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堅定心志,安於靜境

證嚴法師  2012/11/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陀住世時,有位發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團裡,每位出家人都悠然自在,很是羨慕,便放棄家庭,加入僧團。

他在僧團住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人生短暫又可貴,應該找個靜處精進修行,就對佛陀說:「佛陀呀!我在那麼多的人群中,心無法靜下來,能否讓我有一個較好的修行環境呢?」 

佛陀點頭應允說:「你自己去找一個適合你修行的地方吧!」他便離開僧團到了一個山頭的地方,找一個靜處坐定下來,開始修行。

因為週遭一個人影也沒有,所聽到的都是有如鬼魅的聲音,於是整個腦袋裡都是鬼魅的幻影,他開始惶恐了!心想:我在比丘群中無法定心,而這兒十分安靜,卻不斷生起惶恐的心念。我還是停止修行,回家享福吧!

這心念一動,佛陀正好來到他的面前。佛陀問:「你在這麼靜的地方,周圍沒有人影,怕不怕?」

他雖然內心害怕,口頭上卻回答說:「不,我不害怕!」佛陀就說:「好,我們坐下來談談。」

剛坐下來時,正好看到遠處有只大象走來,在離他們不遠的一棵大樹下,很安詳地躺下來睡覺。佛陀就問他:「你有沒有看到那隻大像在那兒睡覺?」「有。」

「這只像有眷屬五百隻,日夜圍繞,非常吵鬧,所以想暫時在此好好地休息。像是畜生類,都懂得捨鬧取靜,可惜有很多人卻不懂得愛惜靜謐的環境。鬧,往往是心在鬧,有人修行是‘人在鬧事,心清靜’;也有人是‘人在靜中,心紛亂’。修行,一定要堅定心志,安於靜境。」

他聽了非常懺悔,對佛陀說:「佛陀啊!在僧團裡,可以相互勉勵、精進修行、弘揚佛法,我卻不知惜福、惜緣而離開僧團;現在一個人在靜中,心又紛亂,真是慚愧!我願意再隨佛陀回僧團,與眾比丘一同接受教法、相互勉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惡果源於內心的失衡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一方面,物質極大豐富,技術突飛...

現代人的心靈荒蕪

自有歷史記載以來,人類一直為追尋美好、幸福生活而不...

心與性

有一學僧至南陽慧忠國師處參學,請示道: 禪-是心的...

誰能調伏眾生的心

一天,四眾弟子、諸大國王、臣民在舍衛城給孤獨園中,...

《金剛經》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麼

《金剛經》講,一個修行的人要達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達照法師:開心與關心

每個人的心靈都像天空一樣清淨空靈,但受到了後天遭遇...

淨界法師:一心三觀

那麼怎麼樣從第六意識的如理的思惟、想像來改變我們過...

夢參老和尚:想修禪,怎麼入定?

今天有個小道友,勞動的,她突然間看到我,看看左右沒...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冤冤相報何時了

過去有個男子娶了兩位太太:大太太膝下無子,小太太則...

【佛學漫畫】東坡居士

蘇東坡一生被貶多次,可以說是波折坎坷伴隨著他的一生...

無事最可貴

朋友來喝茶聊天,問說:覺得什麼樣的生活最好? 我說:...

慧遠大師畫傳

一、出生書香,聰穎博學 中國淨土宗初祖廬山東林寺開山...

仿葷素食不是肉,為什麼也要少吃

作為肉類的替代品,仿葷實物似乎是素食餐廳的必備。仿...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住」應作何理解

問: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為...

為何用大地來形容十地菩薩的內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義:一、能生萬物;二、住持不動;...

信樂涅槃得解脫

佛陀曾有一段時間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當時,舍利...

印光大師提出的做人16字綱領

一、敦倫盡份 敦是敬重,相應,符合的意思。倫是倫理道...

一缽水使其福運增長

佛陀和弟子們們每日託缽乞食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溫飽嗎?...

福德是承載世間富貴之根基

國慶長假,待客之餘,讀書、寫字、坐禪、念佛。 品讀《...

回歸無為法,緣聚緣散

在小乘的《俱舍論》中,有三種無為法。大乘的《唯識論...

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幼年時就聰慧好學,而且家學淵源,少年出家後...

真能念佛,自得世間福報

【印光大師云: 須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

一休與五休

有一天,有人問一休禪師道:禪師什麼法號都好起,為什...

滿願第一的地藏王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

【佛教詞典】業果

業,指善惡業;果,即由業所感人、天、鬼、畜等之果報...

【佛教詞典】寄附

又作寄付、寄進。謂捐贈財物於僧寺,以供應三寶之用。...

【視頻】為什麼要吃素

為什麼要吃素

【視頻】2017年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之如何利益眾生

2017年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之如何利益眾生