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捨棄慳吝

2010/06/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位大財主名叫提婆,為人刻薄、愛財如命,不但多方聚斂,就是說一件極小的公益都不肯去做。家中雖藏有80000餘兩黃金,日常生活卻過得和窮人一樣,人們對他非常的討厭。他一死,沒有子孫繼承,依照法律,財產全歸國有,這下子人心大快,也不免議論紛紛。

波斯王深感疑惑,就去請教佛陀:「佛陀!像提婆這樣慳吝的人,為什麼今生會這麼富有呢?」

佛陀微笑道:「大王!這是業報,是有前因的。提婆在過去世中曾供養過一位辟支佛,種了不少善根,

所以得到了多生多世的福報,今生的富貴是他最後一次的餘福了。」

波斯王又追問道:「他今生雖未行善事,但也未造惡業,在他生死相續的來生,能不能也像今生一樣的大富呢?」

佛陀搖搖頭說:「不可能了!他的餘福已經享盡,而今生又沒有布施種福,來生絕對不可能再享受福報了。」

《因果經》有一首偈這樣說道:「富貴貧窮各有由,夙緣分是莫強求。未曾下得春時種,坐守荒田望有秋。」其實,人世間的事,無論好壞、善惡、得失、有無,都有其因果關係,沒有任何一件事可以脫離因果法則的。同樣是人,為什麼有人貧富,有人貴賤呢?這是因為有的人好吃懶做,慳吝不捨,整日游手好閑,不事生產,自然坐吃山空;有的人辛勤勞作,樂善好施,懂得廣結善緣,自然生財有道。

在佛門裡稱布施為「種福田」,只要有播種,必然會有結果,但是何時才能收成,就有待因緣成熟了。

慳貪之人應該知道喜捨結緣乃是發財順利之因,不播種,怎有收成?而且布施應在不自苦、不自惱的情形下為之,否則就是不淨之施,不是真心惠人!

總之,能捨才能得啊!

有一位大富翁平常待人非常慳吝,不肯行善,所謂「拔一毛以利天下,我不為也!」 可好景不常,有一天,他不小心失足落到了水裡,隨著河水順勢往下游漂去,他驚慌不已,聲嘶力竭地大喊:「救命啊!救命啊!」 附近的人趕緊來到岸邊,準備救人。

可是大家一看到是他,很多人就站在岸上袖手旁觀了,這是因為他平常待人實在太吝嗇了,不肯結人緣。看到這種情形,富翁的心更慌了,立即高喊著:「只要有人把我救上岸,就給他500兩銀子作為回報。」

有人聽了心動,馬上就奮不顧身地跳下水,安全地把富翁救上了岸。誰知大富翁出樂反樂,堅決不肯付出500兩銀子,最後只拿出50兩銀子給那人,所以救他上岸的那個人很生氣地說:「這個大富翁一落水就要命,上岸就要錢,真是死要錢。」

這樣,岸上的人們一致決定,倘若這位富翁以後再遭逢厄難,就再也不要救他了。

因此,我們為人處世要多結善緣,絕不能像這位大富翁一樣的吝嗇,出樂反樂。所謂「助人者人恆助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縱使有一天遭逢厄難,相信你不求別人幫助,別人也會樂意主動為你服務的。

佛經上說:「富饒當施惠,慳貪後受厄」、「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所以我們平常就應該廣結善緣,給人方便,必能帶給自己更大的方便。因為惟有在完成他人之中,才能完成自己。

捨,而後得。這是人生的大道理,需要用一生去體驗,去參悟!人生中,許多時候需要人們首先伸出自己的手,這樣就會比別人多獲取友誼,多享受幸福。

捨棄慳吝,在給予中獲得快樂與滿足。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證嚴法師:散播愛心聚福業

佛陀說:人生無常,國土危脆。看看最近的天災、人禍,...

人起顛倒的時候,福報也救不了你

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假如說一個人不小心受...

【推薦】種好你生命的福田

佛家講三種福田:第一個福田叫做報恩福田;第二個叫功...

【推薦】殺生為何短命,布施為何有福,這些都從哪裡來

我講一個小故事,把十行作總結,故事出自於坐花志果:...

五種慷慨布施,能得大福報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世尊...

星雲大師《錢用了才是自己的》

一九五二年起,我負責編輯《人生雜誌》,前後有六年之...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陀住世時,曾經在古印度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

布施的人才是受益的人

種布施的善因,才能夠得到富裕的福報。從因果規律來分...

【大藏經】【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用心誠懇

也許是離家的日了久了,回到冢中,發覺與相距七歲的弟...

女子出定

佛陀有一次在說法時,有一個女子就坐在佛陀身旁入定,...

紫磨金盤

有一少年和舅父二人以貿易為生,常常到異國採購。這一...

學會低頭,受用不盡

知名的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有一次去拜訪長者,到長者...

《藥師經》三個經名的含義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奉...

人體器官衰老時間表

骨骼:35歲開始衰老。25歲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35歲...

一切眾生都貪戀這個色殼子

四大無我,五蘊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這骨灰是不是...

念佛的感受及心路歷程

問: 想聽師父分享現今念佛時的感受,及師父念佛的心...

阿彌陀佛名具萬德,名召萬德

阿彌陀佛的名號具足萬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號當...

這些問題,念佛到位了都能解決

問: 法師,您講煩惱即是菩提,是諸佛菩薩才能夠到的水...

訓練自己傾聽的工夫

溝通是一種修行,必須有很好的禪修才能做到良好的溝通...

臨終助念的幾個重要觀念

(一)臨終關懷的實質 臨終關懷,要解決三個層面的問題...

了知苦空無常理,生安養欣樂心

是經附文,臨終方訣,最為切要。修淨業者,所宜詳覽。...

大安法師:知道自己的念頭-念佛

在東林寺我們常常會有百萬佛號閉關出來談體會,這一兩...

福報太少障道,太多也障道

當我們在念想極樂世界的功德的時候,我們可以分成三塊...

印光大師文鈔論集

淨土決疑論 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則妙。...

【佛教詞典】寂照

(一)寂,寂靜之意;照,照鑒之意。智之本體為空寂,有...

【佛教詞典】四十餘年未顯真實

表示法華經以前所說之諸經皆悉方便權教之語。出自法華...

【視頻】夢參老和尚《憍慢是惑,是煩惱》

夢參老和尚《憍慢是惑,是煩惱》

【視頻】淨界法師《靈峰宗論導讀》

淨界法師《靈峰宗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