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幾則有關往生征驗的蓮宗故事

2016/09/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幾則有關往生征驗的蓮宗故事

這次我要講的專題是《蓮宗故事》。首先講清朝彭二林(際清)居士《重訂西方公據》下卷當中有關往生征驗的內容。

彭居士說:古代往生西方都有征相,有的在夢中得到征驗,有的從冥府傳來征驗,有的是在定中所見。

在夢中得到征驗,比如慧延法師在夢中見到智者大師,楊傑在夢中見到王仲回,荊王夫人在夢中見到往生的小妾。從冥府得到征驗,比如一位江西撫州的僧人,由於生病入了冥府,見到閻羅王在大殿中供奉了一幅聖像,天天禮拜。經打聽才知道,供奉的是宋朝永明延壽禪師的畫像,禪師已經獲得了上品上生。在定中得到征驗的,比如淨宗初祖慧遠大師,在定中見到了阿彌陀佛和蓮社往生的諸賢。明朝袁小修也是在定中,神識被他的哥哥袁中郎攝持到淨土。這一切都不離開唯識,都是淨業行人的心識所現,而且都記載於歷史之中,的確是真實的事。這就給我們信心——往生西方淨土真實不虛。

這裡彭二林居士記載了清朝當時的事情。他是清朝乾隆年間人,父親官拜尚書。他很年輕就中了進士,學儒、學道,後來都放棄了,專門學佛,歸心淨土。《淨土聖賢錄》就是由他先列好綱領,之後由他的侄子編著完成。

當時飛鸞盛行,降鸞講述人的罪福升沉都很詳細,這也都不離開我們的心識。作者說:我曾經作過一篇文章,收集了現今往生的各種善果事蹟,都是不出於臨終一念(意思是說,怎麼來判斷一個人已經往生了呢?就看他臨終一念的狀況,比如預知時至、臨終時見到佛來接引、正念分明等等),沒有往生之後傳來消息的。

後來,得到了當時的陶氏、汪氏、陸生、馬生這四位往生的證據。一個是夢中得到了征相,一個是從冥府中傳來的證據,還有兩位是在扶鸞的時候得到的告示,這些都確鑿可信。就像我們相信水是寒的,火是熱的,春天萬物生長,秋天萬物凋零,這是人們親眼所見的事實,沒有人不信。同樣,對於往生這樁事也應當確信不疑。

首先,我們從乾隆四十九年春天發生的一件事情說起。當時有一位西方大士降臨玉壇,給弟子們宣揚淨土法門。當年的蘇州,扶鸞很盛行,降壇的有些是天仙,有些是靈鬼,也有些是佛菩薩,這不決定。佛菩薩臨壇,這是為了度化一類有緣眾生。這裡是說一位來自西方淨土的大菩薩臨壇,宣揚淨土法門。他的話很平易、肯切而意味深長,都和大乘經教相合。

彭居士說,有一天我也去拜訪,在壇中問到:「我一生有很多師友,他們各自生到什麼地方?」大士一一作了回答:「生到淨土的有四個人,香山老人、旅亭師、誓願師、沈敬孚居士;生到兜率的有一個人,是王秉寧居士;其他像朱仲君、羅台山,都歸在福報當中。」最後問到我的侄媳婦陶氏瓊樓如何。(彭居士的侄媳婦很早就去世了,所以他很關心她生在哪裡。)西方大士說:「陶氏已經生到了西方邊地。」

不久陶氏來了,題了一首詩:「雨歇閑階芳草多,五年消息等流梭。洞中深閉煙霞跡,一任熏風送客過。」彭二林居士是書香世家,他的侄媳婦也是文人,生前常常和他寫詩唱和。所以她這一次來,首先提一首詩說:雨歇了,台階上很安靜,有很多芳草(就是生到了淨土)。五年很快,光陰如梭(也就是她去世已經有五年了)。生在西方邊地,這裡超出三界,安樂美好,如今任熏風把我送過來(這是指西方大士攝持她的心回到人間)。

陶氏就給大眾講了一番開示。這番開示講得很好,大家可以聽聽:

