙分明,皆以眾寶人所悅樂。

於眾會億百千垓,皆共叉手,自歸命佛,而問世尊:「唯天中天,我等之身,當來之世,願得法利亦復如是,如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諸聲聞眾亦當如是,為諸會者講說經法如今所演。」

爾時,世尊知善男子心之所念,睹一切法永無所起,亦無所行,一切諸法無所逮得,見心所忍。佛應時笑。

賢者阿難前白佛言:「佛何因笑?笑當有意。」

佛告阿難:「今此眾會億百千垓人,皆悉逮得不起法忍,過於當來六十八億劫,當得作佛,號曰覺華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劫名華事,世界曰華嚴。」

分別空品第六

爾時,佛告賢者須菩提:「豈能堪任為諸菩薩摩訶薩?緣發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因此得生。」

於是諸菩薩摩訶薩、眾聲聞及天人各心念言:「今須菩提自以辯才,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乎?乘佛聖旨說耶?」

又須菩提知諸菩薩摩訶薩、眾大聲聞、諸天人心之所念,謂賢者舍利弗:「敢佛弟子有所說者,分別光曜,一切皆承如來威德。怛薩阿竭所可說法,彼一切法於本無諍。諸善男子當學斯法,則證其法學者,皆順如來慧證境界。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非聲聞、辟支佛之境界。所以者何?說法得時莫不喜悅。」

舍利弗謂須菩提:「斯謂菩薩?」

時,須菩提白世尊曰:「所謂菩薩者,天中天,何謂菩薩?於此法中何因有菩薩之言?我亦不見菩薩之法,何謂菩薩?唯天中天,我永不見般若波羅蜜及於菩薩,當云何說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當以何義為諸菩薩講般若波羅蜜而開導乎?」

佛告賢者須菩提:「所謂般若波羅蜜及菩薩者,但假號耳,其名無名,其名不在於內,不在於外,不處兩間。

「譬如,須菩提,所見人者,但假託號,彼亦無名,其法不起不滅,因緣和合,隨俗所名,但音聲言及我、人、壽命;蚑行、喘息、蜎飛、蠕動、眾生之類,所作所造,所興勸助,所見所睹,所知所觀,一切皆為假號之法,一切不起不滅,諸天人民所可言誨亦復如是。如此,須菩提,計般若波羅蜜及菩薩名,悉為假號,皆不起不滅,至於天中天,所可言名等無有異。

「譬如,須菩提,於內所有所與我色斯亦假名法,為假託作斯字也,其假號法不起不滅,欲得了此因緣之合,有言聲耳;痛癢、思想、生死、識法為假號,其法所名不起不滅,若以因緣假託之現而有言聲。如是,須菩提,所謂般若波羅蜜,有言菩薩及菩薩名但所託者,其法不起不滅。所謂菩薩般若波羅蜜及菩薩名,悉無他倚因緣,倚號而有斯言。眼則恍惚虛寂,至於假號法為托字,亦皆不起不滅,因緣假號而有言聲。所謂眼空,其眼無內,無外,不處兩間,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法為假託,其法不起不滅,因緣合名而有言聲。其號心者,心不在內,亦不在外,不處兩間。所謂色者,須菩提,法所假號不起不滅,亦無內外,不處兩間。其眼界者,亦為假號,因法託名。其曰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細滑界、身識界,意界、念界、意識界,法為假號而有言聲,其法無內,無外,不處兩間。如是,須菩提,所謂菩薩及般若波羅蜜因法假號,其號不起不滅,倚托為名而有言聲。般若波羅蜜、菩薩字,其名無內,無外,不處兩間。

「譬如,須菩提,所謂其內是我身,因字頭首,其名但言聲,又復名頸項、五陰、兩臂、背、臍、脅、肋、兩臏、兩腳,但假號耳,托首聲言因緣法為號,計其法者不起不滅,計此所有悉為假託而立言聲,計其名者不起不滅,無內,無外,不處兩間。如是,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菩薩名者,皆為假號,其法不起不滅,盡為假託而有言聲,其名亦不起不滅,無內,無外,不處兩間。

