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布施的人才是受益的人

昌臻法師  2013/04/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布施的人才是受益的人

種布施的善因,才能夠得到富裕的福報。從因果規律來分析,我們用財富來布施,得到利益的是布施的人,而不是接受布施的人。這跟社會上的一般的看法恰恰相反。因為布施的人,一生享用的福報,絕不會因為他的布施而減少。

比如,一個應該是百萬富翁的人,他布施出去了五十萬,他最終的財富,是不會減少的。

就好像一口井,把井水抽完,但過了幾天,井水又會重新還原到原來的水位上。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福報應該有多少,就會有多少。

而布施出去的這一部分財富,相當於存放在「布施銀行」裡,「布施銀行」是最保險得利息最高的「銀行」。《地藏經》講,這叫「捨一得萬報」,也就是民間常講的「一本萬利」。而接受布施的人,也是過去生中種下的善因,才會得到的善報。但是,你得到布施後,福報就勾銷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接受布施並不一定是好事。 

《台州佛教》曾刊載一個消息:

一九九0年,福建莆田廣化寺舉行大規模建設,有一些印尼華人商人,到廟裡來敬香,並大量布施錢財。回印尼後,他們的生意都很順利。

這件事傳開後,布施的人越來越多,最後算了一筆總賬,這批印尼華人布施給廣化寺重建工程的總額高達一千多萬元。

他們由此得出一個結論:越布施越富裕,越布施越發財了。

第二個例子是:一九九一年浙江新昌大佛重建時,有一個叫黃尊祥的香港商人,他在夢中夢見了大佛,於是他到這個廟裡來拜佛,並捐款一萬元。返回香港後,他經營的生意異常順利,他信心大增。後來,又多次專門到廟裡來捐款,感到每一此捐款後,自己公司所得利潤一次比一次更大,於是信心倍增,個人捐款總額竟高達一百多萬元。後來,他成為香港三家公司的總經理。

這些事例可以說明,布施的人才是受益的人,布施決不會蝕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昌臻法師文章列表

夢參老和尚《辦慈善事業必須真情實意》

2009年冬至2010年春,夢參老和尚南行弘法之行的首站來...

冤冤相報,給子孫留下禍患

做善事的人,不僅他的宗族親戚愛戴他,朋友鄉黨尊敬他...

墮胎殺生的因果公案

墮胎是殺生惡行,以事、意樂、加行、究竟衡量,事是胎...

造邪淫業將會墮入三惡趣中

造邪淫業將會墮入三惡趣中,業重者感生於近邊地獄的鐵...

想要斷煩惱解脫生死,就要放下慳貪

供養具有滅除慳貪的作用。慳貪,就是吝嗇、小氣。佛菩...

機巧反招禍,因果天平最公道

憨山大師說: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諂曲貪...

為善不欲人知,布施不求回報

有僧人問石霜慶諸:「如何是和尚本份事?」石霜答:「...

一念法供養的功德就不可思議了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昌臻法師《學佛先學做人》

今天講的題目是《學佛先學做人》,分兩部分來談: 第...

昌臻法師:印光大師對念佛人病中發心的開示

[原文] 念佛人有病,當一心待死。若世壽未盡,則能速...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我們大家都在學佛,究竟學佛為什麼?不少人對這問題認...

昌臻法師《做人的基礎 學佛的捷徑》

佛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是乘願再來的中國近代少見的高...

知見不正,縱修得十萬歲壽命,還不如不修

佛的正法難遇。我們業障重的苦惱眾生,雖有善根感受這...

中國當代第一比丘尼--隆蓮法師

隆蓮法師(19092006),是一位富於傳奇色彩的大德高僧...

夢參老和尚《如何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結合》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學佛之後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要如...

一位開火鍋店女老闆的懺悔

我開火鍋店開了十幾年,沒學習傳統文化之前,不知道珍...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

原文: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且勿謂緣想一佛,...

下品三生分別要住胎多久才見佛

問: 九品往生中,下品分別要住胎多久才見佛? 大安法...

隨緣就是家鄉,放下就是道場

虛老在世的時候,經常講這兩句話:隨緣就是家鄉,放下...

佛教教旗的緣起與象徵意義

目前我們在許多寺院的法會上看到的佛教教旗,是美籍波...

止息花言巧語可獲得十種功德

《大方等大集經》:休息綺語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

究竟還有什麼是屬於我們的呢

化緣回來的路上,涉過一條河,又攀上一座大山,小和尚...

宗舜法師:災難來時是念阿彌陀佛還是念觀音菩薩

崔明晨: 那麼法師,剛剛您談到了,就是說在危難時刻...

念佛的八種相應法和三種不相應法

念佛八法 第一、攝心念:把心收攝起來,即所謂:都攝六...

【佛教詞典】淨計不淨見

【淨計不淨見】 p1003 大毗婆沙論八卷十七頁云:若淨不...

【佛教詞典】行四依

又作四依住、四依法、四依止法。律典規定出家之人應依...

【視頻】大安法師《2016農曆六月初一在線答疑》MP3

大安法師《2016農曆六月初一在線答疑》MP3

【視頻】宏海法師《參訪印光大師紀念堂》

宏海法師《參訪印光大師紀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