子等歸向極樂,全須打得一副金鐵心腸。外不為六塵所染,內不為七情所錮,污泥中便有蓮華出現也。

大家的心歸向極樂世界,必須打得一副金鐵心腸。就是信願要像金和鐵一樣堅固,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絲毫不動搖、不改變。現在還生活在娑婆世界的紅塵當中,時時要護好自己的心。外面不要被色、聲、香、味、觸、法的五欲六塵所染污,因為如果我們的心染著在這上面,就會生起對娑婆世界的貪愛,直接障礙我們往生。內在不要被七情六慾所蒙蔽,因為心陷在世間的貪慾、感情等當中,那就是陷在生死裡。這樣處於紅塵當中,心沒有被情慾封住,污泥裡就有蓮花出現了!

所以,平時就要有深切的欣厭之心,不被六塵、七情所染污、蒙蔽。不然,還在紅塵裡起很多情慾、貪戀,那就不是金鐵心腸。

這個「堅固」,是指求生淨土的志願一直不會變,像黃金、像鐵那樣不會變。得意的時候不變這個心,失意的時候也不變這個心,永遠都不會改變。不因為得到了富貴圓滿、有什麼快樂享受,就改變求生淨土的志願。也不因為遭到了苦難、身心上有苦痛、生活很不如意等,就怨天尤人,拋棄求生安養的志願。這個心願無論何時何處都堅固不變,這樣污泥中就有蓮花出現。

一句佛號,便有一光。千句佛號,便有千光。光自內生,非從外得。以無相故,阿彌陀佛在爾諸人面前,隨處出現。才有絲毫隔礙,此光便不能發現矣。

你念一句佛,就有一道光;念千句佛,就有千道光。光都是從自己內心裡發出來的,不是從外面得來。因為無相的緣故,阿彌陀佛就在諸位的面前隨處出現。阿彌陀佛就是法界心,以無相的緣故,就能無剎不現身,就能出現在我們每個念佛人的心中。

你的心才有絲毫的障礙,這個光就不出現。如果自己當下的心清淨無染,不貪著在世間的五欲上,就跟佛相應。一念離開了佛,跑在欲塵當中,邪思妄想,那就不相應了。所以,貪戀娑婆是最大的違緣。心染著在上面,起貪瞋癡,造殺盜淫,佛光就不現了。所以要念念不失覺照。

念佛人要時時刻刻護持當下清淨的佛念。就像母雞孵蛋,它要一直護住蛋,不讓熱氣散開,這樣才能孵出小雞。同樣的道理,我們護持清淨心,也不能片刻打失。能夠這樣做,就會在污泥中盛開蓮花。「污泥」,就是指我們所處的家庭、社會等的紅塵世間。如果你有一副金鐵心腸,就不會受感染,不會被遷移,因此在污泥裡面就能「念念是佛」,也就在一切生活境緣當中,從一念一念裡都出現清淨的佛念。這就是從心裡開出蓮花,就是在種淨土的種子,而不是生三惡趣的種子,也不是生人天的種子。所以,一定要非常珍重地護持好這個清淨的佛念。能夠這樣念念護持,雖然身體還在娑婆界,但是心已經在蓮花國裡了。

正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佛時即是遇光時」。像善導大師被稱為「光明和尚」,他住持的寺院叫做「光明寺」。大師每念一聲佛,就有一道光明從口中出現。這是給大家作證明。其實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做到,因為彌陀的名號和光明不分離,阿彌陀佛的悲願就是以光明和名號攝化我們十方世界的眾生。

所以,我們心裡每念一句佛,就有一道光明出現。經上說:念佛人有四十里光明,十分明亮,邪魔無法靠近。

念佛心要時時覺照,方發得不退念頭;念佛聲要心心悲切,方發得無上願力。

念佛的心要時時覺照。念佛是覺,不念是迷,所以心要時時覺照,不要丟掉,一念不覺就墮在無明中了。你這樣時時刻刻保持覺照,才發得不退的念頭,也就能一念接一念地不退。念佛的聲不能有口無心,要心心悲切。想到輪迴苦,自己還陷在生死苦海當中,幸虧有阿彌陀佛願海的慈航,才有希望在這一生解脫。所以就念念悲切地祈求阿彌陀佛,就像流浪的孩子呼喚母親那樣,這樣才發得起無上的願力。也就是,不但是為自己而悲切,也是為一切苦海中的眾生而悲切,這樣才發得起無上的願力——我一定要在這一生往生到淨土,成就無上佛道,來普度無邊無際的眾生。

