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面對很多的眾生,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

淨界法師  2021/03/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面對很多的眾生,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

身為一個菩薩,我們要處理兩件事情:第一個處理自己內心的問題;第二個處理外在眾生的問題,你跟眾生要怎麼樣保持互動。處理內心的問題這個部分我們先不談,你在佛堂當中怎麼用功這個部分我們先不談。但是我們走出了佛堂,你遲早要面對信徒,男的信徒、女的信徒,很多很多的眾生。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他們,這是一個問題。這個地方,不同的心態就會影響到你的轉依,也就影響到你未來的果報。

當然我們會說,那我們應該看看佛怎麼說,佛陀對菩薩是怎麼開示的。事實上,佛陀在大乘佛法當中對眾生的開示,是有兩個不同的開示。你看在《遺教經》,佛陀說眾生是「譬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

說你是一棵小樹,眾生是鳥,一兩百隻鳥站在你這棵樹上,就把你這棵樹踩死。踩死了,眾生又去找另外一棵樹了。這樣子講,從《遺教經》來說,我們應該跟眾生保持距離,因為我這棵樹太小,這個鳥太大,一腳就把我踩死了。

但是從《華嚴經》來說,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才能夠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所以菩提屬於眾生。說你希望得到華果,你必須要注意你要有樹根,沒有樹根就沒有華果,而眾生就是你成佛的樹根,所以你還不能夠捨離眾生。

所以我們看經典,我們一個菩薩對眾生的心態其實是相當複雜,又害怕,但是又不敢離開他,這種心態。我們應該說是程度問題。當然,你初心菩薩,應該暫時不要跟眾生太接近,因為初心菩薩你內心那個轉依的力量太薄弱,你沒有去轉他,他轉你去了。我保證,你去度化眾生,你沒有影響他,他的煩惱影響到你。因為你一個人面對這麼多人,你怎麼有辦法去轉他呢?

但是這個地方,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一個問題:如果你有志於成佛,盡量在過程當中不要留下後遺症。在《瑜伽菩薩戒》裡面告訴我們菩薩說,初心菩薩為了加行緣故,可以暫時息諸緣務、遠離眾生,跟眾生保持距離,可以的。但是你內心當中的意樂要保持,就是我為了要利益有情的緣故,我才做加行。我現在暫時不能利益眾生,但是我現在所有的加行是為了利益有情而修加行。你有這種想法,就不會偏離你的菩薩道。

如果不看菩薩戒,有時候你會覺得說,雖然我們息諸緣務修加行,但是我們的心態偏差了卻不知道。結果你得到一個功德,你又產生另外一個過失,就是產生後遺症。

我們可以這樣子講,其實,作為一個資糧位的菩薩,你一輩子都不度眾生,沒有人說你有過失。你沒有這種行動,沒有人說你有過失,但是你心中一向「不顧一切有情」,那一定有過失,你的心態有過失了。

所以我們在《瑜伽菩薩戒》常說,菩薩對眾生的一個基本心態,不能有怨恨心。你說我一個菩薩,我做僧團的執事,發發脾氣,可以理解。他也不是深位,他是淺位菩薩嘛。但是發脾氣以後,你自己要轉,要轉得過來,過去就算了。一切法因緣生,緣生性空的,把它當作一個過程,把它當作一個經驗,給自己一個反省的過程就好。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講,菩薩生起廣大轉是很重要的,你的心態是很重要的。我們經常看到《華嚴經》的菩薩、《法華經》的菩薩有種種的功德莊嚴,種種自在的功德,我們看到《維摩詰經》的阿羅漢,辛辛苦苦成就了阿羅漢以後……你看天女散花,花掉到阿羅漢身上,他根本是沾了滿身,撥不開來,不得自在。

我們看《維摩詰經》裡面的菩薩證得不二法門,這個花到了身上的時候,自然掉落。我們在誦經的時候,對大乘的功德非常的羨慕,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你要注意你的因地,你在作修行的時候,可以等同聲聞人來修學,可以,但是心態肯定不能一樣。所以這個地方要注意,就是你要保持對眾生的意樂,你這樣子叫作廣大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佛經中的六成就是什麼

(一)信成就: 為什麼以信為首呢?信為道源功德母,長...

地藏菩薩的化身無處不在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

地藏菩薩最初是怎麼發心的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

佛陀降生利人天

當本師佛在兜率內院準備降臨人間時,兜率天宮的天人都...

惡夢換好夢;最後讓你醒夢

我過去在佛學院帶學生的時候,發覺越是新生修行越有特...

在家人是否比出家人更能利益眾生

問: 我認為我們修行實際上是修心的過程,要在生活中...

以身作橋結善緣

《大智度論》談到,釋迦牟尼佛因地用種種身份來跟眾生...

應該用什麼態度來布施

我們再看正修。應該用什麼態度布施才能夠構成波羅蜜。...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藥師寶懺

慈悲藥師寶懺...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平時「不要」,最後「要」回來得更多

目前在一群買菜的大爺大媽眼裡,我是一道不一樣的風景...

一切就在自然中---圓慧法師法語

1.真、善、美是有次第的。真是原原本本、是實相。在...

春節禮佛應注意的一些講究和禁忌

春節就要到了,許多市民要到廟中禮佛祈福來年,可苦於...

西方蓮台的「三輩九品」

觀無量壽佛經說。西方蓮台有九品。今略說之。 上品上生...

倓虛大師的淨土法緣

倓虛大師原籍河北省寧河縣,生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

如果你是我(圖)

株洲市石峰公園內的動物園,獼猴用力地咬著柵欄,雙手...

堅受信念

在久遠的古代,有個喜食人肉的國王,常常命令廚師在夜...

淨業行人應當遠離這十種地方

學淨土法門的人,他的本懷是要出離三界的輪迴,遠離五...

這些詞語竟然都源於佛經,你都知道哪些

趙朴初先生說:我們日常流行的許多用語,如世界,如實...

財富從付出中來

我們追求的事很多,想得到的東西很多,希望擁有更多,...

從點狀的佛號,提升到片狀的佛號

在淨土宗,當我們提起佛號的時候,我們生命當中會出現...

在業障重的時候,應先讀誦大乘經典

用我們的心修行,一心。我們無論念哪部經,都告訴你一...

逆風的香

阿難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有一天,阿難獨自在花園...

念佛心散亂,該如何把握

問: 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念佛時完全放鬆,思想就散...

聖嚴法師:向佛菩薩祈禱有用嗎

是的,佛教深信祈禱的功能。事實上,從靈驗的程度及靈...

為何放不下?因為還沒看到人生真相

你能夠真實的覺悟,你才能夠真實的放下! 今天我們講到...

【佛教詞典】裝飾經

即裝飾華美之寫經(手抄經本)。據信力入印法門經卷五...

【佛教詞典】四攝法

(名數)一布施攝。謂若有眾生樂財則布施財,若樂法則...

【視頻】慧律法師《何謂意生身》

慧律法師《何謂意生身》

【視頻】慧律法師《念佛人要懂得心淨則國土淨的道理》

慧律法師《念佛人要懂得心淨則國土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