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已當濁世,正入斗諍,後之又後

大安法師  2023/08/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已當濁世,正入斗諍,後之又後

已當濁世者,人壽二萬歲時,即入劫濁。釋迦出時,人壽百歲,久經濁世,已為可憫。正入鬥爭者,前五百年,解脫堅固。漸次五百,禪定多聞而及塔寺。今當鬥爭堅固之時,更為可憫。後之又後者,乃至法滅,倍更可憫,故佛說此經。

疏文詳釋文句義蘊。此段解釋三句:一者已當濁世,二者正入斗諍,三者後之又後。

先看第一句,已當濁世者。蓮祖所處明末之時,早已進入五濁惡世。以佛教判攝,人壽二萬歲是分界線。以二萬歲前,眾生煩惱輕微,邪見薄少,亦信因果,奉持五戒十善,天性淳良,孝順父母,恭敬供養聖人。是故人天眾盛,三惡道稀少,眾生壽命久長,身心康健,乃時劫猶未濁惡故。

於此住劫中,將有千佛出世,是為賢劫。劫初人壽八萬歲,減至六萬歲時,拘留孫佛出興於世。減至四萬歲時,拘那含佛出興於世。減至二萬歲時,迦葉佛出興於世。減至人壽百歲,本師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

據《悲華經》記載:乃往古昔過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前,寶藏如來座下,諸菩薩眾發大願度眾生。然多數菩薩取淨剎成佛度眾生,只有一婆由毗紐菩薩悲心發願取穢土成佛度眾生,然只取人壽千歲時。唯寶海梵志(釋迦前身),大強勇猛,稱性發五百悲願,欲於人壽百歲之五濁惡世,成佛度眾生。於時,煩惱厚重、造作五逆十惡、剛強難化的眾生,皆悉充滿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諸佛世界之所擯棄,而福德善根者之所遠離。

寶海梵志發願已,十方世界六種震動,放大光明,雨種種華,普得十方一切諸佛同聲讚歎,十方菩薩恭敬供養。我等濁世眾生,得聞大乘佛法,尤其得聞當生了脫生死之淨土法門,自當感恩釋尊大悲酬願,示現濁世度化之勝舉。人壽二萬歲時,已入濁世,現距人壽百歲之釋迦佛出,又歷三千年,其濁惡程度又疊加深重,慞惶眾生,情何以堪?

第二句,正入斗諍者。據《大集經》懸記,佛滅度後經歷五個五百年。第一個五百年,修道純正,但持戒律便能斷惑證真,出離輪迴。第二個五百年,修行人持戒難得清淨,尚可以禪定功夫斷煩惱,了生死。第三個五百年,禪定功夫難以為繼,但還有善根智慧,通過多聞佛法、思惟法義斷煩惱。

第四個五百年,進入像法,佛教日趨式微,雖然有教法,亦不乏修行人,然無有證聖果者;行人亦肯發心修福善,建廟建塔,供養三寶,佈施窮困等,尚不失人天福報。到了第五個五百年,就進入「斗諍堅固」時期,教內宗派林立,各執己見,自讚毀他,佛教法運,江河日下。蓮祖撰述《彌陀疏鈔》時,即屬此斗諍堅固之時。

第三句,後之又後者。意謂隨著時世推移,人心澆漓,漸次轉展,佛教越來越衰落,乃至最終在此世間消亡殆盡。《法滅盡經》記載,法滅時,僧眾所披袈裟自然變白(不守戒律故),《藏經》自然無字(眾生不信故)。十六羅漢盡收世間一切經卷,貯於銅塔,繞塔經行,嘆言:釋迦法滅!然後此銅塔沉至金剛際。法燈熄滅,長夜漫漫,眾生無有怙恃,苦海波迅,險狀環生,將何以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白衣居士可以說法嗎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我們怎麼去為死亡做準備

有白晝就必定有黑夜,所以就必須要為黑夜的到來作準備...

看到什麼就得到什麼

有一個人在春天走進一個美麗的公園,出來以後卻說,這...

愛恨親疏,這樣的愛是一種交易

對親友不能太執著 親朋好友是因為各種因緣的積聚,在即...

【推薦】沒有生死懇切心,念佛參禪都是搞著玩的

問: 師父,您剛才告訴我們當下一念,我們也知道當下一...

古人最初發心,真為生死大事

古人最初發心,真正為生死大事,決志出離,故割愛辭親...

輪迴本不存在,是因為你心中有輪迴

我們再看第二個概念。這個地方越講越細了。前面先講第...

睡眠之害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的只園精舍,教導比丘應當精勤修行...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

什麼是三摩地、陀羅尼道、得泥洹道

問: 什麼是三摩地?什麼是陀羅尼道?什麼是得泥洹道?...

水火二河白道喻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有這個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

念念不離阿彌陀佛

一個參禪開悟的人,他是要選擇求生淨土的,這是一個反...

放生是否屬於著相

問: 放生是否著相? 大安法師答: 持戒,戒律的開遮持...

慧命的報應

剛創業那會兒,很喜歡算命,隔三差五地見見高人算一算...

受菩薩戒的居士,能為兒女求婚姻嗎

問: 弟子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居士,想為兒女求婚姻,這...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無情物能成佛嗎

為什麼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太多的人就說:無情物能...

賣魚郎與老鷹

人能守本分,才能盡本事。就像小鳥飛翔在天空中,歌聲...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這時代能夠好好修淨土念佛法門,是最為殊勝的。他是末...

白雲法師: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知識,是理論上的見聞。修養,是實踐中的體驗。 學佛...

如果你是我(圖)

株洲市石峰公園內的動物園,獼猴用力地咬著柵欄,雙手...

財富從付出中來

我們追求的事很多,想得到的東西很多,希望擁有更多,...

如何驗證死後往生到哪一道

我們要知道,死了之後到哪兒去。 佛法提供了一個我們驗...

以愛化怨 武士之子出家

大約八百多年前,日本有一個很大的山村,山村的正中央...

兩世為僧的南嶽慧思大師

慧思大師(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後魏南豫州汝陽郡...

人有千算,天止一算

淺見無知的人,只能看見一切事物的表面,不能看見事物...

【佛教詞典】在在處處

(雜語)各處各方也。涅槃經九曰:在在處處,示現有生...

【佛教詞典】大我

偉大的真我。如佛得八大自在與離一切煩惱繫縛的涅槃真...

【視頻】演肅法師《一塊石頭 震動天宮》

演肅法師《一塊石頭 震動天宮》

【視頻】慧律法師《小乘戒與大乘戒的差異》

慧律法師《小乘戒與大乘戒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