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清淨乞食住

2013/10/28  大字體  護眼色

清淨乞食住

昔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一日清晨,舍利弗尊者著衣持缽,入城裡乞食,回到祇樹給孤獨園後,收衣缽,洗足畢,即持具入林中坐禪。舍利弗尊者從禪坐中出定後,前往佛所,頂禮佛陀後退坐一旁。

佛問:‘舍利弗!你從何處來?’尊者答:‘世尊!弟子剛才於林中坐禪後前來此處。’佛又問:‘你今日入何等禪定呢?’尊者回答:‘世尊!我觀五陰苦、空、無常、無我,而入空三昧。’

佛為舍利弗開示:‘你今日已能入上座比丘之空三昧,在任何時刻六根對六塵時,都能不起愛念、染著,非常令人讚嘆!當知若有比丘欲入上座比丘之空三昧者,應當如是學:若入城時、若行乞食時、若出城時,當作如是思惟:「我今眼見於色,是否起了欲愛、貪愛的念頭?」’

‘比丘作如是觀時,若發現眼識於色有愛念、染著,為了斷除惡、不善,應當精勤修習各種法門,繫念一處而修學。譬如有人被火燒其頭、衣,為了要將火滅盡,應當要更加努力,才能將火滅除。比丘也是如此,應更加精進努力,修習各種方便法門,繫念修學。’ 佛又說:‘當比丘作如是觀察,若於道路、若於聚落中乞食,若出聚落,此中眼識於色無有愛念、染著者,願以此喜樂之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因其心不貪著,故可稱此比丘於行、住、坐、臥皆能清淨乞食。因此,此經名為清淨乞食住。’佛說是經已,舍利弗尊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九》

省思

佛法的實踐在生活中,所以佛陀教導比丘於行、住、坐、臥間收攝心念,遠離貪愛、染著之念,作為契入禪定之方便。在瞬息萬變的因緣中,保持作主的心清楚明白、如如不動,不為物轉。

《六祖壇經》云:‘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不論動靜閑忙,提起覺察、覺照的觀照之智,每一個因緣都是修行的契機,日久功深,必能成就‘動靜一如’之無上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妻子甚獄

過去在耆闍掘山後面住有七十餘戶的婆羅門,由於宿世福...

警惕「六根」的壞習慣

人在世間,總有很多給人評論的地方,尤其關於習慣方面...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義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規定,比丘所可擁有的三種衣服,謂之...

改過修行,終得往生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時跟著做官的父親在江...

佛教過堂的要點與意義

佛教傳到漢地之後,形成了嚴格的過堂用餐儀軌,規定了...

出家人的捨戒與還俗

在我國佛教史上,雖有好幾位人物,由僧尼還俗:例如:...

宣化上人:善用六根求無上道

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互相幫助,也可以說它...

供佛齋僧的緣由及功德

供佛齋僧是佛教的一種傳統,也是為了讓僧俗二眾有培養...

婆羅門尋子記

佛陀時代,有位婆羅門,年邁得子。對於這位獨生子,婆...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抱怨

抱怨已然成了一些人聊天的主要內容,惡劣的天氣、越來...

困難也許根本沒你想得那麼大

國王費迪南決定從他的十位王子中選一位做繼承人。他私...

困境即是賜予

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只要願意,任何一個...

聰明的理髮師

很久以前,有一個智慧大臣請一個理髮師修面。理髮師給...

知恩圖報的馬兒

元生公,是我已故的曾祖父。他生前曾經有過這麼一段感...

念佛要離憎愛二心

各位居士在家也念佛,可能念佛用不上力。用不上力的原...

五時說法都有淨土法門的施設

我們說末法眾生有個特點,不知恩不報德,很多眾生對釋...

煩惱也會開花的

院子裡水泥花磚的縫隙里長著雜草,使院子顯得有些荒涼...

十一種善心所

五十一種心所分成六位,第三位是善十一。善都是好的,...

女兒念佛後不可思議的起死回生感應

我有個女兒俗名陳雲姍,今年二十八歲。在她八歲那年,...

當出家人的媽媽是種什麼體驗

都說出家要辭親割愛,可不要以為是出了家就不要爸爸媽...

佛教的皈依儀軌

皈依是梵文saranad的意譯,也譯為歸依,是說佛法廣大...

文殊菩薩度眾的善巧

一日,阿難尊者向舍利弗提及,自己曾親見文殊師利所成...

【佛教詞典】通達位

通達真如之位。又作見道位、見位、見地。乃唯識宗所說...

【佛教詞典】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如來消除一切災難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唐代失譯。消災經二譯之一。說金輪佛頂...

【視頻】佛教卡通:佛陀的一生

佛教卡通:佛陀的一生

【視頻】大安法師《斷疑生信早出輪迴》MP3

大安法師《斷疑生信早出輪迴》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