「譬如,須菩提,於此外有草木、枝葉、華實,計此一切,悉為假號而有言聲,其名無名,其名不起不滅,假託為名而有言聲,計其名者,無內,無外,不處兩間。如是,須菩提,般若波羅蜜及菩薩字,一切皆因法假號,其法不起不滅,其名無內,無外,不處兩間。譬如,須菩提,過去諸佛世尊,皆共假傳其號,當來、現在亦復如是。

「譬如,須菩提,呼聲之響,又如鏡像、幻、化、野馬,如來解說一切諸法,皆猶如化,但假有號,其號不起不滅,倚托為名而有言聲,其名無內,無外,不處兩間。如是,須菩提,所謂菩薩、般若波羅蜜,但假號耳,其號不起不滅,無內,無外,不處兩間。

「如是,須菩提,所謂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因緣合會而假虛號,所號善權、所號法皆假託耳。當作是學行般若波羅蜜,不住名色,亦無所見,不住痛癢、思想、生死、識,不住於名,不睹名色不常,不見名色安樂,不見名色苦惱,不見名色而有內者,不見名色而有外者,不見名色而有空者,不見名色無相之變,不見名色無願之事,不見名色而寂寞者,不見名色而慌惚者,不見名色而有欲塵,不見名色而諍訟者,不見名色而有起者,不見名色而有滅者,痛癢、思想、生死、識亦復如是。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細滑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一切皆爾,因緣合成而為假號,有是五陰。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及菩薩行,並於名號不有不無,不處有為界,不處無為界,亦無所見。所以者何?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於一切法無所想念,無應不應,亦不想念行般若波羅蜜,處無想法行諸意止修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般若波羅蜜,不見般若波羅蜜名,亦不見菩薩號,亦不見十種力、四無所畏、四分別辯、十八不共諸佛之法。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般若波羅蜜名,亦不見菩薩,亦不見菩薩名。誰見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曉了分別諸法之本、諸法相者,計諸法本、諸法相者,亦無所著,亦無諍訟。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因倚名,為法造號,其於佛道亦緣號不為假託,悉曉了之不倚於色,不倚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倚於眼、耳、鼻、舌、身、意,亦不倚眼色識,不倚耳聲識,不倚鼻香識,不倚舌味識,不倚身細滑識,不倚意法識,不倚眼習五陰之事,而無所倚不起痛癢,無苦,無樂,無不苦不樂,乃至意識所習因緣則有痛癢及與苦、樂、不苦、不樂行者,於彼都無所倚,亦不倚著於有為界,亦不倚著於無為界,亦不倚著檀波羅蜜,亦不倚著尸波羅蜜,亦不倚著羼波羅蜜,亦不倚著惟逮波羅蜜,亦不倚著禪波羅蜜,亦不倚著般若波羅蜜,亦不倚著相,亦不倚著菩薩之身,亦不倚著於肉眼,亦不倚著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亦不倚著慧度無極,亦不倚著神通之意所度無極,亦不倚著內外,亦不倚著處於兩間,亦不倚著於內之空,亦不倚著於外之空,亦不倚著無形之緣,亦不倚著自然之空,亦不倚著開化眾生,亦不倚著佛土嚴淨,亦不倚著漚和拘舍羅。所以者何?用一切法悉無所有故。當所著者亦無所著,亦無所有當可持者。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而無所著,為行般若波羅蜜,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便生長益,入於寂然得菩薩道,入阿惟越致神通具足,神通以具則游佛國教化眾生,已化眾生則便供養諸佛世尊,則能嚴淨諸佛國土,已能嚴淨諸佛國土,諸佛世尊皆睹見。於時菩薩亦復遙見諸佛大聖,亦欲逮得功德善本,便當供養諸佛世尊,稽首歸命,則逮自然無量之德,親近諸佛便得從聞所說經典,已逮聞法未曾斷絕,逮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獲總持門、諸三昧門。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行,分別曉了一切諸法因緣假號。於須菩提意云何?色為菩薩乎?痛癢、思想、生死、識為菩薩乎?」

