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各種動物在佛經裡的寓意

2015/03/03  大字體  護眼色

各種動物在佛經裡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為懷,視眾生平等,這其中也包括了動物。佛法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無二的,在本質上並無差別。由於因緣果報的關係,所以現前的生命形態各有不同。而佛陀善於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說法,度其出輪迴苦海。在佛陀的各種說法當中,譬喻說法是比較生動、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關動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時賦予了深刻的內涵,這也成為佛陀教化眾生的一個有效方式。

下面就佛經的一些動物的寓意略作闡解。

在佛經中,為守護佛法的八部之一。經中說龍族有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之別。龍族的首領稱龍王,他們具有強大的威力,故成為佛的守護者,另外有一類「非法行龍王」,由於不順法物,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所以常受到熱沙燒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樓羅捕食的苦惱。在諸尊龍王中,以五大龍王及八大龍王最為著稱。

在佛教中是高貴的象徵,常以象王來譬喻佛的舉止如像中之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中說,佛有八十種好,進止如像王,行步如鵝王,容儀如獅子王。《無量壽經》中記載,菩薩猶如像王,因其善調伏之故。

白象在佛教中是高貴種姓的象徵,如釋迦牟尼佛。在《摩訶止觀》中,六牙白象代表菩薩的無漏六神通。像有大力,表法身能負荷;無有煩惱雜染,因而為白色。或言白象之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

又因在動物中,龍與象分別是水上、陸上最有力者,因此經典中常將二者合用,以「龍象」比喻菩薩的威猛能力或威儀具足,後人引申為殊勝的禪定力量,或者用來讚揚威儀莊嚴的高僧大德為「法門龍象」。

獅子是百獸之王,所以在佛教的許多經論中,都用獅子來比喻佛陀的無畏與偉大。如《大智度論》記載,獅子在四足獸中,獨步無畏,能降伏一切;佛陀也如是,在九十六種外道中,一切降伏無畏,所以稱為人獅子。《略出經》中說:「於菩提樹下,獲得最勝無相一切智,勇猛釋師(獅)子。」佛陀以無畏音聲說法,如同獅子的吼叫,所以也稱佛陀說法為「獅子吼」。此外,諸佛菩薩攝化眾生的法門也稱「師子法門」,即以獅子王來彰顯諸佛菩薩的功德。《涅槃經》中,以獅子吼列舉21事,一一配以菩薩的法門。《寶雨經》則列出菩薩的10種善法,一一比喻獅子王。

在佛教中也象徵高貴的動物,具足威儀與德行。在如來身相的八十種好之中,就有一項是「行步安平,猶如牛王」 。佛陀的德號中也有以「人中牛於」來稱讚佛陀的德行廣大無邊。在《法華經》中則以牛車來比喻菩薩乘,以大白牛車來比喻佛乘——大乘妙法。

禪宗則以牛來比喻眾生的心,如著名的十牛圖,即以牧牛為主題來代表修行的十種境界。

,佛的三十二相中,就有一相是馬陰藏相,又稱作陰馬藏相、馬王隱藏相,這個相好是代表佛陀已經超越男女之間的慾望,而現馬陰藏相。佛教的經典中,常以馬來比喻眾生的心念,如「心猿意馬」,即是指心意馳放不定,如同狂奔之野馬。經典中還以馬比喻眾生的根機四種分別。《雜阿含經》就列舉四種馬,比喻四種人悟道的層次。

,經典中以驢乳、牛乳來比喻似是而非者,就如同牛乳與驢乳,其顏色雖然相同,但是牛乳攢聚則成酥,驢乳攢聚則成糞。在禪宗中,驢通常被喻指那些根器下劣的人,除了用「驢前馬後」指斥學人只一味追從他人言行,而沒有自己獨特的機用者之外,還用「驢鞍橋」比喻愚昧、不辨真假法義的情形。

駱駝,經典中,駱駝被用來比喻心性難以調伏,或者代表散亂的心思,指心念隨著六根追逐外境,無法安住一處。《摩訶止觀》中云:「夫散心者,惡中之惡,如無鉤醉象,踏壞華池;穴鼻駱駝,翻倒負馱。」