心聲互融,光明四徹,無處不是佛,無時不念佛,方為得手。

那麼,怎麼念佛才算得手呢?從至誠的心中念出這一句阿彌陀佛,你的心就融在這佛號聲裡,這句佛號又反到你心上,加被你的心。因為你的真心是週遍的,光明隨著你廣大的念佛心而徹照到四面八方,無處不是佛,無時不念佛,就是時時處處都在佛念當中,也就都在佛光明的攝護當中,這才得手了。

佛號無量,要知智慧無量,神通無量,慈悲無量,攝受無量。苟不發無量心,安能親見本師頂相?

阿彌陀佛有無量的名號,因為佛具有無量的德能,佛的智慧沒有限量,神通沒有限量,慈悲沒有限量,攝受的力量沒有限量,但如果我們不發起無量的心,又怎麼能親自見到本師阿彌陀佛的頂相呢?阿彌陀佛是無見頂相,無有邊際,要以無邊際的心才能合到無邊際的佛,如果心裡有局限,就不能完全相合。

所以,我們的心想要和佛的心相合,就要發無量的心。也就是佛的心無量,我們自己也發無量的心,這樣就能和阿彌陀佛的心相合,如空印空。我們的真心是週遍的,沒有邊際,彌陀的真心也是週遍的,沒有邊際,我們的心跟彌陀的心全分相合,就像涵蓋相應(盒子和它的蓋子恰好相應),如同水乳交融。佛的智慧無量,我也發智慧無量的心;佛的神通無量,我也發神通無量的心;佛的慈悲無量,我也發慈悲無量的心;佛的攝受無量,我也發攝受無量眾生的心。要這樣發無上的菩提心,來和阿彌陀佛的心相應。

悲哉眾生,慾念未除,道根日壞。佛之視爾,將何以堪?快快念佛去也!

眾生都是這麼可憐,對於世間法的慾念不能斷除,菩提的根芽日益損壞。佛來看你的話,你怎麼面對呢?所以要快快念佛,不要違背佛的心。我們平常的一舉一動、一念一行,都要考慮:「我這樣做,佛喜歡嗎?符合佛的心嗎?我心裡生貪瞋癡能和佛相應嗎?」所以要趕緊改過自新,要常常清淨地念佛,不要沉迷在五欲裡。

我們要想想自己的現狀,現在對於世間的人和事還這麼貪戀不捨,時時都起各種慾念。這樣沉迷在五欲當中,不斷地起貪瞋癡、造殺盜淫,菩提的根芽就一天天地枯萎敗壞。我們眾生一直是這樣在沉淪,佛看了就哀傷憐愍!那麼,怎樣才能從這股輪迴的力量裡面脫離出來呢?那就要「快快念佛去」。

作者彭二林居士說,當時我剛好不在,有人給我傳了這個消息,告訴我瓊樓講過的那番話。

過了一個月我再去,寫了告疏對瓊樓說:「聽說你已經生到淨土,不負生平的志願,這是大好事。但是,羅台山、朱仲君平時清淨齋戒,有很大誓願,是很稀有的人,為什麼還落在福報中?而你戒品不全,功夫不熟,能夠直接無障礙地往生,這又是什麼原因?你往生時的情景如何?往生後怎麼享用淨土的妙境界?如何進修?已經見佛了嗎?登不退地了嗎?請一項一項告訴我,讓聽到的人都能生欣求、仰慕的心,發起精進,這也是度人的本願。」

這一天,西方大士又降壇了,回答說:「前個月,我剛好從西方邊地教化眾生過來,所以瓊樓能跟我一起來。今天她不能來了,我代她回答。她平時工夫和持戒的力量,雖然比不上羅台山,但她臨終的正念遠遠勝過羅台山,所以她感得觀世音菩薩前來接引。臨命終時,她見到金色蓮花顯現在眼前。頓時感覺自己的身體轉成了男子身,已經到了西方七寶世界中了。那裡,衣食等一切受用,都是自然化現,不必勞作。雖然還不能見到佛,但每天都有諸大菩薩講兩次法。精進的人能漸次登上九品,懈怠的人五百年以後可以生入淨土。娑婆世界的一百年,等於邊地的一天。瓊樓往生後,還算精進,將來她能得到上品下生,那還要經過娑婆世界兩千年。」