須菩提答曰:「不也,天中天。」

「云何,須菩提,眼為菩薩乎?耳、鼻、舌、身、意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色、聲、香、味、細滑、法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又問:「於須菩提意云何?眼色識為菩薩乎?耳聲識、鼻香識、舌味識、身細滑識、意法識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地種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水種、火種、風種、空種、識種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無明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識、名色、六入、所習、愛、痛、受、有、生、老病死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寧有異色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寧有異痛癢、思想、生死、識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寧有異眼、耳、鼻、舌、身、意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寧有異色、聲、香、味、細滑、法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寧有異眼色識、耳聲識、鼻香識、舌味識、身細滑識、意法識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寧有異十二因緣從無明至病老死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色無本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五陰、六衰、十八種、四大、十二因緣無本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寧有異無本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佛告須菩提:「於須菩提意解,何等誼?以何等觀察而答?」

佛言:「色非菩薩,痛癢、思想、生死、識非菩薩,六衰、十八種、四大、十二因緣從無明至生老病死非菩薩,其無本者謂非菩薩,若異無本亦非菩薩。」

須菩提白佛言:「唯天中天,吾我人壽亦不可得,云何當名為菩薩者?云何名五陰、六衰、十八種、四大、十二因緣終始之患為菩薩耶?云何名異色、異痛癢、思想、生死、識為菩薩耶?云何名異六衰、十八種、四大、十二因緣為菩薩耶?云何名無本之事為菩薩耶?云何名異無本為菩薩耶?斯無處所。」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學般若波羅蜜,當觀眾生、人、物無所有不可得,般若波羅蜜亦無所有不可得,菩薩當作是學。於須菩提意云何?口言色者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口言痛癢、思想、生死、識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計色常,計痛癢、思想、生死、識常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計色無常,計痛癢、思想、生死、識無常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口言色樂,痛癢、思想、生死、識樂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口言色苦,痛癢、思想、生死、識苦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口言色是我所,痛癢、思想、生死、識是我所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口言色非我所,痛癢、思想、生死、識非我所為菩薩耶?」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口言色空,痛癢、思想、生死、識空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口言色無相,痛癢、思想、生死、識無相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口言色無願,痛癢、思想、生死、識無願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口言色不空,無相、無願不空,痛癢、思想、生死、識不空、不無相、不無願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須菩提意云何?五陰、六衰、十八種、四大、十二因緣無所有為菩薩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佛告須菩提:「仁見何誼而反雲口所說,言五陰、六衰、十八種、四大、十二因緣終始之患,苦樂、善惡、空、無相、無願有與無悉非菩薩。」

須菩提白佛言:「唯天中天,究竟求色了不可得,何況甫復口言色者為菩薩乎?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爾。究竟求常而不可得,何況無常而可得常為菩薩乎?究竟苦樂而不可得,何況口言苦樂為菩薩乎?究竟索是我所不可得,何況口言我非我為菩薩乎?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復然。究竟所有色不可得,何況口言色空為菩薩乎?痛癢、思想、生死、識亦復然。究竟求相不可得,何況口言色無相為菩薩乎?痛癢、思想、生死、識亦復如是。究竟求願不可得,何況口言色無願為菩薩乎?痛癢、思想、生死、識亦復如是。」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學般若波羅蜜,當作是學。口所言色不可得者,痛癢、思想、生死、識者,空、無相、無願不得者,則為學般若波羅蜜。

