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僧人的晚餐為何稱為「藥石」

2018/02/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僧人的晚餐為何稱為「藥石」

飲食,是生物維繫色身的要件之一。一般人每日塵勞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標便是求得衣食溫飽,如果能吃飽穿暖後,最好還能吃得好,穿出地位;對出家僧人而言,要能專心辦道,首先也是必須安頓色身,但佛陀教導比丘將食物視為「藥」,只是以食物治療饑病,滋養色身,長養慧命,不可恣意貪食。

佛制僧人日中一食、過午不食,中唐以前中國僧人皆嚴格持午,漸漸地,也如同乞食一般,經過時空的演變、適應而被放棄了。因為中國地理的南北幅員廣闊,加上僧人的自耕自食,勞動量大,僧人終於放棄傳統的佛制,寺院正式提供晚餐,稱「藥石」,藥石皆吃粥,也稱「晚粥」。

而禪堂禪七期間,整日皆有活動,打坐、跑香交替用功,體力耗損甚鉅,所以一日用餐達四、五次,除早粥、午飯外,下午吃午粥(點心粥),晚上八點還吃一餐,也是吃粥或饅頭,稱為「放參」。

另外,還有出外求法的行腳僧,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因緣下,吃飯時間和食物沒有保障,不受過午不食的限制,可以說什麼時候得到食物,就什麼時候吃,不過,當他們到禪堂掛單時,就必須隨眾,百丈清規附旦過堂規中,就針對雲水僧這麼規定:「一近午到,午飯隨眾;近晚到,晚粥隨眾;時過始到,補吃;晚到一宿,次日午飯即行。」

中國僧人既不能嚴持過午不食戒,須用何種心態用藥石呢?明朝蓮池大師所著的《沙彌律儀要略》提到「必也知違佛制,生大慚愧,念餓鬼苦,常行悲濟,不多食、不美食、不安意食」,說明了僧人用藥石時須心存警惕,具足慚愧和慈悲。

附:五觀堂之食存五觀

在佛門中,學道者吃飯時,要觀想: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並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

忖己德行,全缺應供:藉著受食來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養嗎?

防心離過,貪等為宗:謹防心念,遠離過失,對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貪念,中味的不起癡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將所受的食物,當作療養身心飢渴的良藥。

為成道業,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飢餓,體衰多病,難成道業;但是如果貪多,也容易產生各種疾病。所以必須飲食適量才能資身修道。

吃一頓飯要把它與佛法結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鋼鐵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難以消化。因此,佛門中過堂有一語:「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出家之後的事更多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來出家,你若沒有個主宰,還是會入邪...

改過修行,終得往生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時跟著做官的父親在江...

現三寶形象的,都不應該隨便使喚,否則損自己的福報

若看到沙彌,即使是孩童年齡的小沙彌,也一樣要禮敬,...

拔提釋王作比丘緣

釋迦牟尼佛夜半踰城出家,雪山苦行六年,最後於菩提樹...

出家人對窮苦信眾不能生憍慢心

建立了寺院,一定會有想學佛的人來近,接待這些人要很...

死的時候要自己能作的了主

佛法的希望在你們身上,我現在急死了,佛教裡沒有人。...

至誠懇切的慈悲心與六和合

一、和合 和合,就是團結。我們能將散沙般的佛教徒團結...

受三壇大戒前,為何要有懺摩儀式

在三壇大戒中,每於受戒前夕,戒場都會為戒子們安排隆...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供品、佛像、四大天王的含義

寺廟不是用誠心換利益的市場,而是用誠心求真知的學校...

佛教稱謂的分類及其含義

中國人素重禮儀,在稱謂方面亦十分講究。而佛教的稱謂...

菩提心

菩提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簡稱。菩提二字,是古...

何謂「世間食」與「出世間食」

世間食有四食,即: (1)段食,亦作揣食、摶食、見取...

這個色身是念念遷謝,新新不住的

我們看第一段的說明。身有遷變是說,這個色身是遷流變...

瞭然不生——了了分明,當下就是無生

子二、別明破陰 分五:丑一、圓破色陰超劫濁;丑二、圓...

福德與功德有何區別

問: 福德與功德有何區別,淨業行人應如何修功德? 答...

【推薦】對地獄業境現前的老人臨終開示

下面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開示的重要性。 比如通過觀察,...

沒有文化的人,念阿彌陀佛聖號就可以

現在信徒來皈依三寶的也很多,皈依三寶就是皈依過了之...

忙碌的在家人應如何修學佛法

問: 法師慈悲,請問對生活忙碌,想發心修行的在家人...

大醒法師《拜佛要訣》

為什麼要拜佛 佛教徒為何要拜佛呢?是佛需要我們拜嗎...

人緣好威望大的十種原因

1、不嫉妒別人。 2、看見別人得到好處,心生歡喜。 ...

來果禪師悟道因緣

來果禪師,法名妙樹,號淨如,俗姓劉,湖北黃岡人。來...

散心稱名,能否除罪?能否往生?

問:散心稱名,亦除罪否。 說這散心能不能除罪呢?你說...

【推薦】如何才能得到富貴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現在要跟大家講的是:如何得到富...

我們不愛過去未來,只愛現在

我們出生以後,心中就有一個知見,堅定的想法。什麼想...

【佛教詞典】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

(經名)一卷,唐那提譯。佛依莊嚴王菩薩之請問而作方...

【佛教詞典】觀佛

(術語)觀想佛體也。觀無量壽經,觀佛經等詳說之。...

【視頻】如瑞法師《學做歡喜慈悲菩薩》

如瑞法師《學做歡喜慈悲菩薩》

【視頻】淨界法師《前生是拿破侖》

淨界法師《前生是拿破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