這位西方大士的名號叫做寂根。在佛宣說《無量壽經》、《維摩詰經》等時,他都參與法會,他是久已證果的聖者。

瓊樓淨土的志願很堅固,病中念佛更加懇切,臨終時沒有牽掛,只是說:「大和尚來了!我去了!」但羅台山走的時候,眼睛看著親屬,有捨不得的意思。我當時就懷疑他不能往生。這是很可悲的事!羅台山對「情想分途」的道理早就知道,但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

所謂「情想分途」,出自《楞嚴經》:「純情即墮,純想即飛」。我們的心從情和想上分出墮落和飛升兩條路。「純情即墮」,是說如果純粹是情,就會向下墮落。世間的貪慾、瞋恚等,都叫做「情」。「純想即飛」,意思是不沾染情,純一是清淨的想,就會向上飛升。所以,世間的情要能淡薄。

羅台山對這個道理早就知道,但他臨終的時候免不了情執,看著親屬戀戀不捨。按這種相來判斷,往生的希望就很渺茫。現在大士降臨說了他的去處,果然他沒能戰勝內心的情慾。所以,愛根很難拔除,佛念不容易做到精純。每個人都要努力用功,不斷用清淨的佛念來淨除染污的情慮。

要知道,世間的情想太多,就跟淨土的氣氛不相應。一定要從情想中脫出,才能上升到淨土。這又全憑堅固的信願。只有靠堅固的信願,在任何情況下,都用這句佛號念念在情根上斬斷,才能排除種種牽纏,直接生到西方淨土。

再講寂根大士降臨玉壇。當時,司鸞的是陸近堂。他起初在玉壇上給朋友求病,有一位神讓他拜「梁皇忓」。陸近堂是因為拜懺而發的心,他後來在天寧寺受了菩薩戒。到寂根大士降鸞的時候,前後有十一會,陸近堂都虔誠一心地弘揚佛教,聽到的人往往發菩提心。下來都持名、修觀、誦《法華經》,這樣有一兩年。

不久,陸近堂得了病,臥床不起。快要命終的時候,他的眼睛往上看,好像見到了什麼,口裡說:「白蓮白鶴,諸上善人。」又連連稱「佛、佛、佛……」,右脅臥而往生。當時,異香充滿了房屋。不久,他的朋友來到玉壇,請問陸近堂生到哪裡。回答說:「陸子已經生到西方邊地。」這是乾隆五十二年的事。

第二年的五月初一,陸近堂也降臨玉壇,給大家作了一番開示。他說:「有件最切身的事,人人逃不過,但人人又都忘記。現在你們身體健康,精神強健,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臥病在床。那時,神識出去了,在中陰路上分不清東、西、南、北,前途渺茫,毫無把握,隨著業風輪轉,受無量的苦。大家想想這件事。只有一生虔修淨業的人,到這個關口,自己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一念間就到了蓮花中,享受安樂,壽命無量。從此,再沒有生死的苦難。所以,如果大家有志於走往生淨土這條道,那就應當講求信、願、行三個要點。」

信,就是信西方確實有極樂淨土。東方有娑婆世界,就像蘇州城裡的東邊;西方有極樂淨土,又像蘇州城裡的西邊。既然娑婆真實是有,極樂淨土哪裡不是真實有呢?這個世界都在我們的圓明覺海當中,所以一舉念就可以到達。這就像在同一個蘇州城裡,你想從此地到彼地,一抬腳就可以過去。

所以臨終的時候,只要你一念心念佛,當時就生在淨土的蓮花裡。既然你能夠信西方,那就決定可以到西方。

要信念佛的受用,就像信穿衣吃飯那樣。我們穿了衣就能免除寒凍,吃了飯也能免除飢餓,同樣,我們念了佛就能免除生死。念佛比衣食的作用大無數倍,每天都要穿衣吃飯,為什麼不念佛?現在能念佛,臨終就能免除生死。

