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法為何要用烏鴉與豬來做譬喻

2015/12/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佛法為何要用烏鴉與豬來做譬喻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對比丘們說:「我今天開示佛法要用烏鴉與豬兩種動物來做譬喻,大眾聽聞後應當善自思惟。」眾比丘們齊聲答:「是,世尊!」並專心從佛受教。

佛陀開示:「什麼樣的人會被比喻像烏鴉呢?就像有人在寂靜之處,常耽溺於淫慾中,造作種種惡行,事後感到羞恥而心生悔意,於是便向他人坦誠自己所犯的過失。這樣的人,雖然被修清淨梵行的人指責其惡行,但仍有羞恥心,知道悔過,就像烏鴉常受飢餓之苦,總是吃一些不淨的穢物,吃完便趕快擦嘴,深怕有其他的鳥類看見而嘲笑說:‘這烏鴉總是吃不淨的穢物。’如同有人在閑靜處,耽著淫慾,做不善行,事後因羞恥的緣故,便向他人發露懺悔。這樣的行為就如烏鴉的習性。」

佛陀繼續說道:「什麼樣的行為會被譬喻如豬的習性呢 ? 如果有人在閑靜處,時常耽溺於淫慾,造作種種惡行,卻絲毫沒有羞恥心,更遑論會懺悔過失。不但如此,還驕傲地向他人自誇說:‘我在財、色、名、食、睡五欲中悠遊自得,有誰能夠像我這樣自在快樂呢?’這種人做了壞事,毫無羞恥悔改之心,就像豬的習性,總喜歡吃不乾淨的穢物,總是睡在肮髒的地方,還會到豬群當中蹦蹦跳跳。如果有人喜好淫慾、造作壞事,無羞恥心又不知悔改,還大言不慚地自我稱讚:‘我在五欲中悠遊自得,沒有人能夠像我這樣快樂自在!’這樣的行為就好像豬一樣的習性。」

「諸位比丘!不論是烏鴉或是豬的習性,都是修行人應當捨棄與遠離的。大眾應當要朝此方向學習。」諸比丘們聽聞佛陀開示後,心生歡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七。火滅品第十六(三)》

省思:

《佛說八大人覺經》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人的慾望是永無止盡的,芸芸眾生始終向外追求慾望,任己沉浮於五欲之樂,因此迷失自性。學佛之人,當知慾望為眾苦之源,發願做自己心念的主人,遠離五欲,時時刻刻返觀自照,保持覺性存在,如古德云:「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送水喻

從前有一個村落,距離國王居住的城裡有五由旬遠(一由...

《法華經》的羊車、鹿車、牛車各比喻什麼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

佛經中關於「人身難得」的譬喻

在短暫的人生中,有的執著於事業、有的執著於愛情、有...

【佛學漫畫】《法華經》故事之富翁窮子喻

一切有情眾生皆是佛子,具有佛性並且皆可成佛,然而有...

整個《法華經》譬喻品就講這兩件事

這個地方是第一個,火宅喻。其實火宅喻是包括了兩個部...

【推薦】各種動物在佛經裡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為懷,視眾生平等,這其中也包括了動物。佛...

為什麼這三個動作值得我們注意

後面這幾個動作,我們說明一下,蕅益大師說是表法的。...

露地安然坐白牛

三車已息馳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佛學漫畫】無量壽

說到極樂淨土,很多人的理解是非常粗淺的,他們會說:極...

康僧會大師:誠感舍利,傳法東吳

康僧會(?-280年)祖籍康居,世居天堂師,隨其父經商移...

虛空眨眼

在一次法會上,唐肅宗向南陽慧宗國師請示了很多問題,...

【佛學漫畫】彌勒菩薩上生經

彌勒菩薩的故事——上生兜率天...

【推薦】方海權《日行一善》

一、行善積德篇 問:我們用什麼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

李炳南居士:修持名念佛之要點

人生在世,總有種種痛苦、不自由,而這些苦厄,世人又...

如何對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緣違緣

問: 請問如何正確對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緣、違緣? 答...

不要為了小事而破壞虔誠的心境

天剛破曉,朱友峰居士興沖沖的抱著一束鮮花及供果,趕...

表揚能激發一個人最大的潛能

從孩子的成長過程看,嬰兒必須經過足夠的觸摸,才能夠...

聖嚴法師《知恩報恩為先》

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會恩將仇報、過河拆橋。別人對我...

阿彌陀佛有這十種力量

一個菩薩斷了一切煩惱,圓成無上正等正覺,得到佛的十...

黃瓜--廚房裡的美容劑

黃瓜,廚房裡的美容劑 別名: 花瓜、胡瓜、王瓜。 性...

格言聯璧

學問類 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

相信自己的明天會有所作為的

美國有個名叫亨利的身世不詳的青年,他已經三十多歲了...

不生淨土,何土可生

我們常常說淨土法門圓頓,在教理方面,我們要深信一念...

念自性佛是不是也是念阿彌陀佛

每個人都有佛性。念自性佛,問題是我們雖然有自性天真...

【佛教詞典】僧尼軌範

為關於僧制、清規之典籍。現已不存。東晉僧道安頗重視...

【佛教詞典】障礙

障礙者,謂隨所數習諸煩惱故,隨所有惑皆得相續增長堅...

【視頻】天因法師《夢中違背教戒算犯戒嗎》

天因法師《夢中違背教戒算犯戒嗎》

【視頻】惠空法師《佛經與祖師語錄對禪修之價值》

惠空法師《佛經與祖師語錄對禪修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