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淺說佛教八苦

2016/03/13  大字體  護眼色

淺說佛教八苦

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

1、生苦: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以人類來說,胎兒出世時,要經歷生育之苦,母親受苦,嬰兒也受苦,這是每個做母親的人都曉得的,所以嬰兒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另外嬰兒的皮膚很細嫩,一出世接觸到冷熱空氣,身體好像針紮那麼痛苦。此外,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覺得比較安全,一出世就有如迷途般,無依無靠,苦到要死,怕的要命,所以生是一種苦。

2、老苦:我們的身心衰損,朽壞,生出種種的苦受,身體老化,慢慢的不聽話,不中用;而我們的心逐漸沒力,想東西也越來越遲鈍,樣樣不如人,因而覺得苦不堪言;人老不中用,皺紋滿面,腰彎背婁,老態龍鐘,做不了事情,苦死。有些老年人在家無所事事,又擔心被子女遺棄、孤寂與疏離難以掙脫,尋取溫暖與親情難得;年輕力壯時,高朋滿座,意氣風發,神采飛揚,誰也沒料到晚年的境遇卻是如此的孤單,寂寞與淒涼。

3、病苦:身體的四大不調,百病叢生,所以苦。病有種種,有些病很輕微,有些病很嚴重,有些暗病不容易查知,結果暴病而終。最可怕的是牙痛,痛到呱呱叫,家人都要讓你三分,真正來講,「吃」是病,貪東西也是病,但這些是屬於心病,這兒講的是身病。我們的身體有如機器,終歸會變壞,變壞就是病苦。

4、死苦:我們的壽命享盡,病逝,或是天災人禍眾緣逼迫而終。臨命終時,死的境象令人難以忍受,恐怖之心油然而生。有些人死時,嚇的面色變青,死相可怖;有些人在死時,不願死去,雙手抓的緊緊。如果有一天我們發覺雙手不能動彈,一定苦的要命;人要死的時候,身體各部分慢慢的動彈不得,內心一定很恐慌,這就是死苦。大家都知道這生、老、病、死苦,甚至已經麻木了,無可奈何的接受;大家說反正都要死、想它做什麼?但是沒人講反正要病嘛,理它幹嘛?當你病了,會呱呱叫,病苦來時,就受不了。當死還沒來臨時,你嘴巴大,愛講大話,當它來時,你就怕死。如果有人用刀指著你,你會嚇的要命,那就是怕死--死苦; 還沒動到你,就嚇到如此這般,等死期到來時,更不用講了。

5、怨憎會苦:我們和冤家、仇人沒辦法避開,每每要見面,這就叫做怨憎會苦。比如一對夫妻,婚姻生活美滿,恩愛,過後吵架鬧翻了,但是為了兒女,夫妻之緣難斷,必須天天見面;或是打工仔,雖與老闆不和,但為了家計,為了五斗米而折腰,天天要和不喜歡的老闆見面;還有某些同事,跟你吵過一次架後,兩人見面就不說話,因為某種業因緣,你不能離開他,天天要會面,這就是怨憎會苦。

6、愛別離苦:與至親,相愛的人乖離分散,所以苦。因為某一些因緣,所心愛的人兒離你遠去,你捨不得,所以感覺到苦。比如做父母親的,女兒出嫁或是兒子出國留學,思念總在分手後開始,常掛心頭。有的傷心流淚,哭哭啼啼;有的睡不著,吃不下。這些還不太嚴重,嚴重的是男女之間的情愛,相愛的人卻偏偏被拆散,很多情侶就因此跳樓殉情。在西方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東方有梁山伯與祝英台,這些纏綿偉大的愛情故事,常使同情他們的人淚流滿襟。

7、求不得苦:我們用種種辦法與手段,希望獲得自己所喜愛的東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結果還是得不到,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為人的慾望太多了,這樣多的慾望我們沒法實現或得到,所以是苦。

8、五取蘊苦:我們對五蘊(既是色、受、想、行、識五種身心聚合)的身心產生執著,稱為五取蘊。取是執取的意思。五取蘊剎那剎那的生滅,它一直遷流變壞,所以是苦。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之間的境界

初地菩薩住於歡喜 初地菩薩有七個徵象:(一)能堪忍受,...

星雲大師《如何消除煩惱》

人生在世界上煩惱的事情很多,譬如我們身體上有老病死...

佛家如何看待自殺

佛教雖然說有生皆苦,但並不代表佛教認同自殺。相反,...

佛弟子應如何選擇才不會被誤導

問: 在科技發達的傳媒時代,佛教的雜誌五花八門,身為...

佛弟子是否應該求財?

來寺院燒香的人很多,由於發心不一樣、目的不一樣,學...

星雲大師《人間萬事都會過雲》

佛教講「三世」,即過去、現在、未來。 不只是時間會...

對世間有多少興趣,就會有多少執著和罣礙

正見輪迴是苦,我們才能生起解脫的意願,才能對世間的...

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皆得解脫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

善男子善女人的含義

善男子(梵kula-putra;巴kula-putta;藏rigs-kyi b...

超度的含義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為救度亡靈,使其超脫苦難,請僧尼為...

寺院每次過堂,為何要給眾生出食

在寺院過堂的居士都會看到,吃飯前大眾要唱《供養偈》...

寺院屋簷下為什麼要掛鈴鐺

在我國一些寺廟等傳統古建築的屋簷下,總能看到這繫掛...

聖嚴法師:大人應該怎麼幫助小孩

問: 原本我們以為小孩子是天真、無憂無慮的,但其實...

不是佛號有問題,而是你的心有問題

淨土宗的修學是本尊相應的法門,就是說,我們臨命終是...

法忍和生忍

一個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忍一般分為法忍和生忍。生忍...

想求得「好死」,不容易

五福的最後一福是考終命。考終命就是善終,或一般人所...

如何免費得福報?

佛陀說: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這是講隨喜功...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問: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淨法師答: 從佛法上講,...

盡量寬闊,悠悠生死

現在社會上的道德觀念很差,當官的有幾個安穩不出問題...

才華一不小心就會害死修行人

有時候前途的有無,牽涉到個人才華的高低。因此才華一...

淨慧法師:正信學佛的四個核心

一、以三寶為正信的核心 我們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

孝順父母的方法與果報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為勝福田,現世流布大名稱,未...

【佛教詞典】槐安國語

凡七卷。日僧白隱慧鶴(1685~1768)著,一諾編。日本...

【佛教詞典】佛頂面

(雜語)俗所謂無愛嬌之顏貌也。蓋以喻佛頂尊之面相,...

【視頻】仁炟法師《禪定基礎》

仁炟法師《禪定基礎》

【視頻】拜誦大悲咒

拜誦大悲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