「向者,須菩提,所言我於法中永不睹見為菩薩者。須菩提,欲知法不可見法,法不可見法界,法界不見法,色界、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然;色界不見法界,法界不見色界,眼界不見法界,法界不見眼界,耳、鼻、口、身、意亦復如是;意界不見法界,法界不見意界,十八種界不見法界,法界不見十八種界,有為界不見無為界,無為界不見有為界,有為界者亦不可兩,無為界者亦不可名,無為者不可兩,有為者亦不可名。如是,須菩提,行般若波羅蜜能如是者,於一切法永無所見,已無所見不恐不畏,不難不懼,心不怯弱,亦無所恨。

「所以者何?須菩提,已不見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不見眼、耳、鼻、口、身、意,不見色、聲、香、味、細滑、法,不見色慾,至於法欲亦無所見,不見貪怒癡,不見無明,至於行、識、名色、六入、所更、痛、愛、受、有、生、老病死亦無所見,不見吾我,不見人壽命,不見欲界,不見色界,不見無色界,不見聲聞、辟支佛,不見菩薩法,亦不見佛,亦不見法,不見菩薩眾,已不見一切法,不恐不畏,不難不懼,心不怯弱。」

須菩提白佛言:「唯然,世尊!何因菩薩摩訶薩心不怯弱而無所著?」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得心所念法,亦無所見,是故菩薩摩訶薩心不怯弱,亦無所著。」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菩薩摩訶薩而不恐怖?」

佛告須菩提:「菩薩不得心畏,亦無所見,是故菩薩摩訶薩而不恐怖。」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而無所得?行般若波羅蜜乎?」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一切所行般若波羅蜜,彼亦不得般若波羅蜜,亦復不得菩薩之心,其是為今設菩薩之為敕命。」


上篇: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下篇:道行般若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隋大業年中三藏笈多譯 歸命一切...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金剛經持驗記

念經儀式 若有人受持金剛經者。先須淨手焚香開卷。至...

放光般若經

放光般若經卷第一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西天...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隋大業年中三藏笈多譯 歸命一切...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唐新翻護國仁王般若經序 代宗皇帝製 皇矣至覺,子於...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序 御製 大朴既散,有為遂作。名...

別譯雜阿含經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一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初誦第一 (一...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佛說為阿支羅迦葉自化作苦經

佛為阿支羅迦葉自化作苦經 失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註音版】藥師佛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卷上 蕭齊沙門釋曇景譯 如是我聞:...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大魚事經

佛說大魚事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腹中女聽經

佛說腹中女聽經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佛在羅閱祇,與...

【佛教詞典】伽耶城

(地名)西域記八曰:渡尼連禪河至伽耶城,甚險固,少...

【佛教詞典】受具戒遮事雜相

亦名:遮事雜相、輕遮雜相 子題:遮事眼根二十三、遮事...

寺院「齋天」有何含義

齋天又名供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編...

學佛人不應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這也是眾生...

妙蓮老和尚《念彌陀聖號的利益》

一句彌陀具足無量光壽 為什麼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呢?小...

佛滅後有五法能令正法久住

【原文】 《善見》云:佛語阿難:我滅度後,有五種法,...

心隨境轉,心也跟著生滅

隨著我們佛法修學時間的增長,我們整個修學的功夫也應...

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

一個苦者找到一個和尚傾訴他的心事。 他說:我放不下...

少了這兩塊基石,一切道德理論都流於空談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

早晨第一杯水該怎麼喝

健康的肌體必須保持水分的平衡,人在一天中應該飲用7...

金剛經感應錄:降伏湖神的經師

晉朝時,揚州江畔有一座亭湖神廟,傳說湖神非常嚴峻凶...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經文: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

聖嚴法師:奉獻工作也是菩薩精神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人沒有錢不能生活,工作所得...

父親臨終的慘狀讓我深信因果

我叫李小英,今年27歲,父親李明裕,祖父李根陽。家住...

【視頻】《大雲輪請雨經》女聲讀誦

《大雲輪請雨經》女聲讀誦

【視頻】大方廣佛華嚴經(靈鷲山僧眾唱誦)

大方廣佛華嚴經(靈鷲山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