在佛教的經典中通常以比喻凡夫不分辨世間法與修行,只是一味放任「貪、嗔、癡」三毒,貪着色、聲、香、味、觸五欲。在《法華經》中,以羊車比喻聲聞乘,在《大智度論》中,則以「牛羊眼」來比喻凡庸之眼。禪宗則以「觸鼻羊」來比喻不識法的昏昧學人。因為羊的眼睛不能分辨食物,凡是觸碰到鼻者即食之,因此有此比喻。

在佛法中代表的是生命的愚癡體性,在佛法中代表的是貪、嗔二毒。在禪宗公案中比喻對佛法茫然無知的人。如「黧奴白牯」,黧奴又作捏奴、貓類。意指無知的動物,多用以比喻不解佛法的人。

在佛經裡常以黑、白二鼠來比喻時間,說明生命無常。

猴子由於心性輕浮躁動,難捉難調,常舍一取一,故經典中常以其比喻凡夫的妄心。又以「猿」來比喻人的心識,謂眾生的心識如猿猴般無法安止。

鹿據《毗奈耶雜事》記載,佛陀於過去世曾為鹿王,為救群鹿而喪失生命,並於臨終時發誓願,當來得成無上正等覺,將諸鹿都能度脫生命羅網。佛陀於鹿苑初轉四諦法輪,即以鹿為輪法輪之三昧之形。

在《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記載,在佛陀的本生中,也曾經為兔王,為使佛法能久住於世,兔王自願投身火中,供養仙人,仙人因而悲傷地發願再不食肉。佛經中也以兔毛來表示極徽細的物質現象,如 「塵又有微塵、水塵、兔毛塵、羊毛塵……」佛經還以「龜毛兔角」來比喻了不可得之事。

,佛經常常以金龜來比喻即生死即涅槃的佛性,說佛性能游生死涅槃之海,就像龜之能游水與陸地。此外,佛經中以「龜藏六」來比喻學人應當守護六根,如同龜守護頭尾和四足一樣。龜藏六:1、藏頭,比喻眾生收攝眼根,不令觀色,則不為一切色塵所危害。2、藏前左足,比喻眾生收攝耳根,不令聞聲,則不為一切聲塵所危害。3、藏前右足,比喻眾生收攝鼻根,不令聞香,則不為一切香塵所危害。4、藏後左足,比喻眾生收攝舌根,不令嘗味,則不為一切味塵所危害。5、藏後右足,比喻眾生收攝身根,不令覺觸,則不為一切觸塵所危害。6、藏尾,比喻眾生收攝意根,不令知法,則不為一切法塵所危害。

,佛教中以蛇譬喻人身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金光明最勝王經》記載,人身之四大,如四毒蛇居於一篋,地、水二蛇之性多沉下,風、火二蛇之性輕舉,四蛇若相互乖違,則眾病人。

虱子在佛經中,由於虱子的卵稱為虱蟣,轉用為長度單位,為隙塵的七倍。《俱舍論》記載: 「積七牛毛塵為隙游塵量,隙塵七為蟣,七蟣為一虱。」

蠍子由於其本身具有毒性,在藏密中被視為兇猛的象徵,常用於降伏守護、破除障礙等意。

豺、狼,佛教多用此兩種動物來比喻恐怖的地獄,如十六小地獄中,就有「豺狼地獄」。其中有豺狼競相咬罪人,使其肉墮骨飭,膿血流水,苦痛萬分。經中也以「貪狼」形容貪慾之深猶如狼的特性。

孔雀因能啖食一切毒蟲,因此在佛教經典中常被象徵本尊能啖盡眾生一切五毒煩惱。在《白寶口抄》中記載,孔雀尾表示息災,三莖之孔雀尾表徵拂去貪、嗔、癡三毒使其證三部如來;五莖之孔雀尾,表拂去眾生眼、耳、鼻、舌、意之五識煩惱,令其得證如來五智圓覺之果。