而且今天信,明天不信,不是真信;終身信,一念間忽然不信,也不叫真信。怎麼才是真信呢?從今天起一直到臨終,一信到底,再也沒有絲毫的懷疑,這才是真信。可貴的是要有這樣的信心。西方的路憑著你的信心去,不是憑著雙腳或者外在的什麼飛船。沒信心,怎麼都去不了,有信心,一念間就可以去。

這樣,已經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又相信有念佛法門,只是口裡讚歎極樂世界怎麼莊嚴殊勝,念佛怎麼好,也沒多大的用處。就像數他人的錢,自己沒有半分,就不會有絲毫受用。同樣,你只是口頭讚歎,對於了生死沒有利益。所以生了信心的人,都要如教奉行。今天信了,今天就幹,明天信了,明天就幹。

切切不可以說:「我現在還年輕,等我老了再念也不晚。」要知道「黃泉半是黑頭人」,多少人都是年輕力壯時死掉的,哪裡可以等到老年呢?又不可以說:「我父母的事還沒做完,我兒女的債還沒了結,等我有空、沒事的時候,再來修也不晚!」哪曉得無常迅速,轉眼,鬼差就到了門前,要請你走了。這時候,能不能對鬼差說:「我父母的事還沒完,兒女的債還沒了,等我有空沒事的時候,你再抓我吧!」閻王叫你三更走,不能留你到五更。所以我們要為生死著急,要從現在起就為往生做好準備。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極樂國虛空舍宅之因

【原文】 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所居七寶舍宅,中...

極樂世界何故名為極樂

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叫極樂?就在於無有眾苦但受極樂。...

極樂世界的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悉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正...

水火二河白道喻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有這個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

四十八大願——(第30願)智辯無有限量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淨土法門能得到利益與否,在於有沒有信心

再有人就根據這個又提問了。這問題是:只要聞信阿彌陀...

讓皇帝感動的永明大師

【及至永明大師,以古佛身,乘願出世。方顯垂言教,著...

阿彌陀佛聖誕日的由來

永明延壽禪師是宗門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也是淨土宗...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大藏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

真正的自己

一所寺院的監院師父,參加法眼禪師的法會,法眼禪師問...

行惡與修善

有學僧請示峻極禪師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極...

顧源居士往生紀

明朝顧源居士,又稱寶幢居士。少年時性格豪放,善於寫...

微笑會給你帶來好運

一天,布恩去拜訪一位客戶,但是很可惜,他們沒有達成...

從外道場轉移到內道場

智者大師勉勵我們所有的大乘修學者,我們應該從緣修提...

怎樣讓抑鬱症患者走出困境

問: 法師您好!弟子三十多歲的兒子由於工作及家庭矛...

至誠改過,行善改命

古德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這...

寺院「齋天」有何含義

齋天又名供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編...

一輩子急急忙忙苦追什麼

知足,就是知道滿足,不去貪得無厭。這好像很好理解,...

談「苦」

許多人不了解佛教,認為佛教太重言苦,把人生說得苦不...

淨土因何獨指西,要令心念有歸棲

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當中有諸多的淨土,為什麼就唯獨指...

佛教的四依法

四依法很重要。一、依法不依人。二、依義不依語。三、...

【推薦】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

這以下我們就從這個地方去追究這個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

心裡放不下是自己沒有智慧

心是人的主宰,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們應該隨時隨...

想要貴人相助,先學做別人的貴人

現在,大家都想要得到貴人相助。但是我們應該學會做別...

臨命終的三個憶念

善根人直接從不迷下手,觀想這個東西是我過去欠你的,...

【佛教詞典】無動行

(術語)又云不動業,三行之一。謂修禪定而生於色界無...

【佛教詞典】無漏

云何無漏?幾是無漏?為何義故觀無漏耶?謂有漏相違是...

【視頻】淨旭法師《菩薩戒》

淨旭法師《菩薩戒》

【視頻】惠空法師《心清淨則入一心不亂》

惠空法師《心清淨則入一心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