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三個小孩供養白珠

2010/12/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無量劫以前,一切度佛於世間弘揚佛法。一日,佛陀和弟子們出外托缽,遇到三位穿著華麗、正在路邊嬉戲的孩童,他們看見佛陀及眾比丘莊嚴的相貌與威儀後,心生歡喜,想要發心供養。於是,站在兩側的同伴問中間的孩童說:‘我們手邊沒有香花,要用什麼供養呢?’這位孩童說:‘我們可以取下帽子上裝飾的白珠,用來供養佛陀。’於是孩童們分別取下帽上的白珠。接著,中間這位孩童又問兩旁的同伴說:‘你們心中有什麼願望?’其中一位說:‘我希望未來能像佛陀右邊那位比丘一樣具有智慧。’另一位孩童則說:‘我希望未來能像佛陀左邊那位比丘一樣具有神足通。’站在中間的小孩則說:‘我希望未來能夠像佛陀一樣,成就佛果。’當時,天上有八千位天子共同讚歎三位孩童的發心,祝福他們隨心滿願。

於是,三位孩童來到佛陀面前,恭敬虔誠地以白珠供養,並將白珠灑落在佛陀身上。前二位孩童因發願未來成就聲聞果,所以供養的白珠落在佛陀的肩上;中間這位孩童則因發菩提心,欲成就佛道,所以白珠落在佛陀頂上,並且變化成由珠寶編織串連而成的寶蓋,寶蓋上還有一尊小佛像。

釋迦牟尼佛說完這個故事後,告訴舍利弗:‘站在中間的那個孩子是我的前身,右邊那位是你的前身,左邊那位則是目犍連的前身。’接著,佛陀又說:‘舍利弗,你們當初因畏懼生死流轉,只想出離三界、了脫生死,所以今日只成就聲聞果報;而我因發無上菩提心,今日終於成就佛果’。

典故摘自:《阿闍世王經·卷一》

省思

同樣一件事,由於佈施者的因心不同,所得的功德、智慧、果報也就不同。人的一生,是由願行引導方向,假使方向錯誤,人生就會黑暗,方向正確,則處處都是光明。修行學佛更要發大願,要能‘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省庵大師云:‘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為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時時以願為基礎,然後本著慈悲與智慧,身體力行,修行就有目標。若能至誠懇切地發大願,才能進一步落實日常生活的修行,如此方能契入菩提心,成就一切菩薩行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學漫畫】佈施

從本質上來說,並沒有什麼東西真正的屬於我們,所以說...

【推薦】如何快速有效的積累功德資糧

凡夫眾生從初發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來說,要經...

貧女變皇后

過去,有一座名山 晝闇山,由於山中有眾多賢聖僧眾隱...

帝釋天恭敬供養大迦葉

過去摩訶迦葉尊者,證得解脫三昧,入深禪定,為使生死...

怎樣供養功德才大,這些是供養時應注意的

福報的大小是每個人修的。我們不要認為我力量不夠、我...

千辛萬苦求佛偈

從前有一位修道人,名字叫做善信。他出生的時候世上已...

悲田供養獲極大功德福報

父母,祖父母乃至親人長輩老病時,我們能以飲食,醫藥...

佛教徒對國家社會應做出什麼貢獻呢

現在的社會,信仰佛教的人越來越多,做為一個佛教徒,...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把自己當成自己

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 他問:「我...

帶著善良出來混,遲早會有人還的

今年24歲的美麗姑娘名叫Liz Woodward,目前在美國新澤...

白隱禪師的「隻手之聲」

有一位沙彌南利,每天看著師兄們早晚都到禪堂裡參禪,...

隋代高僧吉藏大師

吉藏大師傳承的法是般若波羅蜜,也就是佛教裡萬法皆空...

慧律法師《寬恕別人 昇華自我》

犯錯是平凡的,寬恕是一種超凡。 寬恕,是人類的一種...

寒冷的冬天來了,請給鳥兒一把米

冬天給鳥類施食與放生一樣重要!冬天是枯竭的,沒有食...

學佛與賺錢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很多人以為修學佛法就要過極端艱苦的生活,認為賺錢和...

佛陀造像的最初因緣

釋迦牟尼佛出家成道後第八年,渴思報答母親摩耶夫人生...

如何能得到美滿家庭

問: 如何能得到美滿家庭? 方海權答: 在《三世因果...

為什麼有人預知時至要往生卻沒走

問: 有人預知時至要往生,叫來佛友助念,但幾次都沒走...

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

觀音菩薩的法門,從顯教來說,《心經》講的行深般若波...

正確認識一句佛號念到底的意義

如果你的煩惱輕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願力堅...

「捨」這個字是很難的

捨這一個字是很難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麼東西,我...

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

《法句經》中有兩個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個小...

學佛者應從恭敬三寶開始

學佛者當從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對出家師父。為說明此事...

《阿彌陀經》與《維摩詰經》的會通

《淨名》《法華》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國,即隨其...

【佛教詞典】第三地

(術語)分見諦已上菩薩之階位為十地,此中歷二大阿僧...

【佛教詞典】二種灌頂

即傳教灌頂與結緣灌頂。為密教之法。(一)對如法修行之...

【視頻】捕魚捉蝦遭果報

捕魚捉蝦遭果報

【視頻】菩提素齋吉祥來

菩提素齋吉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