,經典中常以鵝王來比喻佛陀行走時,安詳徐步的樣貌。如《央崛摩羅經》記載:「爾時,世尊猶如鵝王,庠行七步。」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則舉出天上的鵝王有五種功德:1、染合有時;2、呼鳴無畏;3、量宜求食;4、心無放逸;5、不受諸鳥諂佞言辭。

在佛教的經典中,屬於十二獸之一。所謂十二獸,據《大方等大集經·淨目品》記載,即是指每十二日交替司職時辰,常於閻浮提內遊行教化的十二獸。這十二獸乃是菩薩為度化眾生所示現,一日一夜常有一獸遍歷人間天上,教化眾生,其餘則安住修慈,如是週而復始。

佛典中也曾用金雞來比喻眾生本具的清淨自性。在《造像度量經》中,則以「雞子面」來形容菩薩的臉型。雞子即雞蛋。

鴿子也是佛教經典中經常見到的動物,如在顯示眾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五趣中,生死流轉不已的輪迴圖像「五趣生死輪」,即以鴿子代表貪心的煩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動物對地球和人類的獨特貢獻

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動物,裝點出一個繽紛美麗的世界...

虯龍與獼猴

這個故事出在《佛本行集經》,這個故事怎麼說的呢?大...

眾生皆有佛性

這年,我在關中,有一天,迎祥寺一僧人來找我,說寺裡...

佛教裡的譬喻故事

佛教善於講故事,無論是人還是動物,作為生命體驗者,...

豐子愷的牛畫

紅花兩朵插牛頭,辛丑新春應屬牛。 祝你今春耕種好,風...

「窮子喻」對我們的啟發

《法華經》講了一個窮子喻。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離開他...

菩薩戒為何要禁止蓄養動物

畜生道,人類為了要得到它的肉,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

猴子在佛法中的故事

各位騰訊佛學的網友們,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借...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推薦】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災難與人生意義的省思

近日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不斷發生,如短期內多宗空難事...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

《普賢菩薩警眾偈》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煩惱即如來種

佛教常將蓮花比喻為出淤泥而不染的佛法象徵,這本身就...

真行善不可為名,有發心才有功德

行善不以名,而名從之; 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 利不...

放生與救濟貧苦患難者哪個重要

原文: 鰥寡孤獨,貧窮患難,所在皆有,何不周濟。而乃...

【推薦】一信之後,永不再疑

一信之後,更不再疑。為什麼要討論這個問題? 一信,在...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於一心,則念極而空...

經書法寶迎請須知

一、迎請法寶須知 1.迎請法寶者,鬚生大恭敬心、感恩心...

夜半念佛見一金甲神,恐是魔試便不敢念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測度。彼愚人唯知以醫藥治病,及...

攝諸根得離苦

過去,佛陀曾在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於入...

用恭敬心待人,為何反而覺得我好欺負

問: 為什麼我用恭敬心對待一些人,他們反而覺得我好...

白衣上座講經,出家人應該慚愧

這裡有位法師提出二個問題: 問一、末法時代白衣在上座...

佛學之宇宙論——四劫

佛典分世界之成壞為成住壞空四期,或稱四劫。劫者,譯...

念佛不妨礙我們日常的工作

念佛一法可以滲透到我們的行、住、坐、臥裡面,你走路...

持戒對念佛往生的意義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

美國畜牧大亨不敢吃自己養的牛肉

【導語】霍華李曼,一位曾經擁有上萬畝農場以及數千頭...

【佛教詞典】圓頓無作大戒

(術語)天台宗所傳之圓頓戒也。圓頓及大戒,嘆戒德之...

【佛教詞典】惡趣得非擇滅

【惡趣得非擇滅】 p1159 大毗婆沙論三十二卷七頁云:問...

【視頻】本煥老和尚教演禪堂儀規

本煥老和尚教演禪堂儀規

【視頻】夢參老和尚《觀照的功夫》

夢參老和尚《觀照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